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安庆初三年级三月联考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B.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C.“哪个记者不在质疑呢?不会质疑的记者还叫什么记者呢?”这是王志在央视做记者时常说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D.颁奖晚会渐进高潮,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高声宜布:“刚才颁发的是二三等奖,下面即将颁发的是一等奖。”2.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与辞賦、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C.大理的蝴蝶泉花开似锦,游人如织,美景实在是引人入胜。D.危难时刻,绿色的迷彩撑起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让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删去“能否”)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阅读经典、让书香浸润心灵。(在“浸润心灵”后加“的习惯”)C.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去掉“由于”)D.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把“推举、讨论”移到“表决”的前面)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暮宿黄河边。(北朝民歌《木兰诗》)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出师表》中点明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而有所担心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1)阅看《水浒传》相关文字和图片,完成填空。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A!注:上图中的老人姓钟离。A处应填写的人名是________(含绰号)。根据图片,结合阅读积累,我们可知,该人物在这场对战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A.小王子居住的B612星球是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的,可因为他穿着雅致的西装而不被人相信。B.太上老君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炼齐天大圣,最终却被大圣蹬倒丹炉。这一结果也是造成唐僧师徒四人受难于火焰山的缘由。C.《格列佛游记》中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经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格列佛实现愿望,留了下来。D.“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保尔人生的准则,这句话也起到了揭示全书主旨的作用。E.《朝花夕拾》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如在《无常》中,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田单复国田单,齐国临淄人也,为市掾。危亡之际立田单为将军,抗击燕军。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之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注释)①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官。②版插:筑城的工具。③飨:犒劳。④千溢:形容财宝之多。⑤安堵:平安无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燕王以为然然:②乐毅因归赵因:③许之许:④燕军由此益懈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田单知士卒之可用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D.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3.翻译下列句子。①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②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5.结合选文,说说田单采用了哪些巧妙的计策化解了齐国的危机。8.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杨继宗为刑部主事。河间府获强盗,遣里甲张文、郭礼解送京师。中途遇夜。盗自释刑具而逃。张语郭曰:“人言纵盗者罪与盗同。予二人俱死,不若留一人。汝母老,寡兄弟。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郭感谢。张以刑具自服。到司。公疑其言动非盗,审之得实。二人遂俱得活。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选自《涌幢小品之卷十三》,有删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盗自释刑具而逃(___________)(2)张语郭曰(___________)2.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3.翻译句子。(1)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与谢中书书》)4.你认为“二人遂俱得活”的原因是什么?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________)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________)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________)一鼓作气(《曹刿论战》)(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走出去”战略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中国企业、中国产品要“走出去”,中国的优秀文化“软力量”也要“走出去”。而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知己知彼”。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至善至美”“中和为美”的审美追求,“周而复始”“虚实相生”的哲学思考,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诸子典籍、服饰器物、风土民俗中提炼出的文化内涵,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底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席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每每在外交演讲中巧妙用典,“中国表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泛传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文化思想越来越影响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只有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中国文化才有“走出去”的底气,“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③要做到“知己”,我们不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展示了人类面对宇宙乾坤时的深刻思考、担当精神与共生智慧,译介到欧美后受到普遍好评,刘慈欣本人也荣膺“雨果奖”,为世界科幻文学殿堂贡献了“中国幻想”。世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只要在国外开独唱音乐会,一定会有三分之一的演出曲目是中国的民歌和流行歌曲。2018年5月7日,在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中,他又演唱了《绒花》《我和我的祖国》等,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主动传播中国声音,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力。④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就要着力提高文化诠释的能力,用符合对方语境的方式来诠释我们的中国文化。这些年,我国借助国际著名的电影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多种渠道,积极推介中国文化产品,增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网页动画《十三五》便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让外国友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和接受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此外,我国青年学生也以说唱、街舞、桌游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学、艺术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对外交流活动中。用别人能够听懂的方式来讲述,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才能真正做到“知彼”。⑤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机遇,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中国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去”,世界才会在审美感受中更加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1.阅读文章,说说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知己”和“知彼”?2.阅读第②段,说说加点词语“中国表达”的含义。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选择最适合做第③段论据的一则,并结合第③段论证的观点阐明理由。(材料一)美国老牌动画电影公司迪斯尼、梦工厂纷纷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出品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优秀影片,不仅为美国电影公司赢得了更多的中国票房,还因中国传统元素的注入带来的视觉与思维的多重惊喜,在票房与口碑上均大获全胜。(材料二)2018年12月18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围名单颁布,中国选送的电影《红海行动》作为九部入围影片之一将冲击奥斯卡奖。这部军事题材的商业影片,没有把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当作精神制高点,而是把镜头聚焦在当代中国海军官兵这一集体上,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与大国崛起的精神气度。(材料三)当代作家曹文轩于2016年4月4日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他的代表作品《青铜葵花》《草房子》等,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在全世界青少年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当代儿童作品的影响力。11.阅读以下文章,回答小题。一只狐狸“创造”的规则卢现祥①这是美国财产法历史上引人瞩目的案件,来源于一则有趣的著名案例“皮尔逊诉波斯特”。因为这个案件产生了财产法上的占据规则。②如何取得始初的财产权?这是财产法必须解决的问题。美国的判例法和有关的财产法理论对此提出了许多规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占有规则”。③一天,风和日丽,波斯特先生牵着猎狗在一处无主的海滩边游玩。突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狐狸,便驱赶猎狗去追捕。④不料此时,附近的皮尔逊先生也看见了这只狐狸。在明知他人在追捕的情况下,皮尔逊先下手为强,举枪射死了狐狸,并占为己有。⑤这只狐狸究竟应归谁所有?⑥波斯特先生首先向纽约市皇后区法院起诉,要求获得该狐狸。结果胜诉。⑦皮尔逊先生不服一审判决,向纽约州最高法院提起上诉。⑧受理该上诉案件的几位法官都赫赫有名,其中多数意见的代表丹尼尔·汤普金斯,后任纽约州州长和美国副总统。少数意见代表布罗克霍斯特·利文斯通,后升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⑨汤普金斯认为,该案诉讼标的是一只野生动物(即无主物)。此类无主物只有通过占有才能取得始初财产权。由于渊源于《英国判例法》的《美国财产法》尚无令人满意的先例可循,因此汤普金斯就只得旁征博引,寻找理由。⑩第一,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追赶行为并不构成猎人对被追赶动物的始初所有权;第二,近代德国著名法学家普芬道夫提出过占有原则,即野生动物的占有是指占有者对该物的实际占有。由于皮尔逊射死并第一个实际占有狐狸,因此享有对该无主物的始初所有权。⑪这种观点获得了多数法官的支持。于是,一审判决被推翻,一个确立“占有规则”的先例诞生了。⑫虽然,“皮尔逊诉波斯特”案涉及的仅是野生动物(动产范畴之物)的始初所有权,但是,“占有原则”也适用于土地之类不动产的始初取得。因此,该案对19世纪以来《美国财产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里可分3种情况来讨论:⑬一是两种规则都可以,即“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占有规则”。这时法官的权力就大了,两人都可以找法官,甚至行贿法官,最终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另外,从社会来看,也会浪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这说明执行规则者的权力不能太大,并且要受到制约。执法者的权力太大,就容易导致司法腐败、执法者权力太大,主要表现为执法者可以在多种规则中选择,规则太复杂,规则不明确等。因此,有效率的规则就是最简单的规则。⑭二是确定“谁先看到就归谁的规则”。这个规则不是不行,但会带来一些问题,会增大解决纠纷的费用,因为在海滩看到狐狸的可能不止波斯特先生一个人,这些人都会以这个规则去获得狐狸,最终谁获得之,也是不确定的,并且费用很高。如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向(此案中,波斯特先生有捕捉狐狸之意向)作为取得财产权的根据,今后势必徒增许多纠缠不休的纷争。这说明,有效的规则必须是实施成本低的规则。⑮三是确定“占有原则”。这就是本文案例所确定的关于财产所有的一个基本规则。这种规则有两个好处,一是成本很低,就一个人实际占有了狐狸,取证容易。如果确定谁先看到就归谁的规则,那取证的成本就很高了,如果那天海滩上的人越多,那么看到的人就越多;二是避免了许多麻烦。确定了“占有规则”,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就有先例可遵循了。以下四个选项中,关于一审结果被推翻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或者文献来支持一审的判决B.布罗克霍斯特·利文斯通的意见(“占有原则”)得到多数人的支持C.有相关法则明确规定,是皮尔逊对被射死的狐狸有实际占有的权利D.若要再坚持一审的结果,取证十分的困难、并且可能引出更多问题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A.要取得对某块土地的占有权,就要对某块土地进行实际占有。B.追赶行为并不能构成猎人对动物的始初占有权,因为追赶行为不能算是实际占有C.一审的结果是贯彻“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原则,这种结果不会引出大量争议D.“占有原则”有成本低,取证容易的特点,而“谁先看到归谁”原则相反E.一种“原则”的确立一般是因为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和相应文献来解决引起结合文章,概括“皮尔逊诉波斯特”案确立的“占有原则”。理解以下加点字词、句子的意思。1)由于渊源于《英国判例法》的《美国财产法》尚无令人满意的先例可循,因此汤普金斯就只得旁征博引,寻找理由。2)一是两种规则都可以,即“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占有规则”。下面有一则事例,请你根据文章所提出的“占有原则”给你的启发,来当一名公正严明的小法官,述明你的做法,并写出相应的理由。事例材料:高速公路上,卢某驾驶的汽车撞上一旁的护栏。据目击人称,陈某驾驶的面包车行驶在卢某的前方,事发前,卢某突然在高速公路上停车,后方的陈某来不及反应,急忙打方向盘,撞上了一旁的护栏。据了解到,是长途奔波的卢某开车时忍不住打瞌睡,一时慌张,才连忙刹车,导致后方的陈某撞上护栏。陈某的面包车修理费用,到底该由谁来承担?一时可难倒了交警。三、应用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似水流年,静待花开。三月,踏春的时节,我们或远足,或近玩,欣赏着明媚的春光。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在池塘生春草的这个浪漫季节里,我们将见证玉兰的绽放,我们将见到梨花白在枝头的日子。五月呢,夏天来了,正是赏牡丹、芍药的好时光,五月里,会有榴花红似火。对照下来,我们嗅闻着春夏花朵的芬芳,感受着它们各自绽放的日子。我想说,我将与花儿们一起迎接着春天或夏天里它们那灿烂而美好的每一个日子。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春夏美景作宣传。粉桃花夏荷花装点扮靓绿色世界清凉时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春风里桃花红,杏花白,柳叶青,到处生机勃勃,春风把春意插在了人们的心里,你看:可爱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愉快与欢乐,带来了希望与温暖。请以“春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

A.“从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国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几个短语,不是句子,所以这三者之间应用逗号;B.“酒后驾车”与“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同为需加大处罚力度的行为,在语义上是并列关系,所以“驾车”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因为“二三等”奖中“二”“三”连用,并不是表示约数,而是表示两个不同的奖项,所以“二”与“三”之间应加顿号;故选C。2、B【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语序的能力。这段文字以“对联”为中心进行讲解,②句是起始句;④句开头的“它”字,代指上句的“对联”,可作为第二句;①句中“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来体现对联的“独特性”,可作为第三句;③由“对联是”可以判断此句为结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B。3、A【解析】

A.“夸夸其谈”意思是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贬义词褒用。【点睛】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4、D【解析】

D修改后语序仍然不当,应该为“讨论、推举、表决”。5、(1)辗转反侧(2)洪波涌起(3)旦辞爷娘去(4)属国过居延(5)雪上空留马行处(6)绿杨阴里白沙堤(7)闻说鸡鸣见日升(8)会挽雕弓如满月(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解析】

“辗”“延”“阴”“升”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6、⑴拼命三郎石秀①探明盘陀路机关,助陷入迷宫的宋江突围;②阵前假败被俘,里应外合攻破祝家庄。⑵AC【解析】

(1)这段文字是描写《水浒传》中的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石秀“探路祝家庄”,祝家庄道路难走,于是宋江派石秀杨林探路,石秀不仅成功地从钟离老人那里探明了盘陀路的机关,而且还帮助陷入迷宫的宋江突围。显示了超强的情报工作能力。不久石秀又假败、甘愿被卧底的孙立俘虏到祝家庄当内应,石秀为打破祝家庄立下了大功,从而也在梁山站稳了脚跟。(2)A错误,没人相信他因为他的土耳其服装。C错误,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二、阅读7、1.(1)正确,对的。(2)于是,就。(3)答应,赞同。(4)更加。2.C3.(1)(乐毅)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2)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4.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5.答案:①巧妙采取反间计,让燕惠王撤换乐毅,从而去除复国的一大阻力。②只派老弱妇孺上城防守,以松懈燕军的戒心。③收集即墨城中的金银珠宝送给燕将,麻痹燕将,使燕军松懈。【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为: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然:正确,对的;②句意为:乐毅被免职之后就逃到赵国去了。因:于是,就;③句意为:满口答应。许:答应,赞同;④句意为:燕军因此更加松懈。益:更加。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例句中的“之”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代曹刿;B、动词,到;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重点词语:伐:讨伐;王:称王。句子翻译为:(乐毅)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②重点词语:惧:担心;唯恐:只怕;他将:别的将领;残:破。句子翻译为: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故”为连词,连接两个句子,其后停顿;“以”为表目的连词,连接两个短语,其前停顿。句子停顿为: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句子翻译为: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5.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巧妙采取反间计,让燕惠王撤换乐毅,从而去除复国的一大阻力;“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只派老弱妇孺上城防守,以松懈燕军的戒心;“田单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收集即墨城中的金银珠宝送给燕将,麻痹燕将,使燕军松懈。【点睛】参考译文:田单是齐国临淄人,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在齐国危难之时,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抗击燕军。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有些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闵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就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被免职之后就逃到赵国去了,燕军官兵都为此忿忿不平。田单知道现在是出战的最好时机,于是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松懈。8、1.解开(松开)对……说2.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3.(1)那个真强盗,后来也被人抓获了。(2)群臣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将得到上等的奖励。(3)自从康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和我一起欣赏山水奇景的人了。4.张文的孝道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打动了杨继宗。【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释:解开(松开)。语:对……说。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根据句意:你可以作为押解人,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故划分停顿为: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亦:也。擒:擒获。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指责。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汝母老,寡兄弟。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意思是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可知其有孝心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动了杨继宗。【点睛】译文:杨继宗,授官刑部主事。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到了夜晚,强盗自己打开刑具逃走。张文对郭礼说道:“纵容盗贼逃跑与盗贼都应当同死。我们二人都应该死,不如留下一个人(的性命)。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你可以作为押解人,用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郭礼哭泣而谢,张文身背桎梏前往刑部,到了刑部,杨继宗怀疑他的行为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二人都得以活下来,那真正的盗贼,后来也被人擒获。9、(1)到,等到(2)同“慧”,聪明(3)详尽(4)击鼓【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2)“甚矣,汝之不惠”的“惠”通“慧”,聪明智慧;(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是古今异义词,“详尽”的意思;(4)“一鼓作气”中的“鼓”是名词如动词,“击鼓”的意思。10、1.要“知己”,不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要知彼”,就要着力提高文化诠释的能力,用符合对方语境的方式来诠释中国文化(或:就要用别人能够听懂的方式来讲述,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2.“中国表达”是指中国式表达,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在文中,既指主席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汲取智慧,在外交演讲中巧妙用典的表达方式,也指吸取中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这样的宣传表达方式(或:从诸子典籍、服饰器物、风土民俗中提炼文化内涵,用中国文化影响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3.选择材料三。原因:扣住材料的内容,围绕“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主动传播中国声音,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展示中国文化的创造力”这些观点展开分析。【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在考查议论文中分论点的寻找,通过审题寻找定位词“知己”和“知彼”,再通过寻找中心句即可得到答案,此题难度较低。答案就是第3段的首句和第4段的首句。2.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中国表达”的含义的把握。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如可分析第2段“‘中国表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泛传播,‘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文化思想越来越影响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只有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中国文化才有‘走出去’的底气,‘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不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着力提高文化诠释的能力,用符合对方语境的方式来诠释我们的中国文化”等句。这几句概括了中国表达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这几句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分析这几句话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3.本题考查论据的概括和论点的选择。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首先准确寻找第3段的观点,即“要做到‘知己’,我们不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要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其次对于材料特点进行判定和概括,材料一则体现的是“知彼”。材料二只是展现“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与大国崛起的精神气度”,而没有体现“突显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材料三的内容完全符合第3段“紧扣时代脉搏,主动传播中国声音,改变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力”的要求。11、(1)C(2)A、C(3)皮尔逊对无主狐狸享有始初所有权,因为追赶行为并不构成猎人对被追赶动物的始初所有权,而野生动物的占有是指占有者对该物的实际占有。(4)1)旁征博引是指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在文中指汤普金斯缺乏相应的文献以支持他的判决而去寻找资料。2)这里所说的“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占有原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原则”,而是暗指打官司的两方谁先抢到时机对法官进行贿赂,从而达到“归自己”目的的一种“原则”,暗讽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腐败的一面。(5)判决卢某承担陈某面包车的维修费用,卢某在陈某前方的疲劳驾驶操作,导致后方卢某受惊出了事故,所以事故责任主要由卢某承担。【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追赶行为并不构成猎人对被追赶动物的始初所有权”分析,C项错误。故选C。(2)A.错误。要取得对某块土地的占有权,前提这块土地是无主的;B.正确;C.错误,应改为:一审的结果是贯彻“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原则,这种结果会引出大量争议;D.正确;E.正确。故选AC。(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这一案件的最终结论即可。皮尔逊对无主狐狸享有始初所有权,因为追赶行为并不构成猎人对被追赶动物的始初所有权,而野生动物的占有是指占有者对该物的实际占有。(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分析。旁征博引: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本句中是指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在文中指汤普金斯缺乏相应的文献以支持他的判决而去寻找资料。“谁先看到就归谁的占有规则”结合上下文分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原则”,而是暗指打官司的两方谁先抢到时机对法官进行贿赂,从而达到“归自己”目的的一种“原则”,暗讽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腐败的一面。【点睛】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事故出现的根本原因“长途奔波的卢某开车时忍不住打瞌睡,一时慌张,才连忙刹车,导致后方的陈某撞上护栏”即可。卢某应承担陈某面包车的维修费用。三、应用12、三四五月齐赏花。粉桃花装点绿色世界;夏荷花扮靓清凉时分【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这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从“我们嗅闻着春夏花朵的芬芳,感受着它们各自绽放的日子”可知,此段写的是三四五三个月份赏花的情景。(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学生在平时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