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三单元及26、27课复习学案_第1页
八上三单元及26、27课复习学案_第2页
八上三单元及26、27课复习学案_第3页
八上三单元及26、27课复习学案_第4页
八上三单元及26、27课复习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及《三峡》《短文两篇》复习学案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悠久()洨河()惟妙惟肖()郦道元()朝野佥载()煞风景()销魂()颐和园()点缀()斟酌()孕育()嶙峋()镂空()池沼()轩榭()阑干()丘壑()琢磨()檐漏()蔷薇()磐()藻井()矗立()额枋()挥霍()攒()蟠龙()檀木()肃穆()翊坤宫()池馆水榭()迥然不同()金銮殿()乾清宫()擅长()帷幕()韶光()伧俗()二、识记下列成语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ﻫ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ﻫ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ﻫ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ﻫ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用于人或事物。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褒义词.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贬义词。ﻫ束手无策:像捆住了双手,没有一点办法。ﻫ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ﻫ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ﻫ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三、文学常识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说明的顺序通常有三种;说明方法通常有这9种。《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字唐臣,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时期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人),《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马可·波罗是(国)的人。3、《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绍钧,长篇小说代表作《倪焕之》。4、《桥之美》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的作者是5、《说“屏"》的作者是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牡丹亭》的作者是(明朝人)6、分别默写一句关于“桥"和“屏”的古诗词四、复习《三峡》《短文两篇》完成下列各题(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二)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至于/夏水襄陵ﻩﻩﻩ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隐天蔽日(隐瞒)ﻩﻩ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ﻩD.哀转久绝(消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ﻩﻩ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已而之细柳营 ﻩ ﻩD.策之不以其道4。下面对《三峡》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三)[甲]《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译文: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四)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五)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8分)(1)《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名句是“_________”.(4分)(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4分)(六)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下题。【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l)左牵黄,右攀苍()(2)念无与为乐者()2.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骑/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开张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ﻫ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l)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分)(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下列小题【甲】《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户⑵盖竹柏影也。盖⑶止午、未、申三时。止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⑵安可为俗士道哉?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⑴写月语句⑵描写方法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复习学案9参考答案【答案一】1。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3.[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答案二】1。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2.A(“隐”是“遮蔽"的意思)3。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4。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答案三】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评分:“襄”“沿溯”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评分:“经纶”“反”各1分,大意1分,其他翻译错误酌情扣分)4、(1)湍急、清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