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3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1页
历史-2023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2页
历史-2023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考试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外………………○………………装………………○………………订………………○………………线………………○………………○………………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内………………○………………装………………○………………○………………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第=PAGE2*2-13页(共=SECTIONPAGES3*26页)历史第=PAGE2*24页(共=SECTIONPAGES3*26页)绝密★启用前2023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全国乙卷)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4.战国以前的文献中,“华”与“夏”初以单字出现,皆指中原人,与周边蛮夷戎狄相对应而称。战国以降,“华夏”渐为通用词,“华夏”已经是一个包容很广的民族概念,既有原来的华夏人,又有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这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传统华夷观念被突破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 D.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25.从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 B.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 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26.唐太宗平突厥后,“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但贞观十四年,唐政权平定高昌之后,设“都护之职,掌抚尉诸蕃,辑宁外寇,觇候(侦察)奸谲,征讨携贰”。这次调整说明唐朝A.综合实力超越了突厥 B.放弃了羁縻府州政策C.强化对西北的统治权 D.旨在防止各部族叛乱27.明清时期,四川潼川、顺庆等府“墙下种桑,宅内养蚕以为常业”。成都平原的新津“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隆昌、荣昌一带“比户皆绩”,所产夏布“富商大贾购贩京华,远逮各省”。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东西部生产力水平日趋均衡 B.商品生产区域化发展趋势C.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D.市镇经济制约了农业发展28.1845年,叶子佩所绘的《万国大全地图》以北京为地球中经线,到了1848年,程承训的《海宇全图》则把地球的中经线挪到了巴黎,后来康有为等人介绍了西方地理界关于子午线的规定,世界地图从此规范化、标准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近代地理科学开始兴起 B.自然科学成为变法主要理论支撑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国人已经普遍接受西方地理知识29.如表反映的是1873—1894年湖北部分企业创立、经营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湖北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原因创办人经营方式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5经费无着盛宣怀官办湖北施宜铜矿18821884亏损张之洞官办湖北鹤峰铜矿18821883股本无着朱季云官督商办A.军事工业经营管理不善 B.民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0.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一做法A.消除了革命理念和传统习俗的矛盾 B.丰富了党的基层治理的经验C.保证了党在农村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D.破除了沂蒙农民的封建迷信31.1978年以来,中国民间各种传统节日重新活跃起来。春节期间,北京有厂甸的民俗文化庙会、广州有迎春花市。与此同时,不少西方节日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圣诞节、情人节已成为中国社会约定俗成的新节日。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手段 B.社会娱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改革开放助推了社会观念的变化 D.西方和传统元素实现了有机结合32.雅典城邦公共服务的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以捐助的形式来承担,这就是雅典的捐助制度。捐助项目主要有公共节日中戏剧演出及其合唱队的费用,以及维持雅典舰队的三层桨战舰之费用。捐助者为雅典少数的富有公民,其中包括绝大部分的政治领袖。这主要反映出A.捐助制度刺激戏剧公演 B.财产划分影响公民等级C.政治生活腐败现象突出 D.政治权利与社会义务统一33.18世纪以后,天花接种首先从英国传入北美。民众在天花爆发时求助于它,殖民地和地方政府也不断规范和推广这一技术。为了更好实施接种,各地相继建立天花接种医院,以避免接种可能带来的传播天花的风险。天花接种技术在北美的推广A.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B.推动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C.消除了天花对人类健康危害 D.极大提高了当地政府的职能34.苏维埃政府在1926年的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耐普曼、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1927年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据此推断,当时A.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B.私人资本膨胀成为资本主义C.工农业生产发展很缓慢 D.新经济政策的结束不可避免35.二战后,西方各国的书刊市场上,各种通俗文学、消遣性杂志盛行。通俗文学大多出自文坛上并无地位的作者之手,主要以其曲折和紧张的故事情节,奇特的设想、悬念、推理吸引读者。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市场需求影响文化创作 B.人们欣赏品位越来越低C.艺术的多样性受到冲击 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盛行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淮河流域是部族、方国和封国密集分布的地区。大禹治水后是夏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汉武帝采取措施消除兖豫平原的水患,西汉末年全国人口5959万人,而淮河流域约为1448万。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迂回曲折的历程后,隋唐是淮河流域经济的辉煌时代,而且淮南淮北经济均衡发展,改变了两汉淮南落后于淮北的局面。在宋金对峙时期,淮河流域经济一度衰落。南宋以后,由于黄河夺淮的影响,流域内洪涝灾害频仍,与其他发展较快地区相比,大大落伍了。明朝初年,统治者除了实行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以外,还实行了向流域地区移民、营建凤阳中都城的特殊政策,促进了流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明清时期流域内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商品化倾向更为明显。——摘编自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材料二著名化学家法拉第(1791—1867)曾经描述他所见到的泰晤士河,“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一样……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条臭水沟”。工业革命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造成第一批近代工厂基本上依河而建,不仅解决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使水质大大降低,河流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市政建设落后,城市房屋供应紧张,忽略了对房屋排污设施的建造,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物无处排放,导致方圆几英里的地方水流浑浊。——摘编自吴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材料三新中国历次重要治淮会议(节选)时间内容1950中央政府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成立直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治淮机构——治淮委员会1957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淮河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治淮7年来的成绩和问题,着重讨论淮河流域规划1985召开国务院治淮会议。会议审议了《淮河流域规划第一步规划报告》《治淮规划建议》和“七五”期间治淮计划的安排2010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根治淮河水患,事关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解决好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护问题——整理自《新中国历次重要治淮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拉第时期造成泰晤士河污染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治淮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影响。(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代的城隍信仰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摘编自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作出合理解释。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清朝原本在全国各地港口都设有海关,分别归当地督抚管辖。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并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1853年,小刀会起义捣毁了上海海关,清朝海关官员逃跑。之后外国侵略者提议由各国派代表与清政府一同重建海关,从此中国海关的高级职位都被外国官员把持。1861年起,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海关。在他管理海关时期,创建了税收、统计、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新建了沿海港口的灯塔、气象站,为北京政府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并逐渐增长的新的税收来源,清除了旧式衙门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赫德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清朝末年,总税务司将税款的保管账户全部转到了外国银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逐渐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并与1928年开始与美英法等国重签关税新约,1933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延续了95年的以洋员税务司为主宰的海关制度,宣告结束。——摘编自《论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海关改革的因素。(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海上封锁是英国的一项传统军事战略。1939年9月,二战在西方全面爆发后,英国内阁和总参谋部着重考虑“从战略上施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了经济作战部,在政府任职多年的国际经济专家罗斯爵士任第一任部长。另在战前,英国即要求前往与德国毗连的中立国家的商船,若有载运违禁货物之嫌,必须改航道去指定基地接受检查。英国还试图与欧洲中立国家签订战争贸易协议,以期禁止那些经过检查后抵达中立国港口的货物向德国出口,并进一步将“向德国出口的其他货物的规模限制在‘正常的’战前水平”。当时,瑞典向德国提供的矿产资源能满足其40%的需要量。作战经济部考虑了几种可供选择的办法去封堵这条海运线。到它下决心要占领纳尔维克港、完全扼杀瑞典向德国出口铁矿的时候,为时已晚。同时德国开始在英国港湾、港口附近布设磁性水雷,造成英国商船及军舰的重大损失。英国海军从战争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进行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