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1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2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3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4页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柳永授课人:汕头市金山中学林茹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动静结合、多感官描写等写景手法及铺排的写作手法。2.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能用描述性语言描述词中的画面,并能简单概括画面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词作体验、想象,感悟词作中的画面美。2.通过意境体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词作。3.知人论世,通过作者经历介绍,进一步体会词作的感情与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词作中艺术美的感受力。2.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3.激发学生对当代文化的参与意识。一、导入:宋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而柳永,创用词调为两宋之最,造就了“凡井水处皆歌柳词”的盛况。因此,读宋词,我们从柳永讲起。柳永的词,常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带给我们一种婉约含蓄,缠绵悱恻的感受。但今天,我们通过柳永早期的一首词作——《望海潮》,体验柳永词作的另一番魅力。二、整体感知:1.词牌简介:“望海潮”词牌,柳永首创,词牌确定了词作的格式。(1分钟)2.词眼,是一首词的眼睛,抓住它,我们就抓住了理解词作的钥匙。你觉得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夸”(“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夸杭州。(板书“夸”)古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游人如织,文墨飘香,历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杭州赞不绝口。白居易《忆江南》,“最忆是杭州”,一句“红袖织绫夸柿蒂”夸的是国内外驰名的丝绸;苏轼夸“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的钱塘江潮;宋之问夸“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灵隐寺……一代才子柳永,又是如何运用他的生花妙笔夸杭州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3.赏词,从诵读开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预习时对词作的理解,诵读词作,初步感知词作的内容。(诵读评价,了解词作是诵读的基础,我们通过词作赏读,来揣摩如何更好地诵读该词。)三、深悟词作。找出柳永“夸”了杭州的哪些景观?又是如何“夸”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将画面以“……图”的形式概括出来。一夸: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纵横捭阖,境界开阔,深沉的赞美。要读出历史的深沉感。)二夸:风光旖旎,人烟阜盛。——水乡烟柳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赏心悦目,壮阔繁华。要读出轻快,欣赏与赞叹。)赏析要点:“烟柳”——垂柳含烟,绿柳婀娜,笼罩着薄薄水雾,娇羞柔媚而又朦胧。(徐志摩的金柳被晚霞镀上了柔美的金光;垂柳含烟,更突显的是江南水乡的那种朦胧。比较“烟柳应是清明时节,柳叶稍微长出尚还嫩黄未绿之时,成片望去所呈现的状态,仿佛轻烟笼罩树冠,故而成名。”有时间局限。)“画桥”——精雕细刻,可见工艺的精湛。“烟柳”是自然之景,“画桥”则是匠心之作。天赐美景,加上鬼斧神工,二者浑然天成,天堂之名,岂是浪得虚名?人间天堂,是也。“风帘翠幕”——“翠”写色,“风”吹帘动,摇摆曳动,动静结合。“参差十万人家”——人烟阜盛,参差错落景致美,更可见市井繁华,各类人家都有。“十万”有气势,场面宏大。三夸:气象万千,恢弘壮阔。——江潮怒卷图“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变化万千,前则江堤迤逦,恬静优美,继而浊浪排空,渺远壮阔。朗读时要读出变化,由静而动的变化。)赏析要点:“云树”——写出树之多,叶之密。另解为高耸入云的树。比较明确:前者写出沙堤上绿树云集的苍翠,后者突出树之高。“堤沙”——实则为“沙堤”。树绿沙白,一片清朗之色。(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杭州春望》-白居易)“绕”——写出江堤无尽延伸,蜿蜒曲折,迤逦之态。化静为动,恬静优美而不失生机。“怒涛”——拟人,写出波涛汹涌澎湃,轰鸣怒吼。听觉联想。“霜雪”——比喻,写出浪花之白,水势之猛,水汽之寒。“卷”——席卷之势,翻腾波卷之貌,来势汹汹,浊浪排空,震慑人心。四夸:市井繁华,百姓富庶。——市井竞奢图“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琳琅满目,赞叹不已。朗读时要读出啧啧赞叹之气。)赏析要点:“珠玑、罗绮”——珠光宝气,绮丽琳琅。“列、盈”——陈列出来,遍地可见;家家户户满是罗绮。“竞”——点睛之笔,最为生动。比豪奢,斗阔气是常态。五夸:西湖美景,壮美清嘉。——秋夏花海图“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好湖光山色,时空交错,纵横捭阖。又有仙风道骨,飘飘欲仙。应读出缥缈,陶醉。)赏析要点:“重湖叠巘”——写出湖光山色。“重”写出西湖五湖相连之状,“叠”足见山势蜿蜒,峰峦叠嶂之态。意境开阔。“三秋桂子”——相传灵隐寺之桂于月宫之桂同种,似有仙风道骨,让人飘飘欲仙。故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大有仙女散花之美。一提桂花,香色俱全,金桂飘香,清香淡雅。既有视觉所见,又有嗅觉所闻。“三秋”足见历时之长。“十里荷花”——境界开阔,“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粉白绿相间,卷舒开合,冰清玉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桂花在山,秋季盛开;荷花于湖,夏季绽放。山、湖、江、堤、树、花、桥,融为一体,风景这边独好。秋夏交替,时时风光如画。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六夸:欢乐祥和,安居乐业。——老少嬉嬉图“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随处可闻乐声,欢乐之状不言自明。应读出欢乐之感,短句有跳跃。)赏析要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乐声歌声飘荡,想象起江南采莲图景。莲舟轻泛,歌声袅袅,欢乐祥和。“弄”,非羌管之弄,而是人之弄,随心所欲,轻松无碍;“泛”,歌声飘荡,似远而近,“如远处飘来的梵婀玲”,处处弥漫在柔美的乐音之中。“弄晴”“泛夜”,互文,不管晴天黑夜。质疑:“羌管”为边塞之物,为何出现在江南?羌管也并非边塞专用,因其所发幽幽之声引人感慨,词人也常用这个意象来传达内心悠悠的情愫。“嬉嬉钓叟莲娃”——黄发垂髫的生活状况,最可见当地的生活状况。人民安居乐业,老少欢乐。七夸:官员威武,儒雅风流。——官民同乐图“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官员出巡,千骑簇拥,足见威风气势。应读出威风凛凛之语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乘醉欣赏歌舞升平,旖旎风光。应读出陶醉语气。)赏析要点:“拥”——人多势众,威风凛凛,高高在上。“醉”——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之态跃然纸上。“吟赏”——儒雅风流。“烟霞”——美好风景。小结:赏读到此,杭州胜景跃然纸上。许多文人墨客极力夸赞这里的自然风光与特产,柳永不仅描写了这里的水乡烟柳图、江潮怒卷图、秋夏花海图,夸赞这里风光优美;还以一幅市井竞奢图,夸赞市井繁华;夸老少嬉嬉,官民同乐,这里就是人间的美丽天堂,让人怎不心生向往?(板书):风光优美(形胜)市井繁华(繁华)美(夸)官民同乐(清嘉)整首词极力地夸赞杭州之美,他一夸再夸当时杭州的美景,而醉翁之意,夸的是当时的地方长官——孙何。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据说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到了杭州后一直苦于无法见到他。他了解到孙何将在中秋节设宴,于是写了这首词,委托当时杭州的有名歌妓,让她在宴席上歌唱这首词。果然,孙何听了之后,了解到作者是柳永,立马请人邀请柳永同聚首。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因此,这首词为投赠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柳永因迷恋杭州而滞留于此,可见词中所现,虽然逃脱不了奉承的嫌疑,但也应是柳永眼中的东南形胜,繁华之地,赞美也是发自肺腑的,他作为流寓杭州的风流才子,自然未能像暮年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时对盐工的艰苦劳作有深切认识,从而作出《煮海歌》反映民生疾苦。因此词作也出现了与后期成为落魄文人,流落坊间期间形成的婉约含蓄,缠绵悱恻的风格截然不同的这种大开大合,波澜起伏的词风。读来让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结合分析,用饱满的情感朗诵整首词。自查疑点解决情况。四、手法微探美景还需妙笔,柳永是如何让妙笔生花的?(一)比较阅读(欧阳修《有美堂记》)独钱塘,自五代始时,……,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泊,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该文所写的是:和平安定、安乐富足、城市繁华、风光怡人、贸易昌盛、名士汇集。对比柳永《望海潮》,欧阳修该文虽也写出杭州美之所在,但总觉得柳永的生花妙笔却更能让人对杭州心生向往。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比较词句:今其民幸富安乐——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视听结合,画面感强)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动静结合)环以湖山,左右映带。——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多感官结合,色彩丰富,山湖江堤,色彩斑斓;秋夏时序推移,时空交错。)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神态、场面)总结:柳永选材丰富、角度多样、手法变化,以大开大合,风云起合的笔法为我们记载下北宋时期杭州的胜景。这种手法称为:铺叙。(回顾柳永介绍PPT常用手法。)铺叙: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

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如:《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四句话铺开来写,其目的就是突出刘兰芝聪慧勤劳、多才多艺、很有修养。“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是突出刘兰芝的美丽,二是烘托刘兰芝的沉着冷静,三是表现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欲以严妆留给丈夫最美好的印象,四是与下文跟婆婆告别相呼应,表示自己的坚强和不满。五、小结及作业: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柳永的《望海潮》,词作虽是一首投赠词,少不了奉承之语。但我觉得,这也无法抹杀掉柳永的艺术才华,他以大开大合的笔法给我们带来了别样感受。柳永用他的生花妙笔,点染、铺叙,使得杭州之美跃然纸上,多少人为之心生向往。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我们虽然不在杭州,但我们在这片潮汕大地上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