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_第1页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_第2页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_第3页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_第4页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详解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优选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目前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表面传热系数h,可以通过对流传热系数hc和辐射传热系数hr精确计算,当工程上有时可估算:室内(无风)热力管道室内平壁室外其中,目前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在实际计算中是否必须考虑辐射传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固体壁面与液体发生对流传热,通常认为液体对红外辐射是不透明的。故hr=0。若气体与固体壁面进行强迫对流传热时,并且温差不大,此时可忽略辐射,并认为h=hc。若气体和壁面进行自然对流传热,或传热温差较大时,则必须考虑辐射传热。目前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6-2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传热过程分析求解的基本关系为传热方程式式中为传热系数(在容易与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想混淆时,称总传热系数)。传热过程:热量由壁面一侧的流体通过壁面传到另一侧流体中去的过程称传热过程。目前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一、通过平壁的传热由于平壁的两侧的面积是相等的,因此传热系数的数值不论对哪一侧来说都是一样的。热阻图目前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二、通过圆筒壁的传热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各环节的热流量是不变的。

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内部对流:hiho目前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以外表面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工程用)由上面三式得以内表面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基准面不同时,传热系数不同,但K与A的乘积相等,传热热流量相同。目前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三、通过肋壁的传热在表面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侧采用肋壁是强化传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平壁的一侧为肋壁的较简单的情况,作为分析肋壁传热的对象。目前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式中,为肋面总效率。目前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所以,只要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定义肋化系数:

则以内表面为基准的肋壁传热系数为目前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四、临界热绝缘半径

对于平壁,加保温层后,一定能降低散热量(削弱传热);对于圆筒壁,叫保温层后呢?

为了减少管道的散热损失,采用在管道外侧覆盖热绝缘层或称隔热保温层的办法。热流体通过管道壁和绝缘层传热给冷流体传热过程的热阻为目前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为了计算方便,忽略内侧的对流热阻和管壁的导热热阻,实际上也是可行的。此时的总热阻为:管道的散热量为目前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不考虑其他参数的变化,仅仅考虑绝热层厚度的变化,当厚度加大时(ro↑),Rλ↑,Rh↓。总的热阻Rt先减小后增大;热流量Φ则先增大后减小。对应热流量Φ最大值的绝热层外半径ro称为临界绝缘半径,以roc表示目前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根据

,可解得当ro>roc,Φ↓;当r2<ro<roc,Φ↑电线:加绝缘层,不仅能绝缘,且能提高散热量,这是我们希望的,因电流流过电线后发热,若热量不及时排出,电阻变大,阻碍电流。一般的动力管道:外径均大于临界绝缘半径,起到降低散热的效果。目前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

6-3换热器与换热器的热计算换热器: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一、换热器的分类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及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

目前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间壁式换热器:是指冷热流体被壁面隔开进行换热的热交换器。如暖风机、燃气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间壁式挨热器种类很多,从构造上主要可分为:管壳式、肋片管式、板式、板翅式、螺旋板式等,其中以前两种用得最为广泛。另外,按流体流动方向可有顺流、逆流、交叉流之分。目前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混合式换热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彼此混合进行换热,在热交换同时存在质交换,如空调工程中喷淋冷却塔、蒸汽喷射泵、电厂冷水塔等;目前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回热式换热器:换热器由蓄热材料构成,并分成两半,冷热流体轮换通过它的一半通道,从而交替式地吸收和放出热量,即热流体流过换热器时,蓄热材料吸收并储蓄热量,温度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切换为冷流体,蓄热材料放出热量加热冷流体。一般用于气体,如锅炉中间转式空气预热器,全热回收式空气调节器等。目前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1)按结构来分

1、套管式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目前二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1)按结构来分1、套管式2、管壳式

管程、壳程、折流挡板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按结构来分1、套管式2、管壳式

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主要形式,又称间壁式换热器。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按结构来分1、套管式2、管壳式

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按结构来分1、套管式2、管壳式

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进一步增加管程和壳程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圆环折流板圆缺折流板圆缺折流板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3、交叉流换热器(分管束式、管翅式及板翅式)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4、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拆卸清洗方便,故适合于含有易污染物的流体的换热。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三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四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5、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器换热效果较好,缺点是换热器的密封比较困难。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6、热管换热器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二、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2)按流动方向分1、顺流式换热器2、逆流式换热器3、交叉式换热器4、混合式换热器目前四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换热器分类小结

一、换热器的分类二、间壁式换热器的分类(2)按流动方向分(1)按结构来分

1、套管式2、管壳式

3、交叉流换热器(管束式、管翅式及板翅式)4、板式换热器

5、螺旋板式换热器6、热管换热器1、回热式(蓄热式)换热器2、混合式换热器3、间壁式换热器

1、顺流式换热器2、逆流式换热器3、交叉式换热器4、混合式换热器目前四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三、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传热方程式:热平衡方程式:热流体放热冷流体吸热目前四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积分后可得:流体温度不变时而换热器中,沿程流体温度发生改变,假设x处的微元换热面积为dAx,此时方程式变为目前四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四、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传热方程式:对任何形式的换热器,传热方程式中的平均传热温差Δt均是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差。但是,流动形式不同,冷热流体温差沿换热面的变化规律也不同。传热温差也不同。目前四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顺流和逆流的区别:平均传热温差:顺流时:逆流式:或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也有缺点,即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最高温度集中在换热器的同一端目前四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以顺流情况为例,作如下假设:(1)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qm2、qm1以及比热容C2,C1是常数;(2)传热系数是常数;(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目前四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

在前面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9-13中微元换热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在固体微元面dA内,两种流体的换热量为:目前五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对于热流体:对于冷流体:目前五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可见,当地温差随换热面呈指数变化,则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为:目前五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1)(2)(3)(1)、(2)、(3)相加对数平均温差目前五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不论顺流还是逆流,对数平均温差可统一用以下计算式表示,Δtmax、Δtmin指的是同一端的温度差: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当Δtmax/Δtmax≤2时使用,即目前五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复杂流时换热器平均传热温差套管式换热器及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差可以方便的按逆流或顺流布置的公式来计算。但对于壳管式换热器及交叉流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差一般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目前五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对于其它的叉流式换热器,其传热公式中的平均温度的计算关系式较为复杂,工程上常常采用修正图表来完成其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由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按照逆流方式计算出相应的对数平均温差;从修正图表由两个无量纲数查出修正系数;最后得出叉流方式的对数平均温差目前五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1-2、1-4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

2-4、2-8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

目前五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一次交叉流,两种流体各自都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

目前五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一次交叉流,一种流体混合、一种流体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目前五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五、平均温差法热计算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热平衡方程式:目前六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1、换热器计算的平均温差法平均温差法用作设计计算时步骤:初步布置换热面,计算出相应的传热系数K。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Δtm。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计算时要注意保持修正系数Ψ具有合适的数值。由传热方程求出所需要的换热面积A,并核算换热面两侧有流体的流动阻力。如流动阻力过大,改变方案重新设计。目前六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

对于校核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Δtm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已知k、A和Φ,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Δtm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Φ,这个值和上面的Φ,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不是真实的换热量比较两个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至满足精度要求。目前六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换热器设计时的综合考虑

换热器设计是综合性的课题,必须考虑出投资,运行费用,安全可靠等诸多因素。3、换热器的结垢及污垢热阻

污垢增加了热阻,使传热系数减小,这种热阻成为污垢热阻,用Rf表示,式中:k为有污垢后的换热面的传热系数,k0为洁净换热面的传热系数。目前六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对于两侧均已结垢的管壳式换热器,以管子外表面为计算依据的传热系数可以表示成:如果管子外壁没有肋化,则肋面总效率o=1。管壳式换热器的部分污垢热阻可以在表9-1种查得。目前六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例题2:某换热器,壳侧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80℃和60℃,管侧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5℃和39℃。求该换热器分别为逆流式和顺流式换热器时的对数平均温差。解:(1)逆流时

℃℃目前六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顺流时

℃℃从计算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大于顺流时的温差,也即换热效果逆流强于顺流。目前六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例题3:有一逆流式换热器,油被水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分别为40℃、80℃和1.2kg/s,水的比热为4.190可J/kg℃。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40℃和90℃,设传热系数为900W/m2K。求换热器的传热面积。(1)求对数平均温差(m2)

℃(2)由水侧流动可得换热器的传热量:得(3)由换热器传热方程式W℃目前六十七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六十八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六十九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2)污垢热阻的计算目前七十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七十一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

6-4传热的增强和保温隔热技术强化传热的目的缩小设备尺寸;提高热效率;保证设备安全。削弱传热的目的减少热量损失目前七十二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一、增强传热的方法

(1)加大传热温差Δt是增加传热的驱动力,可是热流量增加。采用逆流方式布置换热面。(2)减小传热面总热阻Rt

从减小导热热阻、对流热阻和辐射热阻着手减小最大热阻效果最好考虑问题全面:流动阻力、合理的流动速度、经济性目前七十三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3)增大传热面积a、延伸体b、增加粗糙度c、改变表面结构d、表面涂层目前七十四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二、保温隔热技术削弱传热的目的

减少热损失保证流体温度,满足工业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环境热污染,保证可靠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目前七十五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削弱传热的方法1、覆盖热绝缘材料。常用的材料日前有:岩棉、泡沫塑料、微孔硅酸铝、珍珠岩等。2、改变表面状况。即改变表面的辐射特性及附加抑制对流的元件。3、遮热板目前七十六页\总数八十六页\编于十八点绝热技术(隔热保温技术)对于减少热力设备的热损失、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在新技术领域,绝热技术对于实现某些过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