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综合复习】高一生物章节概念判断记忆(人教版2019必修2)_第1页
生物的进化-【综合复习】高一生物章节概念判断记忆(人教版2019必修2)_第2页
生物的进化-【综合复习】高一生物章节概念判断记忆(人教版2019必修2)_第3页
生物的进化-【综合复习】高一生物章节概念判断记忆(人教版2019必修2)_第4页
生物的进化-【综合复习】高一生物章节概念判断记忆(人教版2019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复习生物的进化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辽宁古果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从辽宁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态特征清晰可见。举例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定义辽宁古果化石标本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原因: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举例: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其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为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研究内容举例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三种脊椎动物前肢和人的上肢骨比较的示意图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学科。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证据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会出现鳃裂和尾,这与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出现鳃裂和尾非常相似。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结论该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人胚胎发育早期的显微照片(放大18倍)鳃裂尾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细胞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分子水平的证据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2.适应①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②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主要内容当今所有的生物更古老的生物进化形成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结果用进废退(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获得性遗传(这些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原因3.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不定向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生物新类型加剧产生定向选择结果遗传积累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适者生存(结果)遗传变异(内因)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论适应的来源:可遗传的变异。适应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从研究水平上看:已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从研究对象上看:已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实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化石含义证据意义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用进废退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性状深入基因水平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6.种群和种群基因库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是一个种群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100%种群中该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基因型频率=×100%特定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中个体总数

6.种群和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库假设:①上述昆虫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不同翅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某昆虫决定翅色的基因频率作出假设6.种群和种群基因库7.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原因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原因:种群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每一代会产生大量的突变。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也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的特点: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内容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7.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8.物种和隔离物种的定义把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不同物种不能够相互交配能交配后代不可育×不能交配生殖隔离马驴骡子(不可育)×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作地理隔离。东北虎华南虎8.物种和隔离隔离的定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指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统称为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联系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快乐”地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山谷中形成一条汹涌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河那边。这样过了几千年。后来,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相遇了。它们发现彼此大不相同,它们之间还能繁殖后代吗?8.物种和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导致一个物种产生多个小的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种群间出现生殖隔离物种形成自然选择产生作用长期积累标志模型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8.物种和隔离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意义物种形成本身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从而为生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前景。8.物种和隔离(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是否进化取决于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就一定发生了进化。(3)进化是量变,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4)物种形成是质变,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5)新物种产生的两个条件:①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可杂交或杂交后代不可育);②新物种可育。8.物种和隔离定义和结果生物无机环境影响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结果地球上氧气的出现与代谢类型的进化兰花与传粉的蛾动物的捕食物种1物种2影响9.协同进化10.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两极生态系统(生产者、分解者)三极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历程:古细菌→蓝细菌和细菌(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无脊椎动物寒武纪大爆发(消费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原始陆生植物蕨类→原始两栖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鸟类、哺乳类10.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1.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对自然界的生命史作出科学的解释: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不足: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已经发生的,研究者无法目睹;将要发生的,研究者很难预知。因此,上面所概括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仍有争论和疑点。11.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中性学说内容: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争议:更多学者则认为,基因突变并不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间断平衡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其原因仍在探索中。11.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总结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影响要广泛和深远。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12.习题训练1.(2023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中华中学校联考期末)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12.习题训练2.(2023秋·上海·高二校考期末)蟒蛇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可能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这属于生物进化的(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B12.习题训练3.(2023秋·广东深圳·高二统考期末)科学家用免疫距离方法估算人类与大猿的进化分歧时间,该方法的原理是进化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替换,随着蛋白质积累分歧,抗体结合的程度下降,蛋白质亲和度改变的大小可以看出物种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距离法检测人类血红蛋白的抗体与大猿体内血红蛋白结合程度较高B.免疫距离方法确定人类最近亲缘物种要比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更加精确C.进化中随着蛋白质积累分歧,人类与大猿体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D.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库,免疫距离法可直接检测人类与大猿的基因组差异B12.习题训练4.(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三统考期末)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测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不同地层的古生物化石可以推测生物进化的路线,这是最直接的证据B.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这否定了生物有共同的祖先C.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序列差异只有3%,这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这属于胚胎学证据B12.习题训练5.(2020春·辽宁阜新·高一校考期末)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是()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B.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能够基本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12.习题训练6.(2021春·陕西渭南·高一统考期末)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拉马克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方向发展的结果C.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引起显著变异的结果A12.习题训练7.(2023·湖北·高二统考期末)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下列不属于适应相对性的实例是(

)A.毒蛇往往具有醒目的色彩或斑纹,容易被发现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C.具有艳丽斑点的雄性孔雀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也易被天敌发现D.枯叶蝶在停息时很像一片枯叶,但仍会被天敌通过嗅觉发现并捕食A12.习题训练8.(2022春·云南文山·高一统考期末)如图表示某农田长期使用DDT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B.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C.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自然选择具有不定向性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C12.习题训练9.(2022春·广东梅州·高二校考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12.习题训练10.(2023秋·上海·高二校考期末)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群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群鸟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群鸟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比较这两群鸟在形态、行为上的相似性D.将这两群鸟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繁殖率B12.习题训练11.(2023秋·上海·高二校考期末)长期大量使用青霉素会导致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比例增加,其原因是(

)A.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B.青霉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D.青霉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突变C12.习题训练12.(2023秋·甘肃酒泉·高三期末)犬是人类的好朋友,一般认为现代犬起源于古代的灰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通过线粒体DNA追溯犬的母系祖先B.在犬的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导致了进化的发生C.在犬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选择促进了古代灰狼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犬类比黑猩猩更通人性,说明人和犬的亲缘关系比人与黑猩猩更近A12.习题训练13.(2022秋·江西萍乡·高二统考期末)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病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比例为3%,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和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分别为(

)A.0.03

5.82% B.0.06

5.82% C.0.032.91% D.0.06

2.91%A12.习题训练14.(2023秋·四川德阳·高二统考期末)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某雌雄个体数相等且自由交配的果蝇群体中,白眼雄果蝇占40%,理论上该群体中杂合雌性红眼的频率为(

)A.32% B.48% C.24% D.16%A12.习题训练15.(2023秋·河南许昌·高二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校考期末)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拥有不止1000条腿的马陆(千足虫)。若在一个马陆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aa的个体占20%,且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中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40%、60%

B.60%、40%

C.40%、40%

D.60%、60%B12.习题训练16.(2023秋·内蒙古包头·高二统考期末)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舌蝠舌的特征决定长筒花花冠筒变异的方向

B.长舌蝠的舌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C.长舌蝠和长筒花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12.习题训练17.(2023秋·安徽马鞍山·高二马鞍山二中校考期末)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取食是主动适应环境的捕食策略D.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12.习题训练18.(2023秋·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又能直接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选择可为生物进化提供驱动力,又能直接改变生物变异方向C.遗传相对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使适应具有相对性D.物种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使生物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B12.习题训练19.(2023秋·重庆·高二重庆一中校考期末)关于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不同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马克认为适应形成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认为适应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群体中出现突变和基因重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协同进化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12.习题训练20.(2022·天津·高考真题)蝙蝠是现存携带病毒较多的夜行性哺乳动物,这与其高体温(40℃)和强大的基因修复功能有关。关于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利于提高病毒对蝙蝠的致病性B.病毒有潜在破坏蝙蝠基因的能力C.病毒与蝙蝠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病毒与蝙蝠协同进化A12.习题训练21.(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12.习题训练22.(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2/9D12.习题训练23.(2022·浙江·高考真题)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A12.习题训练24.(2022·广东·高考真题)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D12.习题训练25.(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12.习题训练26.(2023春·四川遂宁·高二统考期末)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突变12.习题训练26.(2023春·四川遂宁·高二统考期末)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3)请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关系的柱形图____。12.习题训练26.(2023春·四川遂宁·高二统考期末)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下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原因是____。(5)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理想条件,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生殖隔离30%12.习题训练27.(2023秋·江西吉安·高二统考期末)2022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其在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帕博开创性地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古基因组学,其研究团队从古代尼安德特人(已灭绝人种)标本中提取DNA进行测序,发现了未知的线粒体DNA(mtDNA)序列。比较多个来自不同地区的现代人之间,以及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黑猩猩之间mtDNA特定序列的碱基对差异,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尼安德特人,黑猩猩的产生的基因突变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2)由图可知,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mtDNA差异_____(填“大于”或“小于”)现代人与黑猩猩的mtDNA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不完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小于基因多样性12.习题训练27.(2023秋·江西吉安·高二统考期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