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述
1.1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
1.1.1安全评价的对象
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60万t/a)o
1.1.2工程安全评价的范围
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范围为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
整合项目的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设施“三同时”
及合法性。
1.2安全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所提供的有
关资料,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辩识和分析该矿井建
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存在的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度,评价安全设施、
设备与设计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符合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
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竣工验收提供参考依据。
1.3安全评价的依据
1.3.1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4.《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
号)。
5.《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6号)。
6.《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
1055-2008)o
7.《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
矿[2006]116号)。
8.《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o
1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o
11.《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5]819号)。
12.《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o
1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o
14.《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AQ1049-2008)。
1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0
1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o
17.《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o
18.《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
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20.《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
21.《矿山救护规程》(AQ1008-2007)o
2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o
23.《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o
24.《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安监技装字[2003]114号)。
2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397号)。
26.《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第8号令)。
27.《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修订)》的通知》(山
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晋煤监办字[2009]123号)。
28.《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定(修订)》的通知》(山
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晋煤监办字[2009]81号)。
29.《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
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
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
30.《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的意见》》(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31.《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
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改
革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件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
32.《关于转发部分省市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
数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家安委会安委办[2006]26号)。
32.《关于转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的若干指导意见》》(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晋安监煤字[2006]412号)。
34.《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调整煤炭生
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财建[2005]168
号)。
35.《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36.《关于在全省井工煤矿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
的通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执发[2009]272号)。
37.其它有关规范和标准。
1.3.2有关技术文件与资料
1.《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审查
批复文件。
2.《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
书》(修改版)及审查批复文件。
3.《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
专篇》(修改版)及审查批复文件。
4.《关于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
复》及批复文件。
5.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
6.联合试运转批复文件及联合试运转报告。
7.相关设备仪器检测、检验资料。
8.各类图纸、其他相关管理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1.4项目建设概况
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
发[2009]61号《关于晋中市XX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
复》文件精神,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整合主体是
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11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
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4988的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为2.641km2,
批准开采1-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
兼并重组前的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原XX市XX煤化有限公司)
始建于1978年,1985年投产,批准开采1、2、9、10、11号煤层,开采
9、10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万t/ao依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
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整合办核(2006〕5号)《关于〈晋中市XX
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批准山西XXXXXX煤
业有限公司为整合矿井,由XX市郭家沟煤矿和XX市XX煤化有限公司整
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2.641km2,批米煤层1>2、9、10、11号煤层,
资源整合后生产能力为30万t/a。
兼并重组后的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由太原市易仁
矿产勘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
地质报告》,并于2010年9月21日由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
[2010]115号文进行了批复;2010年12月由晋中市煤炭规划设计院编写
了《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并于2010年12月13日由晋中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市煤规发[2010]202号文
进行了批复;2010年12月由晋中市煤炭规划设计院编写了《山西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并于2010年12
月27日由省局委托晋中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晋中字[2010]205号文
进行了审查批复;2010年12月27日,提交了开工建设的请示,并于2010
年12月30日由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0]245号文《关于山西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进行了批复;截
止目前,该矿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行政公用设施等均已建成,单
位工程已通过了质量认证,2013年5月10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以市煤
函[2012]31号文提交了联合试运转的请示,2012年5月21日由山西省煤
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2]024号文《关于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
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同意该矿可于2012年5月
22日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转。
1.5建设项目概况
1.5.1自然地理条件
1.5.1.1地理位置及交通
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煤业)位于XX市义棠镇田
村西北,行政区划隶属义棠镇管辖。在XX市区西南方向直距约11km处,
井田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46'35〃TH°48'00〃,
北纬36°57705"-36°58'40"。
井田位于XX市西南方向义棠镇田村附近,距XX市垂直距离约11公
里,行政区划属义棠镇所辖,本矿工业场地东距108国道仅1公里,距
南同蒲铁路义棠车站2.3公里,距XX火车站约13公里,其间有简易公
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1-5-1交通位置图
1.5.1.2地形、地势及河流
矿区地处吕梁山中段东侧丘陵区,地势总体上为西高东低,最高点
位于井田西部,海拔为960.8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海拔为730m,
最大相对高差230.8m。
本井田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河流,只有雨季时形成少
量冲沟,雨季时洪水向东南排泄流入汾河。井田东邻汾河,汾河为该区
之干流,河床于南庙沟口海拔725米,于两渡镇西海拔717米;其坡度
为1.6%。。河谷宽窄不一,该区以义棠一带最宽,谷底宽达400余米;其
下游灵石一带,由于组成岩层坚硬,造成狭窄的河谷。汾河在义棠至两
渡一带具有河漫滩河谷之特征,河床蛇曲于河漫滩中。据地质报告提供
本井田历年最高洪水位置标高+740m,低于本井田井口20m左右。
1.5.1.3气象与地震
⑴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四季分明。年
平均最高气温17.1℃,年平均最低气温-5.5℃,历年平均气温10.9℃极
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21.6℃o
年降水量平均为571.85mm,每年以六、七、八、九四个月的降水量
最大,年最大降水量886.4mm,年最小降水量为242.3mm。年最大蒸发量
2285.1mm,月最大蒸发量407.1mm,年平均湿度6.55-9.15毫巴,绝对最
高湿度为22毫巴,最低1毫巴。
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冬季多为西风、西北风,夏季多为东风、东南
风,年平均风速2.lm/s,冬春季风大,夏季风较小,一般风力3-4级。
本区冻结期一般始于十月下旬,终于次年四月上旬,最长冻结期可达
170余日,最大冻土深度为80cm。年平均初霜期为十月上旬,终霜期为
第二年四月中旬,全年无霜期17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mm。
(2)地震
井田地处晋中与临汾两大断陷盆地中间,也是太原、临汾两地震活动
带中间。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较大的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和《中国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本区应属VIII级基本烈度
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1.5.2矿井地质条件
1.5.2.1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地层覆盖。出露地层主要为二
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赋存地层由老至新有:古
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现根据井田
内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岩性为深灰色、紫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坚硬致密,性脆、质纯,方解
石脉充填于裂隙中。灰岩中含有泥质而呈土黄斑块,风化面下60m处有
石膏层赋存,其厚度大于50米。
⑵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中统灰岩之上。其下部为铁铝层,为褐色、赤色、
灰白色铝土泥岩及山西式铁矿,铁矿不规则呈扁豆状、窝子状,以黄铁
矿为主,上部由灰色及黄绿色石英砂岩、石灰岩组成,风化后呈薄层状,
本组地层厚度约为7.09m-ll.17m,平均为8.51m。
⑶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是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河漫滩相之砂岩、沼泽
相之泥岩、煤层,海相之石灰岩组成,泥岩为灰黑色,砂岩为灰色粗、
中、细粒石英砂岩,其间夹有三层灰色石灰岩及9层煤层(5、6、7上、7、
8、9、10、11、12号煤层,其中9、10、11号煤层为本区主要可米煤层),
该组地层与本溪组连续沉积,本组厚度一般为77.45-137.99m,平均为
108.79m。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c)
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之一,岩性为灰色一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底
部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砂岩(K7)。本组厚度一般为24.37-57.21m,平均为
40.44m。含有1、2、3、4号等4层煤,其中1、2号煤为不稳定局部可
采煤层,其余为不可采煤层。
⑸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ix)
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以灰白色K8砂岩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岩性为
黄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本组地层厚度一般为87.20-114.00m,平均
为102.30m。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zs)
以灰白色K10砂岩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岩性为黄色砂岩、砂质泥
岩、泥岩,矿区仅赋存下部地层。上部地层均被剥蚀。本井田出露厚度大
于100m。
⑺第四系中更新统(Q2+3)
分布于山顶及山坡上,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岩性一般为土黄色
亚砂土、亚粘土,黄土柱状节理发育,底部含有砾石。该层厚度平均为
20.0mo
(8)第四系全新统(QJ
分布于较大沟谷中,由砂土和砾石层组成,厚度约0-5m。
1.5.2.2矿井地质构造及特征
井田地层总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南部发育一轴向近南北向的
小型背斜构造,地层倾角4-8°,井田内发现有3条正断层:
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断
距25m,贯穿全井田。
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断距
30m,贯穿全井田。
F3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走向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75°,断距
15m。延伸760m。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
综上所述,本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1.5.2.3煤层与煤质
⑴煤层
①1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上部,距顶部K8砂岩底18.2m,煤层厚度为0.12-1.75m,
井田内六个钻孔只有大3-2(1.75米)和大7-3(0.92米)两个点可采,平
均为0.58m。含1-2层夹砰,结构较简单,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顶板
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井田内已采空。
②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距顶部1号煤层4.04m,煤层厚度为0.12-0.80m,
井田内六个钻孔只有大3-1(0.80米)和大4-3(0.77米)两个点可采,平
均为0.50m。不含夹肝,结构简单,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为
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井田内已采空。
③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距2号煤层底86.58m,煤层厚度为0.93T.35m,
平均为1.18m。不含夹砰,结构简单,层位、厚度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
采煤层,顶板为K2灰岩,底板为泥岩。
④10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距9号煤层底1.20m,煤层厚度为3.15-5.05m,平
均为4.06m,含1-3层夹研,夹砰最大厚度为0.31m,岩性为泥岩,结构
较复杂,层位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均为泥岩。
⑤11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距10号煤层底0.58m,煤层厚度1.53-2.23m,平
均为1.93m,含1-2层夹肝,夹砰最大厚度为0.62m,岩性为泥岩,结构
较简单,层位较稳定,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其顶、底板均为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详见煤层特征表1-5-2o
表1-5-2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顶底板岩性
夹奸稳定可采
地层层
最小〜最大最小〜最大及结构程度情况
号顶板底板
平均平均
0.12〜1.75(1-2)泥岩局部
1泥岩不稳定
较简单砂质泥岩可采
山0.58
1.24-8.28
西4.04
组0.12〜0.800泥岩局部
2泥岩不稳定
0.50简单砂质泥岩可采
59.17-97.82
86.58
0.93〜1.350
9石灰岩泥岩稳定全井田可采
1.18简单
太0.79-1.65
1.20
原
3.15〜5.051-3
组10泥岩泥岩稳定全井田可采
4.06较复杂
0.084.40
1.53〜2.230.581-2
11泥岩泥岩稳定全井田可采
1.93较简单
⑵煤质
①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类型
井田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大体相同,表现为黑色,条痕色为棕黑色
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内生
裂隙较发育。
各层煤的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暗煤为主,镜煤次之,丝炭少量,
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局部为半暗型,暗淡型、光亮型较少。煤层
主要为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据邻近煤岩鉴定成果可知,煤的显微煤岩组分在有机组分中1、2号
煤以镜质组为主,9、10、11号煤以丝质组为主。镜质组主要是均质镜
质体和基质镜质体,有少量胶质镜质体;丝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在
无机组分中,各层煤均以粘土类为主,硫化物次之。
②化学性质
9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0.76%〜1.56%,平均1.26%,
浮煤0.78%〜1.50%,平均1.24%;
灰分(Ad):原煤17.78%〜18.99%,平均18.25%,
浮煤11.02%〜12.87%,平均12.10%,;
挥发份(Vdaf):原煤14.98%〜16.32%,平均12.10%,
浮煤14.02%〜15.64%,平均14.89%;
全硫(St,d):原煤2.82%〜2.91%,平均2.86%,
浮煤2.64%〜2.81%,平均2.71%;
焦渣特征(CRC)浮煤6;
胶质层最厚度(Y)7〜9mli1,平均8mm;
粘结指数(GR.I)70〜73,平均71.7;
发热量(Qgr,d)原煤27.02〜28.23MJ/kg,平均27.70MJ/kgo
浮煤32.13〜33.59MJ/kg,平均32.85MJ/kgo
9号煤属为中灰〜高灰、高硫分的焦煤(JM)。
10号煤层:
水分水ad):原煤0.92%〜1.49%,平均1.13%,
浮煤0.97%〜1.32%,平均1.09%;
灰分(Ad):原煤18.95%〜20.12%,平均灰50%,
浮煤10.02%〜H.43%,平均10.50%;
挥发份(Vdaf):原煤15.72%〜17.27%,平均16.42%,
浮煤15.17%〜16.89%,平均15.83%;
全硫(St,d):原煤2.88%〜2.92%,平均2.90%,
浮煤2.77%〜2.88%,平均2.84%;
焦渣特征(CRC)浮煤4
胶质层最厚度(Y)10〜12mm,平均11mm;
粘结指数(GR.I)67〜74,平均70.7;
发热量(Qgr,d)原煤26.88-28.HMJ/kg,平均27.52MJ/kgo
浮煤33.63〜33.98MJ/kg,平均33.85町/kg。
10号煤属为中灰、高硫分焦煤(JM)。
11号煤层:
水分(Mad):原煤0.98%〜1.43%,平均1.21%,
浮煤0.97%〜1.40%,平均1.19%;
灰分(Ad)原煤含量27.65%〜28.47%,平均28.06%,
浮煤12.77%〜13.54%,平均13.16%;
挥发份(Vdaf)原煤13.21%〜15.02%,平均14.12%,
浮煤12.42%〜15.00%,平均13.71%;
全硫(St,d)原煤2.74%〜2.94%,平均2.84%,
浮煤2.53%〜2.83%,平均2.68%;
焦渣特征(CRC)浮煤4;
胶质层最厚度(Y)5〜6mm,平均5.5mm;
粘结指数(GR.I)60〜62,平均61;
发热量(Qgr,d)原煤21.98~22.34MJ/kg,平均22.16町/kg。
浮煤31.86〜32.27MJ/kg,平均32.12MJ/kg
11号煤属为高灰、高硫分焦煤(JM)。
③煤的工业用途
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以浮煤挥发分(Vdaf)、
粘结指数(GR.I)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主要划分指标,并参考区域
煤类分布规律,9号煤属为低中灰、高硫分的焦煤(JM),10号煤属为低
中灰〜中灰、高硫分焦煤(JM),11号煤属为中灰、高硫分焦煤(JM)。
综上所述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工艺性能及煤类,本井田
所蕴藏的煤炭资源,均可用于炼焦。
1.5.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5.3.1地表水系
井田位于汾河以西约2km处,井田内没有大的地表积水和河流,冲
沟发育,地势东高西低,发育的冲沟多属雨季排泄通道,平时干涸无水。
1.5.3.2主要含水层
⑴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
井田内无出露,据井田东北部义棠镇白岸村奥灰水井资料,求得奥陶
系石灰岩渗透系数为0.383米/日,静止水位深215m。井口标高745m,
求得静水位标高530m。该水井资料由矿方提供水井施工单位盖章,本井
田距该水井3319m,故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标高为526m,本灰岩与太原
组之间有本溪组粘土岩、泥岩相隔,二者水力联系较弱。
⑵石炭系太原组砂岩、灰岩裂隙含水层组
该组地层井田内地表未见出露。含水层主要为三层石灰岩(K2、K3、
K4)及数层中粗粒砂岩,K2灰岩厚度10.62m,K3灰岩厚度4.66m,K4灰
岩厚度4.20m,据位于井田南部外围边界的大3—2钻孔资料,K2灰岩渗
透系数0.004m/d,单位涌水量0.00078L/s•m,K3灰岩渗透系数0.8m/d,
单位涌水量0.0006L/S•m,K4灰岩渗透系数0.012m/d,属富水性弱的含
水层。
⑶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地层井田内地表未见出露。含水层多为粉细砂岩,大3—2孔混
合抽水试验结果为单位涌水量0.142L/s-m,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广泛分布于井田梁穿上,其含水层连续性差,补
给条件为大气降水,单位涌水量0.22L/s•m,属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
1.5.3.3主要隔水层
⑴山西组隔水层
山西组下部3号煤层下、4号煤层下与太原组顶部K4灰岩上之间有
稳定、连续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薄层细砂岩地层,有相对隔水作用,
可作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和山西组含水层之间良好的隔水层。
⑵本溪组隔水层
本溪组地层为一套泥岩、粘土岩、铁铝岩为主的地层,夹薄层灰岩和
砂岩,砂岩一般为泥质胶结,地层平均厚度8.51m左右,隔水性能良好,
是含煤地层和奥陶系地层之间重要的隔水层。
1.5.3.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⑴地表水体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井田内没有大的地表积水和河流,仅发育季节性的冲沟,雨季来临
时,自然降水大部分顺沟谷流出井田,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转为
地下水。在煤层埋藏深度较浅的地方,开采煤层后,会造成地面塌陷,
沟通地表水,在洪水期会给矿井造成危害,因此生产过程中要引起足够
的重视。
本井田历年最高洪水位置标高740nl,低于本井田井口30m左右,所
以井口及工业广场附近不受洪水位影响。
⑵构造对矿井充水作用和影响
井田内发育三条断层,目前在开采断层附近煤层时未发现断层导水
现象,但井田南部为带压开采区,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对尚未揭
露的F3构造的导水性进行补充勘探、评价,一定要重视对断层的探控,
研究断层的性质,胶结情况以及导水性,留足断层保安煤柱,做到“预
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患于未然。
⑶采(古)空区积水
①井田内采(古)空区积水
由于开采历史长,井田内形成大面积采空区,其中1、2号煤层为顶
板进水为主的孔隙、裂隙充水矿床,上覆含水层富水性弱,有采空积水;
9、10、11号煤层为顶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煤层上覆含水
层富水性不强,9、10号上分层有采空积水,积水量约129261m)
采空区积水量采用《矿井安全手册》老空区积水量估算公式
Q=K,M,F/cosx估算:
其中:Q采一相互连通的各积水区总积水量(n?)
K一采空区的充水系数,本次采用0.25
M一采空区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
F一采空区积水的投影面积(m9
a—煤层倾角(°)
古空区积水计算:由于开采方式为房柱式,回采率低,不及15%,所
以积水面积除不可采区面积外按照剩余面积的15%,系数采用0.25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
1号煤层开采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所以存在积水,据调查及估算采
空区积水量约25294m二
2号煤层开采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所以存在积水,据调查及估算
采空区积水量约57757m3。
10号煤层开采已形成部分采空区或古空区,所以存在积水,据调查
及估算采(古)空区积水量约46210m)其中井田东北部古空区积水量约
18662m3o(243356X1.70X15%X0.304-cos4)
本井田采(古)空区共计积水量约为129261m3,积水区位置及积水情况
详见下表1-5-3:
表1-5-3本井田采区积水量估算表
积水煤层
煤积水区积水煤层倾积水量
区编积水区位置厚度
层面积(n?)系数角(°)(m3)
号(m)
I西南角03-04年采空区内
111571.100.2573091
断层西
II西南角03-04年采空区内
35941.100.257996
断层东
111东南角04-05年采空区内194971.100.2575402
1
IV副井井底车场附近39081.100.2571083
V井田东部采空区内182271.100.2575050
VI井田西部断层西采空区内330010.530.2574406
VD井田西部断层东采空区内190051.100.2575266
小计10838925294
I西南角03-04年采空区内
26099L200.2577889
断层西
11西南角03-04年采空区内
82821.200.2572523
断层东
III东南角04-05年采空区内327851.200.2579910
2
IV副井井底车场附近39081.200.2571181
V井田东部古采空区内200221.200.2576052
VI井田西部断层西采空区内483111.200.25714603
VII井田西部断层东采空区内516061.200.25715599
小计19110357757
I井田西部07-09年采空区
197112.920.30217279
内
n井田东部97-2000年采空
154522.210.30410269
10区内
in井田东部95-97年古空区
365041.700.30418662
内
小计7166746210
合计371159129261
②相邻矿井采(古)空区积水
据调查,本井田西北部紧邻的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已形成2处采
空区。其采空区积水对本矿开采将造成一定的威胁。积水区位置及积水
情况详见下表:
表1-5-4相邻矿井采(古)空区积水量
积水煤层
积水区积水煤层倾积水量
煤层区编厚度
积水区位置面积(n?)系数角(°)(m3)
号(m)
大佛寺矿主井口南侧05年
I286762.640.30422766
1月-05年12月采空区内
10大佛寺矿主井口南侧93年
II187772.640.30414907
2月-02年1月采空区内
合计4745337673
(4)最大导水裂隙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采用《建筑物、水体、铁及主要井巷
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附表6-2中导水裂缝带计算公式,对各可采
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1、2、10、11号煤层属软弱岩石,其垮落带高度和裂缝高度由如下
公式计算:
Hm=100SM/(6.2ZM+32)±1.5
Hli=100SM/(3.1SM+5.0)±4.0Hli=10VSM+5
9号煤层属坚硬岩石,其垮落带高度和裂缝高度由如下公式计算:
Hm=100SM/(2.1SM+16)±2.5
Hli=100ZM/(l.2SM+2.0)±8.9Hli=30VSM+10
式中:Hm为冒落高度m;Hli为裂缝高度由M为煤厚
经计算:
开采11号煤层垮落带高度和裂缝高度分别为4.96m和19m,11号煤
层距9号煤层1.78m,所以开采11号煤层能导通9、10号煤层的采空区
积水。
开采9号煤层垮落带高度和裂缝高度分别为8.89m和43.44m,9号煤
层距2号煤层86,58m,所以开采9号煤层不会导通2号煤层的采空积水。
开采2号煤层垮落带高度和裂缝高度分别为2.55m和12.10m,2号煤
层距1号煤层4.04m,所以开采2号煤层会导通1号煤层采空积水。
由于本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井田内各可采煤层都不能排除遭小
窑、古窑开采破坏,因此,矿井生产过程中,除对开采煤层上部采空积
水要加强防范外,对本煤层可能存在的采(古)空积水,更要予以高度重
视。矿井生产中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原则,严防开采煤层上部及本煤层采空积水造成矿井透水事故。
⑸奥灰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本井田奥灰水位高为526m,而井田内10、11号煤层底板标高最低分
别为420m、410m,由此看来,井田内开采10、11号煤层,部分位于奥灰
水位之下,为带压开采。为了准确掌握各煤层承压情况,采用如下估算
各煤层的突水系数公式如下:(《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T=P/M
T一突水系数,Mpa/m;
P一作用于巷道底板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
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IMPa/m。也就是说,高于用0.06突水系
数计算出的煤层底板标高地段为带压开采安全区,低于此标高地段则为
突水危险区。
10、11号煤层突水系数为:
T10=(526-420)X9.8064-103/29.87=0.035MPa/m
T11=(526-410)X9.8064-103/25.81=0.044MPa/m
由上式得知,各煤层奥灰突水系数(最低标高处)低于0.06MPa/m,
在构造存在的情况下,也是相对安全的。
1.5.3.5矿井涌水量
据地质报告提供,采用富水系数法预测涌水量。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
到60万t/a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1.7m,常(7水M/d),最大涌水量为
33.3m3/h(800ni7d),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1.5.3.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2号煤层为顶板进水为主的孔隙、裂隙充水矿床,上覆含水层富
水性弱,且有采空积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9、10、11号煤层为
顶板进水为主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不强,9、
10号上分层有采空积水,井田南部下组煤层底板标高部分低于奥灰水位,
为带压开采区,综合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
1.5.4其他开采条件
1.5.4.1瓦斯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瓦发[2012]69号文《关于晋中市2011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井瓦斯绝对
涌出量为0.69m7min,CO?绝对涌出量为1.38m7min,该矿瓦斯等级属于
低瓦斯矿井。
1.5.4.2煤尘爆炸性
根据2012年8月13日由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
该矿9号、10号、11号煤层采样的测试结果,该矿9号、10号、11号
煤层火焰长度均为50mm、4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均为25%、
25%,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1.5.4.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2012年8月13日由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
该矿9号、10号、11号煤层采样的测试结果,该矿9号、10号、11号
煤层吸氧量分别为0.54cm3/g、0.58cm3/g、0.64cm3/g,煤的自燃倾向性
等级均为II级,属自燃煤层。
1.5.4.4顶底板条件
根据《山西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中对
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的描述,1、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
岩,属II类中等稳定底板,9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属n类稳定底板,10
号、11号煤层顶板为泥岩,属I类稳定底板。1、2、9、10、11号煤层
底板均为泥岩,属I类不稳定底板。
本矿现开采10号煤层,本次工作在该矿10号煤层取顶板样一块,送
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
岩石名称抗压强度(kg/cnO抗拉强度(kg/cm2)抗切强度(kg/cm2)
10°煤顶板泥岩8.91.073.45
表内数字说明,井田内10号煤层顶板为泥岩,抗压强度<10,为极软
弱岩石,为此今后在开采上述煤层时一,顶板管理是个极重要的问题,特
别是砂质泥岩、泥岩顶板,很容易塌落,一定要严加管理,以防冒顶。
1.5.4.5地温地压
本井田未做过地温和地压测试工作,煤矿开采至今未发现有地温异
常和地压异常现象。
1.5.5井田境界与矿井储量
1.5.5.1井田境界
根据2011年11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证号为
C1400002009111220044988的采矿许可证,井田面积为2.641珈2,批准开
采厂11号煤层,生产能力为60万t/a。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见表l-5-6o
表1-5-6矿井拐点坐标表
北京54系坐标西安80系坐标
点号XY点号XY
140940001957000014093951.2019569930.70
240940001957110024093951.2019571030.71
340925701957110034092521.2019571030.71
440925701957100044092521.2019570930.71
540918001957060054091715.1919570530.71
640918001957000064091715.1919569930.71
740925701957000074092521.1919569930.71
840925701956920084092521.1919569130.71
940937001957000094093651.2019569930.70
1.5.5.2矿井地质储量
根据该矿地质报告的估算,整合后全井田保有资源/储量2032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08万t(111b),探明的蹬空破坏储量116万t,
推断的资源储量(333)640万t,推断的蹬空破坏储量68万t。整合后全井
田111b级储量占探明资源储量的65.2%o
1.5.5.3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627.1万t。
1.5.6矿井开拓开采
1.5.6.1开拓方式与水平划分
该矿井采用斜井和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开采矿井9号、10号、11号煤
层,共布置4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和回风立
井。
矿井共设一个开采水平,水平标高+550m。
1.5.6.2井筒
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同时兼进风和安全出口,并敷设
综合管线;副斜井装备单钩串车,设行人台阶及扶手,增设行人躲避胴
室,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及人员下放任务,同时兼进风和安全出口;进风
行人斜井安设架空乘人装置,井筒内设台阶扶手,主要担负矿井运送人
员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之一;回风立井装备梯子间,用于矿井
专用回风及安全出口,该4个井筒已正常投入运行。
1.5.6.3主要巷道布置
矿井主要大巷布置三条,即运输、轨道、回风巷,运输、轨道巷沿
10号煤层底板布置,回风巷沿9号煤层顶板布置。
主要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及锚索加固支护,局部采用金属棚支
护和料石砌殖支护。
1.5.6.4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⑴采煤方法及首采面布置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地面保护要求、采掘运装备水
平和有关要求,以及提高单产、效率、回采率、生产安全、经济效益等
因素,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9号煤层布置一个高档普采煤工作面,一次
采全高;10号、11号煤层及夹开累计厚度6.57m(以下简称11号煤层),
11号煤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2.0m,放顶煤4.57m。采放比
1:2.3,首采工作面编号为090101和110101。090101工作面和110101
工作面分别布置一条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
090101工作面长度130m,采煤机割煤高度1.18m,截深0.6m。生产
班割一刀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进度0.6m,每班1个循环,一天3循环。
采用“四六”作业工作制度,即每天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110101工作面长度120m,采煤机割煤高度2.0m,放顶煤高度4.57m,
截深0.6m。采用“四六”作业工作制度,即每天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生产班割一刀为一个循环,循环进度0.60m割一刀放一次顶,循环产量
6023班进度0.6m。
⑵首采面装备
090101工作面采煤设备:选用MG132/300-W型采煤机,牵引方式为
齿轮销排式液压牵引,牵引速度。〜6.Om/min,适应采高0.95—2.25m,
适应倾角W35°,电机总功率300kW,截深600mm。
090101工作面运煤设备:回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选用SGB630/150C
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250t/h,电机功率75X2kw。
顺槽选用SGB630/110型转载机1部,运输能力300t/h,电机功率
1lOkwo
090101工作面还配备BRW200/31.5型乳化液泵2台,电机功率150kw,
BPW315/10K型喷雾泵站2台,电机功率75kwo
090101工作面支护设备:选用DZ14-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HDC-3000型n型梁支护,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为0.9-1.4m,工作阻力
300kN,初撑力118T57KN,支柱重量41.5kg;端头采用DZ22-30/100型
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C-4000型长钢梁四对八梁、一梁四柱交替掩护支护,
端尾采用HDC-4000型长钢梁二对四梁、一梁四柱交替掩护支护。
超前支护20m采用DZ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C-4000型的
n型顶梁支护,距煤壁10m为双排,10m外为单排。超前支护形式符合
设计要求。
110101工作面采煤设备:选用MG132/300-W型采煤机,牵引方式为
齿轮销排式液压牵引,牵引速度0〜6.Om/min,适应采高0.95—2.25m,
适应倾角W35°,电机总功率300kW,截深600mm。
110101工作面运煤设备:回采工作面前部刮板输送机选用选用
SGZ630/15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350t/h,电机功率150kw;
后部刮板输送机选用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450t/h,电机
功率110X2kwo
顺槽选用SZD730/75型转载机,长度24m,输送能力750t/h,配电动
机75kW及一部PEM—1000X650nl型破碎机,破碎能力600t/h,装机功
率55kW,供电电压供0/申40V。
110101工作面还配备BRW250/31.5型乳化液泵2台,电机功率160kw,
BPW315/10K型喷雾泵站2台,电机功率75kw0
110101工作面支护设备:选用ZFS4000/16/28支掩式放顶液压支架
支护,液压支架支撑高度为1.6-2.8m,工作阻力3920kN,支护强度0.729〜
0.745MPa,支架重量12t/架;端头、端尾支护ZYG4800/17/30型过渡液
压支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省税务局招聘84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市姑苏区区属国资集团副总裁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招聘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春季招聘(2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医学院招聘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13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阜阳界首市“政录企用”人才引进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讲解员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中心卫生院第二次招聘(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招聘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人员10人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拜城县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6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宅基地争议申请书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神舟十号课件
- 汽车产品安全管理制度
- 企业风险防控制度汇编与实施指南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 )
- 2025-2030年中国农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