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_第1页
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_第2页
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_第3页
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_第4页
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范文〔精选8篇〕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1一、教材解析《剃头大师》是一篇表达童年趣事的课文,课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叙事性较强,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不会难,可以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升对课文的分析^p理解才能。二、学情分析^p三年级的学生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知才能,但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对课文的分析^p理解才能还有待进步。教学目的: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3.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默读课文,感受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的不同。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的快乐。三、教法、学法:教法: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学法: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大家都有去理发店理发的经历对吗?理发师给你们剪头发的时候你们最担忧的是什么?生:剪得太丑。师:对,跟老师一样,都很担忧理发师剪丑了,所以我们都会去找很厉害的理发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见见一位很厉害的理发师,大家翻开课本,一起读一读我们要学的课文:《剃头大师》〔板书〕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也可学生自己提〕生:“剃头”是什么,为什叫理发叫剃头?师:“剃头”就是剪头发,理发的意思,以前的人剪头发不是用剪刀的,是用一种剃刀,所以把理发叫做“剃头”。“大师”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等。“剃头大师”就是指剃头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专家,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技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展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考虑,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由读课文,不会认的字同桌间交流解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划分层次。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先猜一猜,再。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相机正音。【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能为深化学习打下根底。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实在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实战解决理解难理解的词句,自主动脑,自主考虑。】〔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齐读。边读边考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发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样将这件事写出童趣的?〔课件展示课文大意和脉络〕2.指名学生答复课文顺序〔课件展示〕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小沙害怕剃头→老师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我”给小沙剃头又分为哪几个层次?准备→过程→结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将概述较好的答案写在课件上展示出来,以示鼓励〕【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四〕学习第一局部小沙为什么害怕剃头?小沙害怕剃头有哪些表现?〔课件展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p文本的才能】〔五〕学习第二局部1.为什么总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他是怎么剃的?“咬”字说明推子牢牢夹住小沙的头发。大家在理发时假如脖子里进了头发会觉得怎么样?〔很痒〕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什么反响?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耿耿于怀:姑父付双倍的钱3.总结:你从这一局部知道了什么?〔小沙胆小怕理发,又在老师傅理发时吃了不少苦头,更害怕理发了。〕〔五〕学习第三局部小沙很害怕理发,但是他如今不得不理发了,为什么?〔头发很长了、快过年了〕所以小沙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找谁帮他理发?〔课文中的“我”〕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三局部,并考虑:1.“我”为什么愿意给小沙剃头?“我”做了哪些准备?2.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小沙的反响,“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小沙只在乎耳朵〕3.这局部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效果。①将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睡衣上落满头发的样子;②将小沙剃好的头比作是层层的梯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沙的头被“我”剃得长短不一、难以入目的丑态。4.“我”给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反响是什么?结果怎么样了?〔鼓励学生演一演小沙的反响和姑父捉头发的样子,增加兴趣性〕【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p文本,学习语言的生动性和兴趣性,寓教于乐。】〔六〕回忆总结1.老师傅给小沙理发和“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课件展示〕2.作者是怎样将自己一件恶作剧的事写出童趣的?〔语言〕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童年的欢乐,童真童趣〕3.完成课后习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欢乐童年趣事。【板书设计】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2一、教材简析《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开心男孩》,有改动。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兴趣。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而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的经历,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时机成为“剃头大师”。“我”的剃头程度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提醒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文中有趣的语言,来体会事件的有趣。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童年的乐趣。二、学情分析^p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根底,一些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如联络上下文、联络生活。但有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导。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难懂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到课文理解难点上的共性,也要注意到理解上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让学生互相答疑解惑,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同时,《剃头大师》这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剃头的经历,这与孩子的生活亲密相关,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孩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妙、童年光阴的珍贵。三、设计理念教学时,要从年段目的和单元目的出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文特点进展教学。《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语言幽默幽默、粗浅易懂,因为秦文君懂小孩:她知道小孩中是害怕一些大人看来很无厘头的事,如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怕剃头……她知道小孩特别讨厌那些逼着自己做害怕事的人,如那个剃头师傅,就是最让人讨厌的“害人精”;她也知道头发碎掉到脖子里是多么难受;她还知道只有小孩敢于冒险让没有学过剃头的“我”成为剃头大师,为自己剃头……因为懂生活、懂小孩,所以孩子们很轻易就能读懂《剃头大师》。可这样一来,教学目的“理解难懂的句子”要如何达成呢?其实,在这一课中,更多的是应该学生“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重在方法的指导。四、教学目的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体会“逗”2.抓住关键语句,从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3.能运用联络上下文、联络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4.学会围绕一句话把段落说详细。五、重点难点1.能运用联络上下文、联络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学会围绕一句话把段落说详细。六、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课前预热师:有的小朋友怕蜜蜂,有的小朋友怕打针,你怕什么?有个小朋友叫大耳朵图图,他怕的和你们都不一样,一起看看〔视频〕活动2【导入】〔二〕简介作家,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9课,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1.师简介秦文君,她写了五百多万字的书,获得了国内的、国际的各种大奖50多个。她写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逗”。〔课件出示封面〕比方这本《开心男孩》,〔课件出示目录〕这是其中的几个故事,一起读。〔生读〕2.哪个标题你觉得逗?说说理由。全班交流。3.师再次引出课题:《剃头大师》就是这本书里一个非常“逗”的故事。〔贴板书:逗〕活动3【讲授】〔三〕梳理人物,整体感知1.回忆人物:师:故事里藏着四个非常“逗”的人,大家预习过课文,一起说,这四个人物是——生:害人精、老师傅、剃头大师、姑父〔师随机板书〕2.借助人物师生配合说主要内容。小沙很害怕剃头,每次都是被姑父——押着去,最痛苦的是——老师傅给他剃头。为了不再受折磨,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发,结果剪得像——鬼一样,最后小沙被迫去剃了个光头。活动4【讲授】〔四〕提取画面,细品人“逗”1.找“逗”〔1〕出示阅读要求:听录音4-6自然段,把你觉得剃头过程中逗的地方用序号标出来。〔2〕生边听录音边找“逗”。〔3〕全班交流,明确五处“逗”。2.品“逗”〔1〕师引导学习第一处“逗”。PPT出示段落:总是一个剃头老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A.请生读段落,交流:逗在哪里?B.引导学生从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想象小沙会怎么抗议。C.师生一起表演,体会小沙的无奈与痛苦。D.想象画面,朗读句子E.师小结:一个耳朵背〔贴板卡〕,听不清;一个各种抗议〔贴板卡〕,大声叫,皱眉头,想夺门而逃……,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指黑板那句话〕逗不逗?〔逗〕F.一边想象那么“逗”的画面,一边读这句话。〔2〕自主学习,体会剩下四处“逗”。师:还有四个“逗”的画面,和同桌一起选一个画面想象一下,这个画面逗在哪?A.生同桌间互相演一演、读一读。B.全班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引导体会“逗”。PPT出示段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①交流:逗在哪里?②用换词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摆布”③引导生从小沙的动作想象画面,朗读句子。PPT出示段落: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②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读懂“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师:你剃头的时候,头发有被咬住过吗?什么感觉?〔生交流〕想象小沙会痛得——③想象画面,朗读句子。PPT出示段落: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②引导学生从“眼神差了点儿”“哧哧笑”体会逗。PPT出示段落: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①引导想象:姑父付钱时,小沙心里会想什么?嘴里会说什么?眼神怎么样?②联络生活体会“耿耿于怀”。3.品写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师:孩子们,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在你们看来,你们觉得〔很逗〕小沙抗议时的各种样子很——逗;老师傅听不清抗议的样子很——逗;而且,小沙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的样子更——逗。最逗的是——这还不算,碎头发痒得小沙哧哧笑的样子超级——逗。五个画面,每个画面都是——逗。看大屏幕,尝试把这些逗连起来说一下。〔课件出示句式〕。和同桌先试说一下。活动5【讲授】〔四〕抓【关键词】:^p:“剪”中品“逗”师过渡:孩子们,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很逗,可对小沙来说却非常痛苦,为了不让老师傅剃头,小沙央求我给他剪发。于是,剃头大师闪亮登场了。1.出示阅读要求:剃头大师是怎样剪发的呢?默读10、12、13、16自然段,把剃头大师的动作圈出来。2.生自主阅读,圈画动词。3.交流明确:“围、摆、剪、”“剪、剪”“剪”“剪、修”。4.聚焦“剪”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剃头大师最根本的动作就一个——剪。每一次剪的效果都不同,再默读这四段话,完成课堂练习单。〔1〕生完成课堂练习单,师巡视。〔2〕指名说,课件出示。第一剪:剪下一堆头发第二剪:剪出一张熊皮第三剪:剪得长长短短第四剪:剪成坑坑洼洼,层层梯田。〔3〕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剪头的过程。看看,我给表弟小沙剃头,一出手就剪下一堆头发,再剪,剪出……继续剪,剪得……最后,剪成……〔4〕想一想,读一读。师:且不看剃头大师剪的过程,单看这剪的结果,你想说什么。生:很有意思/很搞笑/小沙好可怜啊。师:看来,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也很逗——师:那好,再回到课文里去,选其中的“一剪”,想象剃头大师剪的样子,加上你的表情、动作之类的。总之,你要想方法把剪的过程读逗来。学生试读,汇报读。〔随机引导〕A.第一剪:强调“一堆头发”,读出自信。〔自信剪〕B.第二剪:〔配上动作〕“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果然很逗!C.第三剪:随意乱剪〔随意剪〕D.第四剪:〔想象〕“越修越糟,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心里会不会有点——慌,慌张地读。〔想象〕层层梯田、坑坑洼洼,越读越快。5.体会“剃头大师”为题的妙处。〔1〕师设疑:孩子们,文中的我从没剃过头,感觉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加个问号〕,你同意吗?那为什么还用“剃头大师”做题目?〔2〕生交流后小结: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明明文中的我从来没见过发,明明人家给小沙剃了个鬼一样的头发,还给人家封一个“剃头大师”,这么鲜明的比照,清楚是一种调侃。比方,苍蝇——博士,狗兄——狗弟,还有咳嗽明星。活动6【讲授】〔五〕总结拓展,阅读推荐1.课堂总结:师:你看,一个故事,从题目到内容,逗无处不在。当然,在秦文君笔下,还有这么逗人的故事,很多逗人的人物,课后大家去读读《开心男孩》这本书,里面五十多个逗人的故事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增添乐趣。2.作业设计:想想身边有哪些很逗的人和事,围绕“我的__________是个很逗的人”这句话,把它写下来。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3[教学目的]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理解“我”与老剃头师傅剃头过程的不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理解文章题目“剃头大师”的含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课件播放相应课件〕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师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分小组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标注自然段,画出课后生字词。〔3〕同桌互相检查。2、自学检查。〔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我”的小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助,“我”剪坏了表弟的头发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2、读第1自然段,考虑:小沙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呢?〔胆小、怕鬼、怕喝中药、怕剃头〕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沙的哪几件事。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1、分小组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有关小沙的哪几件事。〔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说说你最喜欢的局部和原因。2、趣事一: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1〕小沙每次是怎样去理发的呢?〔姑父押进理发店,手执尺子〕〔2〕“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3〕小沙每次去理发店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一读吗?〔顽皮、可怜〕师过渡: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5〕“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说剃头师傅是“害人精”呢?〔6〕面对“害人精”,小沙是怎样做的呢?他为什么对理发“耿耿于怀”?〔规规矩矩地让老师傅剃头小沙感觉剃头像受刑一样难受,而最让他“耿耿于怀”〕3、趣事二:“我”为小沙理发。〔板书小标题〕〔1〕快速阅读第7—16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2〕小沙为什么“央求”“我”为他理发呢?〔头发长,不想去理发店“受刑”,害怕姑父〕〔3〕“我”在为小沙理发时,小沙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惊慌——兴奋——无所谓〕师过渡:当小沙看到“我”拿出剪刀时,感到惊慌,害怕“我”剪破了他的耳朵。但当头发被成功剪下来时,小沙是快乐的。面对这样的顾客,“我”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呢?〔4〕课件出示: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①为什么“我”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小沙信任“我”,让“我”为他理发;当“我”闯祸后,听到小沙说没剪破耳朵就无所谓时给了“我”鼓励;“我”自认为有剃头的天分,把自己当“剃头大师”。〕②“我”为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呢?〔头上坑坑洼洼、像梯田〕师小结:理发完毕了,要为“顾客”展示成果了,这时发生了什么呢?〔5〕课件出示: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①为什么小沙会大叫一声?②“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4、“倒霉”的结局。〔板书小标题〕〔1〕齐读最后一段,想想“倒霉”的含义。〔2〕“我”是“剃头大师”吗?为什么?5、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三、升华总结,回忆课文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局部?为什么?3、读完文章,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小沙机灵、顽皮;“我”天真、得意〕4、作者能将童年趣事写得详细、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留心观察,感受生活,抓住事件开展过程将事件写清楚,并将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详细生动地表现出来〕5、师小结:让我们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趣事记录下来。[教学板书]19、剃头大师小沙理发“我”为小沙理发“倒霉”的结局天真、得意、顽皮[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进展教学。在字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络上下文在语境中去理解它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同时,让他们围绕课文表达的两件事,感受童年的快乐。最后,为学生点拨作者写作手法,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奠定根底。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4一、教材分析^p《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淘气的日子》,有改动。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历与记忆。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的和单元目的,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提醒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那么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表达在课后练习“联络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表达在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的,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里那么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拟近似”。教学中,要让学生实在联络上下文、结合生活经历,并真正地动手查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理论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那么非常淘气。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非常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淘气而已。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淘气,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兴趣,进而自读自悟。二、教学目的1.运用猜测、、联络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2.朗读课文,比拟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先学习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写“胆小鬼”,指导书写,提示:“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2.读题。师: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指名说〕——剃头的技艺非常高超。师: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时髦的法式”。理解“锃亮”“时髦”,提示“猜一猜”的方法。再读课题。【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胆小鬼”一词包含了本课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听写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生字的及时复习,指导书写那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每天指导学生写字的要求。扣题导入,巧妙地链接文中词句,通过“锃亮”“时髦”两个词语的理解,引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既“得言”,又“得法”。】〔二〕初读师:谁给谁剃头?“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猜一猜,想一想。1.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交流。师:“剃头大师”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指名交流〕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纯熟。师: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出示句子: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理解“耿耿于怀”,提示“联络上下文”的方法。出示句子: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视,否那么,小沙准会夺门而逃。引导学生通过的方法理解“夺门而逃”。师:只要肯用心,你会发现,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设计意图:初读重在整体感知,通过“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体情节,同时,相机引导理解词语的方法,落实单元目的,始终遵循语文的理论之道。】〔三〕精读师: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1.学生自由读,勾画。2.交流和朗读。师: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是挺“害人”的,而“剃头大师”还真有点“大师”的样子。但效果终究如何呢?〔朗读,交流〕师: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指名交流〕师: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的结尾也证明了“我”为小沙剃头的不成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设计意图: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通过充分的朗读,并结合生活经历进展考虑与交流,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与童趣,既得文旨,又得文趣。】〔四〕感悟1.这篇课文有意思吗?〔指名交流〕师: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淘气,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指名交流〕师:“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非常思念那天真的岁月。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设计意图:扣题导入,结题而出,“剃头大师”是文旨与文趣所在,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能不探究一下。通过学生的交流,检验读书是否“识趣”和“解味”,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和单元主题。】〔五〕延伸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淘气的日子》。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施行建议,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步阅读品味”,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五、板书设计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5【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过程与方法:1.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2.运用比照的方法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2.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读写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3.品词析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理发店情景图。我们每个人都去理发店理过头发,但是有个叫小沙的小朋友最怕去理发店理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1)“剃头大师”在课文中指的是谁?(2)“剃头大师”的理发程度怎么样呢?(3)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呢?设计意图:出示理发店情景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检查预习情况,验证识字效果。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3.课件出示“我会读”。剃tì执zhí否fǒu骂mà仇chóu惯guàn刑xíng替tì厘lí摸mō剃——梯仇——亿刑——形摸——模(1)读音难点主要有“执、仇”(翘舌音)。(2)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老师进展点拨。4.课件出示“我会写”。(1)指名读字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2)指导写字。①注意“鬼”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②“仇”字的右半局部是“九”不是“丸”。③注意写好“表”“差”的横。(3)学生练习书写。(4)展评,纠错。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老师引导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进步学生的识字才能。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三、初读全文,感知内容。1.多媒体出示初读要求。(1)课文表达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写到了哪些人?(3)用自己的话表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最有意思?画出来读一读。2.交流汇报初读结果。(1)“我”给表弟小沙理发的事。(2)课文写到了小沙、姑父、理发店里的老剃头师傅和“我”。板书:小沙姑父老剃头师傅“我”(3)起因(第1~6自然段):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小沙不愿意剃头,姑父为了给小沙剃头,每次都要押着小沙去理发店。经过(第7~17自然段):有一次,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由于“我”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所以将小沙的头发剃得参差不齐。结果(第18自然段):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到处是碎头发。(4)在小组内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并交流读后的体会。设计意图:在认识生字词的根底上,默读全文,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诵读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那么,课文是怎样描绘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的】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句子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二、品读句子,感悟人物特点。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沙的句子,感悟小沙的特点。出示句子: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体会:天生胆小,怕剃头。板书:怕剃头2.课文围绕“小沙怕剃头”写了哪些内容?共同研读:(1)读第2自然段:小沙每次都是怎样进理发店的?姑父是怎样做的?理解:押、监视、夺门而逃。(板书:监视)(2)读第3自然段:进了理发店,小沙是怎么做的?理解:“害人精”、怒视。(3)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谁?小沙为什么称他为“害人精”?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小沙口中的“害人精”指的是老剃头师傅,他的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他的眼神也不好,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还有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剃头时,小沙吃尽了苦头,但不敢动。理解:规规矩矩、耿耿于怀。板书:“害人精”(4)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小沙怕剃头的原因。3.课件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情景图。(1)学生描绘图画的内容。(2)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4.默读课文第7~17自然段,自学提示:(1)小沙为什么央求“我”给他剃头?(2)小沙央求“我”给他剃头,“我”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3)“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5.根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板书:随意乱剪6.分析^p句子。(1)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纯熟。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剪头发,虽然“我”不会剪,却敢下手,胡乱剪下去,自以为动作纯熟,非常有自信。(2)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我”把小沙的头发剪坏了,他还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容易满足。(3)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给小沙理发后,小沙头发的样子。(4)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这句话写出了小沙看到自己的头发时吃惊的样子。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考虑事情的结果如何。(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的睡衣上满是碎头发,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特点,理解小沙怕剃头的原因,然后分段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过程,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三、回忆总结,感受兴趣。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剃头大师”是一种自嘲,文中的“我”其实没有剃头经历,只是被小沙用来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罢了。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还能深化文章的主题)2.读了课文,你认为小沙和“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书:无忧无虑美妙幸福设计意图:运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妙。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6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老师)2、回忆自己小时候剃头或剪头发的经历,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学前准备1、制作课件。(老师)2、回忆自己小时候剃头或剪头发的经历,预习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发的有趣经历,并讲给大家听听。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沙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自己理发的经历。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理解词语。(用时:20分钟)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的序号。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3、课堂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情况。1、学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如:“执”“锃亮”“耿耿于怀”等。4、用词语卡片的形式学习、识记词语。1、读拼音,写词语。lǐfàdǎnxiǎo〔〕〔〕chóurénduóménértáo〔〕〔〕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锃亮:__________________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央求: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考虑:小沙剃头有怎样的经历?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各个局部的内容。2、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写表弟天生胆小,什么都怕。第二局部〔第2~6自然段〕:店里只有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只得由他摆布。第三局部〔第7~17自然段〕:写“我”给小沙理发的过程。第四局部〔第18自然段〕:写最后小沙剃成了光头,姑父被睡衣上的碎发弄得睡不好觉。3、小沙为什么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剃头师傅摆布?四、课堂小节。〔用时:5分钟〕1、老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2、选择自己喜欢的局部大声朗读。4、听写词语。表弟胆小理发仇人骂人付钱双倍虽然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有理发的经历,所以在议论小沙的剃头经历时,学生都能踊跃举手发言。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很容易就理清了课文顺序,也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2、体会文中孩子的天真、自由和快乐,感受童年的美妙。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老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忆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复习生字词。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学生复习生字、词语。2、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分段读议,体会两位“大师”剃头的不同。〔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读第2~6自然段,体会小沙对剃头的害怕心理。2、引导学生读第7~17自然段,体会小沙的情感变化。3、引导学生读第二局部和第三局部,体会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4、指导学生自读第18自然段,理解故事的有趣结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读第2~6自然段,交流小沙对剃头的害怕。3、学生读第7~17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示小沙情感变化的词。4、读文,交流“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我”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导致头发长长短短,后来修头发时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坑坑洼洼。6、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7、细读7~17自然段,找出反映小沙态度变化的词语。央求→〔〕→〔〕→〔〕→大叫一声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用时: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1、学生读文后,小组讨论交流。2、师生互相交流。8、“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指谁?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还体会到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你的童年有哪些快乐、有趣的事情?请讲给大家听一听。1、年的趣事。2、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本课时,我让学生分段读议“我”和老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和自由,课堂学习效果不错。缺乏之处是有些词语理解不到位,比方“害人精”这类生动性的日常用语没有进展拓展。《剃头大师》教学片段◆理解“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体会童年的自由、天真和快乐。〔教学重点〕师:小沙为什么要让“我”给他剃头?生1:小沙天生胆小,他怕剃头。生2:小沙吃尽了理发店里老剃头师傅的苦头,他不想再去理发店里受折磨了。师:所以小沙就想到了让“我”来给他理发。可是“我”不会理发呀。在小沙的央求下,“我”容许了给他理发,还摆出了剃头师傅的架势。那么“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句子)生1:“我”觉得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先把姑父的睡衣给小沙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生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头发纷纷飘落,睡衣上落满了黑发。生3:“我”发现头发长短不齐,开场修剪,可惜越修越糟,整个头上变得坑坑洼洼。师:是呀,“我”本来不会理发,可表弟央求“我”替他理发,结果却成了这样。那“我”为表弟理发时,表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生:表弟先央求“我”为他理发,当他看到剪刀时,又有些慌;但当他看到剪掉的头发后,又快乐了起来;“我”发现头发剪得长短不齐时,表弟发现耳朵还在,对头发就无所谓了;最后他照了镜子却大叫起来。师:从这次剃头的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1: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生2: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天真。生3:我觉得这次理发很有趣。……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自己童小学语文剃头大师教案7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表弟胆小鬼理发店夺门而出骂人仇人差点儿付钱双倍虽然条件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看看小沙之前在理发店里是怎样剃头的,当他遇到“我”这个“剃头大师”后,又遭遇了什么。二、课文研读,打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2.阅读第2~6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明确: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视着,否那么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为什么是他来理发?明确: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小沙在此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和感受?明确: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快乐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3.阅读第7~18自然段,答复以下问题。〔1〕这局部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明确: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成果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明确:刚开场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快乐;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4〕“我”这个剃头大师效劳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效劳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去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容许付给“我”的五块钱。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提问小结:同学们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题目吗?明确:“大师”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我”与理发店的师傅相比,技术差太多了,表现也很糟糕,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帮表弟理发,是“我”人生中一次有趣而难忘的经历,是童年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