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期中试题汇总 部编版遍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期中试题汇总 部编版遍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期中试题汇总 部编版遍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期中试题汇总 部编版遍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期中试题汇总 部编版遍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经典常谈》各地期中试卷真题练习一、命题题型《经典常谈》作为新加入的必考阅读,各地期中考试都是怎样考的?有哪些题型?通过各地期中真题汇总,考察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综合探究题。但填空题相对较少。真题汇总:1.填空题。例如(2023无锡市锡北片)读书卡片:作品:《经典常谈》作者:____________(1)2.选择题。例如(2023江苏句容市)《经典常谈》中说,造宇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依据你的理解“江,河,湖,海”四个字属于()造字法。A.形声B.指事C.会意D.象形3.简答题例如(2023南京市鼓楼区)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后人解诗通常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训学生做学问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使得诗篇原本的意义逐渐模糊。你是否赞同这样的写诗、解诗方式,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理解题。(』)设置一个片段。(2022-2023泰州市姜堰区期中卷)阅读名著«经典常谈•战国策》选段,回答问题。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辦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3分)——————————————————————————————————————————————————————————————————————————————(2)《经典常谈》是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4分)————————————————————————————————————————————————————————————————————————————————————————————————————————————————————————————————————————————————————————————(2)设置多个片段。(2023常州市溧阳市)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3分)【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棒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利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选自《经典常谈》)(1【文段一】中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2分)——————————————————————————————————————————————————————————————————————————————5.探究题(2023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_________。二、命题形式1情境式情境式命题越来越多地走进试卷,2022版新课标的命题理念逐渐成为各地命题者的共识,并落实到试题之中,在这次期中试题中情境式的试题占了大多数。设置的情境大致有以下6类:(1)设置读书分享会。(2023湖州吴兴区)801班开展了集体阅读《经典常谈》的读书活动,活动后又举办了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设置读书卡片读书卡片:作品:《经典常谈》作者:(1)___________(1分)作品内容: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设置读书笔记(2023江苏江阴市)名著阅读(7分)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边阅读《经典常谈》,一边进行知识整理和心得总结,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笔记的撰写。——————————————————————————————————————————————————————————————————————————————(4)设置提建议。(2022-2023嵊州市期中卷)《经典常谈》成为统编版教材推存阅读书目,中华书局决定面向中学生重新出版。编辑部草拟了以下三句话作为书籍腰封内容。你建议选择哪句,并简要阐述理由。——————————————————————————————————————————————————————————————————————————————(5)设置阅读座谈会。(2023无锡市锡山区)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6)设置师生情境对话。(2023江苏徐州市邳州市)10.名著阅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悦读《经典常谈》昵?小宇:我们可以结合平时所学,选择性阅读相关内容。比如学习《莱葭》时可以读读《经典常谈》中的(1)《——》(2分)这一篇目。还可以根据兴趣或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对汉字文化感兴趣,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2)《______》(2分)这一篇目。……2.表格式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2(2023宁波东吴咸祥等八校联考)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2023八下期中考试《经典常谈》真题汇编1.(2023江苏句容市)《经典常谈》中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依据你的理解“江、河、湖、海”这四个字属于()造字法。A.形声B.指事C.会意D.象形1.A2.(2023江苏句容市)《经典常谈》中写到“诗的源头是_____________A.散文B.歌谣C.诗经D.乐府2.B3.(2023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传习录》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B.“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C.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敦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用。D.《经典常谈》中“四书第七”提到“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春秋》。从前私塾入学都是从“四书”学起。(2023宁波东吴咸祥等八校联考)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2D有误“四书”应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2022-2023杭州临平区联考)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小周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面表格中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3分)朗读诗文《经典常谈》篇目手如柔荑注,肤如凝脂,领注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注兮,美目盼注。1._________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2.___________(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3.___________《尚书》第三B。《诗经》第四C.《战国策》第八D.《辞赋》第十一B2.D3.C(3分,各一分)6.(2022-2023杭州市临平区联考)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有何意义?请联系自身谈谈你的认识。(4分)—————————————————————————————————————————————————————————————————————————————————————————————————————————————————————6.“认识”示例:①阅读《经典常谈》,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经典常谈》蕴含着传统美德,中学生生阅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③阅读《经典常谈》,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文化常识。④阅读《经典常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4分。认识2分,任意一点即可;联系自身2分)7.(2023湖州吴兴区)801班开展了集体阅读《经典常谈》的读书活动,活动后又举办了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下列关于《经典常谈•(周易〉第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卦中,乾是地,是母等;坤是天,是父等;震是雷,是长子等;巽是风,是长女等;坎是水,是心病等;离是火,是中女等;艮是山,是太监等;兑是泽,是少女等。B.人们将八卦重起来,两卦重作一个,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数。C.《周易》里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交一一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D.儒家就在阴阳家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交辞,其实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2)对于如何读《经典常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推荐选择性阅读方法,有的推荐循序渐进式阅读方法,对此,请你结合本书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两点看法。(4分)7.(1)A(2)(4分)示例一:推荐选择性阅读方法。这部作品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四书”五经”,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战国策》《史记》《汉书》,以及诸子、辞赋、诗、文等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大家可以根据问读需要,理性地、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领会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蒂给我们的启示。示例二:推荐循序渐进式阅读方法。从编写体例看,“经史子集”的顺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从思维逻辑看,“小学”起步,更符合中学生的阅读规律。(能围绕读书方法,结合《经典常谈》给出两点看法,一点2分)8.(2023无锡市新吴区)名著阅读。(6分)(1)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根据你读《经典常谈》的经验,应选择院读的是()(2分)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2)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条例的解释,完成后面题目。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宇,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汉字“人”“女”“马”木”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本”字,在“木”下部加一横,指树根,“本”是会意字。C.“江”是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是水是形旁,右边的工是声旁。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8.(1)D(2)B9.(2023南京市鼓楼区)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后人解诗通常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训学生做学问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使得诗篇原本的意义逐渐模糊。你是否赞同这样的写诗、解诗方式,谈谈你的看法。(3分)9.同意,写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绪,在表达当前情绪时,自然可以引用一些符合情绪的诗句来帮助诗人传递思想,而不需要全篇挪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诗文原句的理解也会产生转变,使诗歌的意义承载范围扩大,增添诗歌的活力。(一点2分,两点3分)不同意,解诗时一定要对整首诗进行推敲,否则无法知晓作者原意,久而久之诗歌的内涵都被曲解,不利于诗歌的传播与教学。同时这种写诗方式也会让他人对你的作品产生误解,无法准确地感受到你想表达的情感。(一点2分,两点3分)10.(2023常州市溧阳市)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3分)【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棒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寒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选自《经典常谈》)(1)【文段一】中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10.(1)毛传(1分)(2)因为孔子之后解释《诗经》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诗经》的见解(1分),和毛氏一样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以诗证史(1分)11.(2022-2023泰州市姜堰区期中卷)阅读名著《经典常谈•战国策》选段,回答问题。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辦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以上语段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人?朱自清指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3分)——————————————————————————————————————————————————————————————————————————————《经典常谈》是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请以选段为例简单分析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3分)①纵横家(1分)。只图功名富贵,没有是非观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2分)(2)(4分)示例:“谁用他们就帮谁”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1分)等运用口语化的语言(1分),通俗易懂、简洁明快(1分)地指出了纵横家们“翻覆”的本性(1分)。12.(2023江苏江阴市)《经典常谈序》中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这里的“小学”指的是()(3分)A.小的学问B.简易的文化知识C.文字学D.入门的学12.C(2023江苏江阴市)阅读《三国志》选段,结合《经典常谈》内容回答问题。诏曰“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脩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上面选文中关于孔子的说法,有一处和《经典常谈》不符,并说明原因。(3分)13《三国志》认为孔子根据鲁史著写《春秋》。(1分)而《经典常谈》认为与历史考据不符《春秋》乃鲁国史官所作。(1分)(2023无锡市锡北区)小雨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充完整并找出错误的一项。读书卡片:作品:《经典常谈》作者:(1)___________(1分)作品内容: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C:《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上面读书卡错误的一项是()(3)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投送给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就好像走近深渊旁边,踏在薄冰之上一样。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3小雨在阅读《诗经《第四》一章中,对“诗言志”即诗歌的育人作用产生了兴趣,制作了下面的表格。请根据名著内容以及你的语文素养积累,帮助补充完整。(3分)14.(1)(1分)朱自清(2)B(2分)(3)(3分)1.知恩图报2.存有戒心,行事谨慎3.知己难求15.(2023宁波海曙区十校联考)叶圣陶先生在《重印<经典常谈>序》中写道:“他可真是个好向导.…求真而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好向导。,朱自清先生也在本书自序里说::“读者能把它当做一条船,航到经典的海里,编者将自己庆幸.结合下面语段,从语言特色、写作思路、文段内容等方面,谈谈《经典常谈》对于传统文化“向导”的魅力。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乌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夭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兩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未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15.引经据典:引用《易•系辞》中后世圣人”造字的说法,帮助读者辩证思考造字传说的合理性。16.(2023宁波海曙区十校联考)《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共有13篇。朱自清先生希望同学们读了之后“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相信大家读了此书后一定有自己喜欢的篇目,请就其中你喜欢的一篇简单介绍给大家,可以从“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该书有什么问题,该书研究到什么程度等"方面就两点简单介绍给大家。(3分)示例:我喜欢《诗经》这一篇,我了解了诗的源头是歌谣将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诗了。太师们保存下带着乐谱的唱本儿,到了战国,乐谱逐渐亡失,还是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16.(1)示例:我喜欢《史记》《汉书》这篇,我了解了这两部书都是“正史”的源头,又各自成家。司马迁写《史记》感慨多,微情妙旨,班固写《汉书》就史论史,比较客观合体些。(评分参考:篇目1分,了解的内容只需写出一点就给2分)17.(2023網州中学教育集团)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题目。(5分)他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面,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1)以上选段出自《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作者闸述了___(填人物)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解读。(1分)(2)结合选段,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说说作者如何让艰涩深奥的古典文化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1分孔子(2)4分内容上,作者梳理了孔子的观点并举出实例仑述,讲观点,摆事实,从理论到实际切实符合读者的逻辑顺序;语言上,行文中引用的古文诗句,作者都随文将它们以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了注释与翻译,语言浅白如话。(2023湖州市长兴县)「活动一•先民智慧之谈】《诗经》第四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人的智慧,多人的机锋”了。——节选自《经典常谈》【任务一:与经典常谈】(10分)【谈作者】《诗经》是先民智慧记载,上面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1分)【谈理论】(2)《毛诗序》是阐释《诗经》的经典,“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对应节选文本原句,请摘录:(2分)——————————————————————————————————————————————————————————————————————————————【谈理解】(3)结合文本及所学《诗经》篇章,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智慧,多人的机锋”?(4分)————————————————————————————————————————————————————————————————————————————————————————————————————————————————————————————————————————————————————————————【谈常识】(4)根据课文所学,关于《诗经》的表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_)(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汇集。C.《诗经》在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明代被奉为经典,尊称《诗经》D.《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分别为直陈其事、借物譬喻、托物起兴。18.(1)(1分)朱自清(2)(2分)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3)课文中所学《关睢》、《式微》等篇章均没有作者记录,因为《诗经》的篇章起于一个人的诗歌灵感,经过多个人或多代人的集体努力才成为最终的篇章。(2分)正如上文所言«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最终流行的歌谣在相应的场合中经过众人修饰,最终成为定本。(2分)(4)(3分)c(《诗经》至汉代奉为经典)19.(2023宁波东吴咸祥等八校联考)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著草数目的奇偶来判断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敗徒哥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19.A20(2023宁波东吴咸祥等八校联考)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220.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21.(2022-2023嵊州市期中卷)《经典常谈》成为统编版教材推存阅读书目,中华书局决定面向中学生重新出版。,编辑部草拟了以下三句话作为书籍腰封内容。你建议选择哪句,并简要阐述理由。A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B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C,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中国文化学术史我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所写,通览国学精华的指南,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宇开始到《周易》、《经》、《春秋》、四书五经、诗、辞、文、赋的经典内容。按照作者的意思,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22.(2023江苏江阴市)名著阅读(7分)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小明最近一边阅读《经典常谈》,一边进行知识整理和心得总结,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笔记的撰写。(1)小明阅读《经典常谈》所做的笔记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菁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4分)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也形容文采好,有修养。做学问要精益求精扉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222.(7分)(1)(3分)A(许慎是东汉人。)(2)①(2分)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②(2分)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23.(2023江苏淮安市涟水县)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9分)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吉文"。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宇,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光绪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九九)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划时代的。甲是龟的腹甲,骨是牛胛骨商人钻灼甲骨,以卜吉凶,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宇纪录这称为甲骨文,又称为卜辞,是盘庚(约西元前1300)以后的商代文字。造宇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宇。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宇,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晋、唐之问,又称为“八分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从清末以来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汉、晋间的木简里最能见出。这种草书,各字分开,还带着挑笔,称为“章草”。魏、晋之际,又嫌挑笔费事,改为敛笔,字宇连书,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这称为“今草”。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这起于魏代。晋、唐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病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选自《经典常谈》,有改写)(1)作者为什么说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汉字造字和用宇的“六书”理论,“涟”采用的造字方式是()(2分)A.会意B.假借C.形声D.转注(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文学巨著.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B.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该书讨论儒家经书时,坚持“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统,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墓本面貌C.《经典常谈》也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具有普及性和通俗性。D.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23.(1)(4分)①收录的宇多;书中分析字的偏旁部首;②每字都有说解;③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大不相同,这本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不是只供通俗之用;④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⑤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宇音字义也得靠它。(不少于4点,每点一分,共4分)(2)(27))C(3)(3分)C(A.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B.破除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统。D.“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不是朱德,是刘伯承。)24.(2023无锡市惠山区)阅读《经典常谈》名著选段,完成问题。(4分)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字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为一体,成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宇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晋唐之间,称为“八分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从清末以来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汉晋间的木简里最能见出。这种草书,各宇分开,还带着挑笔,称为“章草”。魏晋之际,又嫌挑笔费事,改为敛笔,字宇连书,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这称为«今草”。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成“正书”。这起于魏代。晋唐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宇”,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1)结合选段内容,说说书体演变的原因。(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选段内容,概括出书体演变的顺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1分)应用便利。(2)(3分)小篆(1分)、隶书(1分)、楷书(或正书,真书)(1分)25.(2023无锡市锡山区)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主张的一项是()(2分)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尚书》又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B.“诗言志”中的“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这里的“志”也指教化。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C(2023无锡市锡山区)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经典“谈”经典1.《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步通史。2.《___________》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多字。这是文学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3.《___________》主张人性是善的,人都有侧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本书说“仁”兼说“义”“利”甚严春秋说文解字孟子

27.(2023江苏徐州市邳州市)10.名著阅读。(8分)

老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经典常谈》昵?

小宇:我们可以结合平时所学,选择性阅读相关内容。比如学习《兼葭》时可以读读《经典常谈》中的(1《

》(2分)这一篇目。还可以根据兴趣或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对汉字文化感兴趣,可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2)《

》(2分)这一篇目。

老师:我们现在想选择杜甫诗歌编辑成集,现在可以根据《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这一篇来确定主题方向。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呢?

PPT: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问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小文:依据PPT展示的这段论述,我们可以将杜甫诗集的主题确定为(3)____________

(1分),比如(4)____________(以《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例,说明理由)。

(3分)

小宇:我明自了,学习《经典常谈》可以了解经典内容,可以了解一个作者的风格特点,还可以了解一个文体的发展脉络。归纳这些内容,利于我们系统学习经典。

27.(1)诗经

(2)说文解字

(3)示例主题:时代新声(1分)

(4)

杜甫在《春望》中直接写到,国家动荡,春天满城草木的荒凉景象(1分,内容),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1分,情感),从而使诗歌在领域、主题价值方面都呈现了新境界(1分,与情境要求对

应)。

(抓住“时代、新领域或新世界”这些关键词,阐述为什么确定这个主题,还要依据PPT展示内容的)(合理合据即得分)

其他还可以为家国情怀、直击现实

28.

(2023盐城市东台市第四联盟)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8分)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

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宇,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

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上述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_》一书,上文所介绍的“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__________的条例,转注和假借都是_______的条例。(4分)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宇,“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宇。

(3)

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

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

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___________

28.(1)(4分)朱自清、《经典常谈》、造字、用字

7.

(2)

(2分)C

(3)(2分)(2)伟大的中华(或强大的中华)

29.

(2023扬州市广陵区)

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未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量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各国只管年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豆、死义良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

(1)

上面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3分)

(2)

文段中的“你,听了这段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分)

————————————————————————————————————————————————————————————————————————————————————————————————————————————————————————————————————————

(3)上述名著中说最初记录歌谣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那是为什么?(4分)

————————————————————————————————————————————————————————————————————————————————————————————————————————————————————————————————————————

29.(1)《经典常谈》

朱自清

司马迁(3分)

(2)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努力整理史科,用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

启发:正确目标,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成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5分)

(3)

最初记录歌谣的人是一些乐工,他们以奏乐、唱歌为工作,而唱歌需要歌词,乐工们为了获得歌词,就去搜集并记录歌谣。(4分)

30.(2023江苏江阴市华士片)阅读《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佚,《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

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

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

记录的这一段时期。

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

31.(2023江苏江阴市华士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

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

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以上文段出自著_______《经典常谈》的第四章《______》第四。(2分)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

————————————————————————————————————————————————————————————————————————————————————————————————————————————————————————————————————————

30.B

31.(1)朱自清《诗经》

(2)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

32.(2023江苏泰州市靖江市)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蒙,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宇体究竟和小蒙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园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

(节选自

《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

【语段二】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误,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人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诗经>第四》)

(1)

下面是“集”的几种字体,根据语段一指出字体为隶书的一个,并推知其本义。

隶书是________(填序号),“集”本义是____________

(2)根据语段二回答:为什么说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3)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两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赋、比、兴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C.《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孔子,并且让读者学到了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D.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史记》,它和班固的《汉书》都是“正史”的源头。

E.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读整本书,我们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能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也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

32.

(1)

③群鸟停息在树上

(写鸟停在树上也可)

(2)

①歌谣最初是一个人高兴或悲哀时的心情的诉说;②碰到节日,众人聚唱,一唱众和,歌谣越唱越多;③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

(3)

BD

33.

(2023南京市联合体)组合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乌爪儿印着的痕迹,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