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4页
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集【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谁手。及睹《事物纪原》,武后

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花王之封,宜肇于此日。(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事物纪原代承编撰的一部书,专记事物的原始归属。②武后:指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正统女皇帝的人,称帝期间多权略,能用人,治国有方,但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所以才会有下文所记“她冬天到后花园游玩,百花惧怕其威严都改在冬天开放”的这一传说。③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不给它以花王的荣耀,又怎么能洗清它被贬到八千里以外的耻辱呢?这句是李渔自己领悟到牡丹品格高贵,不该受屈,堪当花王八千”出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句,借指被降职流放到边远地区。④允:确实,果真。⑤肇:开始。10.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分)濯清涟而不妖

濯:11.“项”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解释【乙】文中加点词“强项”的意思,最恰当的一是分)A.强横。B.强,通“僵项直,不随意转动。C.指有竞争力的项目。D.刚正,不为威武所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远益清翻译:()初不服是论翻译:13.【】文和【乙】文都谈到了牡丹,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两篇文章作者分别借牡丹表达怎样的看法分)答:10.答案:洗评分标准:分有错字不得分。11答案:评分标准:分选错不得分。12.示例)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当初不信服这种观点评分标准:共2分每句1分关键词“远”理解有误,此句不得分。13.示例】中的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通过写牡丹要表达对追求富贵的世态的厌弃【乙】文中讲了牡丹没有屈从于武后而被贬的故事,作者借牡丹要表达的是对刚正不屈品格的许。评分标准:分两文作者看法各分,分;合选文各1分共2分东城区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101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故将降大任于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体肤空其身行乱其所,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所给的词条,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号2)喻:①晓谕,开导。②明白,知道。③表达,说明。④比喻,譬喻。⑤通“愉”,愉快。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⑵不宜妄自菲薄,引以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11.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正确的一项(2)A.百里奚举于市。翻译:百里奚从集市里被赎回并起用。理解:举百里奚和舜等六人的例子,是为了强调后文“大任”的重要性。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内心困苦,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理解:作者认为,人只有与忧患不断斗争,超越自我,才能有所作为。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患者,国恒亡。翻译:一位国君,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的侵略,他就有被颠覆的危险。理解:这句举国君丧失政权的事例,反面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12.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忧”和“安乐”两个方面分别谈谈它们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影响。4)【材料一】①②江南朝士,晋中兴,渡,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末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③④令有者,皆信僮为之,未尝观起一坺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⑤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唐颜之推文【材料二】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而,故及于难。(选自《戊戌政变记》,梁启超文)①朝士:朝中士大夫。②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③信:依靠。④:bá,耕地时翻起的土块。⑤:治理。

答:13.

古诗文中不少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语句积出在这方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1)(三)文言文阅读(10.答案:⑴②⑵评分:分每小题1分11.答:评分:分12.示:忧患既可磨练意志,增长才干,让人成就大业,也可以救国家于危难。安乐不仅会让能力低下,不懂社会事务,还会造成灭国的危险。评分分合具体内容从个和国家两个角度谈“忧患”“安乐”的忧患”和安乐”各2分。中,结合主文本链接材料从个人和国家分别谈“忧患”“安乐”带来的影响各1分13.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评分:分错一字即该空不得分。重点关注的句古诗文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忧患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则可以是对个人的忧患,更可以是对提的“忧患意识”,有区别。后两者的“忧患”所指为家。这也体现了“忧患”意内涵的发展。【附录】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江南朝廷的士大夫们,因为晋朝的中兴,渡江南来,最后客居异乡的,到现在已过了八九代了还从来没有下力气种过田,全靠俸禄生活。即使有点田地的,都是靠僮仆们耕种己未亲眼看见翻一土,薅一株苗;不知道哪个月该播种,哪个月该收社上的其他事务呢?所以他们做官不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优裕闲适造成的过错啊。【材料二】被了捕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三劝他,他说:

...........“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经在监狱里,曾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文是“望投宿思张俭死须臾待杜根横向天笑肝胆两昆仑)他心里大概惦记着康有为先生了三日这天场被害三十三岁那天围观的万慷时机臣毅君毅上前来有句话……”刚毅走开不听,于是谭嗣同从容就义。啊!壮烈呀!丰台区(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8-118分)醉亭(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B】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湖亭雪张岱崇祯五年十ニ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姓氏是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喃喃曰相痴更有痴似公者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的一项是2分)A.云归岩穴暝吾与归B.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之中C.临溪而渔执而临之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久绝9.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的一项是1)【例句】①醒能述以文者②其氏③四时之景不同A.①可以一战②真马耶③寝而思之B.①以平板按其面②其骨③古仁人心C.①静以修身②人端容寂③当余之从师也D.

eq\o\ac(○,1)以卑鄙②其间千二百里③马千里者10.依上下文,下面对A三句的翻译和理解都不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也翻译: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理解:结合上文可以发现,醉翁亭高踞峰回路转处的酿泉之上,这里可以说是最佳位置。选择样优美的环境建造辞翁亭,可见建造者独具匠心。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理解:这里“醉翁”二字不仅是字面意思,而且还表现了作者对滁州山水景物的喜爱和陶醉。C.莫说相公痴,更有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迷雪景,哪里还会有比相公您更痴迷的人呢!理解:借舟子的话,来表明作者对雪的喜爱与痴迷似相公者”与作者作对比,突出作者对雪的痴迷之情,天下无人能比,无人可及。11古文人寄情山水留了多描写山水抒发情感的优美篇章阅上面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这三则文段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茶毕,即棹

eq\o\ac(○,2)

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初洛神时也。余游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节选自袁宏道《游西湖记eq\o\ac(○,1)昭庆:指昭庆寺:音zhà,划船的意思。③东阿王: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他写下著名的《洛神赋”是诗人描摹一位美丽的女神形象。8.D(2分9.B(1分10.C(2分

11【参考答案要点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茂盛的草木、清澈的山泉和山间早晚变化,以及季不同的美景心看雪》描写了西湖边披着雾凇的树,洁白广阔的雪景图和幽静深远意:《游西记》描写了青黑色的远,如同美女的秀眉;花嫣,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像绫罗般轻软柔滑。这一切都写出了西湖山水的秀美。评分标共3分,意对即可。门头沟区()读面段字成10-12题共8分)【材料一】答中书南朝陶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材料二】三峡北郦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下列选项中每组划线字意思同的一项是()A.自非午夜分B.素绿潭C.属凄异D.虽奔御风

自康乐以来调素琴神情与苏黄不属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自三峡七百里中吴广素爱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虽欲言无可进者11.对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分)【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理解:一年四季这里都绚丽多彩生机勃勃。【乙】自康以来,未复有能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理解:这句话既传达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又隐含了自己愉情山水、归隐山泉的志趣。【丙】故渔歌曰东峡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理解:引用渔人的歌谣想表达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2.这两文章都是写景的佳作它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动静结合、视仰视结合的写景方法。你选择一种方法,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赏析分答:10.(分)D11.(分丙12.(分则料结合句子出对应的方法分,点1分)动静结合:《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静,清澈水流,直视水底为动分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的特点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分写出了山川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特点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分)出山川秀美,盎然生机分(三选一即可)《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急流的水,回旋的清波为动;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为静分)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分俯仰结合:《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耸入云霄为仰视;直视水底为俯视分写出了山高水清、景色秀美的特点分)《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水为俯;写山(山、树、瀑布)为仰视分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清、景色奇美的特点分

.....石景山区()读面章完9–11题共7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相痴,更有痴似相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鸟藻荇,类若乘。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飞出,牙择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笋

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天镜园注:①浴堂天园中一个堂。[]树荫。[兰荡湖。[明瑟明新鲜。[破塘绍兴地名。⑥轻]小船。⑦[牙人]商人。枻]船桨。9.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的一项(2分)A定矣”和“更有此人”的更”同是“更加”的意思。B鸟声俱绝”和“字俱碧鲜的“俱”同是“都”的意思。C拏一小舟”的“拏”和“枻飞去”的“鼓”同是“划”的意思。D若乘空”的“若”和“形象牙”的“如”同是“好像”的意思。10.人们评价张岱的散文“笔墨,情却浓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分)A.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理解: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人顿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无限感慨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的痴人。理解:此句借舟子之口直接点明“痴”字,坦露文人雅士独与天地往来的率性认真与傲岸情操C.高槐深竹,樾暗千层。翻译:高高的槐树,幽深的竹林,林荫层层叠叠。理解:此句中的“高”生动细致地描摹了天镜园的美景,让人如临其境,心向往之。D.无可名言,但有惭愧。翻译:妙不可言,只有惭愧。理解:昔日的美景美味与今日的国破家亡形成了对比,令作者不禁对过去的奢靡享受深感惭愧11】文皆出自《陶庵梦忆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分)【链接材料】《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明朝灭亡之后,其中所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一幕幕过往,让读者看到那个曾经生活闲适、性情潇洒、爱好泛的风流天才,感受到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答:9.A(分10.(分)11.示例:虽然遭逢改朝换代之,心怀国破家亡之悲,但作者仍然留存着天镜园一草一木的好记忆,仍然有深夜独自看雪的闲情逸致,由此可见他高雅的生活情趣。(分结合材料得出结论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析2海淀区()读面段字完1013题共10分)【甲】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乙】①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景德镇之产也。此镇从古及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②凡造杯盘无有定形模式,以两手棒泥盔冒之上,旋盘使转,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形。功多业熟,即千万如出一范。凡手指旋成坯后,覆转用盔冒一印,微晒留滋润,又一印,晒成极白干,入水一汶(图1上盔冒,过利刀二(图手微烧出即成雀口补整碎缺,就车上旋转打圈。圈后或画或书字,画后喷水数口,然后过釉。③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棉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注:①【四裔】四方边远之地。②【饶郡】江西饶州府,即指浮梁县景德镇。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不的项是(分)A.薄如钱唇日西山C.工多业熟熟生巧

B.瞬可就功名就D.辨真足丰足食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文第②段在介绍活板作的方法时,是按照制字、___①___、排字、___②___、字的顺序说明的】第②段在介绍瓷器制作的方法时,是按照③___、晒坯、利坯、画坯___④的顺序说明的分)13.结合【甲】文第②段和【乙文第③段的内容,说说制字之“活”和烧瓷用火的提点个体现何处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A(分11.示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分12.示例:①设板②板③旋坯④过釉(共。共空每空1分13.示例:制字之“活字一印,一字多印,奇字旋刻。烧瓷用火的特点:先发门火,火力下攻上;

.....................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共3分。字“活分烧用火1)昌平区(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3-15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焉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相痴,更有痴似相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最盛,为春月。一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桃次开发尤为奇观。石

数为余言金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急往观之时为桃花所,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绿烟红雾,弥二十余里。歌吹为,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

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安可为俗士道!(选自袁宏道《至西湖游记注:①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西湖记等②岚:雾气③勒:控制④篑:人名,明代陶望龄⑤纨:泛指精美的丝织品⑥舂:夕阳13.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绝湖影子苔痕上阶绿B.独往湖心亭看雪/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客此客从外来C.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及下船及郡下D.莫说相公痴如痴如醉余饮三大白而别/分门别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分()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可为俗士道!翻译:15.【】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写出了雪后西湖之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特点。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文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文抒发了作______分)(三)文言文阅读(8分)13.C(分)14.(分)()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思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15.答案示例分【甲】洁白广阔(开阔辽远、幽静深远)【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会附庸风雅、追逐名利;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讽其中任意一点即给1分房山区(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1-13题(共)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门人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色恭礼至不出言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