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_第1页
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_第2页
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_第3页
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_第4页
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椎管内麻醉术式的形态学基础第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椎

形态特点(1)、椎体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伸。(2)、椎孔从上位椎骨向下呈卵圆状、三角形、三叶状。(3)、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内、外关系)。(4)、胸腰榫穴关节。第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椎上面观上关节突乳突椎孔棘突横突椎体第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椎侧面观棘突横突下关节突上关节突乳突第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椎后面观棘突横突下关节突上关节突乳突椎弓板副突第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段椎管的形状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L1L3L5矢径:15—25mm第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椎骨间的连接1椎体间的连结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

2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关节突关节:

第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椎管及其内容物1.椎管椎管vertebralcanal由贯通各椎骨的椎孔和骶骨的骶管连成,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其内容物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椎管是一骨纤维管道,其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椎管骶段称骶管,为骨性管道。构成椎管壁的任何结构发生病变,均可能使椎管变形或狭窄,压迫内容物引起一系列症状。2.脊髓、脊髓被膜和脊膜腔脊髓在椎管内并非终贯全长,其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干的延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小儿平第3腰椎),向下以终丝附于尾骨背面。脊髓表面被覆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由外向内计有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第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被膜

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脊膜腔

硬膜外腔

: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呈负压。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向下达第2骶椎高度。此腔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水平高度扩大,称终池,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的终丝,故在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

第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脊柱---椎骨间连接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髓核纤维环第1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软骨终板髓核纤维环椎间盘结构棘突第1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椎管和椎间孔的形态学特征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借骨连结结构相连而成。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下经骶管通向骶管裂孔。椎管前壁是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面;后壁为椎板、黄韧带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第1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椎管的分区:

根据椎管的形状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为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

中央椎管由脊髓及

其被膜所占位置。第1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是指椎管外侧部脊神经根所占部位,临床上又称侧隐窝。前壁:椎体椎间盘后外侧后壁:上关节突黄韧带外侧壁:椎弓根椎间孔神经根管

﹡侧隐窝向下外缘于椎间孔,有脊神经根经过,腰部狭窄较明显,尤以第五腰椎为甚。

﹡侧隐窝正常为3-5mm,小于3mm为狭窄。矢径越小,则横径越大,提示狭窄越深。第1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腰神经通道:

概念:腰神经根离开硬膜囊后,直至从椎间孔(管)外口穿出,经过一条较窄的骨纤维性管,统称为腰神经通道。皮通道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称神经根管,从硬膜囊穿出至椎间管内口,第二段为椎间管。

神经根管:不长,但有几个狭窄间隙,即盘黄间隙(为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侧隐窝、上关节突旁沟、椎弓根下沟

椎间管:前为椎体后面及椎间盘,后为黄韧带及椎间关节,上、下为椎上、下切迹第1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段神经根管与下述结构的关系a.腰段椎管侧隐窝明显。b.盘黄间隙即椎间盘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c.上关节突旁沟。d.椎弓根下沟。第1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脊神经与脊髓被膜的关系脊膜套袖神经外膜脊神经根:

分为前根和后根,在穿经蛛网膜囊和硬脊膜囊的部位或此部位稍外侧汇合形成脊神经。脊神经分两段,走行于硬脊膜囊内的一段称蛛网膜下腔段,走行于硬脊膜外的一段称硬膜外段。第1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神经后支的特殊行程第1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体位1:坐位第1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卧位第2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穿刺点取位: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第四腰椎平齐穿刺途径:

▲经正中穿刺▲旁正中穿刺第2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正中穿刺途径:

皮肤→皮下脂肪(皮下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弓间韧带)→硬膜外腔(脊神经根)→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终池内脑脊液)

旁正中穿刺途径:

皮肤→皮下脂肪(皮下筋膜)→深筋膜→脊竖肌→黄韧带(弓间韧带)→硬膜外腔(脊神经根)→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终池内脑脊液)第2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选取正确的穿刺方向和角度:

在棘突之间进针第2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第2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pinalan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背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腰麻1、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于2-3h以内下腹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禁忌证:①神经系统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休克、严重贫血及危重病人④脊柱畸形或局部感染⑤腹内高压⑥不合作的小儿及精神病患者第2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麻醉方法

阻滞平面分高平面(T4以上)、中平面(T4-T6)低平面(T10以下)鞍区、单侧腰麻⑴体位:侧卧、背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头下弯、手抱膝,如此可使腰椎间隙张开。两肩部及两髂部连线相互平行,并与地面垂直⑵定位: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处即腰椎3、4间隙⑶穿刺技术:直入法、侧入法⑷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病人的体位、穿刺间隙、注药方向及速度第2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蛛网膜下隙阻滞的并发症

头痛:

发病机制:穿刺后csf外漏(低压性头痛).预防:细针穿刺.术后免枕平卧or头低位仰卧.液体正平衡处理:▼卧床▼对症:镇静or小剂量镇痛药

▼硬膜外注入GS或右旋糖酐10+ml.

15-20ml自体血10秒内注入硬膜外腔→“补丁”第2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尿潴留:原因:骶2-4阻滞→膀胱张力丧失处理:暗示或导尿神经并发症:

●脊麻致N损害原因:局麻药的组织毒性、意外带入有害物质穿刺损伤

●脑N受累:累及第6对脑N最多见原因:csf外漏→csf量↓→降低了csf对脑组织的“衬垫作

●马神经综合征:

症状:脊麻后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长时间不恢复,直肠功能失调(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丧失,尿道括约肌麻痹(尿潴留),下肢异感,足下垂

原因:局麻药直接注入马尾Nor局麻药N毒性过剧.

●其他:脑脊膜炎

蛛网膜炎第3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呼吸抑制:

▼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肋间肌麻痹.复合药的影响(杜氟等).

▼表现:胸式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潮气量↓咳嗽无力、不能发声、紫绀.

▼处理:有效吸O2、扶助呼吸.

(“全脊麻”→呼吸停止、BP↓、心停→CPR)●恶心、呕吐:

▼诱因:BP↓↓→脑供血↓↓→兴奋呕吐中枢.迷走N功能亢进→胃肠蠕动↑.手术牵拉内脏.

▼处理:对症治疗:第3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硬膜外间隙穿刺术:

穿刺点选择:

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脊N相应棘突间隙.

体表定位标志:★颈部最大突起的棘突为C7.★两侧肩胛角连线为T7.★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为L4orL4-5.

硬膜外间隙的确定:

◆阻力突然消失(suddenlossofresistance):突破黄韧带时阻力顿时消失的“落空感(pop)”,注入空气、盐水无阻力◆负压(negativepressure)现象:悬滴法、玻管法第3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局麻药作用的部位:

可能作用机制:

▲椎旁阻滞.

▲经根蛛网膜绒毛阻滞脊N根.

▲局麻药弥散过硬膜→蛛网膜下隙→“延迟”的脊麻.第3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注药方法(1)试验剂量:避免“全脊麻”,2%利多卡因3-5ml,观察生命体征。5分钟后,无腰麻症状,相应部位感觉、痛觉减退,导管位置正确。(2)追加量:因人而异,为试验剂量的2~3倍。注药后10~15分钟痛觉消失和肌肉松弛,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维持量:为初量(试验量与追加量之和)的1/2~2/3。第3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硬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

优点:

●可产生从颌下至足部任何脊N的阻滞.

●可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穿制点.

●对循环扰乱轻,发生过程较慢,机体有时间代偿→可考虑用于一般情况差、某些心脏病人甚至老年人.

●肌松好—适用于腹部手术.第3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局麻药浓度恰当时,可施高位硬麻→不致于呼吸肌麻痹→适用于胸部、上肢或颈部手术●可任意延长麻醉时间,可进行术后镇痛●术中病人神志清醒,对代谢及肝肾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易护理●所需器械简单缺点:

操作技术上难度大,要求高,一旦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短时间内出现全脊麻→呼吸停止,神志消失,BP↓↓→抢救不及时,因缺O2死亡第3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可用于除头及胸腔外的任何手术.

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

★脊柱严重畸形★全身肝素化—出血★CNS疾患★休克-血容量基本纠正后可行小剂量分次给药.

★严重贫血、心功代偿不全慎用.第3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连硬外阻滞置管方法:

▲插管注意事项:

▲拔针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针尖斜口方向.

硬膜外阻滞平面的调节:

▲穿刺部位(最重要)▲导管位置和方向.

▲局麻药容量和注射速度

▲体位.

▲病人情况:婴幼儿、老年人、妊娠后期.

硬膜外阻滞失败:

▲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

▲阻滞不全.

▲完全无效.第3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全脊麻:◆概念:硬麻时→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腰麻数倍的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全部脊N甚至颅N被阻滞→称全脊麻◆表现:★全部脊N支配区域无痛觉★严重低血压休克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处理不及时)◆处理原则:维持循环、呼吸功能:●人工通气:●加速输液:●升压药等对症处理:第3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全脊麻阻滞平面消退后可恢复(无后遗症)全脊麻→延误→缺O2→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预防措施:

★防止穿破硬膜★强调注入全量局麻药前先注入试验剂量★妥善管理导管第4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异常广泛阻滞:

●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异常广泛的脊N阻滞现象.(并非

全脊麻)

●范围虽广,仍为节段性,骶N支配区域、甚至腰部N功能仍正常.●广泛阻滞缓慢发生→注入药量后20-30min.●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无力、烦躁不安→通气严重不

→呼吸停止、BP↓↓.

第4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穿破硬膜:◆原因:★操作因素:

★病人因素:◆预防:严格操作规程.

◆穿破后处理:穿刺置管损伤血管或导管进入并留滞于血管:

导管误入血管→注麻药后立即出现全身中毒反应而麻醉作用缺如.

处理:退管1-2cmor换间隙重穿置管.空气栓塞:注气试验时→空气进入循环→量多时致死.穿破胸膜:气胸、纵隔气肿.第4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硬膜外血肿◆

发生率0.01‰,虽罕见,但在麻醉并发截瘫原因中占首位预防:●导管质地柔软,穿刺置管要轻巧.●对有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正在抗凝的病人避免做硬麻.●凡疑硬膜外血肿→立即造影→24h内手术减压.第4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神经根损伤:

脊N根损伤主要是后根→根痛(受伤N根的分布区疼痛).咳嗽、

喷嚏、用力憋气时疼痛or麻木加重(脑脊液冲击征),损伤后3天

内最剧,遗留片状麻木区数月以上.◆脊髓损伤:

导管插入脊髓or局麻药注入脊髓→横贯性损害(立即感剧痛,一

过性意识障碍→完全性松驰性截瘫)→终生残废.

脊髓穿刺伤→继发性水肿(截瘫).

治疗:脱水、激素(及早使用).第4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触电或痛感

剧痛,一过性意识障碍●感觉障碍为主,典型根痛很少运动障碍

感觉、运动障碍●感觉缺乏仅限于1~2根脊N支配区,与穿刺点棘突平面一致

感觉障碍与穿刺点不在同一平面,比穿刺点低感染:◆硬膜外间隙感染:★污染的麻醉用具or局麻药.

★穿刺针经过感染组织.

★其他部位感染.◆蛛网膜下隙感染:

脑脊膜炎(meningitis)症状.第4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

联合阻滞麻醉(CSEA)

CSEA已广泛用于腹盆腔手术.

既有脊麻优点:起效快,镇痛、肌松完善.

又有硬麻优点:手术时间不受限制.

一点穿刺法:L3-4orL2-3穿刺→蛛网膜下隙注药→硬膜外置管.

两点穿刺法:T12-L1

穿刺→硬膜外置管.

L3-4穿刺→蛛网膜下隙注药→硬膜外置管.

脊麻穿刺针较细、术后头痛发生率低,国内广泛应用.第4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腰麻与硬麻全面比较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隙阻滞穿刺注药部位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局麻药作用部位蛛网膜下隙脊N、脊髓表面硬膜外隙脊N穿刺点选择L3-4棘间隙以下从颈段到骶裂孔适应症下腹、盆腔、下肢等手术除头部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