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茶艺(下)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茶艺(下)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茶艺(下)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茶艺(下)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茶艺(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艺第一节

茶艺(下)学习目标:掌握品茶的礼仪、礼节、情节、饮规等。3.茶器

早期饮茶的人们可能没有固定的茶具,但大约在汉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对茶具的研究。王褒在《僮约》中有“烹茶尽具”之说,其中的“具”当指饮茶的专用器具。后来尤其是随着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煮茶、饮茶的专用器具日趋完善,陆羽在《茶经》所列主要有以下几类生火、烧水和煮茶器具,烤茶、煮茶与量茶器具,提水、滤水和盛水器具,盛茶和饮茶器具,装盛茶具的器具,洗涤和清洁器具。4.烹制我国有关烹煮茶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煮茶法:煮茶法是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烹煮,唐代以前盛行此法。(2)点茶法:点茶法主要流行于宋代。点茶法不直接将茶入釜烹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备用。以釜烧水,微沸时即冲点入碗,但茶末也同样需要与水交融一体。(3)点花茶法:点花茶法是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花蕾数枚直接与末茶放置碗中,热茶水汽蒸腾,双手捧定茶盏,使茶汤催花绽放,既美观又增香。(4)毛茶法:毛茶法是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热水点泡,饮茶食果。此种茶一般是茶人在山中自采自制,自己制备干果,别有风味和情趣。(5)泡茶法:泡茶法是明清以来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因茶叶种类、地区的不同各有差异。但大体上来说,是以热水激发其茶味、显其色泽、不失其香为要点,浓度则因人、因时、因需而异。5.品饮品饮主要讲的是饮茶时的分茶和品饮环境。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用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可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匀。宋代的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时也要均匀。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以壶盛之。壶有大小多种,有自冲自泡的小壶,有能斟四、五碗的大壶。分茶即便是在民间也是十分讲究的。为使上下精华均匀,烫盏之后往往提壶巡杯而行,好的茶师可以分四杯、五杯乃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谓之“关公跑城”,一点一提则叫做“韩信点兵”等。总之,这也是中国茶艺的一部分。

饮茶更要讲究环境,因为中国人把饮茶看成是一种艺术。近世的大茶馆、茶社、茶楼等是人多聚饮,形成友好亲切热烈地气氛。而传统的中国茶艺讲究的是清幽典雅之意境。唐代的皎然和尚认为,品茶是雅人韵事,应与赏花、吟诗、听琴等相结合。因而,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有关茶人的韵事轶闻,且绝不于历史典籍中。宋代饮茶环境则是因层次不同有很大区别,朝廷重奢侈讲礼仪,民间重友情讲情调,文人则重自然讲雅趣。明清以来,饮茶的环境更为时人所重,尤其看重与大自然的融合之意境。5.品饮

因此,中国人把饮茶品茗称为“茶艺”,并非夸张、吹嘘之词,而确实在烹饮过程中贯彻了丰富的艺术思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此,中国茶艺不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