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0_第1页
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0_第2页
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0_第3页
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0_第4页
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04月贵州省黔东南州各县(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1691名工作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卷I一.参考题库(共300题)1.班级里不是学生干部的有50人,男生有35人,学生干部中女生有10人,问该班最少有(

)个学生。A.50B.60C.70D.80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其他最值构造。第二步,根据“班级里不是学生干部的有50人”和“学生干部中女生有10人”可得,总人数超过50人,排除A选项。第三步,根据提问方式,从小到大优先代入B选项,全班有60人,可得:满足题目条件,故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2.“知识爆炸”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愿意通过一定的媒介把自己创造的知识________,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知识。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创造的知识封闭起来留在自己的脑袋中,那么“知识爆炸”就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共享

无从谈起B.传播

不切实际C.展现

名不副实D.发布

言过其实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搭配“知识”且根据“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知识”可知,A项“共享”指共同享有,“知识共享”搭配得当且符合语境。B项“传播”指广泛散布,符合语境。C项“展现”指明显地表现出来;D项“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二者均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此空表示的是如果人们都把自己创造的知识封闭起来,“知识爆炸”就不可能实现。A项“无从谈起”指因为条件不足事情没法办成。B项“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与“不切实际”相比,“无从谈起”更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言过其实: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3.嫦娥二号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色调________,层次________,图像________。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等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致丰富清晰B.丰富一致清晰C.清晰丰富一致D.丰富清晰一致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搭配,通过第三空可排除C、D。第三步,第一空中,“色调”与“丰富”搭配不当,排除B。第三空,“图像清晰”为习惯表述,排除C、D。第一空,“色调”与“丰富”搭配不当,排除B。第二空,“层次丰富”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该空修饰的对象是“图像”。A项和B项“清晰”指清楚,与“图像”是搭配恰当,表示图像清楚,符合文意。C项和D项中的“一致”指一样,没有分歧,文段强调的是嫦娥二号拍摄到的月球影像图较为清晰,而没有对比图像之间是否一致,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和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修饰的对象是“层次”。A项“丰富”指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与“层次”搭配恰当,表示层次较多,符合文意。B项“一致”不能与“层次”搭配,“层次一致”意为没有层次,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色调”侧重于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和色彩效果,“色调一致”搭配合适,比如整体“明色调”或“暗色调”。因此,选择A选项。4.在Excel的单元格数据输入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NUM!”,该错误信息的含义为:A.除零错误B.引用了非法单元格C.使用了不正确的数字D.使用了不正确的参数或运算符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当公式或函数中某个数字有问题时将产生错误值“#NUM!”。在需要数字参数的函数中使用了不能接受的参数或者由公式产生的数字太大或太小,Excel不能表示。因此,选择D选项。A项:除零错误将产生的错误值“#DIV/0!”。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引用了非法单元格将产生的错误值“#####”。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使用了不正确的数字一般不会产生错误信息。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5.某居民小区只有一栋18层高的住宅楼,某天在楼下玩耍的小明被楼上抛下的玻璃瓶砸成重伤,民警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仍然无法确认该玻璃瓶是谁抛下,只能确定是该栋居民楼4层以上(包括4层)的居民抛下。在该案例中,应为小明的受伤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是(

)。A.所有住在该栋居民楼4层以上(包括4层)的居民B.住在该栋居民楼4层的所有居民C.小明的监护人D.住在该栋居民楼的所有居民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题干中能够确定是该居民楼4楼以上(包括4楼)的居民抛下,故应由该居民楼4楼以上(包括4楼)的居民为小明的受伤承担法律责任。故正确答案为A。6.移位不同于易位。只要当本来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中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上去了,就是移位,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而易位则是话语中临时追加或补正造成的,易位后的成分不能再分析为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移位的是:A.一只羊跑了→跑了一只羊B.大伙笑得肚子都疼了→肚子都疼了,大伙笑得C.他大概到家了吧→到家了吧,他大概D.这地方太美了→太美了,这地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题干涉及移位和易位两个定义,但只考查移位一个,可重点关注这个定义。分析发现,移位的关键点为“本应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成分跑到结构中的其他位置上去了”“移位后的成分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移位定义的关键信息: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A项,“一只羊”发生了移位,从主语的位置跑到了宾语的位置,仍能充当句法成分,符合移位的定义。B项,“大伙笑得”位置发生变化后,变成了临时追加的内容,不能再分析为原句子结构的句法成分,不属于移位,而是易位。C项,“他大概”位置发生变化后,变成了临时追加的内容,不能再分析为原句子结构的句法成分,不属于移位,而是易位。D项,“这地方”位置发生变化后,变成了临时追加的内容,不能再分析为原句子结构的句法成分,不属于移位,而是易位。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移位”,其关键信息如下:①本来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中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②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一只羊跑了,是主谓结构。羊是主语,跑了是谓语。跑了一只羊,是动宾结构。羊从主语变成了宾语,发生了原位置到新位置上的变化,移位后的成分充当了句法成分,符合定义。B项:大伙笑得,是话语中临时追加或补正造成的,当前结构中无法分析句法成分,只有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结构,即左边的句子,才能进行分析,属于易位,不符合定义。C项:到家了吧,是话语中临时追加或补正造成的,当前结构中无法分析为句法成分,只有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结构,即左边的句子,才能进行分析,属于易位,不符合定义。D项:这地方,是话语中临时追加或补正造成的,当前结构中无法分析为句法成分,只有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结构,即左边的句子,才能进行分析,属于易位,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查找关键词。定义关键词:“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中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上去了”“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一只羊跑了”,其中羊为主语,跑了为谓语。“跑了一只羊”,羊变成了宾语,出现了结构位置的变化,而移位后依然充当句法成分,与题干定义完全吻合,当选。B、C、D三项类似,均为易位,三者都是对话语的临时追加或补正,同时主语还是主语,没有出现变化,不能再分析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故正确答案为A。7.每周饮酒2-10次是适量饮酒。有调查发现,每周饮酒2-10次的男士,比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男士患心脏病的概率要低。因此,适量饮酒可降低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削弱该论证?A.适量饮酒的女士比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女士患肝炎的概率更高B.适量饮酒的男士更注意加强身体锻炼C.适量饮酒的男士普遍比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男士要年轻D.男士们都认为,身体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饮酒量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适量饮酒可降低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论据:每周饮酒2-10次的男士,比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男士患心脏病的概率要低。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该选项描述的是女人饮酒的情况,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选项描述适量饮酒的男士更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指出了锻炼与患心脏病风险的关系,并不完全是饮酒的作用,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适量饮酒的男士更年轻,并不完全是饮酒的作用,具有削弱作用。D项:削弱论点。该选项描述身体好的男士才会适当增加饮酒量,属于因果倒置,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适量饮酒可降低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论据:调查发现,每周饮酒2-10次的男士,比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男士患心脏病的概率要低。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说的是适量饮酒和每周饮酒少于2次的女士患肝炎的概率问题,与题干所说的饮酒对于男士患心脏病的概率问题无关,不能削弱,当选;B项:提出另外一个因素即适量饮酒的男士更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可能是这个因素导致降低了适量饮酒的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属于他因削弱,可以削弱,排除;C项:提出另外一个因素即年龄因素,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降低了适量饮酒的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属于他因削弱,可以削弱,排除;

D项:说的是男士在身体好的情况下会适当增加喝酒量,而不是喝酒导致患病风险低,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不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即准确找到论据和论点。本题最后一句话为论点,其他内容为论据。在对比选项时,如果是能够削弱题干论证的选项即可排除,剩下的即为正确答案。题干的结论:适量饮酒可降低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A项说的是适量饮酒对女士的影响,并未涉及男士的情况,为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论证。B项指出并非适量饮酒降低了男士患心脏病的风险,而是这些男士更注重加强身体锻炼,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C项指出是因为年轻所以患心脏病的风险低,并不是因为适量饮酒,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D项指出是因为身体良好,即本身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低,所以才适当增加了饮酒量,而不是因为适当增加饮酒量使其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属于因果倒置,削弱了题干论证。故本题选A。8.某蛋糕房销售A、B两种糕点,其单价均为8元,单个净利润分别为3元和4元,推广期两种糕点均六折出售,如某天出售X个糕点,问其中至少要有多少个B糕点才能保证不亏本?A.0.2XB.0.25XC.0.75XD.0.8X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第二步,单价均为8元,由单个净利润分别为3元和4元,可知成本分别为5元和4元,6折售价均为4.8元,则A、B单个利润分别为-0.2元、0.8元。每卖4个A亏损0.8元,至少要卖1个B才能恰好不亏损,即A和B的销量比为4∶1,也即是总销量为5份,B至少占1份才不亏损。第三步,按比例关系,出售X个糕点,其中至少要有X×=0.2X(个)B糕点才能保证不亏本。因此,选择A选项。9.实行岗位责任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第二步,岗位责任制是指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确定不同的工作和业务,并明确规定不同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有助于明确任务和人员编制,以任务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以至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题正确。10.盛夏观莲,是一件赏心乐事。某公园今年别出心裁,将红莲、白莲和黄莲栽种在一起,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案,引得游人驻足忘返。每幅图案都是一个正六边形,由6个正三角形构成,每个三角形各栽种红、白、黄三种莲花中的一种。每个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要么相邻,要么相对,要么既不相邻又不相对。已知:(1)每种莲花均在六边形中出现两次,但彼此并不相邻;(2)栽种红莲的两个三角形中间只隔着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中栽种了黄莲。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红莲与白莲相对B.红莲与黄莲相对C.黄莲与白莲相对D.白莲与白莲相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条件(2)“两个栽种红莲的三角形中间隔着一个栽种黄莲的三角形”,将已知信息填入图中。此时还有一个栽种黄莲的三角形,若黄莲种植在①号三角形,则②③号三角形都种植白莲,与题干条件(1)“每种莲花彼此不相邻”矛盾;若黄莲种植在③号三角形,则①②号三角形都种植白莲,与题干条件(1)“每种莲花彼此不相邻”矛盾;故黄莲只能种植在②号三角形,①③号三角形种植白莲,如下图所示。故正确答案为A。11.①实际上,根据闪电发生时的电量密度、空气密度以及电压变化等,可以估算闪电(包括非发光区域在内的闪电)约粗1-40米②最长的闪电甚至可以长达数百千米,这么长,这么细,怪不得我们常说“瘦成一道闪电”呢③但是通过观测闪电的发光部分,可以判断其直径约为3-23厘米④闪电发生时,常常呈现为明亮的闪电通路⑤从闪电灼烧形成的地面坑洼直径来看,闪电的能量集中区域不足5厘米,但闪电的长度变化比较大,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③②⑤C.⑤③①④②D.②⑤③①④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实际上”属于补充说明的表述,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项。④论述的是“闪电发生”的情况,⑤句论述的是“闪电的长度”。因此,从④⑤这三句话的论述内容来看,皆可做首句。②句中“甚至”属于递进关联词的后半段,不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第二步,对比A项和C项。②⑤均在论述“闪电的长度”,可做捆绑,而②句是递进之后的内容,可确定⑤在②之前。排除C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本题从首句入手较难判断,观察题干所给句子,②中出现“甚至”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据此分析其上一句内容,锁定答案A。观察题干所给句子,发现②中出现“甚至”这一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据此分析②与其前一句构成递进关系。②提到最长的闪电可达数百千米,只有⑤中提到“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故⑤②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B、C、D。验证A项,④提出闪电发生时,常呈现为闪电通路,①③介绍闪电的粗细,⑤②介绍闪电的长度,逻辑无误。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首先对比选项,判断首句。①句通过“实际上”强调“可以估算闪电(包括非发光区域在内的闪电)约粗1至40米”,为关联词的后半部分,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项。②句介绍最长的闪电的特征,根据“甚至”可知,为递进关系的后半部分,之前有关于闪电长度的内容,不适合作为首句,排除D项;又根据⑤句介绍闪电发生后,根据灼烧地面坑洼直径判断闪电能量集中区域的范围,而④句介绍“闪电发生”时的情景,按照时间顺序④句应在⑤句前,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雷电知多少?》12.不通过“开始”菜单的“关闭系统”关机,而是直接切断电源关机容易损坏硬盘。(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直接切断电源关机是属于非正常关机,非正常关机虽然不会烧毁硬盘,但是对硬盘是有影响的,如果在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断电或非正常关机,磁头就会落在当时读写的盘片上,对磁盘有一定的危害。故表述正确。13.4,12,16,32,64,(

)A.80B.256C.160D.128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比较平缓,考虑递推和数列。第二步,分析数列发现,4+12=16,4+12+16=32,4+12+16+32=64,规律为从第三项起,每项都为其前所有项之和,所求项为4+12+16+32+64=128。因此,选择D选项。14.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类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规律。①表述错误,不当选。②题干中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去改变防治模式,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符合题意,当选。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即两点论。同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重点论。但是③表述“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只看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违背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他统一的观点。因此,③表述错误,不当选。④题中的“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强调了整体的各个环节与方面,做到了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因此,④符合题意,当选。所以,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15.在偶像级人物的背后,往往有追逐经济利益的资本力量的

,它们利用舆论制造全民的娱乐狂欢,以此牟利。因此,对于追星现象,我们也要保持一分清醒,在狂热追星之前,看一些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文章,多一些思考和冷静,就不会

。一旦看清偶像背后的真相,就不会轻易陷入狂热与沉迷。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操纵迷失B.操控盲从C.挟制冲动D.辖制跟风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搭配“资本力量”,且根据“利用舆论制造全民的娱乐狂欢”可知,横线处表示“资本力量”对偶像级人物及舆论起到支配、摆布的作用,A项“操纵”指把持、支配;B项“操控”形容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挟制”指依仗权势或抓住对方缺点强使顺从,D项“辖制”指管束,两者均强调管理、使顺从,两者通常搭配人或组织,与“资本”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根据“多一些思考和冷静”及“不会轻易陷入狂热与沉迷”可知,横线处表示没有思考,一味狂热和沉迷,B项“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随着别人说话做事,符合文意,当选。A项“迷失”指迷惑弄错、分辨不清,强调的是找不到方向,而不是跟随别人,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别太羡慕偶像

想要的生活自己去争取》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分析语句间逻辑关系。第二步,第一空可利用词语的修饰对象排除C、D。第三步,第二空根据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排除不符合句意的A。第一空,“挟制”指依仗权势使其顺从,“辖制”指管束,二者的主语一般都为人,不适于搭配“资本力量”,排除C、D。“操纵”指随着自己的意向来把持支配;“操控”指操众控制,A、B两项符合句意。第二空,“迷失”多指分不清方向、找不到路;“盲从”多指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因此”后为文段观点,与“追星”“保持清醒”相对应,填入“盲从”更合适。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在偶像级人物的背后,往往有追逐经济利益的资本力量的________,它们利用舆论制造全民的娱乐狂欢,以此牟利”可知,第一空想表达的意思是资本力量对偶像的支配。C项“挟制”指的是依仗权势或抓住对方缺点,强使顺从,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辖制”指的是对某一区域或地区管制、管束,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多一些思考和冷静”“就不会轻易陷入狂热与沉迷”可知,所填的词语应体现盲目追从,B项“盲从”指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符合语境。A项“迷失”侧重于分辨不清方向,找不到自我,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因此,选择B选项。16.当你徒步在野外突然遇到泥石流时,安全的做法是立即:A.往山两边跑B.往山两边高处跑C.往山上跑D.往山下跑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高处面爬,因为山体发生泥石流时,只会是有限区域内发生。横向跑动会有脱离危险区的可能。而向上或向下方逃离,只会被泥石流冲击或淹没。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17.某外国航空公司经理:“新开发的避撞系统,虽然还未经全面测试以发现潜在的问题,但也必须马上在客机上安装,因为这个系统的机械报警装置可以使飞行员避免撞机事故。”该公司飞行员:“飞行员不能驾驶一架避撞系统未经全面测试的飞机,因为有故障的避撞系统将会误导飞行员,造成撞机。”以下哪项最能加强飞行员的反对意见?(

)A.机械设备总是有可能出故障B.喷气式发动机在第一次投入使用之前也未经彻底测试,但是其性能与安全记录却是有目共睹的C.虽然避撞系统能使飞行员避免一些相撞事故,但是未经测试的避撞系统的潜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撞机事故D.许多撞机事故是由于飞行员过度疲劳造成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论点:飞行员不能驾驶一架避撞系统未经全面测试的飞机。论据:新开发的避撞系统未经全面测试,有故障的避撞系统将会误导飞行员,造成撞机。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机械设备总是有可能出故障”,说明避撞系统也可能出故障,但是否会误导飞行员,造成撞机,不确定,不能加强。B项,喷气式发动机的例子,与本题中的新开发的避撞系统无关,不能加强。C项,“未经测试的避撞系统的潜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撞机事故”肯定了论据,可以加强。D项,该项在讨论撞机事故与疲劳驾驶的关系,与题干讨论的“是否安装避撞系统”无关,不能加强。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C。18.关于声音和光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源振幅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C.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D.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科技常识。A项正确,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约为;B项正确,声音的强弱我们称之为响度,响度大小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C项错误,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故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快;D项正确,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2.9955×10^8m/s,光在水中传播速度为2.25×10^8m/s,故光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快。因此,选择C选项。19.印象管理指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印象管理的是:A.小张喜欢在异性面前高谈阔论,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赞赏B.开会时小陈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使领导对自己感觉良好C.淘淘在幼儿园十分淘气,老师说了很多次他还是如此D.小王从穿着到言行都会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淑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②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张喜欢在异性面前高谈阔论,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赞赏,属于“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符合定义;B项:努力使领导对自己感觉良好,属于“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符合定义;C项:淘淘在幼儿园十分淘气,给人留下的是负面印象,不属于“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不符合定义;D项: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淑女,属于“个体为了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积极的、正面的印象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20.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会合拢起来,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这其中,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含羞草的生长习性B.含羞草能预测天气C.含羞草的奇妙之处D.天气会影响含羞草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含羞草是很奇妙的,然后通过“这其中”引出文段重点,即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最后具体论述含羞草不同的状态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主旨句为“因为‘害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为总分结构,引出话题—提出观点—具体论证,选择与观点句表意一致的一项。文段首先描述了含羞草被触碰合拢的奇妙景象,引出含羞草含羞程度预示着天气的差别,然后具体介绍了不同天气与含羞草害羞的关系。A、C两项明显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文段着重说明了含羞草叶子合拢、下垂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含羞草的变化是先于天气变化的,故“含羞草能预测天气”比“天气会影响含羞草”更加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文段首句以介绍含羞草的奇妙机理作为铺垫,随后引出重点“因为‘含羞’的程度不一样,预示的天气也不一样”。冒号后面通过两种形态对这一中心句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含羞草预示天气的能力,B项当选。A项:“生长习性”是指生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反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奇妙之处”为文段第一句话意思的表述,非重点,且表述不明确,排除。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重点为“含羞草能够预示天气”,并非“天气会影响含羞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出处】《植物预测天气拾趣》21.甲将自己的汽车抵押给乙,报价5万元,甲继续使用,结果甲开车不小心将车撞坏,致车辆报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仍以已报废的汽车作抵押物B.抵押关系应当解除C.抵押关系终止D.抵押关系有效,甲应当用其他价值5万元的财产代替抵押物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民法典》第四百零八条规定:“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恢复抵押财产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应的担保。”选项没有要求恢复抵押财产,只有其他抵押,故D表述更贴切。故正确答案为D。22.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如想让某个小球隐形,可在该小球的四周覆盖一层以同心圆形状排列的超材料,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隐身衣能够让光线穿透自身B.物体阻挡光波使人能够视物C.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D.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A项,根据“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而非穿透自身,故表述错误,排除;B项,根据“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知,表述正确,当选;C项,根据“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可知,“会引发战争”强加因果,排除;D项,根据“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故表述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隐形人能从传说走向现实吗》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并非穿透自身,排除。B项对应“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符合文意,当选。C项对应“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会引发战争”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应“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出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不相符,文段仅说“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法得出“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的结论,排除。B项与原文相符,由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推知。C、D两项与原文不相符,由“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可知,“让光线穿透自身”“反弹雷达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3.总体上,当前国家统计内容以经济统计为主,且经济统计发展比较全面系统;相对来说人口社会统计受到的重视可能稍微弱一些。实际上,对于国家统计机构来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统计机构,人口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应该是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化零为整B.不分彼此C.并驾齐驱D.各有所长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备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由句意可知,“实际上”后面强调的是,人口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同样重要。故横线处应填入一个表示地位平等的词语。“化零为整”意为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不分彼此”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各有所长”指各有各的长处、优点,多用于形容人才,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B、D。“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契合句意,C项当选。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形容“人口社会统计”和“经济统计”的关系,位于转折关联词“实际上”之后,应与转折前提到的“当前国家统计内容以经济统计为主,人口社会统计受到的重视偏弱”反向照应,即文意想强调二者均重要,应都有所涉及。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化零为整”指把零散的集中为整体;B项“不分彼此”形容人的交情深厚;D项“各有所长”指人才各有长处。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并驾齐驱”形容齐头并进、不分先后,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辨析。文段“实际上”之前叙述当前国家统计以经济为主,人口社会偏弱。与之对应的发达国家的情况应该是两者都重要,都有所涉及。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与“两者并重”的意思相同。A项“化整为零”指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文段无从体现整体与部分,排除;B项“不分彼此”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与两个独立统计领域的关系不搭配,排除;D项“各有所长”指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文段也并非强调两者的长处。故正确答案为C。24.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割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下面哪一个如果正确,对上面的结论提出了最强有力的质疑?(

)A.近年来,野生蘑菇的采割数量一直在增加B.羌特勒不仅生长在道格拉斯冷杉树下,也生长在其他寄主树木下面C.许多种野生蘑菇只能在森林里找到,它们不能轻易在别处被种植D.对野生蘑菇的采割激发了这些蘑菇将来的生长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正是因为这种互惠的关系,采摘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会给这种树木造成严重的伤害。论据:羌特勒是一种野生的蘑菇,生长在能为它提供所需糖分的寄主树木——例如道格拉斯冷杉下面。反过来,羌特勒在地下的根茎细丝可以分解这些糖分,并为其寄主提供养分和水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野生蘑菇采摘数量增加与采摘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伤害树木无关,无法削弱,排除;B项:羌特勒不仅生长在道格拉斯冷杉树下,也生长在其他寄主树木下面,论点讨论的是采摘道格拉斯冷杉下面生长的羌特勒是否会对树木造成伤害,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C项:许多种野生蘑菇只能在森林里找到,与论点讨论的话题无关,无法削弱,排除;D项:采摘野生蘑菇能激发了蘑菇将来的生长,就能够继续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能够削弱,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5.760×14.1-141×116+1.41×10000的值为:A.7720B.7970C.8120D.846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观察原式,出现了14.1、141和1.41,故将原式转化为统一形式:76×141-116×141+100×141=141×(76-116+100)=141×60=8460。因此,选择D选项。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反映了古代选官制度B.《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唐朝玄装法师C.隋唐之际,对中原地区威胁最大的少数民族是匈奴D.我国民间张贴的门神原型是唐朝的秦琼和程咬金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试人文知识。第二步,A项:出自唐孟郊《登科后》,反映的是科举制。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A项正确。B项:《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所著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一部重要的交通史、佛教史文献。B项正确。因此,选择AB选项。C项:匈奴国被汉武帝所灭,隋唐时期匈奴早就灭国了,当时对中原最有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吐蕃和突厥。C项错误。D项:我国民间张贴的门神原型是唐朝的秦琼和尉迟敬德。D项错误。27.A.6B.7C.8D.9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本题为圆圈形图形数列,通过观察可知,每个圆圈中,右下角的数字均为本圆圈中最大的数,可考虑用其它数去凑右下角的数字。第二步:寻找规律观察前两个圆圈可知,右下角数字等于左上角与右上角数字之和减左下角数字,即有:14=7+8-1,58=30+30-2。第三步:得出答案故第三个圆圈里面的数字应满足:?=4+5-2=7。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28.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经过法律程序不能改变成撤销,这是指行政行为的:A.拘束力B.确定力C.执行力D.强制力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第二步,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其中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题干中,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经过法律程序不能改变成撤销,这是指行政行为的确定力。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拘束力:①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②对于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但对方当事人应当接受并履行义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更改,而且其他国家机关也不得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受理和处理该同一案件,其他社会成员也不得对同一案件进行随意的干预。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C项:执行力: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这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国家意志性的体现。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领导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29.生态系统反服务是指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实施下,逐步得到恢复的同时,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反服务的是:A.城市干道种植的大量法国梧桐,是诱发市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B.某地动物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猕猴数量剧增,它们常骚扰当地居民C.因禁止使用除草剂,农民不得不投入更大的人力成本来拔掉杂草D.某地修建水坝改善经济状况的同时,也使一部分历史遗迹遭到破坏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条件、结果、本质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生态系统反服务的定义要点:①人类对受损的生态系统实施保护,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②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A项,种植大量法国梧桐,诱发了市民的过敏性鼻炎,符合定义。B项,开展动物保护工作以来,猕猴数量上涨,当地居民受到骚扰,符合定义。C项,禁止使用除草剂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农民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成本除草,对农民的生产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符合定义。D项,修建水坝改善经济状况不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破坏了历史遗迹,不是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实施下,逐步得到恢复;②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城市干道种植的大量法国梧桐,体现了人类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诱发市民过敏性鼻炎,体现了“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B项:某地动物保护工作,体现了人类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猕猴骚扰当地居民,体现了“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C项:禁止使用除草剂,体现了人类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农民投入更大的人力成本,体现了“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D项:某地修建水坝改善经济状况,修建水坝并不是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没有体现

“生态系统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实施下,逐步得到恢复”,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的实施下”、“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城市干道种植大量法国梧桐,符合“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的实施下”,诱发市民过敏性鼻炎,符合“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排除;B项:某地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符合“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的实施下”,猕猴数量剧增,经常骚扰当地居民,符合“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排除;C项:修建水坝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不符合“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的实施下”,使历史遗迹遭到破坏,不符合“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当选;D项:禁止使用除草剂,符合“随着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人类主动干预保护措施的实施下”,农民投入更大的人力成本,符合“生态系统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0.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__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__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滥觞

如火如荼B.起源

风起云涌C.溯源

轰轰烈烈D.发端

方兴未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其时革命尚在”“到十九世纪……基本模式逐渐定型”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开始、起源之意。A项“滥觞”原意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符合文意。B项“起源”符合文意。C项“溯源”指探求本源而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本空没有探求、探寻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发端”指开始、起头,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十七世纪”“……地展开”可知,第二空应该用来修饰在十七世纪时的展开程度。A项“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符合文意。B项“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但是在十七世纪时并未体现快速发展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不与“……地展开”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A、B、D三项意思相近,填入均可。C项“溯源”后一般不接宾语,与“于”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作状语修饰“展开”,排除一般不作状语的B、D,确定答案。第一空,“溯源”与“于”搭配不当,排除C。第二空,所填词应作状语修饰“展开”。“风起云涌”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文段中只说了“革命”,并未体现“大量”,排除B。“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作谓语,如“革命方兴未艾”,排除D。“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修饰“展开”,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空,A项“滥觞”、C项“起源”、D项“发端”均有表达事物起源和开端的含义,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溯源”后一般不加宾语,常表述为“对······进行溯源”,排除。第二空,搭配“革命”,表达革命如何展开,A项“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以体现革命开展很热烈,符合文意,当选;C项“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不能与“革命”搭配,排除;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若填入横线处,则与“展开”语义上重复,二者搭配不当,可表述为“科学革命方兴未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科学史绝非科学的注脚:科学革命的人文理解》31.中山大学牵头国内引力波研究,计划用20年时间,完成总投资约为150亿元的“天琴计划”。(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中山大学牵头国内引力波研究,计划用20年时间,完成总投资约为150亿元的“天琴计划”。“天琴计划”是中山大学发起的一个科研计划,2015年7月份正式启动,“天琴计划”主要将分四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月球/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大型激光陀螺仪等天琴计划地面辅助设施;第二阶段完成无拖曳控制、星载激光干涉仪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第三阶段完成高精度惯性传感、星间激光测距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全球重力场测量;第四阶段完成所有空间引力波探测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射三颗地球高轨卫星进行引力波探测。故表述正确。32.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要以坚持考实评准为基本前提。知人不深、察人不准,对干部的了解仅停留在感性上、印象上,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精准科学识别一名干部的德才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仅通过定期有限的考察就想掌握班子,仅依靠数次谈话就想吃透干部,这是不切实际的。要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建立经常性分析研判制度,主动深入班子、走近干部,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实地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对精准科学识别干部理解错误的是:A.是用好人的基本前提B.其关键是看干部的平时表现C.需要多维度、长时间的考察评价D.必须包括才德、作风等多方面内容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知人不深、察人不准,对干部的了解仅停留在感性上、印象上,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往往”为不确定性表述,A项变为必要条件关系,属于偷换语气,错误。B项对应“要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考察干部”,符合文意,正确。C项对应“精准科学识别……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以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符合文意,正确。D项对应“精准科学识别一名干部的德才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符合文意,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33.恢复:平静,与这组词在逻辑关系上最为一致的是(

)。A.欺骗:父母B.要点:精编C.综合:应用D.无所:适从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恢复平静,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谓宾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欺骗父母,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谓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B项:要点精编,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综合应用,二者为语法关系中的偏正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无所适从是一个动宾式的成语,但无所跟适从两个词之间不构成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4.两台电冰箱可以换取一台空调,这主要是因为:A.电冰箱和空调都是由人生产出来的B.电冰箱和空调的效用中有相同的部分C.电冰箱和空调这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D.电冰箱和空调这两种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第二步,价值规律包括: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题干中“两台电冰箱可以换取一台空调”是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那两者之间的价值就是相等的。而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选择D选项。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并通过价格为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使用价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反映了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因此,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35.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草船借箭一一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A项正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讲的是鲁肃在与吕蒙谈论议事时发现吕蒙的学识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吴下阿蒙”,吕蒙听后便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也会有所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项正确,“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诸葛亮夜观天象料(天气变化规律)到当天必有大雾,于是借助雾天的帮忙,并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这一哲理。C项正确,张飞喝醉酒误事,导致失去徐州,体现了喝酒是不好的行为,而在攻打张郃时,故意假装喝醉酒,让张郃上当后击败了张郃,体现了假装喝醉酒是好的行为,这样一种不好和好正是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D项错误,“望梅止渴”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讲的是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体现的是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这一哲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6.在这里,作家的人格显得______。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或者是最普遍的底层生活,都在他们的笔下幻化为一种真实人生的存在,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被称为“心灵史”的存在。他们______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心甘情愿地进行着漫长而苦涩的精神之旅,既充实又富有。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微乎其微踯躅B.举足轻重徜徉C.至关重要彷徨D.无关大局徘徊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与成语的混搭。第一空考查成语辨析。通读文段,可熟知第一空强调作家人格十分重要。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举足轻重:处于重要地位;至关重要:相当的重要;无关大局:比喻并不要紧;经辨析可排除A、D两项。第二空考查实词辨析。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彷徨:犹豫不决;从后文的“心甘情愿地进行着漫长而苦涩的精神之旅”可以看出,作者是陶醉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之旅,徜徉还有一层安闲自在地步行的意思,彷徨并没有徜徉符合语境。故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观察选项可知,第一空备选词语词义两两相近,根据文意排除错误的两项。第三步,辨析第二空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由“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或者是最普遍的底层生活,都在他们的笔下幻化为一种真实人生的存在……”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作家人格对于作品的重要性,故排除明显与此义相反的“微乎其微”和“无关大局”。第二空,“徜徉”指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彷徨”意为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由文意可知,作家来去于历史和现实之间是一种精神之旅,并非出于犹豫,排除C。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无论……都……幻化为精神存在”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作家人格的重要性。A项“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D项“无关大局”指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二者均强调不重要,与语境相悖,排除A项和D项。B项“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C项“至关重要”指相当重要。二者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心甘情愿”“既充实又富有”可知,文段表达的感情倾向是积极的。B项“徜徉”指安闲自在的状态,感情倾向偏积极,符合文意。C项“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感情倾向偏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37.(

)对于《西游记》相当于(

)对于《红楼梦》A.猪八戒;林黛玉B.孙悟空;赵子龙C.鲁智深;贾宝玉D.诸葛亮;王熙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角色,二者为角色与作品的对应关系,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角色,二者为角色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角色,二者为角色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赵子龙是《三国演义》中的角色,而非《红楼梦》中的角色,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角色,而非《西游记》中的角色,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角色,二者为角色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角色,而非《西游记》中的角色,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角色,二者为角色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8.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下列代称含义正确的是(

)。A.婵娟指繁星B.须眉指女子C.社稷指国家D.布衣指王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中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其中“婵娟”是指明月。B项错误,“须眉”原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此为男子的代称,而非女子。C项正确,“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项错误,“布衣”原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故以此为平民的代称,而非王侯。故正确答案为C。39.对于电子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一位教育工作者说道:“电子游戏就像一头野兽,无情地剥夺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会交流时间。下面哪项不能成为支持以上观点的理由?A.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作业质量降低B.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在游戏上花的钱很多C.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不愿与他人交流D.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上课时无精打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电子游戏就像一头野兽,无情地剥夺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会交流时间。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玩游戏的青少年作业质量低,体现了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在游戏上的花费,与电子游戏是否剥夺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会交流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增加论据。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不愿与他人交流,举例说明电子游戏影响到青少年的社会交流时间,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论据。玩电子游戏使青少年上课无精打采,体现了玩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40.已知2018年8月13日是星期一,则2019年9月13日是: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五D.星期日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星期日期问题。第二步,跨过一整平年,星期+1,跨过一整闰年,星期+2。2019年是平年,所以在2018年8月13日的星期一的基础上+1,2019年8月13日即为星期二,8月13日到9月13日还要过31-13+13=31天,31÷7=4…3,所以星期从周二再往后推3天,即为星期五。因此,选择C选项。41.前颞上回是位于耳朵上方的一小块脑组织,左右各一个,主要负责声音信号的处理,和语言能力有关。“人的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右脑负责空间意识和直觉”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原因就在于左右脑前颞上回的神经结构有所不同。左脑前颞上回向其他部位伸展的神经树突数量较少,长度也较短。这样的结构提高了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却降低了信号来源的广度。右脑前颞上回则正相反,向外伸展的神经树突数量较多,走的距离也长,这样的结构牺牲了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却让右脑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广,可供选择的信息更多,更容易找出隐藏在大脑深处的被遗忘的信息,而灵感就是这么来的。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A.人的左右脑对语言能力的分工不同源于左右脑结构的重大差异B.灵感来临时,右脑前颞上回比左脑前颞上回更活跃C.由于右脑前颞上回的神经树突数量多、距离长,因而右脑的反应速度比左脑慢D.灵感与以往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有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原因就在于左右脑前颞上回的神经结构有所不同”,因此,“重大差异”表述错误,且“左右脑结构”话题范围过大,与原文不符,排除。B项对应尾句“右脑前颞上回则正相反……而灵感就是这么来的”,正确。C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对应“右脑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广,可供选择的信息更多,更容易找出隐藏在大脑深处的被遗忘的新信息,而灵感就是这么来的”,因此,“与以往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有关”属于无中生有,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A项,根据“人的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神经结构有所不同”可知,分工不同是源于“左右脑前颞上回的神经结构”的不同,而非“左右脑结构”,表述不准确,且“重大差异”程度过重,排除;B项,根据“右脑前颞上回······灵感就是这么来的”可知,灵感的出现主要是来自于右脑对大脑深处被遗忘信息的调动,与左脑关系不大,因此“右脑前颞上回更活跃”符合文意,当选;C项,根据“左脑······提高了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右脑······牺牲了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可知,文段仅介绍了“神经信号”传导速度的快慢,未提及“反应速度”如何,且未将二者进行对比,排除;D项,根据尾句中“更容易找出隐藏在大脑深处的被遗忘的信息,而灵感就是这么来的”可知,“灵感”是与“大脑深处的被遗忘的信息”有关的,而非“以往知识或经验的积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灵光如何才能一现》42.“倒春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华南地区,“倒春寒”一般出现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B.在江南地区,“倒春寒”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以后,通常是4月份C.晚稻和玉米是最容易受“倒春寒”影响的农作物D.“倒春寒”之时,也是百日咳、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的高峰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但是在春季后期却突然出现持续的低温天气的一种现象。在此阶段,长江中下游早稻正好处于播种育秧阶段,如果防范措施采取的不好,突然出现的“倒春寒”就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而不是对晚稻有影响。并且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7月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收获。“倒春寒”对玉米没有影响。一般来讲,受“倒春寒”影响最大的是早稻,再者是播种期的棉花,再就是油菜。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因此,选择C选项。A项、B项:倒春寒”主要指3、4月份,进入春季以后,气温回升很快,后期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明显下降,并造成大片地区农作物遭受冷害的天气现象或者天气过程。在华南地区,一般来讲,2月下旬到3月上旬开始播种早稻,这时候要是出现前暖后冷以致对早稻播种育秧产生影响的情况,就可以叫做“倒春寒”。在江南一带地区,“倒春寒”主要出现的时间是在3月下旬以后,通常是4月份,因为这个阶段江南已经进入春季,温度回升,农作物抗寒能力减弱。A项、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D项:“倒春寒”还会导致空气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便可以乘虚而入。因此,出现“倒春寒”之时,亦是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发病的高峰。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43.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或_________的范围之内,就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下降。这并不是手机的推送或通知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而是人们下意识地不去“_________”手机,但发布这个指令的过程本身就会耗费有限的认知资源,造成脑力流失。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触手可及惦记B.唾手可得惦念C.近在咫尺牵挂D.一步之遥想念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所填词语应表明距离很近之意,且能修饰“范围”,排除不符合文意的B和不能修饰“范围”的C、D。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或”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视线范围”语义相近,表示距离很近,且能修饰“范围”。“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B。“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通常说某物、某地近在咫尺;“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很近,通常表述为“距……一步之遥”。两词均不能修饰“范围”,排除C、D。验证第二空,“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填入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手机在视线范围”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与手机的距离近。A项“近在咫尺”指距离非常近,符合文意。B项“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未能体现“距离近”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符合文意。D项“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很近,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并不是……而是……”可知,反向并列前后语义相反,因文中出现否定词“不去”,故文中要表达的意思与“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语义相近。A项“牵挂”指因放心不下而想念,不符合上述语境,排除A项。C项“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符合语境。D项“想念”指思念,怀念,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手机在视线范围”可知,所填词语表达距离手机很近之意。A项“近在咫尺”形容离得特别近,C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D项“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距离很近,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下意识地不去“想”手机的过程本身就会耗费有限的认知资源,故所填词语应体现“总想着、记着”之意。C项“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置于此处形容人心里一直想着手机,符合文意,当选。A项“牵挂”指挂念,因放心不下而想念,D项“想念”指对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两者均有主观上关心之意,形容“手机”不恰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科普:手机在身边会影响大脑认知功能》44.(

)对于美丽相当于春风满面对于(

)A.笑靥如花兴奋B.楚楚动人愉快C.心地善良滋润D.眉开眼笑高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笑靥如花形容人美丽,笑起来像花一样漂亮;春风满面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其与兴奋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代入B项,楚楚动人形容美好的样子引人怜爱,可以用来形容美丽;春风满面可以用来形容愉快的心情。前后关系一致。代入C项,心地善良与美丽并无必然联系,春风满面与滋润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代入D项,眉开眼笑形容人高兴愉快的样子,与美丽并无必然联系;春风满面可以用来形容高兴的心情。前后关系不一致。故本题选B。45.在生活中,下列哪一做法或现象与热胀冷缩无关?A.夏天在架设电线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