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同一口井水,冬天你会觉得它很温暖,夏天会觉得很清凉,这种现象反映了()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感觉补偿

2.《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3.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B.谈虎色变C.杯弓蛇影D.尝梅生津

4.学生先前的解题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他以后解题的思路的现象是()

A.迁移B.定势C.技能D.原型启发

5.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育要符合规律B.教育面前人人平等C.教育有贵贱之分D.教育要因材施教

6.教育的最直接的功能是()

A.个体发展功能B.社会发展功能C.正向功能D.教育本身固有的功能

7.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刚刚上课时教师应着重促进学生的()

A.注意稳定B.注意广度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8.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9.个性心理倾向性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B.气质、能力、兴趣C.气质、能力、性格D.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10.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师教育活动具有()

A.示范性B.创造性C.连续性D.个体性

二、填空题(10题)11.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____

12.____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13.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中,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4.发现问题和____是研究过程的起点,也是科研准备活动的首要工作

15.根据指导思想的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____

16.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____特征

17.空间知觉分为形状知觉、____、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18.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是____

19.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指的是____

20.新学期开始,数学课胡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这种教学评价属于____。

三、名词解释(5题)21.讲授法

22.元认知

23.信度

24.世界观

25.受教育权

四、论述题(5题)26.简述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

27.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8.小明转学到A学校,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上一直往下滑,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小明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9.情绪和情感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30.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与提高过程?

五、案例分析(2题)31.如何归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3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所以你们体会不到丑小鸭的伤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了?(师随后指名回答,生1,生2,都答不上来。师表情严肃)

生3:丑小鸭……很……悲惨。(紧张)

师:悲惨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悲惨法?

生3:不……不知道。(更紧张,声音更小)

师: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

师:算了,我们还是回到课文,先看看第四段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这时候丑小鸭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紧张。(脱口而出)

师:不对,再猜一猜。(生七嘴八舌,有学生喊出害怕)

师:害怕,对了,就是害怕。(马上给予表扬)

师:现在我要请小A回答问题(走到小A面前)。丑小鸭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它愿意吗?

小A:不愿意。

师:那它有办法吗?

小A:没办法。

师:丑小鸭会害怕吗?

小A:可能……(立时,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交头接耳,教师停下讲课,转向批评学生)

教学片段中的教师主要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六、简答题(1题)3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

参考答案

1.B

2.BB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立足点应是社会;教育的目的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建国君民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点

3.BB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尝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谈梅生津等,是人类特有的

4.BB定势是指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又称心向

5.B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指的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6.AA教育最直接的功能是个体发展功能,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7.DD课间时学生将注意集中在课外活动上,上课时学生需要将注意转移到学习任务上,因此此时教师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

8.DD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一特点成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9.DD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10.BB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意思是教学过程中虽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教师还应根据教育情境创造性地对教学规律加以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体现的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创造性

11.陶冶教育法

12.拟人化

13.领会知识或理解教材

14.选择课题

15.启发式

16.间接性

17.大小知觉

18.表象

19.能力

20.诊断性评价

21.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22.又称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23.一个测验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

24.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观点体系。

25.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指个体享有的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6.(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2)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27.(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2)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4)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8.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有时还被欺负等是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体现

29.(1)区别:①二者赖以产生的需要有所不同。②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③一般来说,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2)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又受已形成情感的制约。所以,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30.(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简称为知、情、意、行。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即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学生应该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

31.(2)根据归因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一是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当学习上受到挫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情境中寻求可以改进的因素,即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力争获取下一次的成功。这样的归因有助于恢复自信心,放松情绪,增强自我期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积极归因方式的稳定获得。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努力的价值逐渐贬值,能力逐渐被看作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因此,为了使自我在失败或成功的情境下都能进行积极归因,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