双眼视异常分析法则的应用2020_第1页
双眼视异常分析法则的应用2020_第2页
双眼视异常分析法则的应用2020_第3页
双眼视异常分析法则的应用2020_第4页
双眼视异常分析法则的应用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眼视检查分析与处理陈丽萍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分析--分析法则的应用1.Shread’s准则 准则内容:融像性集合储备至少应当为集合需求的2倍。 要求相对集合至少应为隐斜视量值的两倍24/10/200812:01AM外隐斜视需要

至少应为其量值的两倍正相对集合(BO)内隐斜视需要

至少应为其量值的两倍负相对集合(BI)R≥2D外隐斜正融合储备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模糊点负融像集合模糊点正融像集合 棱镜参考值 检验测试结果能不能满足Sheard准则 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P为棱镜参考值,D为隐斜视量值(取绝对值) R为相对集合(取绝对值) 计算结果P≤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 P>0,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内隐斜取底向外,外隐斜取底向内3Demand:需求量;Reserve:储备量Sheard’s法则除了使用了棱镜外,改变原处方的球镜度也可以达到满足Sheard’s法则的要求棱镜参考值P的计算结果若为正值*S=P/A其中S:球镜度A:AC/A值

P为棱镜参考值(内隐斜视底向外取正值,外隐斜视底向内取负值)外隐斜取“-”,内隐斜取“+”当只有某一距离不符合法则时,双光镜片可能有效。 适合AC/A测定值正常或偏高的患者 通过修改调节来影响调节性集合, 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

Sheard’s法则更加适合外隐斜与视疲劳症状高度相关内隐斜者可试用1:1法则外隐斜正融合储备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模糊点负融像集合模糊点鼻侧例1设: 远距离外隐斜12△聚散力测定:远B0:15/27/11;BI:13/16/12 AC/A为6△/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解:

S=P/A=-3/6=-0.50(D)6正负融像性集合是多少?12外隐斜正融合储备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负融像集合模糊点13破裂点16RR≥2D模糊点15破裂点27正融像集合鼻侧隐斜量变为9exo;BO:18/30/14;BI:10/13/912外隐斜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模糊点13R正位线发生改变模糊点15加上3BI棱镜度之后,隐斜量变成?储备量又是多少?3BI9外隐斜18隐斜量变为9exo;储备量变成BO:18/30/14;总的融合范围:28/43/23原来B0:15/27/11;BI:13/16/12;总量:28/43/23BI:10/13/9鼻侧S=P/A=-3/6=-0.50(D)12外隐斜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模糊点18模糊点10R0.50*6=3.0棱镜度外斜变化为9棱镜度,BO增加了3棱镜度:18/30/14

原来:B0:15/27/11;BI:13/16/12;总量:28/43/23模糊点15模糊点13模糊点24BI减小了3棱镜度:10/13/9

BIBO之间的总量:28/43/23

例2设: 近距离内隐斜9△

聚散力测定结果:BO:14/15/6BI:x/12/7 AC/A为4△/D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解:94/10/200812:01AMS=P/A=2/4=0.50(D)9eso破裂点12R正位线发生改变模糊点14加上2BO棱镜度之后,隐斜量变成?储备量又是多少?总的融合范围:26/27/13

眼位9eso:BO:14/15/6;BI:x/12/7;总量:26/27/132BO隐斜量变为7eso;储备量变成BI:x/14/9;BO:12/13/4负融像集合:负相对集合12+内斜(+9)=21加棱镜2BO之后,内斜=+7新负相对集合=21-新内斜(+7)=14近内隐斜9△

;BO:14/15/6BI:x/12/77eso7eso破裂点12破裂点14破裂点14鼻侧9外隐斜总的融合范围:26/27/13原BO:14/15/6;BI:x/12/7;总量:26/27/13S=P/A=2/4=0.50(D)0.50*AC/A=0.5*4=2隐斜量变为7

eso;储备量变成:BI:x/14/9;BO:12/13/49eso破裂点12模糊点14鼻侧模糊点12破裂点14鼻侧例3设: 远距离内隐斜9△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O:14/15/6;I:x/12/7近距离5eso;BO:10/12/6;BI:12/14/9;

AC/A为4△/D求:远距离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对近距离的视觉有什么影响?解:125eso模糊点102BO模糊点123eso近距离斜位变为3eso;近距离BI:14/16/11模糊点:14近距离BO:8/10/4全天候眼镜的判断鼻侧模糊点:8 图形分析 外隐斜

. 在需求线的左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O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左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134/10/200812:01AM 内隐斜

.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1/2BI模糊线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144/10/200812:01AM非平行线F:5XP;N:5XP××F:BI:x/9/7BO:12/16/14N:BI:16/18/14BO:18/22/20xxSheard准则的斜视线分析164/10/200812:01AM 功能训练 可采用训练棱镜和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目标是使相对集合达到两倍隐斜视量值以上 17如外隐斜视量值为8△内隐斜视量值为12△正相对集合至少应为16△负相对集合至少应为24△

Sheardcritiria:EXO5eso模糊点102BO3eso训练棱镜的基底方向与缓解棱镜的基底方向相反1:1准则 准则 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等于内隐斜视检测量值184/10/200812:01AM1:1法则内隐斜适用BI恢复点至少与内隐斜一样大P=(内隐斜-BI恢复点)/2 棱镜参考值 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1:1准则 可考虑采用底向外的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o为底向外的棱镜参考值,ESO为内隐斜检测量值 RI为BI恢复值

计算结果Po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

Po为正值,则需要底向外的缓解棱镜

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通过调节性集合来改变融像性集合的大小)204/10/200812:01AM例4设:远内隐斜10△;近内斜10△;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21/6;BO:12/14/9

近BI:14/22/18;BO:20/22/18 AC/A为4△/D 求: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 解:21S=P/A=2/4=0.50(D)BO10eso恢复点182BO8eso远内隐斜10△;近内隐斜10△;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21/6;BO:12/14/9

近BI:14/22/18;BO:20/22/18远内隐斜8△;近内隐斜8△;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23/8;BO:10/12/7

近BI:16/24/20;BO:18/20/16恢复点18例4设:远内隐斜10△近内斜10△;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21/6;BO:12/14/9

近BI:14/22/18;BO:20/22/18 AC/A为4△/D 棱镜参考值2BO和附加球镜+0.50DS

23棱镜参考值2BO:远斜位:8esoBI:X/23/8;BO:10/12/7+0.50DS

:远距离数据不变:因为视远调节已经放松到0;:棱镜参考值2BO:近斜位:8esoBI:16/24/20;BO:18/20/16+0.50DS

:远斜位:8esoBI:16/24/20;BO:18/20/16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近BI:14/22/18;BO:20/22/18BI-BIxx远BI:x/21/6;BO:12/14/9F:5EP;N:15EP 图形分析 在需求线的右侧作一线,量值等于BI恢复线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与需求线之间,不需要棱镜矫正 若斜视线位于该线右侧,则需要棱镜矫正 若斜视线与该线相交叉 则须根据注视距离分析是否需要棱镜矫正 注视距离近则需要棱镜矫正254/10/200812:01AM1:1准则的斜视线分析264/10/200812:01AM练习

远内隐斜5△近内斜5△;

sheard和

1:1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10/15/2;BO:15/18/10

近BI:15/20/10;BO:22/25/10远距离:sheard:P=(2*D-R)/3=(2*5-10)/3=01:1:

P=(5-2)/2=1.5BO近距离:sheard:P=(2*D-R)/3=(2*5-15)/3=-21:1:P=(5-10)/2=<0加入1.5BO远斜位:3.5eso

远BI:11.5/16.5/3.5

远BO:13.5/16.5/

8.5

近斜位:3.5eso

近BI:16.5/*/*

近BO:20.5/*/*

5eso15模糊点22模糊点1.53.5棱镜加入对眼位以及BI.BO两侧的大小影响:同号相减,异号相加远内隐斜5△近内斜5△;

sheard和1:1AC/A=4

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10/15/2;BO:15/18/10

近BI:15/20/10;BO:22/25/101.sheard总则远近距离的棱镜度和球镜分别为多少?2.1:1总则远近距离的棱镜度和球镜分别为多少/远距离的棱镜度=(5-2)/2=1.5BO;S=p/(ac/a)=1.5/4=0.375D约为+0.50DS3.sheard棱镜和球镜能否全天候佩戴?4.1:1总则得出棱镜和球镜能否全天候佩戴?远距离的棱镜度=(2*5-10)/3=0;近距离的棱镜度=(2*5-15)/3<0;近距离的棱镜度=(5-10)/2<0;远距离加棱镜度1.5BO;远距离斜位3.5BO:内斜表示方法:5eso;+5△;5BO;远距离BI:11.5/16.5/3.5;BO:13.5/16.5/8.5近距离斜位3.5BO:近距离BI:16.5/21.5/11.5;BO:20.5/23.5/8.5能全天候佩戴?球镜+0.50DS加入远距离斜位不变,看远调节已经降低到0,加正片无法放松调节近距离时,调节已经动用2.5DS,+0.50DS球镜可以放松调节=0.50D的调节,放松的集合为2,眼球向外转2,BI一侧增加,BO一侧减少。BI1/2BI双眼舒适使用的准则:Percival’s准则表示调节与集合需求变化的需求线位于双眼清晰单视区的中央1/3(即舒适区)内。BI4204鼻侧(20-4*2)/3=4BI中1/3Percival准则----Percival准则不考虑隐斜视的因素 将相对集合范围中三分之一区域 以及调节刺激0-3.00D的区域确定为舒适区域 若双眼6m和33cm注视点均位于舒适区 则符合Percival准则 314/10/200812:01AMPercival’s法则Percival’s法则——表示调节与集合需求变化的需求线位于双眼清晰单视区的中央1/3(即舒适区)内,垂直方向在0至3.00D范围内。

棱镜参考值 若测试结果不能满足Percival准则 可考虑采用采用缓解棱镜加以矫治,计算公式如下公式:P=1/3*G—2/3*L其中P:需要添加棱镜度G:G为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值L:L为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棱镜基底随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值的一侧G-2L≤0G≤2L;L≥G/2 计算结果P≤0时,为0或负值,证实不需要缓解棱镜满足法则的要求,不需要添加棱镜 P>0时,P为正值,则需要缓解棱镜;值为需要添加的棱镜,棱镜方向与较大辐辏方向相同 正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外外向外 负相对集合较大取底向内内向内 也可以考虑采用附加球镜,达到改变集合储备的目的334/10/200812:01AMPercival’s法则除了使用了棱镜外,改变原处方的球镜度也可以达到满足Percival’s法则的要求。当只有某一距离不符合法则时,双光镜片可能有效。*S=P/A其中S:球镜度A:AC/A值外隐斜取“-”,内隐斜取“+”例5

设:聚散力测定结果:远:BIx/5/2,B0:13/25/11 AC/A为4△/D

求:1.舒适区在哪里?2.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S=P/A=1/4=+0.25(D)350BO+BI-51317舒适区范围:1BO~7BOG≤2L;L≥G/2远:B0x/5/2,BI:13/25/11 例6设:聚散力测定结果:近BI:21/27/18,BO:9/16/10,AC/A为4△/D

求:1.舒适区?2.棱镜参考值和附加球镜364/10/200812:01AM0BIBO99182130111舒适区范围:1BI~11BI2.棱镜参考值和棱镜参考值P=(21-2*9)/3=1BI

附加球镜S=P/A=-1/4=-0.25DS外斜的表示方式:5exo;-5;5BI;缓解棱镜,可以全天候戴训练棱镜BO,不可以全天候

图形分析 将双眼单视清晰区(即BI模糊线至BO模糊线之间的区域) 平均分为3份,作出分界线 需求线全程通过中间三分之一舒适区域 为符合Percival准则374/10/200812:01AMPercival准则的图形分析38pd*(1/d)*10=60(1/100)*10=6

功能训练 可采用棱镜或Vectograms立体图等方法进行训练 目标是使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值 达到相对集合范围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聚散力测定结果: 远BI:x/30/13,BO:12/14/7

正相对集合应达到15△

404/1/200812:01AM习题11.请问下表中的病人是否在远距,近距符合Sheard’s法则,Percival法则,1:1法则,如果不符和,你将如何处理?

隐斜BIBONRAPRA6m4内隐斜X/8/212/22/8

40cm6内隐斜6/14/324/32/14+2.25-1.0040cm+1.00D1内隐斜

1.Sheard’s法则c.视觉训练:

隐斜BIBONRAPRA6m4ESOX/8/212/22/8

40cm6ESO6/14/324/32/14+2.25-1.0040cm+1.00D1ESO

6m时融合需求为

△储备为

48△,因此R≥2D,符合Sheard’s法则40cm时融合需求为

△储备为

R≤2D,不符和法则。6△6△处理:a.加棱镜b.球镜改变:

P=2/3D-1/3R=2/3*6-1/3*6=2△,因为是内隐斜基底方向为BO。AC/A=6-1/1=5,S=2/5=+0.40D训练使融合储备(BI)6△上升至需求值的2倍,即12△2.Percival法则上升负相对集合至正相对集合的二分之一,即上升BI至12△病例分析

隐斜BIBONRAPRA6m4ESOX/8/212/22/8

40cm6ESO6/14/324/32/14+2.25-1.0040cm+1.00D1ESO

6m正相对集合为

△,负相对集合为△,需求点

三分之一,符合法则128位于中6m正相对集合为

△,负相对集合为△,需求点

三分之一,不符合法则246位于右处理:a.加棱镜P=1/3G-2/3L=1/3*24-2/3*6=4△,BOb.球镜改变S=P/A=4/5=+0.80Dc.视觉训练3.1:1法则6m内隐斜为4△,BI恢复值为2△,不符和法则

隐斜BIBONRAPRA6m4ESOX/8/212/22/8

40cm6ESO6/14/324/32/14+2.25-1.0040cm+1.00D1ESO

处理:a.加棱镜BO=内隐斜-BI恢复值/2=4-2/2=1△b.球镜改变S=P/A=1/5=0.20D上升BI恢复值为4△c.视觉训练:40cm内隐斜为6△,BI恢复值为3△,不符和法则a.加棱镜BO=内隐斜-BI恢复值/2=6-3/2=1.5△b.球镜改变,c.视觉训练:S=P/A=1.5/5=0.30D上升BI恢复值为6△习题21.一顾客60mm瞳距;右眼-2.25,视力1.0

左眼-1.50-0.50X175,视力1.0

视远斜位1∆exo,BO11/17/15,BIX/9/8

40cm斜位4∆eso,BO16/22/20BI4/5/1

根据远近眼位计算AC/A值。试求该顾客水平眼位为正位时距离。近方注视时,融像性集合是否能够补偿?若无法补偿眼位,需使用调节性集合补正,如何处理?习题2分析1.一顾客60mm瞳距;右眼-2.25,视力1.0

左眼-1.50-0.50X175,视力1.0PD=60mm,

视远斜位1∆exo,BO11/17/15,BIX/9/8X距离处眼位O40cm斜位4∆eso,BO16/22/20BI4/5/1

根据远近眼位计算AC/A值。8∆/D试求该顾客水平眼位为正位时距离。2m

近方注视时,融像性集合是否能够补偿?若无法补偿眼位,需使用调节性集合补正,如何处理?[6+(0+1)/D]=6+(4+1)/2.5(0+1)/D=(4+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