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3、根本目的:
4、领导力量和方式:
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1、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3、根本目的、实质:
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领导力量和方式:
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三)、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2、方式、力量不同:
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
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
.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
、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B
、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
外国:阿里改革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2
.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3
.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3)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4.
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反复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二 商鞅变法《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2、了解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与作用,认识其特点(措施)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背景、内容)二秦国的崛起
(影响)《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学习要求: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五霸图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生产力)私田增多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政治权利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势大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耕者农民主人地主国家主持者齐国管仲秦国商鞅魏国李悝楚国吴起赵国赵列侯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晏婴燕国乐毅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背景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推动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代表利益新兴地主阶级指导思想法家思想措施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制度影响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经济: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2、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社会变革;3、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4、军事:日益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5、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根本原因)(直接动力)(一)必要性:(客观)各国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如魏国李悝、楚国吴起)6、经验: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一)必要性:(客观)(二)可能性:(主观)1、有利时机:商鞅取信于民,推行改革,立志变法;秦孝公下“求贤令”,统治者热衷改革支持变法;2、个人因素:认识一:商鞅变法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规律;认识二:商鞅变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吴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李悝(二)变法前的秦国概况(二)变法前的秦国概况西部边陲(“夷狄遇之”)落后(经济落后,世卿世禄)秦王立志改革(献公、孝公)改革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霸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得到公孙痤的赏识没有被魏惠王重用弃魏从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国的重用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入秦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一)概况(二)措施1、目的:富国强兵;2、中心: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3、指导思想:法家思想理论;1、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度①加强管理,社会安定,税收兵源②加强对人民控制(残酷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经济政治①推动农业发展,提高生产积极性;②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③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思考: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①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保证国家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③发展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许多社会问题;④商品经济本身发展不充分,不如经营土地(农业)有保障;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二)措施1、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军事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①提高军队战斗力;②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贵族特权;③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实行军功爵制)燔诗书而明法令思想①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②思想专制,摧残文化制定秦律法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二)措施2、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推广郡县制政治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制移风易俗社会禁止私下请客行贿之风“分异”令:家有二男则分户利于良好社会风气形成①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①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②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③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利于各地经济交流,消除割据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经济思考3:商鞅变法的特点?基本特点理由内容全面性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措施彻底性
废除井田制、世卿世禄制时间长久性
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性质封建性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结果有效性
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措施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司法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习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三、商鞅变法的影响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废除奴隶制的比较彻底的封建化改革;2、积极影响:(1)政治: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形成。(2)军事: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威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军事基础。(3)经济: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4)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深远影响。(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三、商鞅变法的影响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废除奴隶制的比较彻底的封建化改革;2、积极影响:3、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如连坐法)(3)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如重农抑商)(4)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如“燔诗书而明法令”)思考1:商鞅变法为什么带有局限性?1)处于过渡时期(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2)以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3)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秦王赢驷(在位:前338——前311)宣太后死于前265年;死后18年,13岁的嬴政继位;再后26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即:前221年)思考2: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变法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历史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思考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法家思想,符合秦国实际;③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有坚强的领导集团;④商鞅个人的政治才干和领导能力;⑤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材料“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中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仓储工程中介费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中心办公室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地质灾害沉降监测与应急处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镇化项目房地产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灯具照明系统改造项目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景区观光车维修合同-旅游行车安全保障协议
- 二零二五版淮南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劳动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房产预约买卖合同定金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股票代客理财智能服务合同
- 2025版高效节能清包工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云南省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交通集团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消费品市场2025年消费者对绿色包装认知及需求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台球厅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充电桩运维服务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防砸安全鞋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仓库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古丈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含答案
- 水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1章 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基础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