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职业世界案例_第1页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_第2页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_第3页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_第4页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认识职业世界、规划职业人生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小李4年前考入某专科学校的涉外会计专业,前年在毕业实习中他发现社会上涉外会计毕业生已供过于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业时他经过冷静分析思考,果断应聘到一家大型超市做收银员工作.涉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做收银员,这在旁人看来确实是不可思议,但小张自有他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张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开创了新的局面,三个月后这个超市公司缺少一名管理人员,由于他工作认真,适应能力强,再加上有大专文凭,便被调入人事部,他边学边干,很快就获得领导的赏识,现在已升为经理助理。[典型案例二]某校的外事服务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亚运会的服务工作,其中的一名女生由于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待人接物及较高的自身素质,被当时她所服务的那家大饭店的总经理相中,表示她毕业后可到这家饭店担任经理秘书,而不必再从一般的服务员干起。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落实职业生涯设计的最佳机会。所谓最佳机会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可能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典型案例三]小董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每次到人才市场找工作都是无果而归。用人单位有的认为他的学历低,有的觉得他的专业不对口,有的虽然觉得他的专业对口了,但又认为他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最后一律将他拒之门外。由于找工作屡屡受挫,他对找工作失去了信心,每日茶饭不思,心里烦透了。第二章结合所学专业,探究职业能力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黄谰是某农业职业学院畜牧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但她却对计算机应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学校里她在公共课基础上选修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了一些关于编程方面的知识,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有的公司实习.已进入毕业班,她应如何找工作?最好是先拿到“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一类职业资格证书.在拿到“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后,如果可以将专业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比较容易找到可以发挥两种优势的工作;也可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利用计算机等级证书寻找有关职业。[典型案例二]能力重要,证书也不可缺少小王是一位很有宣传特长的小伙子,长期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一天某大公司要来学院招聘一位适宜办公室工作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宣传特长的毕业生。学工处和招办特别推荐了他,公司经理也亲自前来面试。经过短暂的面试交流,初步认为这个小伙子不错,可以录用,总经理顺便问了一下:“你是不是有有关秘书或公关员或计算机操作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小王回答:“那些证书好拿,可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还没有这些证书.你们应看我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要看证书,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不发证书了。”总经理遗憾地摇摇头说:“你可以走了……”.[典型案例三]上学期间要争取一切机会培养自己的能力虽然下面是一位留学生就业的案例,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她很早就开始准备,从上大学的第一年起就抓住一切机会培养自己能力,清楚自信、抓住机遇、充分了解招聘单位的前提是具备谋职的实力。这对所有高职高专毕业生成功就业都应有启发。张毅是北京八佰拜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的美女CEO。她是一个敢于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她的做法是看得比别人远一些,早做准备。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美国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到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当时有资格应聘的有20多人。张毅是就读生,没有应聘资格,但她想去那里任职。于是,她打听到了摩根斯坦利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姓名和电话,给经理打电话。张毅对经理说“请你们给我一次机会。我是在每天工作时间之外参加MBA学习,但我比许多MBA的全日制学生成绩都好,这说明了我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也能取得出色成绩。而作为投资银行来说,也是在艰难环境下要取得最好成绩。因此,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这种综合能力.”经理破例同意安排这为非应届毕业生15分钟的面试时间。与其他有面试机会的人不同,她不是忙着复习功课、背简历,而是想所有能够联系到摩根斯坦利公司有关的芝加哥大学毕业生取经,问摩根斯坦利面试的特点,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获得提升的业绩等等。摩根斯坦利对应聘者的面试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只录用了张毅一人,还打破了不从在校学生中聘用员工的惯例。那么,她在大学期间是怎样学习的呢?当年她被保送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她是团支部书记,参加了学校艺术体操队,组织公关礼仪协会。除了学好各门功课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培养能力。1991年获得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双学位。第二年赴美留学,一年后获计算机硕士学位,后又攻读MBA主修会计和金融,就在攻读会计与金融MBA期间,她成为摩根斯坦利的一名员工。第三章培养职业意识塑造职业形象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当你进餐厅时,有服务人员过来给你倒杯茶水,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1、是一句话也不说,直接给你倒了一杯茶水;2、有位服务员走过来说:“来,给您倒点水?”这是命令性的;3、有位服务员走过来说:“来,先生,给您加一点儿水好吗?”这就变成了请求式的。你会感觉哪种好呢?[典型案例二]美国一家实验室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分别在两间屋里放一些香蕉,再分别放进同样数量的猴子,只不过第一间屋里的香蕉是放在地上的,而第二间屋里的香蕉掉在屋顶。几天以后,实验人员打开屋门,发现第一间屋子的猴子非死即伤,而第二间屋子的猴子却活得十分健康……第一间屋子的景象告诉我们猴子为了生存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第二间屋子的猴子单个是吃不到香蕉的,它们必须合作才能生存下去.[典型案例三]第一个到西点军校访问的地方大学历史莫顿教授曾感慨万千地说:“西点人对待自己工作的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无价之宝。”这位教授通过长时间考察发现,同西点人一起工作,使人精神振奋。正是责任,使西点人在困难时能够坚持,永不绝望,永不放弃;责任使西点人对自己的责任忘我地坚守,尽力出色地完成。[典型案例四]曾有人问歌德“责任是什么?"歌德:“把你面前的日常事情完成好就是你的责任所在。”[典型案例五]任何事情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如果我们没有对结果负责的精神,总是有凑合和侥幸的心理,许多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终将破坏大局。在人们的口碑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典型案例六]有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感。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和小姐在谈判这个问题时说:“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自觉地努力工作,为他本身也为单位而工作。那些没有责任感的学生能够我们是不会考虑的。[典型案例七]2001年9月6日下午,南京冠生园就月饼翻新“再利用”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南冠”月饼从食品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被成批车下。“陈陷事件"是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讲到极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2002年春节刚过,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破产.[典型案例八]赵瑞是大通公司的老员工,在公司成立初期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打了一个个胜仗,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近,她却收到了上层的一封解聘书。王总说,赵瑞在公司成立初期确实做了很大贡献,为人精明能干,工作卖力.可是最近几年,公司状况渐渐好起来了,赵瑞却没有与公司一起成长,而是慢慢摆起架子来了。她经常迟到早退,对其他部门工作上的要求也不理会,阻碍了正常的工作进展,甚至还在员工当中拉帮结派、搞对立,产生了不良影响,对公司的成长很不利。第四章遵守职业规范养成职业习惯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记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铮在江西企业界中有这样一位“科海儒商”:他以德立身,以人为本,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与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法则相结合,带领企业在竞争中纵横捭阖,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铮。1995年,黄铮创办江西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兴科技由一个只有几名员工、50万元启动资金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成为拥有5200多万资产、一百多名员工的欣欣向荣的高科技公司。2004年5月,黄铮出任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短短两年时间,赣粤高速的总资产由66亿元增长到百亿元,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由390公里增加到560公里,成为江西省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并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4年以来,黄铮先后获得江西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厂长(经理)、“江西省优秀青年学者”、“江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黄铮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完善自己,永不停息地向更高更新的境界攀升,这正是他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厚德载物,行稳致远”,这是黄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大事者,应虚怀若谷,容载万物。他就是这样的人。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仁者人也”,倡导普遍的爱,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重的思想。黄铮吸收并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在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处处闪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光芒。[典型案例二]1996年5月的一天,济南工商银行大观园储蓄所赵安同志接待了一对前来存款的夫妻,钱装在一只编织袋中,他们是做水果生意的,钱又散、又乱、又破旧。存款凭条上填写的数目是7.4万。赵安同志细心地数了2遍,都是8.4万元。赵安对这对夫妻说,他们数错了,他们不信,他们又数了一遍,果真是8。4万,这对夫妻对赵安同志诚实不欺的高尚品德十分感激.事情传出去以后,引来许多前来存款的生意人。[典型案例三]我国原外经贸部部长、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复关”(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问题上,面对美国一再设置的障碍,警告说,虽然八年来,我们作了很多承诺,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故意设置障碍,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那我们所做的一切承诺均无效.但是在国内,一有机会,吴仪就大声疾呼,保护知识产权,不能随意模仿,拿来就用,不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她主张一旦作出承诺,就要言而有信.她动情地说:“如果我们不遵守知识产权法规,不守信用,谁都不愿意向我们转让技术,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中低档层次上。”[典型案例四]商鞅立木树信。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金。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长到50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典型案例五]中国古代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如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惟独看到峰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褒姒高兴,数次无故燃起峰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已无人来救。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典型案例六]北京的同仁堂药店,建店300多年,始终坚持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其店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药料选用十分讲究。“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坚决不用。同仁堂的人说,我们药方虽然可被盗去,但是没有我们精湛的炮制工艺和高度的责任心,还是制不出好的丸、散、膏、丹.同仁堂美名传遍全世界,顾客遍及五大洲,因此使得它的效益也长久不衰。一个企业,如果不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只是一味地打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利润,那么用不了多久,信誉就会扫地,企业的经营就会萎缩,甚至破产。[典型案例七]一天,列宁去理发。一进理发室看有几个人等着,就坐到了队伍的末尾。理发员认出了他,招呼道:“同志们!这是列宁同志。他日理万机,能否请他先理?”大家没有二话都表示同意,但列宁马上制止,说:“不行!还是按先后顺序。我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不也宝贵吗?我先理了,别人就要多等了.”无论任何人,在公共生活领域做任何事情,都要替他人着想,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第五章确定求职策略成功踏入职场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应聘者美国福特公司公司创始人福特当初参加面试时,与之同时测试的还有三位竞争者,无论在学历上还是在相貌上,都强于他,但惟独福特被录用了.说来难以置信。福特在进门时检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将它扔进了纸篓的行为,赢得了公司董事长的重视。他对福特说:“前三位的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只看见大事,看不见小事。我认为不忽视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成就大事,所以我录用你。”福特就这样成为这家公司的成员,不久,这家公司就扬名天下,更名为“福特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巨头。事实证明,那位董事长慧眼识英才。[典型案例二]面试中我曾马失前蹄一位参加一家大公司的招聘失败告终,现在是另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时常参与招聘新人的活动的人士介绍道: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应聘者。5年前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需要内刊的编辑。作为文科毕业生,读书时就曾任校刊的副主编,同时在不少杂志上写稿,应该说对采编业务非常熟悉,认为自己能成功应聘是十拿九稳的。当时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知名度,从内心里对内刊编辑的位子多少有些不屑,认为自己当个不对外发行刊物的编辑绰绰有余。所以,也就没对面试进行过多准备.然而,其他应聘者却有备而来,手里拿着包装得非常漂亮的个人材料。面试开始,十几位面试者坐在环形桌前。先让大家填写一份问卷,回答一些“你对本公司了解多少?”“个人有什么爱好?”“将来有什么打算”之类的并不显示专业水平问题。问卷全部交上之后,主考官走了进来,开始一场集体谈话。先是让每个人自我介绍。不少人很详细地说明自己的姓名、籍贯、专业、特长、得过什么奖、参加过什么活动之类的没有什么新意的表白。自己的别出新裁的个人介绍赢来了考官关注的目光,自己很是得意。接下来是回答提问,由于没有很认真地了解公司情况,对于公司的业务领域、特别是一些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而那些应聘的理科学生的优势凸现出来,他们表现活跃.等到考官问及有关杂志编辑的专业知识,自己逮住了机会,滔滔不绝起来。看到考官很注意地在听,心想,自己应该能通过考试吧!可惜,满怀希望等来的却是未被录取的消息。后来得知,自己未被录取的理由不是业务素质、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我不合适他们招聘的职位.他们认为,以我的个性和自我期望值,不会踏踏实实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我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似乎也欠佳.吸取了教训,在接受另一家公司面试时,自己认真准备,被顺利录用。工作后,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主力,一年后升为主管。不久,也开始陪同公司老总面试新职员了。就在这时,才真正明白自己当初输在哪里.一次面试时,有个女孩子表现得很不错,聪明伶俐、信心十足,个人素质比较突出,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年轻气盛时的自己。出人意料的是,老总并没选择她,而是选择了一个外形条件并不很出众、看起来很文静、踏实的女孩子。理由是这个女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十全十美,所以她会努力工作,而不会想入非非.相比之下,那个漂亮女孩子过于自负,恐怕不会安于琐细的工作.这次经验使我明白,公司在挑选一个人时,看中的是他是否适合一个职位。也就是说,按职位去选人,以职位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和专业知识去挑人。应聘者要充分明白这一点,在面试时强化自己的职位特征,而不是强化个性特征.要多想一想,这个职位“需要我成为什么样",而不是“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而自己当初面试时的表现,其实并不符合应聘职位的要求:不了解公司的情况,不懂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不符合做一个内刊编辑的要求。[典型案例三]几十秒后我的命运被改变了。。。一位应聘者这样介绍:到现在这家公司应聘的时候,公司里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应聘的又是一个有多个候选人的职位,我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电梯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当我按下9之后,她并没有伸手按楼层键,我因此留意了一下这位也许和我到同一楼层的女孩:她的手上抱着两包文件,她正在试图把两包东西转移到一只手上,我微笑着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她点了点头,使劲盯着19的按钮看,这是一个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我为她按亮了19层的按钮.这中间大概只有几十秒钟的时间,我们彼此微笑着点头道别,这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经常会碰到的小事,但这一举手之间的交流,却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参加了公司的面试和笔试,虽然尽了全力,但发挥的并不理想。尽管我是一个乐观的人,但我还是预感到了即将面对的失败。但两个星期后,我意外地收到了录用通知书,成为了几轮测试过后唯一的过关者。在新公司工作了几周后,我才知道改变我命运的竟是那次被我触亮的19层按钮和留给那位小姐的微笑。那位小姐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职员,那几天因为嗓子发炎,医生让她禁声,但公司却巧妙地把她安排成了对新员工测试的一部分。因为公司要招聘的是“网上代言人”,即代表公司解答所有网上客户的问题。这是一个要在网上传播微笑的工作,它不但需要相应的网络知识,需要对公司业务的了解,还需要一份属于个人气质的热情,需要与人融洽交流的EQ,而那个站在电梯里的小姐,就是EQ测试的考题。如果和她同乘电梯的应聘者没有注意到她的需要,那她就会在9层出现,旁边就会有工作人员做相应的记录,如果她得到了帮助出现在19层,那提供帮助的应聘者就会得到EQ测试的高分。这是一个没法复习和准备的测试题,幸运的是那个女孩子在9层出现了12次,只有一次到达了19层。[典型案例四]有一次集体面试,主持正向大家交代面试应注意的事项时,突然停电,办事员尽量告诉说可能保险丝断了,电工外出了。主持向大家抱歉道:今天遇到这样的事,真不幸,咱们把面试时间改在明天吧.许多人一面表现忿忿不满,一面起身往外走.此时有一位应聘者向主持人问保险盒的位置,表示自己可以试试修理,如果能修好,大家就不必再跑一趟。这位应聘者走出考场,主持宣布面试结束。原来招聘者就想挑选一位工作主动,有责任心的员工。这位应聘者的表现正符合单位的要求。应对招聘中的种种陷阱[典型案例五](1)招聘广告中的陷阱①在职位推介中,刊登一些过期或虚构的职位空缺,以求壮大声势.②将职务头衔修饰得美轮美奂,例如将保险推销员修饰成财政计划者,以提高入职要求,或吸引较高学历的应聘者.③开出深具诱惑力的薪酬,或用保证年薪在多少之上的字眼以吸引对行业的无知者。④同一公司长年累月在报章刊登广告,以测试市场动态、人力资源流动情况。⑤用“急聘"、“大量求聘”字眼,吸引应聘者,以达到超员招聘,短期内再择优汰劣,“剥削”试用期劳力。⑥在一大堆优厚条件下,需要报名费或押金。求职者应对的方法是①宜选择信誉可靠的人事顾问公司代为筛选,另一方面,求职者须注意广告的招聘的频率、上网日期及网页更新频率,招聘广告频率过高者,应警惕。②要求公司列出职位描述。③明察暗访公司实力及酬金计算方法,衡量固定底薪是否达到养家糊口的要求。④求职者应知道“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都属于非法行为",遇此情况要坚持拒交,或者放弃该招聘单位。(2)笔试题陷阱一公司准备招聘既懂业务又头脑灵活、看问题全面的总经理助理一名,广告见报后仅仅一天时间,应聘材料便如雪片般地飞来.公司人事经理在斟酌挑选后,近30人有幸被通知参加笔试。试卷发下来一看,考卷上有近30道问答题(如,1、在考卷的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2、写出中国3位历史名人),要求应聘者在3分钟答完,超时交卷的一律作废。30人中只有两个人按时交卷,大家议论纷纷,心中煞是不平,认为其中许多题自己都会答,只是给的时间太短了。人事经理宣布考试结束,未按时交试卷的一律作废,考场上顿时像炸开了锅,未交卷的考生纷纷抱怨,人事经理只是面带微笑地说:“请诸位再仔细看看试题。"事实上全张卷子只要做第一题:“在考卷的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而这个要求在试题的最后才有说明.招聘单位主要考察应聘者的沉着、冷静及全局观念。综合能力测试题(限时两分钟答完),请认真阅读试卷。1。试卷的左上2.写出三种热带植物的名称3。写出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出三座外国历史文化名城;5……14。写出三句常用歇后语;15。如果阁下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一题。(3)面试问题陷阱主考官可能问这些问题:①何时能来上班?这个问题是想考察应聘者的责任心,就不妨算算现有的任务,办理学校各种手续的时间,不可急不可耐地说马上或随时可以,推算时间一般以一周到半月为佳.②如何看待我们这个单位?无论自己对该单位是否有所了解,客观地说一说你的观感和印象,是有益的;而当你要说到对方的弊端或缺陷时,则用宽宏大量的气度和改善面貌的欲望来表达.一味夸奖,态度谄媚,或回答对其一无所知,都是不利的.③是否能说说你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弱点?不能专说学校的问题,尤其不能夸大问题。如果学校的确不好,不好的学校和教师难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吗?如果学校并不差,说学校不好的学生会是好学生吗?谁会要一个不好的毕业生?④有什么问题要我来解答的吗?这是考察应聘者是不是好思考人员,因此即使并不真的想问问题,也要事先想好一个,以表示真的在乎这份工作,在乎这个单位。⑤想要什么样的薪水?可以问问单位中这一岗位的一般薪酬水平,然后表示单位会给予相应报酬的。开出低价或高价,都不利。(4)有关询问是否有异性朋友问题。这个问题可能的考察应聘者能否安心工作,单位电话费等问题,也许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可以了解一下,这对自己到本单位工作的会有什么影响,而不做直接回答。(5)能否立即签约问题。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应聘者的确优秀,是招聘单位所急需;另一可能是一种手段,先签约,如果应聘者不能如期履约,就需支付违约金。毕业生如果觉得这次机会非常重要的话,也可以先同用人单位签定一个临时协议,但是一定要讲清楚能否违约,以及违约后的处理等等,争取在找工作中占据主动。否则应讲出学校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表明自己不可能很早就签约,应该给自己和用人单位一个思考的时间。与此同时,毕业生也要学会把握用人单位的心态,用人单位越是急,你就越要稳,等自己充分思考之后,再做决定,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用人单位负责。[典型案例六]求职观念不当◆把求职的范围圈定在某一行业上.蔡某是上海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听人说电力行业收入高、待遇好,加上家长对其求职的影响,将求职定位在大城市的供电局。但在市场上,她几乎每次都难觅供电局招聘的摊位,托人找关系也没有回音,但她仍执意要进供电局工作,以致许多求职的机会被她错过。实际上,电力、邮电通信、气象、金融等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专业性,都有本行业的大学、中专院校培养行业的专门人才,很少从其他院校招聘人才,即使是招聘通用人才,也主要是招入所需重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很难进这些行业的门。◆把求职的目标锁定在某几个著名单位。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大中专生求职往往热衷于摩托罗拉、诺基亚、飞利浦、杜邦、松下等著名中国公司,有的还规定自己只能进西方国家的中外合资、独资企业,不愿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这就将自己求职的目标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其实,进著名的单位、西方国家的企业诚然名气响、待遇高,但也不是每个人进去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王某是一所无线电学校的中专毕业生,先是应聘进了一家通信跨国公司。公司的研究人才、技术人才很多,他只能在流水线当个操作工,插插零件,感到没多大意思,就跳槽进了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公司很器重他,先让他当技术员,在生产一线负责生产技术事务,不久又被公司提升为总工程师助理.◆过于坚持专业对口。大中专生求职就业专业对口,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由于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给有些企业的毕业生求职就业造成困难。如果毕业生求职应聘坚持专业对口,就业的愿望就很难实现。顾某是一所大学的财会专业大专毕业生,当年他填报高考志愿时,财会专业很热门,就填报了财会专业。但毕业时,社会需求很少,而且市场上用人单位招聘财会专业人员需本科以上毕业,有二三年工作经验,他还坚持要专业对口,想当会计,求职时处处碰壁。后来,他只好放弃专业对口的求职打算,应聘一家药业公司的销售代表,结果被公司录用。他善于公关,工作不久就将自己公司的几种新药,打进了好几个城市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得到公司的赞赏。◆小咏学的是机电技术应用,原本认为自己应从事机电维修与管理工作。上班后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就借口有病请假,之后就再也没有去上班。原来是因为企业一直让和工人一起干活,每天钻进钻出,低头弯腰,他觉得特别辛苦,领到的工资离自己的期望差得比较多。结果是小咏辞去了他人羡慕的工作--那个企业是本地的知名企业。小咏因为缺少多种心理准备,使他失去了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典型案例七体验网上找工作找工作不找猎头公司,不上招聘会,不看报纸,岂不是天方夜谭?听说现在有了个新办法,鼠标一点,合适的工作就“找上门”——这就是上网找工作。真的是这样吗?看看笔者的实时体验罢。笔者将自己的真实简历写好后,开始了网上求职的历程。在新浪网的搜索引擎上敲入“求职”二字后,即出来一长串网站目录,共144条,有专门面对外企的“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网”,专为跨国公司及大型国有企业招贤的“无忧工作网”,还有和专业猎头公司合作的“高级人才加油站”等等,从网上来看,针对高学历、白领阶层,特别是外企的比较多.笔者在眼花缭乱的网站中浏览了5家网站,比较了内容、服务方式及记者的求职领域后,最后决定在当今名气比较大的无忧工作网(www.51job.com)上求职。在这个网站上有3种搜索方式,输入“编辑"二字后,出现一个表,提示共有522条有效职位信息,按时间先后排序。在表格中注明了信息发布的日期、公司名称、职位名称、月薪情况.这些职位全都看太浪费时间。笔者缩小搜索范围,点击全能职位选择搜索条件填写如下:地点(北京)、职位类别(网站编辑)、月薪条件(面议)、职位发布时间(近一周)。5秒钟之后出来的结果令笔者有些兴奋:共有75条相关职位信息。一个一个看出去,一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职位好像不错,但查一查网站记录发现,已有685人在线投递了简历,竞争太激烈,放弃。还是熟门熟路,找报社吧,正好《中国图书商报》在招网站编辑,看了看要求的条件,笔者也适合,就投了份简历。以此类推,来来回回选出了12家单位,进行了简历的在线投递。还有更省事的办法,申请了“在线简历储存",点击“简历中心”后,根据指示填写简历表,再将自己更详细的简历粘贴上去,包括笔者的照片和几篇得意作品.网站能不能主动来找我?笔者试着加入了无忧网的俱乐部。在“新会员”上,将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工作类别、月薪、工作地点、发送时间、发送频率、发送职位数量限制等项目一一填好。至此,网上求职就算告一段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小时.结果怎么样?说起来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天晚上记者打开电子邮件就发现了23个职位前来“订购”.第二天,又收到了3封面试邀请函,2封求职回复函,其它没有音讯。第六章解析劳动关系保护合法权益典型案例1.与本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建立”有关的典型事例[典型事例一]到底谁有理?——一起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相矛盾的官司2000年7月,王某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网络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他是天津籍大学生,经北京市人事局批准并经学校派遣留京工作。2000年3月,王某与网络公司、学校三方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协议约定王某在规定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做好接收工作,学校审核列入建议就业计划,并负责办理派遣手续。同时约定第一年为见习期,服务期为3年,未按规定完成服务期,每相差一年支付10000元违约金,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双方权利义务依报到后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准.2000年7月10日,公司与王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期限4年,并规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不久,王某发现公司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不理想,认为自己不适宜在该公司工作,于2000年8月中旬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规定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公司则扣留了他的档案,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并要求王某支付4万元违约金.王某认为:自己辞职的依据是国家劳动法。根据劳动法,在试用期间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网络公司要求交违约金或赔偿金没有道理,双方权利义务应以劳动合同约定为准。因此,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确认解除劳动合同合法,不需支付违约金,并要求公司办理离职手续,返还被扣押的档案、户口材料.网络公司认为:王某是国家招生计划内的毕业生,是公司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引进的外地生源.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与之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应该具有优先适用性.劳动合同产生的基础是《三方协议》,如果要解除劳动合同,前提是要解除《三方协议》,就首先要承担违反协议的相关责任.据此,网络公司认为王某的辞职行为已构成违约,要求其支付违约金。仲裁委员会认为:王某与网络公司通过双向选择,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依据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和北京市接收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的暂行规定,签订的《三方协议》中有关服务期的约定,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不相抵触,应视为合法有效。同时,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王某在与网络公司签订服务期条款后,有权依法提出解除合同,但在服务期限未满的情况下,王某提出解除合同的行为应属违反服务期限约定的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制定的《北京市接收外地生源毕业生的暂行办法》第9条的规定,毕业生在协议书规定的服务期内要求调离的,本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最后,仲裁委员会裁定王某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网络公司违约金40000元,公司在收到违约金30日之内为王某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王某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因此,就业协议中服务期限条款与劳动合同相冲突时,应以劳动合同为准。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了解的期限,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在试用期间,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王某有权在试用期内通知网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王的行为不构成违约,网络公司有协助王某办理转移档案户口材料的义务。最后,法院判决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网络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将王某的人事档案、户口材料转移至王某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王某支付网络公司招收录用所实际支付的费用。这个就业纠纷案例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目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实际运用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制度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矛盾。毕业生觉得“很冤枉",用人单位却称“有损失”,两份相互矛盾的合同同时在约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关系.对由此所引发的纠纷,相关部门说法不一,专家们看法也不尽相同,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摘自《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31日程延园(用于“就业协议≠劳动合同"部分的教学)[典型事例二]协议模糊各执一词毕业生小赵是一位性格较内向的女孩子,在求职过程中曾多次碰壁,终于有一天,某单位表示同意录用她,这令她兴奋不已,不过该单位要求先试用3个月再签约,小赵欣然同意。转眼试用期就结束了,小赵与该单位如期签订就业协议书,但该单位首先在协议书上备注了以下条款:①试用期6个月;②服务期五年,若五年内提出调动、考研等要求的,需向本单位缴纳每年2000元的违约金;③其他未尽事宜按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小赵当时一心只想赶紧把单位定下来,根本没有仔细推敲,想当然地认为该单位是一家国有单位,肯定会按正规程序办事,应该不会有问题的。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在协议书上“毕业生本人应聘意见”一栏签上了“同意"二字。正式报到之后,小赵方知试用期要从她报到之日算起,且试用期只拿基本工资。据说这是该单位对所有新录用毕业生的统一规定,原先三个月是非正式的试用,属于实习考察性质。小赵心里虽然觉得很不合理,但碍于协议书上并未注明试用起始日期,自己又不想得罪用人单位,更不愿失去这份工作,故只能怪自己“经验不足”。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小赵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适应在该单位工作,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该单位某些僵化的管理模式令她敢怒而不敢言.她暗暗开始准备考研.又过了大约一年时间,她自我感觉准备得差不多了,此时报考,待正式录取大约还需半年时间,那时服务期就剩两年,大不了交两年的违约金罢了.然而事情并非她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她正式提交报告请求单位人事部门出具证明同意她报考研究生时,单位领导首先表现得很不高兴,说这事要研究研究。等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小赵被告知必须在办理了未满服务期违约手续(即缴纳一万元违约金)后方可出具同意报的证明。小赵这时再也沉默不住了,她与人事部门争执了来,认起为自己已经服务了两年半最多只需交剩下的两年半的违约金.而单位人事部门领导却振振有词:“当初签订就业协议时,不是白纸黑字写明了:五年内提出调动、考研要求,需缴纳每年2000元的违约金嘛,你自己还签了“同意”二字呢!"小赵无言以对,想想自己的档案还“卡"在单位手上,如果一定要“撕破脸皮”,对簿公堂,时间和精力实在耗不起,况且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为了不影响自己考研,只好哑吧吃黄莲,自认倒霉算了。小赵“乞亏"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初签约时过于单纯幼稚,一厢情愿地相信用人单位,以至于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未能及时提出异议,而单位也就这么“含糊”过去了,这就为日后的不顺埋下了隐患。如果,小赵当初“精明”一点,是很容易发现“破绽”的,比如试用期,既然已经试用过了,怎么又来了一个试用期呢?而且既没有起始时间,也没有说明原先已试用了三个月是否包含在内;再比如服务期未满违约如何缴违约金的问题,常理之下应该是差多少年就缴多少年违约金,这也是小赵的理解,而用人单位肯定会按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来处理.在原协议中对此条款的理解就模棱两可,而小赵对此并未同用人单位讨论清楚,未做出明确的说明,所以各执一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至于第三条“有关规定"的具体内容,最好能以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如果当初发现了这些“破绽”,及时跟用人单位协商,争取修改补充后再正式签字,恐怕就不是这一结局了.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应该注意协议内容有关条款是否明确,是否完整,是否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过于简单笼统等,尤其要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工资待遇、工作期限(包括试用期或见习期)、发展前途、社会保障、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条款更不能含糊,应逐字逐句仔细推敲、斟酌,以免日后产生歧义.(摘自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编写《放飞的故事—-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用于“就业协议书——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部分的教学)[典型事例三]有理无据输官司1997年孙某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并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公司的领导当场承诺,一年内若无缺勤,好好干,年终还有5000元的奖金。5000元奖金对孙某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喜出望外,决心一定不与这笔奖金失之交臂。此后的一年,孙某勤勤恳恳,坚持工作,一年下来,他保持了全勤记录。结账时,公司按照合同付给了他工资,却矢口否认奖金的事情。孙某连呼上当,气愤之余,将单位告上了海淀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于孙某没有证据,当时的承诺也只是口头上的。因此孙某的权益无法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原本以为自己肯定能打赢官司的孙某却败诉了,并且还要承担200元的仲裁费,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用于“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部分的教学)2.与本章第二节“劳动关系ABC"有关的典型事例[典型事例一]“减肥令”违了法北京某电器公司近日发出一道“减肥令”:自2004年5月1日开始,身体过胖者将要受到处罚,第一个月“带薪调整",第二个月发一半的奖金,第三个月扣发全部奖金,第四个月仍不达标将劝离工作岗位。据该公司董事长助理王某解释,目前体重已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因素,为了让员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也从关心员工身体健康角度考虑,才制定了“减肥令”。“我们现在连肉都不敢轻易吃了。"在某电器公司上班的小勤(化名)向记者抱怨,自公司下达“减肥令”后,她和几个“胖姐妹”都开始控制食量。小勤告诉记者,“过胖者”的标准是按照一个公式计算的:身高(厘米)减去100,所得到的公斤数就是正常的体重。如果员工超出标准体重的25%,就属于“过胖者".对此规定,北京宝鼎律师事务所的潘峰说,员工体重对销售行业并无明显影响,将其与奖金挂钩甚至劝离肥胖员工,有人身歧视的意味.该规定和《劳动法》等有关法规是相违背的,公司员工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用于“平等就业、选择职业权――劳动者劳动权最主要的体现”部分的教学)[典型事例二]169名员工劳动争议案审结2000年6月28日,随着第169名申诉者齐会芳走出顺义法院发放执行案款会场,北京市2000年最大一起劳动报酬争议案的拖欠工资53万余元全部发放到职工们的手中。本次劳动报酬争议案是北京远东服装有限公司的169名职工申诉其单位“强制职工加班工作、拖欠工资以及养老保险、大病统筹保险费未予缴纳"等多项违反《劳动法》行为,并要求该公司补偿支付包括工资、独生子女费、生活费、加班费、经济补偿金和养老、大病保险金共计536088元.北京远东服装有限公司属中日合资企业,已于3月份停产。经法院审理查明,该公司确实有困难,已无偿还所有债务的能力.对此,法院及时对其查封,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企业库存的清查变卖.顺义法院本着“先发放工资后偿还债务”的原则,将54万元变卖款项全部用于该企业300余名职工的工资发放。另悉,除169名申诉职工外,其余130余名远东公司的职工已于4天前领取了被拖欠的3个月工资。除工资以外,远东服装有限公司职工的养老、大病保险也将在法院的监督下尽快解决落实。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用于“劳动报酬――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无故延期支付”部分的教学)[典型事例三]高薪不能取代社会保险待遇2001年,一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外商独资公司,高薪聘用了一位博士毕业生赵某,担任副总经理。当时,公司董事长在谈到工资待遇时,对赵博士说:“董事会给你定的工资为一万两千元。不过,丑话要说在前头,我们是一家外资公司,之所以工资定的这么高,是因为除了工资以外,再没有其他福利待遇了.像什么医药费报销、养老等问题都得自己解决,公司概不负责。”赵某转念一想:“我刚30多岁,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病,至于养老问题,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到不如趁年轻多挣些钱,实惠。”工作以后,赵博士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千元,向保险公司投了一份养老保险.这样一来,他在这家公司工作,倒也觉得很踏实多了。几个月后,由于赵博士与董事长在公司的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被董事长炒了“鱿鱼”。赵博士不服,双方为此打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赵博士同时又提出了公司未给他缴纳养老保险的问题,他认为,这也是侵犯他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公司董事长辩称:“不为你缴纳养老保险,是事先跟你讲好的。你要是不同意,当时可以不干嘛.你既然干了,就说明咱们的协议已经达成,你现在无权反悔。再说,你不是自己已经向保险公司投了养老保险了吗?”劳动仲裁委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判令这家公司给赵某补缴保险。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用于“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者生老病残的保障”部分的教学)3.与本章第三节“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的典型事例[典型事例一]被辞退两个月后是否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徐某是某印刷厂职工,工作态度消极,经常迟到、早退。印刷厂领导曾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曾给予徐某口头警告处分。徐某不吸取教训,抵触情绪很大,一次在工作中故意违反操作规程,损坏了机器设备,浪费了原材料,致使工厂不能按时向客户交货,为工厂带来了损失,印刷厂征求工会意见,经研究决定将徐某予以辞退。徐某不服,收到印刷厂的辞退证明书后,随即向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的申请。与此同时,徐某暗中到处找工作,对调解并不积极.两个月过去了,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仍然没有结束调解工作,徐某也没有找到工作。于是徐某便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印刷厂认为徐某申请仲裁已经过了60天的时效,因而仲裁委员会无权受理。徐某则认为印刷厂调解委员会还没有结束调解,仲裁时效尚未开始.仲裁:仲裁委员会审查,认为徐某提起的申请没有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徐某的申请。评析:这是一起因辞退职工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到仲裁时效有关规定。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利益分歧而产生的争执行为。劳动争议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因劳动报酬问题引起的争议,因处分职工问题引起的争议,因职工录用、调动、辞退等问题引起的争议等。总之,劳动关系涉及到的一切方面都有可能引起争议.本案中徐某与单位之间的争议属于因辞退问题而引起的。对于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我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作了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双方解决不成时,通常有三种解决方法:一是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本单位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中,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经劳动仲裁,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本案中徐某同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选择的解决办法是,先申请单位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又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的,当事人必须履行。”依此规定,徐某应当在收到单位的辞退决定那天起60天内提出仲裁申请才能有效。但实际情况是,徐某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并没有直接去申请劳动仲裁,而先申请了本单位的劳动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于这种劳动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况,仲裁时效的计算问题劳动部有文件规定,劳动部劳发[1995]309号第八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从当事人提出申请之日起,仲裁申诉时效中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在30日内结束调解。仲裁申诉时时效从中止的30日之后的次日继续计算。从上述规定可知,在单位劳动调解委员会在对徐某的劳动争议调解期间,徐某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当单位劳动调解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徐某再就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时,仲裁时效应当从调解委员会调解后的30天的次日开始计算。这样,徐某申请仲裁时,时效刚过30天,并没有超过法律所规定60天时效期限,所以徐某的仲裁申请依然有效。通过本案,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无论选择调解,还是选择仲裁,都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范围内申请解决。如果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再申请解决争议,有关部门有权不予受理。解决争议时,劳动者如果希望通过本单位的劳动调解委员会解决争议,应当自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向本单位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无论调解是否成功,该调解都应自劳动者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劳动者此时就应当考虑是否申请仲裁。如果以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还没有结束为理由而迟迟不申请仲裁,很容易超过仲裁时效而失去受法律保护的机会。摘自中国法律咨询网(用于“勇敢地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纠纷中的合法权益保护”部分的教学)[典型事例二]劳动仲裁程序不可忽视老王是一家公司的区域经理,公司新出了规定,要求他们每个月需要完成规定业务量才能拿到全额工资。结果7月份老王被公司以业绩欠佳为由扣掉工资1400元。老王不服,认为公司规定太随便,未与员工充分协商,于是去劳动仲裁。听说劳动仲裁后还能上法院,所以老王只是随便应付了一下.结果等真正到法院时律师却告诉老王,由于仲裁处理得不好,造成有些权益的损失已不可弥补。专家释疑:劳动法苑副主任苗其巍先生指出,其实仲裁程序不重要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他们都认为法院才是司法程序,劳动仲裁只是政府部门做调解工作的程序。所以不少劳动者在仲裁时自己不懂也上阵,最后弄得即使起诉到法院也丧失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换句话说,劳动争议仲裁是去法院诉讼劳动争议案件的必经途径,没有经过劳动仲裁,不得直接去法院起诉.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结束后,仲裁双方任何一方向法院起诉的,就必须在原仲裁范围内起诉.具体表现为:仲裁申请人(地位类似于法院原告)没有在申请仲裁时提出的请求,在法院也不得提出;仲裁被申请人(地位类似于法院的被告)如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也只能对不服部分起诉,不能添加自己在仲裁时未提出的请求。如果双方需要提出其他请求,必须再另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案审理.由于仲裁时效只有60天,而一般仲裁审理也要3个月,如果发现仲裁请求不对再另外仲裁的话,往往时效都过了,所以不少人申请仲裁的机会就这样流失。摘自文汇报2004年05月19日雨桐(用于“勇敢地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劳动纠纷中的合法权益保护”部分的教学)第七章扮好职业角色实现职业目标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小江和小郑是大学同学。一同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小江穿着一套崭新的蓝色西装,看起来非常职业。而小郑还是以前的学生打扮,一套非常休闲的运动服,脚上一双运动鞋。第一天所有新员工都要到培训部接受培训。十几名新员工只有小江一个人穿了正装。培训经理把新员工打量了一下,就指派小江担任新员工的班长.并让他在员工会上代表新员工发言.小郑觉得有些不服气,以前在学校这些好事可都是小郑的,论能力他绝对在小江之上。小郑非常后悔。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印象也被称为首因效应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上班第一天的着装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你今后职业的发展.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仪表的整体效果要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好.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最好着正装,以示对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会给人职业化的感觉。虽然小江在能力方面不及小郑。但他注意了职场中的细节要求,从而在第一天给用人单位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典型案例二]最近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了心理门诊,他告诉心理医生,由于公司不景气,他在近期被公司调整了工作岗位。加之自己又渴望更好的工作,便下决心跳槽,现在已经换了三家单位,但仍然不满意目前的工作,想继续换工作。心理学家认为,类似这位年轻人的例子并不多,但现实生活中,明明工作合适甚至让常人都非常羡慕,却偏偏拼命跳槽的却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是心理出了偏差.跳槽的人心理一般可以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类,其中非理性跳槽的人心理往往是工作没找到反而添了不少心病。首都医科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告诉记者,理性跳槽的人一般具有明确的自我发奋的个人定位,并且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和心理适应能力。这类人一旦找到属于自己追求的事业,就会以其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投入从事的岗位中.应该说,这些人是跳槽一族中最具理性的。与此相反的,有的跳槽人在没有设计好该找什么样职业、怎样的职业才适合自己时就一味跳槽,有的竟抱着“人云亦云"心理去跳槽.跳槽被其理解得相当随意.跳槽成了人们不正常的心理反映,这类人的心老是不会安定下来,即使有很好的在职岗位,但只要看到他人的月薪和职业比自己好,就会抑制不住急于去换岗。最终这类人终日生活在焦虑、抑郁之中。盲目跳槽使人越来越孤僻,不爱与人交往.跳过槽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来解决,慢慢地,这些人不再勇敢地面对现实,去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缩,这些理由无非就是专业不对口啦、领导不重视啦、命运不济啦、怀才不遇啦、别人不理解啦等。跳槽还使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敬业与团队精神,心理浮躁,凡事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远大理想,无心执着追求,好像换一个行业就能马上出成果一样,结果什么都没干好。这样跳来跳去,结果一事无成。盲目跳槽的人也不要因为跳槽失败而自责,后悔,这时也不是无药可治.首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到郊外远足,通过回归大自然来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次,打球跑步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可以达到减少压力的作用;再其次,听些自己喜爱的音乐也非常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来三首曲子,一首是低沉的,另一首是平缓的,最后一首是激昂的,按照先低沉再平缓最后激昂的顺序听一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