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含解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三(1)班的同学就“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下列做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A.小玲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B.小志发言时,希希不同意他的观点就立即打断他的讲话。

C.朋朋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把别人的观点和理由记录下来。

D.虽然小宁的观点与小江的观点不一致,但是小江觉得小宁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

A.乘,搭B.坐下、坐在。C.因为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对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4、下列诗句中,不是写自然景色的是(____________)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二、判断题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______________(判断对错)

A.正确B.错误

6、《一匹出色的马》这篇文章里,爸爸给妹妹的“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木马。______________(判断对错)

A.正确B.错误

三、客观填空题

7、读拼音,写词语。

xiāngyù()

mìmì()

lóutī()

sīxù()

8、将下列诗句填写完整。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__满地芦芽短,正是______欲上时。

四、主观填空题

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象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10、古诗赏析。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谙:熟悉。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修辞手法,作用是()。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竹石(清·郑燮)①

咬定青山不放松②,立根原在破岩中③。

千磨万击还坚劲④,任尔东西南北风⑤。

【注释】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郑燮,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③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岩石。④磨:折磨,挫折,磨炼。还:仍然。⑤任:任凭。尔:你。

这首诗表面在写“竹子”,其实不然。想想本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12、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填空。

(1)“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诗句中两个“爱”字,让人体会到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桃花的愉悦心情。

(2)“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不怕学习基础不好,只要下定决心,勤奋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的。

(3)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用“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4)“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是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可以知道,“无处寻”的原因是______。我们还可以从“无处寻”想象到儿童______的可爱的样子。

(5)“突然一阵风,好像______,所有的绿就整齐地______……”想象画面,我们能感受到各种绿都动起来的______。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世界的______。

(6)“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母鸡》中的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母鸡成为一个母亲后,在保护幼子时的______、______。

13、照样子,搭配诗句

①但愿人长久②当春乃发生③少小离家老大回

④千里共婵娟⑤好雨知时节⑥小时不识月

⑦早有蜻蜓立上头⑧天下谁人不识君⑨莫愁前路无知己

⑩呼作白玉盘小荷才露尖尖角乡音无改鬓毛衰

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连线题

14、我会背一背,连一连。

只在此山中不耻下问

读万卷书浮萍一道开

不解藏踪迹花落知多少

敏而好学而义自见

夜来风雨声行万里路

读书百遍云深不知处

15、背一背,连一连。

雅人四好水来土掩

兵来将挡不能则学

人间四月芳菲尽琴棋书画

改过不吝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潮带雨晚来急山寺桃花始盛开

六、选择填空题

16、读句子,选择合适的“笑”填空。

(1)妈妈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别人是不对的。

(2)小猴子的调皮动作逗得游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4)看到弄丢的洋娃娃被重新找回,妹妹______________。

A.A.嘲笑B.B.微笑C.C.哈哈大笑D.D.破涕为笑

17、3、选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农民伯伯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4)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

A.排比B.夸张C.比喻D.拟人

18、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____________)

(3)“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____________)

(4)“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____________)

A.表示引文的省略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C.表示声音的延长D.说话断断续续

七、作文题

19、习作展示台。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奇妙,“白云”“森林”“小鸟”“狐狸”,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大胆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要求:

(1)题目自拟;

(2)想象大胆,语句通顺;

(3)字数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讨论”类口语交际,仔细阅读题目,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进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需简洁明了。

【解题过程】

结合平时的学习与交流可知,A、C、D正确。B项有误,当别人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如果有同意见,要在别人发言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故此题选B。

---------------------------------------------------------------------

第2题

参考答案: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义。作答时,学生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去推测加点字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平时要多做题。

【解题过程】

“停车坐爱枫林晚”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坐”的意思是因为。故此题的答案为:C。

---------------------------------------------------------------------

第3题

参考答案: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分析古诗词曲的情感,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文,在把握全诗内容基础上分析作者寄寓的情感。

【解题过程】

通读诗文,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作者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A、B两项正确。C项有误。故此题答案为:C。

---------------------------------------------------------------------

第4题

参考答案: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理解。在日常学习中要认真对待所学内容,要对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

【解题过程】

A选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思: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描写的是自然景色。

B选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描写是农村小孩劳作的场景。

C选项,“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出自清代黄慎的《维扬竹枝词》,意思:我独喜爱住在扬州,河岸两边的杨柳垂下枝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描写的是自然景色。

D选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描写的是自然景色。

二、判断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将它放在整个诗句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把握所翻译句子的大概意思。

【解题过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诗句写了一群儿童在春天里放风筝的情景。故答案为:√

---------------------------------------------------------------------

第2题

参考答案: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中词语的意思的理解,需要我们要联系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

【解题过程】

《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文中爸爸给妹妹的“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一根柳枝。

故答案为:×。

三、客观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相遇;秘密;楼梯;思绪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需要平时多积累。

【解题过程】

xiāngyù(相遇):遇见,遇到。

mìmì(秘密):

1.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文件。~来往。

2.秘密的事情:保守~。军事~。

lóutī(楼梯):架设在楼房的两层之间供人上下的设备,形状像台阶。

sīxù(思绪):

1.思想的头绪;思路:~万千。~纷乱。

2.情绪:~不宁。

故本题答案为:相遇;秘密;楼梯;思绪

---------------------------------------------------------------------

第2题

参考答案: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河豚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正确默写。前提要对考查的古诗内容熟练背诵,再补充相应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或添字。

【解题过程】

此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内容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故此题答案为: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河豚。

四、主观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要结合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等分析诗词的内容、分析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解题过程】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故此题的答案是: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

第2题

参考答案:反问;增强了感染力

;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要结合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等分析诗词的内容,分析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解题过程】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要回到句子中去准确判。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江南如此之美,会让人回忆的,用反问就增强了感染力。故此题答案是:反问;增强了感染力。

---------------------------------------------------------------------

第3题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要结合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等分析诗词的内容,分析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解题过程】

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全诗意思是: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面在写竹子,其实是写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表明了诗人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精神。故此题答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

第4题

参考答案:可爱深红爱浅红;只要迈步总不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儿童急走追黄碟;黄色蝴蝶飞入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四处张望;舞蹈教练在指挥;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生机、活力;热爱、赞美;勇敢;责任感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名言、古诗句和课本的积累与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从而根据课文内容做题。

【解题过程】

(1)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积累与理解。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的内容: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本题考查名言的积累与理解。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的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开始努力学习就不算晚“根底浅”比喻基础差。“迈步”指开始努力学习,在学习上向迈进。

(3)本题考查古诗的积累与理解。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内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的胸怀、洁身自好的志向和性格。

(4)本题考查古诗的积累与理解。

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结合“追黄蝶”“飞入菜花”可知,黄色的蝴蝶飞往黄色的菜花中就再也寻不到了。此时可以想象到孩子四处张望着寻找黄蝶的可爱样子。

(5)本题考查课文的积累与理解。

选自艾青的《绿》,“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可知,前两个空应填:舞蹈教练在指挥;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所有的绿”随风而舞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呀!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这随风而舞的绿让我感受到各种绿都动起来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

(6)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可知母鸡保护孩子的责任感;“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可知母鸡的勇敢。

---------------------------------------------------------------------

第5题

参考答案:①④

⑥⑩

⑨⑧

;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词名句的识记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平时积累,理解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并适当作课外延伸拓展。

【解题过程】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内容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此句出自《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全诗内容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句出自《古朗月行》。全诗内容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句出自《小池》。全诗内容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此句出自《别董大二首》。全诗内容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故答案为:①④;③;⑥⑩;⑦;⑨⑧

五、连线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略

【解题过程】

考查了成语、课文背诵,课文背诵,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出自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

第2题

参考答案:略

【思路分析】

考查古诗积累、文学常识、名言识记。平时要加强对于古诗和名言警句的背诵记忆,丰富自身积累。

【解题过程】

《大林寺桃花》作者是唐代白居易,全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滁州西涧》作者唐代韦应物,全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王维,全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挡:抵挡。掩:堵塞。比喻根据对方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改过不吝,不能则学:意思是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不会就学,不懂就问。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

六、选择填空题

---------------------------------------------------------------------

第1题

参考答案:A.嘲笑;C.哈哈大笑;B.微笑;D.破涕为笑

【解题过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A.嘲笑:指用言辞笑话对方。

B.微笑:指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C.哈哈大笑:形容非常开心。

D.破涕为笑:指一下子停止哭泣,露出笑容。指转悲为喜。

根据词义,结合(1)题句意,应选填词语“嘲笑”;

根据词义,结合(2)题句意,应选填词语“哈哈大笑”;

根据词义,结合(3)题句意,应选填词语“微笑”;

根据词义,结合(4)题句意,应选填词语“破涕为笑”;

---------------------------------------------------------------------

第2题

参考答案:拟人;比喻;夸张;排比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需要利用他们的特点,加以辨别。

【解题过程】

(1)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吹着口笛”是把“东风”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把“落叶”比作“小巴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