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24分)1.(3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纤维/见异思迁妥当/锐不可当 B.行装/行将就木鲜腴/鲜为人知 C.唱和/随声附和屏障/屏息效声 D.遒劲/盘虬卧龙襁褓/强词夺理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祥销声匿迹憔悴语无伦次 B.禁锢坦荡如砥贮蓄不辍劳作 C.推崇弹精竭虑嶙珣诲人不倦 D.惟幕锲而不舍慷慨络绎不绝3.(3分)下面的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没人在意那棵长在古树之旁微不足道(A)的小草。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B)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C)?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富丽堂皇(D)的古树旁边,你岂不要羞愧死了?4.(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日,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A.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B.“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分发、清洗、消毒服务。C.“爱衣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D.因为门槛低,进入中国后,此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传播开来。【材料二】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具体情况是: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捐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衣服被人取走,被人用来卖旧衣牟利……(1)阅读材料一,其中画线的四个句子(A/B/C/D)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3)有的人认为“爱衣墙”问题太多,应该废除;也有人认为“爱衣墙”是善的表现,应当保留。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二、(8分)5.(4分)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②常有高猿长啸,。(郦道元《三峡》)③,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④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⑤,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⑥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4分)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与“哲理”有关的诗句,请你帮他完成表格。哲理诗句哲理出处①,!信念坚贞节操不改刘桢《赠从弟<其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王湾《次北固山下》②,。站得高就能看得远王安石《登飞来峰》三、(46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B.去以六月息者也乃记之而去C.志怪者也处处志之D.亦若是则已矣斯是陋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一气呵成,音韵流畅。B.本文用夸张的手法,从“鹏之背”“鹏之翼”“鹏之徙于南冥”等几个方面来写大鹏。C.庄子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创造了“鹏”,“鹏”的形象寄托了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D.本文阐明了“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都会有所凭借,有所局限”的道理。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关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②有之曰:‘闻道百③,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④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⑤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注】①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②野语:俗语。③闻道百:听到许多道理。④伯夷:孤竹君之子,他不受君位,不食周菜,饿死在首阳山。⑤殆:危险。(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不辩牛马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2)河伯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从“黄衣使者白衫儿”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何种现象进行了批判?(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出卖炭翁怎样的心理?四、(29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人口普查的前世今生(王思形)2020年是人口普查年,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将近70年了,人口普查开展了7次,全国总人口也从6亿人增加到14亿人,翻了一倍还多。其间发生了很多历史性事件,值得回顾一下。事实上,人口调查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史记》有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进入封建社会,很多国家仍然有人口调查,但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1790年的人口普查。此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普查。据1982年出版的《人口普查浅说》一书介绍,现代化的人口普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790﹣1870年,先后有63个国家和地区搞过人口普查,涉及全球五分之一人口;二是1871—1950年,人口普查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又有4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口普查,但是没有中国;三是1951年到现在,通称战后人口普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我国195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不叫普查,而称为全国人口调查。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发出《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可见当时的人口调查登记主要是为公民选举服务的,因为选民登记必须以人口登记为依裾。调查登记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间,要求所有调查登记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中央由内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所需各项调查经费列入各级选举预算,由国库报销。国家统计局1954年11月1日发布的《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亿人。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决定在1964年6月底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仍以6月30日24时为全国普查登记标准时间。普查目的不再是为了普选,而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这实际上默认了1953年的人口调查是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口普查办公室关于纠正多报人口现象的报告》,把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摆到了重要位置。文革十年,人口普查中断,198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第三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改为7月1日零时。这次普查我国首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1986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对今后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批复》确定了人口普查周期,原则同意今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进行普查),两次普查中间进行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仍为7月1日零时,数据处理工作由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为主来完成。1989年12月,时任国务院理李鹏出席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并作动员讲话。1990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公民身份参加了人口普查登记。国家统计局1990年10月30日发布的《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第一号)》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160017381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恰逢千禧年,普查标准时间调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原始数据录入工作全部采用了光电自动录入方式。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即我国境内的自然人),首次聘请文艺工作者担任宣传大使。回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令人感慨。当今中国已经以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姿态昂首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定会续写辉煌。(选自《统计与咨询》2020年第4期“统计人语”,有删改)【链接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节选)人口总量。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将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节选自中国新闻网)【链接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节选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链接三】2020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解读“中国人口普查﹣2020”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编者按:第一到五次普查,没有人口普查标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国家首次发布了人口普查标识,第七次人口普查继续沿用这个标识。)(节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1)以下关于“人口普查”历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到了现代化的人口普查的第三时期,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中国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人口普查的。B.在世界人口普查的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普查。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十七世纪九十年代的人口普查。C.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但当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D.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而开展的,此次普查有了固定的登记标准时间。(2)下列关于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相比以前,我国目前的性别构成比率已有一定改善,但仍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点,未来仍需持续地改善。B.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4.21个百分点,达到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最高峰。C.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改变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但改变不了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D.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虽然人口总量在逐年递增,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也有所下降。(3)请根据链接三,简要解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的含义。(4)请简要分析,从1953年起,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微笑的真谛李复威①我喜欢微笑。听大人们说,我从小面部就总带着微笑,眼睛透着亮光,眯成一条细缝。到长大与人交往的时候,就微笑常驻了。如今,人已入老境,即使是个人独处的时候,微笑也是时现时隐。可以说,微笑伴随我一生。②对于微笑,我在孩提时,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那还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同学们上体育课做游戏,一个蛮横的大个子和我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出言不逊,用极其难听的脏话骂我,语义涉及到父母的尊严。我怒不可遏,出拳打了他。事后,我受到学校“记小过一次”的处分。③那天下午,校长约我去办公室谈话。记得当时我磨磨蹭蹭、左顾右盼地“挪”进了当时在学生眼里极为庄严神圣的地方——校长办公室。同学们十分爱戴的、已届中年的女校长跟我进行了十分钟的谈话。女校长平时端庄大方、和蔼可亲,而办事的果断、管理的威严也是尽人皆知的。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话语铿锵,吓得我头都没敢抬起来。等她宣布完处分决定后,突然表情骤变,亲切地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从小就知道维护父母的尊严,还算……你走吧。”我告别时,她冲我微笑了一下。哎呀,她这一笑驱走了我的不安情绪和抵触心理。她那一笑,传递着一个我当时似懂非懂的信息。那眼神、那嘴型、那表情,深深地烙印在我涉世不深的心灵上,至今记忆犹新。④在十年浩劫的日子里,我体味到微笑所潜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时,我工作的中学已完全陷入瘫痪。一位年近六旬满头白发的老校长第一个被揪出来,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挨批斗,整日被禁锢在贴满大字报的“牛鬼蛇神”的“窝”里。往常校长的整洁的服饰、体面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已荡然无存。⑤我和老校长同事多年。我凭着自己对他苦难身世、革命经历和为人处世的了解,坚信一点,老校长是一个好人——一个不应受到如此对待的好人。⑥一次,我在造反派人员的监督下去关押老校长的储物仓库里取东西。刚一进屋,一股冲鼻的霉味令人昏眩。我看见蜷缩在角落的老校长面对着一摞写交代材料的纸张发呆。我不敢多耽搁,取完物品转身就匆匆离开。临关门时,我抬头偷偷瞧了他一眼。此刻正好他也在注视我。瞬间的对视中,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冲着他微笑了一下。这隐秘难辨、稍纵即逝的微笑,让我如坐针毡地后怕了好几天。⑦风暴终于过去了。老校长得到了平反并官复原职。我再次见到他时,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噙满泪水告诉我,那时没完没了的批斗已让他精神几乎崩溃了。他曾一度打算走上不归之路。就在那刻,我的那一次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的依然如初的信任。他终于艰难地找回了自信,打消了那可怕的念头。老校长深情地对我说,谢谢你那救命的微笑啊!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受宠若惊……⑧我曾参观过一次欧洲名画复制品流动展。那是国外一个著名的艺术博物馆组织的全球范围的大型展览活动。那天,我漫步在充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大厅里,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啧啧的赞叹声。我蓦然回首,见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一下子被一种沁人心脾的美震慑住了。我久久地凝视着、仔细地端详着。这其中蕴藏有多少人生的哲理和美的奥秘啊!她眼睛微眯,嘴角稍翘,表情恬静,态度安详,充满了纯净、善良、慈祥,透露着一种母爱式的真诚和温馨。她那微笑如大海般深沉,如朝霞般柔丽,如水晶般透明,如梦幻般美妙。她那微笑就是一首迷人的乐曲、一篇令人遐想无穷的诗。在那刹那间,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我的心灵上深深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箴言:微笑,我的信仰。⑨我曾领略过林林总总的令人难忘的微笑,而让我最心仪、最倾倒、最崇仰的是近期看到的一张独特的像照:一名年轻的白衣天使,摘下了护士帽和护面罩,显露出剃光了头发的面庞,额部是一道深深的压痕,鼻头贴着防擦的胶布,满脸的汗渍甚至来不及擦一下。这是记者抓拍的一张照片,主人公是数万名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从中明显能感到她工作的极度劳累、护理的莫大风险,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上甚至需要前后都写上大字姓名,才能方便辨认。就在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⑩我凝视着相片,脑海里还原着这位护士平日的模样:漂亮的脸庞,飘散的长发,白皙的皮肤,爱笑的个性……也许她刚刚结婚,也许她刚刚离开出生不久的宝宝,也许她家中的父母多病正急需照料,也许……⑪这浅浅的、多少让人感觉些许苦涩的微笑中,我读到了许多许多……我想,这难道不是比名画中蒙娜丽莎微笑更美丽、更高贵的微笑吗?一个是艺术的创造,一个是生命的本色;一个是美的向往,一个是生活的原生态;一个是让我们赞叹欣赏,而另一个则是令我们感动、鼓舞与景仰。⑫微笑是人类最真挚、最友善、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幸运的符号。微笑是亮丽人生的剪影,是生活幸福的速写。微笑,拒绝一切伪装、隐瞒、虚假、欺骗。那形形色色的悖逆真诚的虚笑、假笑、阴笑、狞笑都将在微笑面前露出原形,无处逃遁。⑬我仿佛看见太阳在微笑,月亮在微笑,高山在微笑,大海在微笑……(节选自《光明日报》2021﹣03﹣19,有删改)(1)请分别概括上文第⑧段和第⑨段的内容。(2)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③段中“校长”的形象。(3)请仔细阅读第⑪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一说“许多许多”的具体内涵。(4)请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进行赏析。记得当时我磨磨蹭蹭、左顾右盼地“挪”进了当时在学生眼里极为庄严神圣的地方——校长办公室。(5)文章的标题“微笑的真谛”到底指的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五、(50分)12.(50分)按要求写作。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六、(8分)13.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神魔小说,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B.反对封建压迫也是《海底两万里》的主题之一。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封建的战士。 C.《骆驼祥子》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充满苦难的一生,祥子的巨大改变反映出作者茅盾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同情和无奈。 D.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①青春终于胜利了。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他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淮,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②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他。③“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他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④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⑤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1)选文中的“他”是谁?(2)请写出“他”其中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3)结合选文的第⑤段,分析选文中的“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24分)1.(3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纤维/见异思迁妥当/锐不可当 B.行装/行将就木鲜腴/鲜为人知 C.唱和/随声附和屏障/屏息效声 D.遒劲/盘虬卧龙襁褓/强词夺理【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解答】A.xiān/qiān,dàng/dāng;B.xíng/xíng,xiān/xiǎn;C.hè/hè,píng/bǐng;D.qiú/qiú,qiǎng/qiǎng。故选:D。【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祥销声匿迹憔悴语无伦次 B.禁锢坦荡如砥贮蓄不辍劳作 C.推崇弹精竭虑嶙珣诲人不倦 D.惟幕锲而不舍慷慨络绎不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A.有误,“安祥”的“祥”应写作“详”;B.正确;C.有误,“弹精竭虑”的“弹”应写作“殚”,“嶙珣”的“珣”应写作“峋”;D.有误,“惟幕”的“惟”应写作“帷”。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3分)下面的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没人在意那棵长在古树之旁微不足道(A)的小草。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B)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C)?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富丽堂皇(D)的古树旁边,你岂不要羞愧死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C.正确。D.有误,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对象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日,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A.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B.“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分发、清洗、消毒服务。C.“爱衣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D.因为门槛低,进入中国后,此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传播开来。【材料二】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具体情况是: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捐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衣服被人取走,被人用来卖旧衣牟利……(1)阅读材料一,其中画线的四个句子(A/B/C/D)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3)有的人认为“爱衣墙”问题太多,应该废除;也有人认为“爱衣墙”是善的表现,应当保留。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A.正确。B.有误,语序不当,“提供分发、清洗,消毒服务”语序颠倒,应为“提供清洗、消毒、分发服务”。C.有误,成分残缺,在“公益”后面加“活动”。D.有误,用词不当,把“传播”改为“普及”。故选:A。(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结合材料内容,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即可,要求语言简练。如: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3)本题考查发表看法。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认可“应当保留”,可从“爱衣墙”存在的好处、意义等方面阐述理由。如认为“应该废除”,可从“爱衣墙”存在的问题方面阐述。【解答】答案:(1)A(2)示例:若有闲置,请带来您的爱衣;如有需要,请带走我们的爱意。(3)示例一:我认为“爱衣墙”问题太多,应该废除。“爱衣墙”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爱衣墙的地点没有规划好,太随意。捐赠的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甚至被人用来卖旧衣牟利。示例二:我认为“爱衣墙”应当保留。因为这项活动既可以提高旧衣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又可以帮助到身边有需要的人。【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二、(8分)5.(4分)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③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萧关逢候骑(重点词:萧)②属引凄异(重点词:凄)③河流大野犹嫌束(重点词:嫌)④不问苍生问鬼神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⑥寂寞沙洲冷(重点词:寂寞)【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4分)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与“哲理”有关的诗句,请你帮他完成表格。哲理诗句哲理出处①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信念坚贞节操不改刘桢《赠从弟<其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王湾《次北固山下》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就能看得远王安石《登飞来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重点字:罹)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遮)【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三、(46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B.去以六月息者也乃记之而去C.志怪者也处处志之D.亦若是则已矣斯是陋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的开头以顶真的形式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一气呵成,音韵流畅。B.本文用夸张的手法,从“鹏之背”“鹏之翼”“鹏之徙于南冥”等几个方面来写大鹏。C.庄子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创造了“鹏”,“鹏”的形象寄托了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D.本文阐明了“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都会有所凭借,有所局限”的道理。【分析】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A.不同。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发怒。B.相同。去,离开。C.不同。记载/做标记。D.不同。这样/表示判断。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句意: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一形象与“天人合一”的理想不相关。故选:C。答案:(1)B(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C【点评】辨析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关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②有之曰:‘闻道百③,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④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⑤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注】①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②野语:俗语。③闻道百:听到许多道理。④伯夷:孤竹君之子,他不受君位,不食周菜,饿死在首阳山。⑤殆:危险。(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不辩牛马分辨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视(2)河伯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析】参考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的边。于是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不能辨别牛马。辨:分辨。②句意为: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少:轻视。(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可知,河伯的话告诉我们: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答案:(1)①分辨;②轻视。(2)人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杉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从“黄衣使者白衫儿”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何种现象进行了批判?(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出卖炭翁怎样的心理?【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已经给出了回答,黄衣使者是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是指太监手下的爪牙。“翩翩”一词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的意思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句意思为: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答案:(1)“黄衣使者”指宫使,诗人对残酷的宫市(宫市的掠夺现象/统治者及其爪牙剥削劳动人民的现象)进行了批判。(2)两句诗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还希望天更冷,表现老翁矛盾的心理。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四、(29分)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人口普查的前世今生(王思形)2020年是人口普查年,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将近70年了,人口普查开展了7次,全国总人口也从6亿人增加到14亿人,翻了一倍还多。其间发生了很多历史性事件,值得回顾一下。事实上,人口调查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史记》有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进入封建社会,很多国家仍然有人口调查,但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1790年的人口普查。此后,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普查。据1982年出版的《人口普查浅说》一书介绍,现代化的人口普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790﹣1870年,先后有63个国家和地区搞过人口普查,涉及全球五分之一人口;二是1871—1950年,人口普查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又有4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口普查,但是没有中国;三是1951年到现在,通称战后人口普查,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我国1953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时不叫普查,而称为全国人口调查。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发出《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可见当时的人口调查登记主要是为公民选举服务的,因为选民登记必须以人口登记为依裾。调查登记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标准时间,要求所有调查登记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中央由内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所需各项调查经费列入各级选举预算,由国库报销。国家统计局1954年11月1日发布的《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亿人。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决定在1964年6月底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仍以6月30日24时为全国普查登记标准时间。普查目的不再是为了普选,而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这实际上默认了1953年的人口调查是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人口普查办公室关于纠正多报人口现象的报告》,把保证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摆到了重要位置。文革十年,人口普查中断,1980年6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第三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关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改为7月1日零时。这次普查我国首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1986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对今后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安排意见的批复》确定了人口普查周期,原则同意今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在年号末位逢零年份进行普查),两次普查中间进行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间仍为7月1日零时,数据处理工作由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为主来完成。1989年12月,时任国务院理李鹏出席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并作动员讲话。1990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公民身份参加了人口普查登记。国家统计局1990年10月30日发布的《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第一号)》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160017381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恰逢千禧年,普查标准时间调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原始数据录入工作全部采用了光电自动录入方式。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即我国境内的自然人),首次聘请文艺工作者担任宣传大使。回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令人感慨。当今中国已经以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姿态昂首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相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定会续写辉煌。(选自《统计与咨询》2020年第4期“统计人语”,有删改)【链接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节选)人口总量。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将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节选自中国新闻网)【链接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节选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链接三】2020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解读“中国人口普查﹣2020”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编者按:第一到五次普查,没有人口普查标识,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国家首次发布了人口普查标识,第七次人口普查继续沿用这个标识。)(节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1)以下关于“人口普查”历史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A.到了现代化的人口普查的第三时期,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陆续得到应用。中国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人口普查的。B.在世界人口普查的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过人口普查。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十七世纪九十年代的人口普查。C.古埃及、巴比伦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数字,我国传说中的虞舜时期也有人口数字,但当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D.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而开展的,此次普查有了固定的登记标准时间。(2)下列关于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相比以前,我国目前的性别构成比率已有一定改善,但仍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点,未来仍需持续地改善。B.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14.21个百分点,达到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最高峰。C.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改变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但改变不了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D.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虽然人口总量在逐年递增,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也有所下降。(3)请根据链接三,简要解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标识的含义。(4)请简要分析,从1953年起,我国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分析】本文说明2020年是人口普查年,从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现在,将近70年了,人口普查开展了7次,全国总人口也从6亿人增加到14亿人,翻了一倍还多。【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分析。A.正确;B.有误,结合材料一“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口普查,是美国1790年的人口普查”,可知选项错误;C.有误,结合材料一“进入封建社会,很多国家仍然有人口调查,但目的主要是为了征兵征税”,可知选项错误;D.有误,结合材料一“1964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决定在1964年6月底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仍以6月30日24时为全国普查登记标准时间”,可知选项“此次普查有了固定的登记标准时间”错误。故选:A。(2)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分析。ABD.正确;C.有误,选项“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改变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但改变不了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于文无据。故选:C。(3)本题考查标识解读。①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巧妙地代表了“中国人口”。②两条环绕的彩带是英文字母“C“,为“中国(CHINA)“和“人口普查(CENSUS)”的英文首字母,体现了“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主题及与国际接轨的理念。③“2020“表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4)本题考查图表解读。①普查周期逐渐有规律,人口普查固定在在属数逢零的年份进行,每十年一次,概括为:普查周期从无规律到逐渐固定;②前四次普查标准时点为6月30日24时,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开始,调整到11月1日零时,概括为:普查标准时点有所调整并相对固定;③前五次人口普查只登记中国公民,从第六次开始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纳入普查对象,概括为:普查对象从中国人到自然人;④前五次人口普查无标识,从第六次开始有标识,概括为:普查标识从无到有;⑤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主要是为公民的选举服务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计划提供依据,概括为:人口普查的目的在变化;⑥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概括为:数据处理方式逐渐自动化;⑦第六次普查开始聘请文艺工作者担任宣传大使,概括为:宣传方式的演变。答案:(1)A(2)C(3)①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具有中国特色。②两条环绕的彩带是英文字母“C”,拼在一起代表了中国人口的“口”字。③“2020”表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4)①普查周期从无规律到逐渐固定;②普查标准时点有所调整并相对固定;③普查对象从中国人到自然人;④普查标识从无到有;⑤人口普查的目的在变化;⑥数据处理方式逐渐自动化;⑦宣传方式的演变。【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11.(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微笑的真谛李复威①我喜欢微笑。听大人们说,我从小面部就总带着微笑,眼睛透着亮光,眯成一条细缝。到长大与人交往的时候,就微笑常驻了。如今,人已入老境,即使是个人独处的时候,微笑也是时现时隐。可以说,微笑伴随我一生。②对于微笑,我在孩提时,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那还是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同学们上体育课做游戏,一个蛮横的大个子和我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出言不逊,用极其难听的脏话骂我,语义涉及到父母的尊严。我怒不可遏,出拳打了他。事后,我受到学校“记小过一次”的处分。③那天下午,校长约我去办公室谈话。记得当时我磨磨蹭蹭、左顾右盼地“挪”进了当时在学生眼里极为庄严神圣的地方——校长办公室。同学们十分爱戴的、已届中年的女校长跟我进行了十分钟的谈话。女校长平时端庄大方、和蔼可亲,而办事的果断、管理的威严也是尽人皆知的。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话语铿锵,吓得我头都没敢抬起来。等她宣布完处分决定后,突然表情骤变,亲切地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当然,打人是不对的,但你从小就知道维护父母的尊严,还算……你走吧。”我告别时,她冲我微笑了一下。哎呀,她这一笑驱走了我的不安情绪和抵触心理。她那一笑,传递着一个我当时似懂非懂的信息。那眼神、那嘴型、那表情,深深地烙印在我涉世不深的心灵上,至今记忆犹新。④在十年浩劫的日子里,我体味到微笑所潜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时,我工作的中学已完全陷入瘫痪。一位年近六旬满头白发的老校长第一个被揪出来,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挨批斗,整日被禁锢在贴满大字报的“牛鬼蛇神”的“窝”里。往常校长的整洁的服饰、体面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已荡然无存。⑤我和老校长同事多年。我凭着自己对他苦难身世、革命经历和为人处世的了解,坚信一点,老校长是一个好人——一个不应受到如此对待的好人。⑥一次,我在造反派人员的监督下去关押老校长的储物仓库里取东西。刚一进屋,一股冲鼻的霉味令人昏眩。我看见蜷缩在角落的老校长面对着一摞写交代材料的纸张发呆。我不敢多耽搁,取完物品转身就匆匆离开。临关门时,我抬头偷偷瞧了他一眼。此刻正好他也在注视我。瞬间的对视中,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冲着他微笑了一下。这隐秘难辨、稍纵即逝的微笑,让我如坐针毡地后怕了好几天。⑦风暴终于过去了。老校长得到了平反并官复原职。我再次见到他时,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噙满泪水告诉我,那时没完没了的批斗已让他精神几乎崩溃了。他曾一度打算走上不归之路。就在那刻,我的那一次微笑让他感到了同志们的依然如初的信任。他终于艰难地找回了自信,打消了那可怕的念头。老校长深情地对我说,谢谢你那救命的微笑啊!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受宠若惊……⑧我曾参观过一次欧洲名画复制品流动展。那是国外一个著名的艺术博物馆组织的全球范围的大型展览活动。那天,我漫步在充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大厅里,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啧啧的赞叹声。我蓦然回首,见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一下子被一种沁人心脾的美震慑住了。我久久地凝视着、仔细地端详着。这其中蕴藏有多少人生的哲理和美的奥秘啊!她眼睛微眯,嘴角稍翘,表情恬静,态度安详,充满了纯净、善良、慈祥,透露着一种母爱式的真诚和温馨。她那微笑如大海般深沉,如朝霞般柔丽,如水晶般透明,如梦幻般美妙。她那微笑就是一首迷人的乐曲、一篇令人遐想无穷的诗。在那刹那间,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我的心灵上深深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箴言:微笑,我的信仰。⑨我曾领略过林林总总的令人难忘的微笑,而让我最心仪、最倾倒、最崇仰的是近期看到的一张独特的像照:一名年轻的白衣天使,摘下了护士帽和护面罩,显露出剃光了头发的面庞,额部是一道深深的压痕,鼻头贴着防擦的胶布,满脸的汗渍甚至来不及擦一下。这是记者抓拍的一张照片,主人公是数万名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从中明显能感到她工作的极度劳累、护理的莫大风险,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上甚至需要前后都写上大字姓名,才能方便辨认。就在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⑩我凝视着相片,脑海里还原着这位护士平日的模样:漂亮的脸庞,飘散的长发,白皙的皮肤,爱笑的个性……也许她刚刚结婚,也许她刚刚离开出生不久的宝宝,也许她家中的父母多病正急需照料,也许……⑪这浅浅的、多少让人感觉些许苦涩的微笑中,我读到了许多许多……我想,这难道不是比名画中蒙娜丽莎微笑更美丽、更高贵的微笑吗?一个是艺术的创造,一个是生命的本色;一个是美的向往,一个是生活的原生态;一个是让我们赞叹欣赏,而另一个则是令我们感动、鼓舞与景仰。⑫微笑是人类最真挚、最友善、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幸运的符号。微笑是亮丽人生的剪影,是生活幸福的速写。微笑,拒绝一切伪装、隐瞒、虚假、欺骗。那形形色色的悖逆真诚的虚笑、假笑、阴笑、狞笑都将在微笑面前露出原形,无处逃遁。⑬我仿佛看见太阳在微笑,月亮在微笑,高山在微笑,大海在微笑……(节选自《光明日报》2021﹣03﹣19,有删改)(1)请分别概括上文第⑧段和第⑨段的内容。(2)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③段中“校长”的形象。(3)请仔细阅读第⑪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一说“许多许多”的具体内涵。(4)请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进行赏析。记得当时我磨磨蹭蹭、左顾右盼地“挪”进了当时在学生眼里极为庄严神圣的地方——校长办公室。(5)文章的标题“微笑的真谛”到底指的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分析】本文记叙了“我”打人,校长训斥完“我”之后,肯定了“我”对父母尊严的维护,还对“我”微笑,驱散了“我”的不安和抵触情绪;“我”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认定微笑是“我”的信仰;“我”看见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脸上浅浅的微笑,心生感动和鼓舞、景仰。文章指出微笑的真谛就是爱,是我们永远追求和憧憬的真爱、大爱。微笑,蕴含着我们的真诚、友善、和睦、互爱的价值观。【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第⑧段,结合“我蓦然回首,见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一下子被一种沁人心脾的美震慑住了”“在那刹那间,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我的心灵上深深镌刻下永不磨灭的箴言:微笑,我的信仰”,概括为:“我”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认定微笑是“我”的信仰;第⑨段,结合“⑨我曾领略过林林总总的令人难忘的微笑,而让我最心仪、最倾倒、最崇仰的是近期看到的一张独特的像照……这是记者抓拍的一张照片,主人公是数万名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就在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概括为:“我”看见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脸上浅浅的微笑,心生感动和鼓舞、景仰。(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话语铿锵,吓得我头都没敢抬起来”分析,女校长管理学生十分严格,处事公正。对于“我”打人一事,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结合“等她宣布完处分决定后,突然表情骤变,亲切地对我说了最后一句话……她那一笑,传递着一个我当时似懂非懂的信息。那眼神、那嘴型、那表情,深深地烙印在我涉世不深的心灵上,至今记忆犹新”分析,女校长也是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在她训斥完“我”之后,肯定了“我”对父母尊严的维护,还对“我”微笑,驱散了“我”的不安和抵触情绪。(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一名年轻的白衣天使,摘下了护士帽和护面罩,显露出剃光了头发的面庞,额部是一道深深的压痕,鼻头贴着防擦的胶布,满脸的汗渍甚至来不及擦一下”分析,“我”读到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义无反顾的勇敢;结合“从中明显能感到她工作的极度劳累、护理的莫大风险,包裹严实的防护服上甚至需要前后都写上大字姓名,才能方便辨认。就在这略显尴尬的闪光的瞬间,这位护士依然给人们一个耐人寻味的浅浅的微笑”分析,“我”读到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责任和担当、读到了胜利战胜疫情的信念。(4)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左顾右盼”“挪”是动词,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把“我”要去校长办公室的情形再现出来了,从中反映了“我”内心的恐惧。(5)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理解。结合“微笑是人类最真挚、最友善、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人类幸运的符号”“微笑,拒绝一切伪装、隐瞒、虚假、欺骗”分析,微笑的真谛就是爱,是我们永远追求和憧憬的真爱、大爱。微笑,蕴含着我们的真诚、友善、和睦、互爱的价值观。答案:(1)第⑧段:“我”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领受了一次审美的震撼,认定微笑是“我”的信仰。第⑨段:“我”看见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脸上浅浅的微笑,心生感动和鼓舞、景仰。(2)女校长管理学生十分严格,处事公正。对于“我”打人一事,校长面容严厉地训斥了“我”。女校长也是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在她训斥完“我”之后,肯定了“我”对父母尊严的维护,还对“我”微笑,驱散了“我”的不安和抵触情绪。(3)“我”读到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义无反顾的勇敢,读到了生死关头的坚守,读到了抗击疫情的责任和担当、读到了胜利战胜疫情的信念。(4)“左顾右盼”“挪”等动作都写出“我”动作的拖拉(迟缓),表现出“我”对去校长办公室的极不情愿,表现出“我”犯错后对校长训斥的畏惧。(5)微笑的真谛就是爱,是我们永远追求和憧憬的真爱、大爱。微笑,蕴含着我们的真诚、友善、和睦、互爱的价值观。【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五、(50分)12.(50分)按要求写作。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联系生活实际,长于记叙、抒情的同学可以就平日学习生活中某一件面临选择的事情展开来叙述自己的选择。记叙时,一定要把你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心理状态渲染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另外要挖掘出选择背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要完整、情节要有曲折性,心理描写要细腻、丰富。【解答】选择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