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3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3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3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3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从数量上进展观察和考虑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教学准备:例题挂图,小棒。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行:

第二行:○○○○○

比○多〔〕个。

可以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跟○〔〕的,另一局部是比○〔〕的。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出例如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2〕师生共同分析^p数量关系。〔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4〕列式:12-8=4〔朵〕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小结。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一样点?〔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小学数学教案2一、教材分析^p主要包括:教学主要内容,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色等。〕,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说明: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p应表达在学习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二、学生分析^p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根底〔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历,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p。说明:学生分析^p应该通过学生调研,以作为科学根据,不能仅凭经历判断。学生分析^p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别人的结果简单代替对自己的学生分析^p。已有知识根底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p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p是老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的”的重要根据。学生经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访谈对象,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三、学习目的〔以学生为主语〕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数学考虑、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说明:1.教学内容分析^p和学生分析^p是学习目的制定的根据和前提。因此,假如对教学内容分析^p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p的要求越科学和标准,学习目的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2.学习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的的达成效劳的。学习目的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开展需要和学生将来学习需要的。3.学习目的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展考虑,但详细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4.学习目的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施行是如何为达成目的效劳的。四、教学过程主要包括1.活动内容:2.活动的组织与施行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详细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老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3.活动的设计意图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施行进展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p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的效劳,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a)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五、习题设计1.题目设计2.题目解析六、总结1.教学效果2.个人反思小学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练习课学情分析^p: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后设计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已经系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计算,通过学习书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已学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设计思路:学生虽然学习了除法,并会用乘法口诀来进展计算,但是学生将除法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的特点,假如练习课只是单纯训练和做题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爱异想天开,所以这节课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通过游戏“想象力大比拼”让学生根据除法模型来编题并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表达除法应用题的信息和问题,以此让孩子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内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我买你算”“我买你猜”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在购物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稳固解决除法模型的现实问题;在“我当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设计商店,自己提出除法问题、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的想象、设计、数学运用才能等综合才能充分发挥,此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运用乘法口诀计算。2、引导学生运用标准的标准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3、联络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才能。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才能。教学重点:稳固除法意义,并能应用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会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孩子们,请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宠物狗图片〕一共来了几只小狗?数一数:一共有几根骨头?【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呆萌得意的宠物狗图片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二:画一画,抽象除法模型1、多种表征,抽象除法模型6根骨头可以画几个○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我们一起画一画。〔1〕我们一起画虚线平均分一分。语言表征: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算式表征:6÷3=2〔2〕请拿笔像这样分一分。语言表征:6个○,每2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算式表征:6÷2=3【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含义。】活动三:想象力大PK〔1〕老师示范:根据除法模型图想象,提出除法问题。6〔个〕鸡蛋,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6〔个〕鸡蛋,每2〔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2〕出示图,学生示范提出除法问题。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6枝菊花,每个花瓶插2枝,可以插几个花瓶?〔3〕学生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这幅图你来想象,并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小组说一说。请2个小组同学汇报。【设计意图:根据抽象的数学除法模型想象详细的生活情境,内化除法的意义。训练时让学生根据模型图想象编题,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掌握用准确标准的数学语言结合详细情境说出除法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示范,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标准的表达,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完好准确地提出除法问题。】过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环节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每人奖励一个大红包!活动四:我买你算听说有一家狗狗宠物店新店开张,很多商品打折促销,走!看看有哪些促销?说一说物品,以及物品单价。正向训练——提问题,列式计算。〔正向应用除法解决问题〕每条狗链3元,用24元可以买几条狗链?谁能列式:24÷3=8〔条〕6元可以买3根骨头,一根骨头多少钱?谁能列式:6÷3=2〔元〕你想买吗?〔想!〕同桌合作:你想买什么,将你提出的除法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请几位买法不一样同学起来汇报。【设计意图:这个层次的练习是正向应用:结合给出的生活情境,以“我买你算”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除法问题。】活动五:我买你猜反向训练——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师:我还想买,出示:24÷8=3你猜我买了什么?生答复,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的。你们想玩这个猜一猜的游戏吗?同桌玩:先将自己买好的东西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给同桌看,让同桌猜一猜你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汇报。【设计意图:这个层次是逆向应用:以“我买你猜”的游戏形式,应用除法的意义来猜测除法算式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活动六:我当设计师过渡语:刚刚去了宠物店,当了一回购物小达人,你们想自己当老板吗?〔想〕好!如今你们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家自己的商店。要求:(1)画上你最喜欢的物品,标上价格。(2)提出3个以上的除法问题。学生创作,师巡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没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后可以将作品发到我们班级数学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同学开的商店买东西。比一比,谁最会购物!【设计意图:通过“我当设计师”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才能。】活动七:我的收获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目的: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方法目的: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浸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考虑,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开展理论才能与创新才能,积累生活经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进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难点:浸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课件:春天来了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风光,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妙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二、合作探究(一)活动一:租车1、(课件完好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平安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3、研究租车方案温馨提示:(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方法多!(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展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展描绘。A、学生活动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老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拟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考虑)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比拟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考虑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活动二:购门票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置门票就可以进去啦!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3、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2)集体交流(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师:如今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四)活动四:用餐师:醉人的风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1、合理点菜(1)师:假设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3)汇报。(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省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2、合理配菜(1)师:同学们,如今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设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3)汇报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展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进步了学生的判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平安、卫生、安康、文明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入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四、理论活动,学以致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方案。下节课再全班交流。作业:设计旅游方案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快乐,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玩耍?布置学生设计旅游方案,填写旅游方案书。小学数学教案5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展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教学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考虑,自主列式。)(3)出示第2小题(4)师:根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根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才能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根底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考虑、学习、尝试,老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2、稳固练习,强化新知例2“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6单元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互相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第一课时认识圆(1)圆的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3、出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钟面、车轮、水杯、碗口等)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1、老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纸片。(2)课本第56页动手折一折。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呢?(3)指出纸片的圆心、直径和半径。2、自学,老师巡回指点,发现难点。3、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个别学生上台指出。4、小组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2)58页做一做第一题。(二)画圆。1、介绍圆规的各局部名称及使用方法。2、让个别学生说出老师刚刚是如何画圆的。学生自学课本第57页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3、小组内画r=3cm的圆。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全班评比。三、当堂测评1、判断,并说明理由。(40分)(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直径是半径的2倍。()(4)圆的半径都相等。()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30分3、考虑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30分)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回查看,发现疑难。小组内评比,纠错。组长组织解决存在问题四、谈收获、讲表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还有什么提议吗?觉得在哪些地方还需改良。小学数学教案7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历的同时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教学流程流程一、联络生活,引入课题: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外表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2、(课件逐个____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播送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6、师:通过刚刚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测,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以下图)2、师提问:如今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拟,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6、师提问:谁能像刚刚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络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络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交流。(暂停)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1、师:大家刚刚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展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开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1、师:刚刚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如今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流程十、课堂总结。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究,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2、假如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假如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小学数学教案8教学目的:1、使学生可以纯熟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进步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1〕学生先独立考虑完成,老师巡视。〔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考虑,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巡视。〔3〕全班交流汇报。【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络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略〕2、先让学生独立考虑,再讨论、交流,老师指导。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教学重点: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求以下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根底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3。出例如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2.新课小结。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假如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三、稳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做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布置作业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小学数学教案9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例如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展反应。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考虑后答复以下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老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理论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展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展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展比照。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小学数学教案10教学目的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根本特征。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浸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妙情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根本特征。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浸透沿着直线排队比拟整齐的方法。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机密吗?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历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根本特征。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刚整齐的队伍有什么机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如今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师:谁来排第一个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小结:0是开场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师:谁来排第一个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小结:0是开场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师:接下来排谁呢?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间隔一样长才好。认识间隔一样。〔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间隔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间隔一样长才好。〕〔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间隔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一样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五、认识箭头4、认识箭头。〔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间隔要一样,这样不可以。〕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六、取名字5、总结:〔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2〕给它起个名字吧?〔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刚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间隔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小学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络。能纯熟、正确地进展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p、判断和概括才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互相评价,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进步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入理解积与因数的联络。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络。难点:深入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络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才能。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数点的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独立做一做老师生交流小数点的挪动的规律。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元旦节,老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老老师的购物清单吧!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老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老师巡视,算完后。老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老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书:计算方法老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老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教老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22.32÷1.2老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像这里的22.32÷1.2就要转化为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展计算。出示:5.98÷0.2319.76÷5.28.84÷1.721÷1.4老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除法法那么: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挪动一样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老师:同学们刚刚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说验算的方法)老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老师:刚刚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展计算?试试吧!(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根据。)老师: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板书:运算定律)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四、复习取近似数老师:既然是元旦节就要有节日的气氛,老老师准备用彩带布置家。我们一起看看吧!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7.5米。(1)需要买几卷彩带?40÷7.5=5.333(卷)≈6(卷)老师:5.333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板:循环小数—无限小数)老师:这里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板书:取近似数:进一法)(2)一卷彩带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得数保存一位小数)3.18×6=19.08(元)≈19.1(元)(板书:四舍五入法)(3)每1.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可以做多少个花环?40÷1.5=26.666(个)≈26(个)(板书:去尾法)老师: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敏应用哟!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五、混合运算老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这么快就把清单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老老师这也有两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助算一下,好吗?比比看谁算的快。4.6+5.4÷0.273.2×25÷8(学生汇报时要说运算顺序。)老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老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六、拓展进步: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__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分析^p:领先的运发动与最后的运发动相遇时,两人跑完了2个3km即6km,所以两人的相遇时间可以用两人跑的总路程6km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时离返回点的间隔可以3km减去最后的运发动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领运发动跑的路程减去3km求得。(10分钟,100m)七、小结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乘除法进展了整理与复习。谁来说说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八、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2),练习二十五第3、5、6、16题。板书设计小数乘、除法复习课因数→整数计算方法先,再,最后除数→整数一看、二移、三对齐运算定律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四舍五入法近似数进一法去尾法小学数学教案12学习内容:认识整时〔教材84页〕学习目的: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2、结合生活经历,学会认识整时。学习重难点: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2、结合生活经历认识整时。学具准备: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学习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师: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后,小红家的闹钟就响了,听到闹钟响后,小红在做什么呢?(出示主题图)2、指导看图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3、揭题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生: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课题〕二、组织学习活动活动一:认识钟面问题:你想知道钟面有几颗针吗?它们表示什么吗?让我们看一看,比一比。1、观察钟面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生:仔细观察钟面。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有两根针,还有1~12这些数字……)2、比一比生:同桌互相比一比两人的学具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活动二:认识时针和分针问题:钟面上的两根针有什么特点?要求:1、仔细观察钟面。2、组内交流分享。3、全班交流。4、老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5、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活动三:认识整时问题:你想知道几时在钟面上是怎样表示的吗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2.认识书上第84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师小结:我们把刚刚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3、拨钟(认整时〕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三、课堂小结:略小学数学教案13【教学目的】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浸透符号意识,开展数感。2.使学生在观察、考虑、分析^p、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进步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结合详细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出示课件:谈话: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____出来的?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预设:50=50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二、分析^p素材、理解“相等”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出示课件:谈话:能用式子表示如今的关系吗?预设:40100,100span=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2.平衡,一样重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谈话:你是怎样想的?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质量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来表示吗?预设;a+40=1002.x+40=100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出示课件谈话:如今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预设;100=x+40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1)课件出示: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预设:10+20=30x+300=1000(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老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预设: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考虑。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xx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300只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预设:x+300=400(2)课件出示: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