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_第1页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_第2页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_第3页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_第4页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第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人工气道管理及新进展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二片区马青华

第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马青华简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7年重症监护工作23年,护理管理17年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MBA结业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二片区科护士长四川省人民医院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主任四川省护理学会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第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的概念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第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的分类复合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气道或高级气道)口咽通气管(OPA)鼻咽通气管(NPA)喉罩(上呼吸道气道或低级气道)第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OPA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半清醒的因舌根后坠而导致有呼吸道梗阻的患者保持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开放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第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OPA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OPA(门齿至下颌角)插入通气管(使其弯曲面面向舌面)OPA插入2/3后旋转OPA180°

进入合适的位置第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使用OPA的注意事项保持通畅,适时清洁加强口腔护理留置时间不超过48小时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及症状第八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NPA的作用:多用于躁狂及半昏迷状态的病人适用于以下原因导致的插入OPA困难者强烈的呕吐反射牙关紧闭症大面积口腔损伤插管长度:鼻尖至耳垂鼻咽通气管禁忌用于凝血机制异常、颅底骨折、鼻咽腔感染或鼻中隔偏移解剖畸形的患者第九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喉罩用于插管困难,CPR急救短时间的小手术返流、误吸、易脱位漏气、胃扩张气管食道联合导管(复合管)防返流,用于急救第十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常用人工气道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的比较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经口

经鼻

操作 简单易操作较复杂复杂管径 大,利于吸痰较小,不利于吸痰 大,便于吸痰固定 困难 容易 容易口腔护理困难 容易 容易进食 完全受限 部分受限 轻度受限耐受性 差 好 最好沟通 不容易 容易 容易并发症 粘膜、牙齿损伤鼻腔损伤,鼻窦炎 出血,喉神经损伤,气胸,纵膈气肿第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插管导管第十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切开导管第十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

确保在位气管插管的尖端应位于气管隆突上2~3cm,相当于第3至第4后肋水平成人气管插管尖端距门齿约22±2cm

小儿经口:12+(年龄÷2)cm

小儿经鼻:12+(年龄÷2)+2cm防止误入食道第十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插管位置管理插管后拍胸片,调节插管位置使之位于左、右支气管分叉即隆突上2-3㎝。记录插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应从门齿测量,经鼻插管者应从外鼻孔测量。固定好插管位置,外露长度应每班测量一次并交班,防止插管脱出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切开导管位置管理切口不宜过大过低,否则易脱出固定带以能伸入一小指为宜其松紧度应定时检查并随时调整第十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妥善固定,每天检查导管位置,交班并记录对神志不清、躁动等患者应给予适当的上肢约束或应用镇静剂加强床旁监护、注意观察头部、四肢活动等给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调节好呼吸机管路,并加强交流与沟通

防止意外脱管的措施第十八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插管脱管患者的处理

若确定已经出现意外脱管,同时立即通知医生立即做好插管用物准备若脱出距离≤6-8㎝

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出气囊内气体,将导管插回原深度。听诊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必要时拍胸片以确定其位置,查血气评估其呼吸生理指标是否稳定,以指导调节呼吸机参数。第十九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插管脱管患者的处理

若脱出距离≥6-8㎝立即放开气囊并拔出气管导管。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若其呼吸生理指标SaO2、Pa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如HR、BP等)持续恶化,则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查血气评估其呼吸生理指标是否稳定,以指导呼吸参数的调节。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切开脱管患者的处理

出现意外拔管的可疑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若切口还未形成窦道(48小时内)给予面罩吸氧或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并立即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作好用物准备。

气管切开包、10ml空针、导管、面罩、简易呼吸器等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管切开脱管患者的处理

若窦道形成给予充分吸痰(先导管内、后口腔、再鼻腔),放气囊,插回导管,并重新固定处理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通知医生。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方法

需2人配合,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分泌物将简易呼吸器与人工气道连接。在患者吸气末时,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方法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呼气末迅速冲气囊。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

妥善固定胶布固定法绳带固定法弹力固定带固定法支架固定法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胶布固定法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绳带固定法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弹力固定带固定法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支架固定法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

保持通畅吸痰第三十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的原则

是一种损伤性操作不应作为一个常规吸引的临床指征尽量鼓励咳出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的临床指征频繁咳嗽及呛咳时,听诊有痰鸣音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痰液带机患者出现人机对抗,气道压力增高呼吸增快、困难,出现紫绀SPO2进行性下降,心率、血压增高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方法听诊呼吸音→评估痰液积聚部位→体位排痰→扣背排痰→口鼻腔吸痰→气管内吸痰,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避免低氧血症防止气道损伤,(吸痰管选择、吸引负压、插管深度、吸痰时间、吸痰次序等)更换吸痰管频率,严格无菌操作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管的选择

7mm(10FR)7.5mm(12FR)8mm(12FR)8.5mm(14FR)9mm(16FR)

吸痰管太粗会使肺泡塌陷,缺氧增加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选择合适的吸引负压我国卫生部颁布标准成人吸引压力为150-200mmHg(20kpa*7.5=150mmhg)护士在吸痰前应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及痰液性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吸痰压力应该尽可能设定到能有效清除分泌物的最低值美国呼吸护理协会(AARC)推荐新生儿80-100mmHg与成人<150mmHg的负压吸引压力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前按压一下吸引管的末端开口,以检查负压,不需用生理盐水试吸吸痰管传统法吸痰在插入吸痰管时容易将痰液或痰栓人为推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气道阻塞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有研究示,采用吸痰一开始就带有负压,无一例黏膜损伤发生带有负压的吸痰管开始吸痰,可将已潴留在导管内的痰液先吸尽,以免随着吸痰管将其带入气道深部,但在预计已插入到气管导管的尖端时要暂停负压,以免损伤黏膜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合适的插管深度

深部吸痰插入吸痰管直到遇到阻力,退出1cm再开启负压

浅部吸痰根据预先设定的深度插入吸痰管,一般是人工气道加上连接头的长度推荐浅部吸痰,以避免损伤气道粘膜有文献报道,深部吸痰相对于浅部吸痰无明显优势,可能带来更多的不良事件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合适的吸痰次序

在操作中都习惯先抽吸气管内分泌物,后抽吸口鼻腔分泌物,这样常会引起呛咳,口鼻腔分泌物呛入气道,需再次吸痰,反复吸痰会加重黏膜损伤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的并发症

低氧血症心率紊乱肺不张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感染、出血、疼痛气管导管移位或堵塞第四十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的注意事项按需吸痰定时进行肺部听诊,以判断吸痰时机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需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持续监测SpO2的变化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注意要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吸不同的部位的痰液要更换吸痰管吸引前可不试吸吸痰管吸引完后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冲洗管道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每2h或吸痰前为患者翻身、拍背1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有严重呼吸道感染或肺结核者,最好使用密闭式吸痰管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吸痰效果评价

呼吸音改善气道峰值压力降低呼吸道的阻力降低潮气量增加SpO2或SaO2改善血压/心率改善病员安静,呼吸平稳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防止漏气呼吸机管道系统气管导管套囊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C(cuff)卡弗目的:保证所有气体进入肺部,固定插管,减少误吸的发生推荐:气管套囊压力20-30CmH2O

小容量高压气囊:误吸发生率56%

大容量低压气囊:误吸发生率20%

当气囊内压>组织灌注压----粘膜损伤气管粘膜组织灌注压30-35cmH2O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第五十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气囊的压力专用套囊测压计安全范围危险范围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目前认为气囊放气是不必要的

主要依据是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5min就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对于MV条件较高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因此,危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常规的定期气囊放气-充气,往往使医护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容易出现充气过度或压力过高的情况。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合适的体位如果病情允许,抬高床头30-45°(包括转运时),减少误吸,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适时变换头位,以免颈项强直、体表压伤及咽喉损伤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口腔护理当吸气的时候牙菌斑和口咽部的细菌易移植到下呼吸道引起VAP日常观察和评估口腔情况口腔擦洗推荐Q2-4h必要时冲洗口腔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护理要点气道湿化:常用的气道湿化方法蒸汽加温加湿雾化吸入器给药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恒温湿化器:温度32-370C,气体相对湿度95%±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恒温湿化器: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关于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

循证证据表明: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吸引前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可以增加人工气道的排痰量确保患者足够的机体水分是护士促进病人气道分泌物排除的一种方法反复的吸引操作可导致成倍的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细菌定植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吸引操作中常规滴入生理盐水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四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关于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

国内外研究证明导致SpO2下降、患者刺激性咳痰、VAP的发生率升高等生理盐水不能和分泌物混合生理盐水对稀释/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易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