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 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1页
巩乃斯的马 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2页
巩乃斯的马 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3页
巩乃斯的马 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4页
巩乃斯的马 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巩乃斯的马导学案巩乃斯的马导学案巩乃斯的马导学案《巩乃斯的马》导学案一、课前导入:1、请各位同学搜集一些关于马的诗歌、成语或故事,谈谈你心目中的“马”的形象。二、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周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亲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已出版诗集,散文集二十多种,深得读者喜爱。1982年,他的诗歌《野马集》发表,以《野马集》为代表作的新边塞诗以苍劲沉郁的气色笼罩了20世纪80年代西部诗坛。周涛被誉为“新边塞诗的扛旗人”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写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运动,当时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而1970年,作者周涛也来到巩乃斯草原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文革”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1600多万人,一代人的青春被集体荒废,作者身在此列。当时社会政治气氛压抑,人人自危,正常的社会生活被严重异化,人们内心压抑而痛苦。

周涛的《巩乃斯的马》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8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当代散文界少有的野马般的生命活力以及对读者巨大的冲击力。《巩乃斯的马》也是如此,它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和渴求。3、字词注音

畸()形

龇(

)牙

滑稽(

脖颈()

笨拙()颠簸()

鬃()毛

牝(

)马

马驹(

)穹()庐

毡()房

倏()忽

悲怆()后裔()

叱咤风云()(

三、【解读文本】1、在文章开篇,作者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马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作者为什么偏爱马?2、作者为什么说“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请试着从文中归纳出巩乃斯草原令你印象深刻的跑马及马群恢宏壮阔的场面特点?3、请具体分析作者在第一次冬夜跑马和第二次夏日暴雨看到马群奔跑场面时前后情感的变化。4、巩乃斯的马对作者而言,有何象征意义?四、人物故事链接周涛访谈录他曾经是乒乓球手,13岁进入省队,成为专业运动员,曾和河南队小邓(邓亚萍的父亲)一起练球。有过运动员经历的作家大概在中国文坛也屈指可数,新疆的周涛算一个。他弃诗歌从散文,是因为有把握“解放散文”。周涛的“狂”在文坛有名。因为拒绝平庸,崇尚突兀高峻、雄奇险绝,就是他的性格。将军诗人朱增泉喜欢周涛的东西,因为读着读着就会有火星迸出来,眼前一亮,总觉得他才气过人。朱增泉高度评价周涛最大的贡献,是用诗的语言展现给内地的汉族同胞,成为连结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纽带。“周涛已成为新疆的一个文化品牌,他为新疆这片土地争得了文化荣誉,新疆各族同胞欢迎他、喜欢他,走到哪里都像‘王爷’一样款待他。这使我想起了张骞和班超,周涛之风直追先贤。”自幼出入军营的周涛,心里有强烈的英雄情结。他想当骑兵,军刀杀敌,美人揽怀。高中毕业时,他跟父亲说了自己的愿望。父亲说,你先参加高考,考不上再说。“我怎么会考不上呢,一考就考上了,所以进了大学校园,而不是军营。”周涛从来不缺乏自信。1979年,乌鲁木齐军区成立创作室,机缘巧合,正参加文学讲习班的周涛被推荐到创作室,从此穿上军装,圆了自己的军旅梦。中华读书报:您是从写诗起步的,那时是自然投稿吗?能谈谈您早期的诗歌创作吗?受谁的影响多一些?周涛: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写诗,自然投稿,自然退稿,投得多,发得少。实际上写得也很不好,摆脱不了当时的恶劣之风。一直到了1978年,毛主席去世,“四人帮”粉碎,才写了稍微像样一点儿的《天山南北》。放在今天看,仍然不怎么样。当时曹禺和徐迟来新疆,在乌鲁木齐一个千人大会上讲话,忽然讲起了这首诗,还朗诵了几节,表扬了一通,说新疆有人才,这就一下子传遍了天山南北。那时候他们说话还很有权威性。写诗的原因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在新疆,诗歌的氛围很浓。记得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诗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我当时就想,既然是明珠,就要摘下来才是。早年写诗受艾青、郭小川、闻一多的影响。郭小川引导我走上了诗歌之路。然后是外国文学。早年受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多一些。我高中时即使不看书,也可以把《静静的顿河》从头讲到尾。我的文化修养一是来自图书馆,我父亲是党校图书馆馆长,在那里借书很方便。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借一摞书,看完后还回去,再借一摞。还有就是看电影,看内部片。全世界的都有,每晚两部,我不上晚自习,就去看电影,这一点上,我也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多接受很多东西。但从骨子里说,我不是个读书人,我不喜欢去图书馆、书店,没有读书人对书的那种感情,对书,我可以弃若敝屣。读书人走到哪里找书,我是别人送书看。所以周政保有次到我家后就说,你搞专业创作,家里却没有几本书。我读书主要凭兴趣,喜欢的手不释卷,不喜欢的翻两三页就不看了。真正能特别吸引我的很少。但好书我是一旦看进去,就会不看完不罢休,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中华读书报:您判断“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周涛:也许是在一定时间内不合拍,审美趣味或人生观、世界观和作者不太一致,也不能否定人家是好书。在读书这方面,我更着重自己的口味。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一是雨果的《九三年》。和余秋雨说起过这个话题,我们都喜欢《九三年》。还有一次和莫言说起来,我们都喜欢老舍的《正红旗下》,那应该是小说的经典,可惜没有写完。中华读书报:如果说早期的诗歌政治抒情诗色彩较浓,到了80年代,《野马群》《神山》的完成,已经显示出您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周涛:《神山》也不是很理想,没达到我当时最高的水平。这些诗是写日记时顺手写的,在艺术上有很多瑕疵,比不上之后我从老山前线回来后写的长诗。但是因为题材新,领域新,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神山》写完后,我就对责任编辑叶鹏说,这本诗集得全国奖没问题。后来果然得了解放军文艺奖和全国新诗(诗集)奖。中华读书报:您认为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周涛:我个人的体会,诗歌来源于作者自身对生活的体验,而不应该是作者对新的诗歌方式的体验。现在很多诗不太属于个人的生活,原创性不够,模仿很明显。诗应该像植物,在哪里落地,遇到合适的气候和生长条件,自然成长起来,这样的生长方式不管什么品种,都是独特的。如果是嫁接的,就不能说带有原创性。关于中国当代新诗,我既对一些年轻人评价很高,同时对诗坛的风气有一些看法。中国诗歌的传统丢得太多,汉语的语言美已经丧失,中国诗歌的气度也已经丧失,很多诗歌跟翻译诗一样,没有一点儿中国味儿——作为一种探索、一种现象是可以存在的,但不应该成为主流。我认为今天的新诗未必达到五四以后一些诗人的作品,比如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死水》《红烛》,还有戴望舒、徐志摩、臧克家的诗。中华读书报:您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说,四十多岁就不写诗歌了,为什么?周涛:70年代诗歌风气很盛,我心里始终有一个目标:我一定要走出新疆,要成为全国性的诗人,达到这个目的我就不写诗了。这个念头很早就有。1986年,我和杨牧同时获全国新诗奖,我觉得目标达到了。1987年,《诗刊》约我写文章,我写了一篇《亲爱的诗坛离我越来越远了》。我把诗坛比作远航的船,我以前在这条船上当过水手,现在从船上下来了。确实是从四十岁以后,我比较快地脱离诗坛。不是写不下去——那时我写诗的状态很好。我最后在《诗刊》发的诗是《渔父》,在我的诗歌里也是很优秀的。中华读书报:那为什么改写散文呢?周涛:当时中国散文处于非常僵硬的时期,和六十年代的散文比没有任何变化,摆脱不了“杨朔体”。我认为散文不应该这样。所以我就想,小说创作队伍中有很多名家不容易超越,散文创作我有把握,一个人可以横扫天下。结果我做到了,最早给散文带来新鲜空气、新的形态,在我之后,余秋雨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新鲜的东西。中华读书报:90年代初您提出了“解放散文”,是基于什么原因?是从哪些方面解放?周涛:那个时候散文已经死了。散文的领域是非常宽阔的,应该把绳子解开了——谁绑的我不知道。《解放散文》是我在《中国作家》发表的两万多字的文章,发表后整个散文界沉默不语,好像打在死人身上的棍子。事实证明,我提出这个观点后,确实给中国散文带来了一二十年的繁荣。周涛与余秋雨的友情和文学■周涛哪儿都能找到归宿感■余秋雨生命的本质在于行走

专业的文学讨论本来不易成为新闻界关注的对象,不过2002年一场有关散文的对话却吸引了北京不少媒体,原因大约是对话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余秋雨教授,另一人是来自新疆的周涛,他是“西部文学”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两人同龄,创作上都以散文知名,地域上一北一南。周涛是在西北边疆驰骋的军队作家,生命与自然是他一贯的主题,格调阔大、冷峻。余秋雨把个人充沛的情感与历史相结合,造就了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为代表的“文化散文”。两个气质迥异的作家,谈论最缺乏规则的散文,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余秋雨和周涛的对话也像一篇没有规则的散文。评价散文有句老话叫“形散神不散”,他们之间这“不散”的“神”,可能还要落实到“惺惺相惜”四个字上,或者用余秋雨的话说:“我在文化界少有好朋友(朋友多是其他行业的),周涛是其中一个,眼睛一对就是同类。”(北京青年报2002年08月31日)五、课外拓展阅读过河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二十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它是那样怕水。尽管这河水并不深,顶多淹到它的腿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河水清澈平缓地流着,波光柔和闪动,而宽度顶多不过十几米。但是它却怕得要死。这匹蠢马,这个貌似矫健的懦夫!它的眼睛惊恐地张大,前腿劈直胸颈往后仰,仿佛面前横陈的不是一条可爱的小河,而是一道死亡的界限或无底的深渊!我怀疑这匹青灰色的马儿对水一定患有某种神经性恐惧症。也许在它来到世间的为期不算很长的岁月里,有过遭受洪水袭击的可怕记忆,因而这愚蠢的畜牲总结出了一条不成功的经验。像一个固执于己见的被捕的间谍似的,任凭你踢磕鞭打,它就是不使自己的供词跨过头脑中那个界限。我想了很多办法——用皮帽子蒙住马的眼睛,先在草地上奔驰,然后暗转方向直奔河水,打算使其不备而奋然驰过。结果它却在河沿上猛地顿住,我反而险些从马头上翻下去。不远处恰有一座独木桥,我便把缰绳放长,自己先过对岸,用力从对岸那边拽,它依然劈腿扬颈,一用力,我又差点儿被它拽下水。面对如此一匹怪马,我只好长叹:吾计穷矣!但今天又必须过河,我必须去酒厂;倘要绕道,大约需再走二十公里。无奈之下,只得朝离得最近的一座毡房走去,商量先把马留在这里,我步行去办完事再来取。一掀开毡帐我就暗暗叫苦,里面只有一位哈萨克族老太太,卧在床上,似有重病。她抬起眼皮,目光像风沙天的昏黄落日,没有神采;而那身躯枯瘦衰老,连自己站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