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计算书1_第1页
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计算书1_第2页
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计算书1_第3页
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计算书1_第4页
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计算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以及部颁标准和规范对昌图之调兵山

二级公路K0+000〜K4+579.918段进行了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设计车速为80km/h,双向

二车道。

主要内容包括: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

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小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概预算的编制等。在平面设计中,

在设计线路上选了四个交点,曲线半径分别为500m,600m,300m,370m。在纵断面设

计中,全线共设六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2500米,10000米,3800米,112100

米,10000米,3400米。在小桥涵设计中,设计内容是一座跨径为18米的钢筋混凝土T

型梁桥,主要进行了桥梁上部结构的计算和验算。另外还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等相

关内容。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综合训练和提高,增强了独立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Abstract

Accordingtothetechnicalstandardsandspecificationsforhighwaydesignpublishedby

theMinistryofCommunicationsofChina,thecomprehensivedesignofhighwaysubgrade

andpavementfromK0+000toK4+579.918hasbeencarriedoutbasedonthedataof

Changtu-DiaobingshansecondaryroadsinLiaoningProvince.Thedesignedvehiclespeedis

80km/h,bidirectionaltwotrafficlanes.

Themaincontentsofthedesignincludedhighwaylineofgraphicdesign,vertical

alignmentdesign,linecross-sectionaldesign,subgradeandpavementdrainage,pavement

structuredesign,thedesignofsmallbridges,constructiondesign,andthepreparationof

budgetestimate,ect.Intheplanedesign,consideredisthemountainousterrainareanewly

builtroad,IhavechosenfourpointsofintersectionontheLinesinthedesignroads,thepoint

ofintersectionradiusrespectivelyis500m,600m,300m,370m,.Intheprofilesectiondesign,

theentirelinehassixtochangetheslopespot,theradiusrespectivelyis12500m,10000m,

3800m,112100m,10000m,3400m.Thesmallarchofbridgedesignhasmainlycarriedonthe

bridgestructurecomputationandcheckingcomputations.Designisa18metersofreinforced

concreteT-beambridge.Inaddition,ithastherelatedcontentofthe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planandbudgetsandsoon.

Duringthisgraduationdesign,theexpertiseisacomprehensivetraining,andtheability

ofindependentanalysisandsolvingproblemswereimprovedandstrengthened,sogood

effectshavebeenachieved.

Keywords:Secondaryroads;subgrade;pavement;comprehensivedesign

目录

第一章设计资料与任务...................................................1

1.1地质概况..........................................................1

1.2公路运输的情况....................................................1

1.3沿线自然条件......................................................2

1.4设计内容..........................................................3

第二章公路平面设计.....................................................4

2.1路线布设..........................................................4

2.1.1路线布设原则.................................................4

2.1.2选线.........................................................5

2.1.3平原区选线要点...............................................6

2.1.4平原区定线步骤...............................................7

2.2平面选线设计......................................................7

2.2.1公路等级的确定...............................................7

2.2.2方案比选....................................................8

2.2.3经济技术分析.................................................9

2.2.4二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11

2.2.5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计算公式...............................12

2.2.6路线曲线要素计算...........................................13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16

3.1纵断面设计方法与原则.............................................16

3.2平纵线形的协调...................................................16

3.3竖曲线计算.......................................................17

3.3.1简述........................................................17

3.3.2竖曲线设计..................................................18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20

4.1横断面的组成....................................................20

4.1.1横断面的组成.................................................20

4.1.2路基的类型..................................................20

4.1.3横断面设计综述...............................................21

4.2横坡的确定.......................................................21

4.3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22

4.3.1超高及超高缓和段............................................22

4.3.2超高值的计算.................................................23

4.3.3加宽........................................................26

4.4土石方数量计算与土石方调配.......................................26

4.4.1横断面面积的计算...........................................26

4.4.2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的计算....................................26

4.4.3土石方调配..................................................27

第五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29

5.1路基路面排水的一般原则...........................................29

5.2路面排水设备....................................................29

5.2.1边沟........................................................29

5.2.2排水沟.....................................................30

5.2.3截水沟.....................................................30

5.3涵洞的设置......................................................30

5.3.1选定桥涵位置及桥涵类型......................................30

5.3.2桥涵形式的选择..............................................31

5.4排水系统分析.....................................................32

第六章路面结构设计....................................................33

6.1路面设计的原则...................................................33

6.1.1路面类型与结构方案设计......................................33

6.1.2路面建筑材料设计...........................................33

6.1.3路面结构设计................................................33

6.2路面设计步骤.....................................................34

6.3路面设计..........................................................35

6.3.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35

6.3.2累计当量轴次计算............................................35

6.3.3各层材料计算参数的确定......................................36

6.3.4路面结构设计................................................37

第七章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基本资料及设计原则............................41

7.1设计资料..........................................................41

7.1.1桥面净空....................................................41

7.1.2主梁跨径和全长..............................................41

7.1.3设计荷载....................................................41

7.1.4材料........................................................41

7.1.5计算方法....................................................41

7.1.6结构尺寸....................................................41

7.1.7设计依据....................................................42

7.2恒载产生的内力...................................................42

7.3桥面板荷载产生的内力.............................................43

7.3.1内力组合...................................................44

7.3.2桥面板的截面设计、配筋、强度验算...........................44

7.4恒载产生的主梁内力...............................................46

7.4.1第一期恒载..................................................46

7.4.2第二期恒载..................................................46

7.4.3最终恒载....................................................47

7.4.4永久作用效应............................................47

7.5活载产生的主梁内力...............................................47

7.5.1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47

7.5.2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48

7.5.3计算活载内力................................................50

7.6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截面设计、配筋和验算.....................55

7.6.1计算截面的确定..............................................55

7.6.2截面受力类型判别...........................................55

7.6.3配筋计算...................................................55

7.6.4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56

7.6.5根据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斜筋配筋..........................56

7.7裂缝宽度验算.....................................................57

7.8挠度变形验算.....................................................57

7.8.1T梁换算截面的惯性矩I“和I0计算.............................57

7.8.2计算开裂构件的抗弯刚度......................................59

7.8.3受弯构件跨中截面处的长期挠度值..............................60

7.8.4预拱度设置..................................................60

7.9横梁内力的计算...................................................60

7.9.1确定作用在中横隔梁上的计算荷载.............................61

7.9.2绘制中横隔梁的内力影响线....................................61

7.9.3截面内力计算................................................62

7.9.4横隔梁内力组合.............................................63

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64

8.1概述.............................................................64

8.1.1编制依据....................................................64

8.1.2编制原则....................................................64

8.2工程简介.........................................................65

8.2.1工程概况....................................................65

8.2.2自然、气候条件..............................................65

8.2.3工程的主要特点...............................................66

8.2.4工期要求.....................................................66

8.2.5主要工程数量................................................66

8.3施工总体计划与安排...............................................66

8.3.1施工工期安排................................................66

8.3.2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范围....................................67

8.3.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68

8.4施工准备工作.....................................................68

8.4.1技术工作计划...............................................68

8.4.2临时驻地建设...............................................69

8.4.3人力资源配置................................................69

8.4.4工程材料进场计划安排(详见材料进场计划表)...................69

8.4.5施工机械选型、进场计划......................................70

8.4.6质量工作准备....................................................70

8.4.7建立测量控制系统...............................................71

8.4.8建立现场临时试验室.............................................71

8.4.9施工组织设计的报审...............................................71

8.4.10编制申请开工报告................................................71

8.5主要项目施工方法......................................................72

8.5.1工程测量施工方案.................................................72

8.5.2道路施工..........................................................73

8.5.3盖板函施工.......................................................79

8.6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80

8.6.1质量保证措施.....................................................80

8.6.2特殊及关键过程(道路工程)质量控制.............................83

8.6.3雨季施工措施.....................................................84

8.6.4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措施.............................85

8.7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85

8.7.1安全生产组织保证措施.............................................85

8.7.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87

8.7.3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87

8.7.4施工现场防火保证措施.............................................88

8.7.5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89

8.8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89

8.8.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89

8.8.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90

8.8.3施工组织不断优化,实行网络化管理..............................90

8.8.4加强施工管理,实行责任承包.....................................90

8.8.5保障资源供应....................................................90

8.8.6重点、难点工程的工期保证.......................................90

8.9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90

8.9.1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90

8.9.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92

8.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94

8.10.1保修期内质量保证的承诺与维护措施...........................94

8.10.2廉政建设措施...............................................94

8.10.3对业主的重要承诺...........................................95

第九章报价计算.........................................................97

9.1概预算的编制依据.................................................97

9.2预算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路线部分)..............................97

9.3编制内容.........................................................98

9.4基础单价计算.....................................................100

9.5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103

9.6编制说明.........................................................104

设计结论...............................................................105

参考文献...............................................................106

致辞..................................................................107

附录一:中文译文

附录二:外文资料原文

附录三:概预算表

第一章设计资料与任务

1.1地质概况

昌图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下辖39个乡镇(场),

40个社区,425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02万人。其中,所辖镇有23个,分别为八面城

镇、昌图镇、老城镇、毛家店镇、宝力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双庙子镇、泉头镇、

金家镇、朝阳镇、头道镇、马仲河镇、此路树镇、老四平镇、大洼镇、傅家镇、四合镇、

古榆树镇、七家子镇、前双井子镇、四面城镇、东嘎镇;所辖乡有10个,分别为下二

台乡、平安堡乡、曲家店乡、通江口乡、十八家子乡、长发乡、太平乡、大兴乡、大四

家子乡、后窑乡;所辖农林场有4个,分别为宝力农场、傅家林场、新乡农场、虻牛马

场;所辖农场办事处有2个,分别为两家子农场办事处和三江口农场办事处。

昌图境内有辽河、东辽河、招苏太河等15条河流。有光顶子山、天桥山、大台子

山等10余条山脉。县内东部的光顶子山巍峨挺立,西部的辽河曲折蜿蜒,展现出东西

山水环抱、中部平原广阔的美丽自然景象。构成一幅“一分山水七分田,二分林路与庄

园”的旖旎风光。

总之,本条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将对于促进昌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综合立体运

输网络的形成,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招商引资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1.2公路运输的情况

昌图位于沈阳、长春两个省会城市的中心点和交通干线的交汇点上,交通四通八达。

京哈电气化铁路、筹建中的京哈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平齐铁路,102国道、303国道,

京哈高速公路、铁阜高速公路,构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网络。驱车向北,40

分钟可抵达四平市,2个小时可抵达长春市;向南,35分钟到达铁岭市,一个半小时可

到达沈阳桃仙机场,4个小时到达大连港,7个小时可到达首都北京。

全县33个乡镇、450个行政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有285个村通

了油路,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延伸村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

公路运输网络。

到2007年末,全县境内拥有公路592条,公路里程达到3788公里,其中国道

2条(即102、303线)122公里,全部达到二级路以上标准;省级路3条(即昌法、彰

桓、新梨)143公里,都已达到二级路标准以上,县级路9条349公里(即昌北、昌付、

八亮、双八、老老、昌威、东德、满四、高速出口路)都已达到三级路标准;乡级公路

98条114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里程达到了475公里;村屯道路478条2035公里;全县

拥有桥梁366座、9594延米;全县公路密度达到了83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后几年,在

公路建设方面,我县将逐步对县级公路进行全面改造,逐步提高技术等和技术标准,全

部实现黑色化。在“十一五”期内将实现村村通油路,并逐步向村屯公路黑色化延伸。

到2007年末,全县共有营运车辆5653台(其中:货运汽车1481台、柴油五

轮车3045台);出租车899台;营运大客车116台、中巴112台;全县渡口3处,船只

7艘;配货和物流中心15家;维修厂家60家;A级检测线一个,全县拥有客运线路129

条,其中跨县线路9条。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逐步使我县客货运输行业集约化、规范

化管理,我县先后成立5家客运线路公司、4家出租车公司、5家货运公司。新建了宝

力、古于2个四级站,双井子、此路、双庙子、十八家子4个五级乡镇客运站。今后几

年我们将建乡镇级客运站15个,新开辟线路9条(包括昌图至哈尔滨、秦皇岛、苏家

屯、锦州、丹东、辽源、长春、佟二堡、浑河),并且逐步使客货运输市场实现集约化、

规范化管理。

1.3沿线自然条件

(1)气候特点:昌图县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热同

期。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为降水少,春风大,空气干燥;夏季天气多为闷热多雨•,最

高气温可达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温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气

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3℃。

(2)地形与地貌:全县地貌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土壤类型由东至

西分布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风沙土。根据境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利用方

式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

±;春来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群峰耸峙,林壑幽美;盛产名贵的中草药及山货野果;

该区多为棕壤性土壤,适于农果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中部漫岗平原区:

本区地处漫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率高,农业产业发达,是县内重点

产粮区之一。西部沿河区:本区分布在辽河、招苏太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深

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适于稻麦生产。西北风沙区:本区因受内蒙风沙影响,

多为风沙土壤。土质瘠薄,地力贫瘠,是县内低产区;该区未利用地较多,适宜发展林

牧业;在种植业方面适于发展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

(3)植被及作物概况:昌图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

气候,使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日照总数为2934小时,4-9月日照总数为1607小时,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856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气温6.7C°,>10°C积温3000

度,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水量600mm左右,土壤类型为棕壤。独特的地理位

置和辽阔的沃野平原,使昌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

这里盛产玉米、大豆、水稻、花生、蔬菜、马铃薯、甘薯、胡萝卜等。

年产粮食170万吨,其中玉米140万吨,花生12万吨(由于具有独特的黄曲霉菌

极少的特点,已申请原产地保护),水稻9万吨,大豆7万吨,蔬菜45万吨,马

铃薯50万吨,胡萝卜8万吨,各种作物秸杆120万吨。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县,

东北最大的花生销售集散地,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县。

1.4设计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做的是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车速80km/h,平曲

线的各项要素:缓和曲线半径分别为500m,600m,300m,370m;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

80m,80m,80m,80m;竖曲线半径分别为12500米,10000米,3800米,112100米,10000

米,3400米。路线总长是4579.918米,路基宽度为12米,双向2车道。另外包括钢筋

混凝土T型梁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公路预算等。其主要的设计任务有:确定公路等

级,选择并确定路线线形;计算平曲线要素;确定路线纵坡、绘制纵断面图;计算竖曲

线要素;绘制路线横断面图,计算土石方量,土石方调配;设计路面结构(确定路面结

构层厚度);路基排水平面设计;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上部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预算等。

第二章公路平面设计

2.1路线布设

本项目路线方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路线长度、工程量及投资等因素外,还受

地质、水文、环保、景观、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重点把握好路线与周围环境、结

构物的协调以及自身线形的协调。

2.1.1路线布设原则

地质选线:始终把地质条件作为确定路线方案的第一要素,尽量将线位选在较好

的地段,确保本项目的可实施性并避免因不良地质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地形选线:合理利用有利地形,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对于陡坡坡面路线具体位置,

均综合考虑平纵横后确定。

环保选线:尽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景观协调,保护古树,减少工程对环境

的影响。

在路线走向和公路等级确定后,应对全线总体布局作出设计,其要点如下:

1、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

2、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

范围内的线形必须作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

3、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

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

4、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

5、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

6、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及其同连接

道的连接方式。

7、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

区等的布局与位置。

8、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体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站、大型桥梁、

隧道等的位置和间距,以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9、拟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须在按总体规划的技术标准作出设计之基础上,制

定分期修建方案并作出分期实施的设计。

2.1.2选线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

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

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

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

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

1.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作用,

适合铁道、航空、管道的布设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

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现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选,

确定一条最优秀路线方案。

2.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指标,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

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收效快、前景好,并

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路线应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物田

或穿过经济林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注意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

顾美观,严禁损坏重要历史文物。

5.路线定向时应综合考虑出处理好路与桥的关系。

6.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于滑坡、坍塌、泥石流、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应设法绕避或选择最适

合位置穿越。

二.公路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选线

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

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

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

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

2、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具体的在方案比选中体现。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

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

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

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

的因素。

3、逐段安排

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

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

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

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4、具体定线

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

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

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

2.1.3平原区选线要点

平原区选线,先把路线总方向内所规定经过的地点如城市、工厂、农场和乡镇以及

文物风景地点作为大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农田优势及地物

分布情况,确定可穿越、该绕避、应趋就的点,从而建立起一系列中间控制点。

1、平原区路线的特点是克服平面障碍。

2、重丘区选线应注意:

a.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尽量少占和不占高产田;少和灌溉渠道相交;当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

过时,应争取靠河岸布线。

b.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

平原区有较多的城镇村庄、工业及其他设施,选线应以绕避为主,尽量不破坏或少

破坏,并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通过。

c.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d.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e.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f.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2.1.4平原区定线步骤

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

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并通过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

置。

1.定导向点

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

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

2.试定路线导线

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并交出交点,或直接将导向点作为交点,试定出路

线导线

3.初定平曲线

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其中纸上定线转角须用正切法量测

计算,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平曲线要素。

4.定线

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线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

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本次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的设计时速为80km/h,其相应的技术指标为:

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极限半径250米,一般值400米。

平曲线长度:最小长度100米,一般长度300米。

缓和曲线的长度:最小长度60米,一般长度80米。

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6V=480米。

反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2V=160米。

2.2平面选线设计

2.2.1公路等级的确定

交通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既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

车辆数目),根据对昌图当地近期交通量调查:见表2-1。

表2-1新建二级道路道路交通量表

车型后轴轮

序号名称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组数后轴距交通量

(kN)(kN)(m)

1黄河49101.61双轮组250

JN150

2红旗19.327.91双轮组350

CA630

3东风29.564.51双轮组100

LZ341

4黄海561042双轮组>3100

DD690

5东风24702双轮组>3150

CS938

6解放26.536.72双轮组<350

CA3OA*

根据规范: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55000

辆,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

辆,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

设计年限12年,交通量增长率10%,车道系数为0.65。

由远景交通量以及本地区的地质地形资料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2.2.2方案比选

公路路线的选定,是根据其性质、任务和技术等级及起讫点和控制点(即必须通过

或应避开的城镇、工矿、企业、特殊大桥桥位等),选出一条在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

路线方案。路线方案的选定,是路线测设的首要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道路

建设的投资和运输效益,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首要任务

是要全力以赴解决好路线方案。选线者应按路线区域内工农业发展情况及其远景规划,

并根据地形、地质、地貌、水文和气候等条件,必要时还要结合军事需要,慎重研究,

反复比较,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和布局,选出一条技术经济适用合理的路线方案。昌图地

区属于平原地区,村庄较多。因此,路线考虑重点问题之一就是山岭、居民、耕地的绕

避与穿越,道路建设的造价等问题。

本次设计的路线设计中有两条路线走向可以选择,有两套可行的设计方案。各

方案主要指标的比较如表2-2所示。

表2-2昌图至调兵山二级公路各方案的主要指标

指标单位第一方案第二方案

通过村庄个00

路线长度m4579.9184905.511

最大填方m1.934.56

最大挖方m3.218.5

大桥座00

工中桥座02

隧道座01

小桥座15

.SL

里涵洞道00

造价1448766826009547

比较结果推荐方案

在第二方案中虽然路线比较短,沿线所设的路面工程、涵洞工程的工程量都

比第一个方案要多,而线性标准却与第一个方案基本相同。第二方案填挖方量比

第一个方案大,工程量总体上要比第一个方案大,大大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的工程

造价和施工难度。第二方案路线纵坡比第一方案较大,给汽车爬坡带来困难。

综合地考虑各自方案的利弊,最后我选取了第一个方案。

2.2.3经济技术分析

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公路本身路程

和运输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路线方案的拟定

和比较就是在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必须经过的城镇或地点间拟定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在

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各方面因素,通过比较提出合理的路线方案。

1.本设计公路沿线的自然特征和路线特征

(1)自然特征本地区为平原区区,分布有村庄和各种建筑设施,农田等。本地区

地面起伏较小,多为丘陵,为选线带来较大困难。另外,本地区不良地质现象较少,但

应特别注意边坡的防护与滑塌。

(2)路线特征本地区地形对路线的限制较大,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线形不易

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平面上线形弯曲,以曲线为主体,交点个数较多;纵断面上纵坡

较大,给拉坡带来困难。平原区选线或定线时主要应处理好路线与平原之间的配合,即

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

2.路线方案的评价指标

(1)技术指标

A.路线长度及增长数/=L/PxlOO%(2-1)

/——路线增长系数

L——路线实际长度

P——路线起终点间的直线长度

B.转角数可以分为全线的转角数和每公里的转角数

C.转角平均度数转角值是体现路线顺直程度的一种技术标准;转角平均度数按

下式计算:a=£ajn(2-2)

a——转角平均度数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