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几个角度:一、体会意象二、推敲表现手法三、熟悉典故读懂读懂诗意

从题目开始如李白的《行路难》可知:人生之路艰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可知:登高怀古,怀古伤今。读懂诗意

还应看关键句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思乡之情。一、体会意象“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思乡怀人,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诗歌最后一句的理解。答:江、鸟、山、花。答:表达作者归心似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二、推敲写作手法1、修辞比喻夸张拟人

对偶等。2、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议论议论入诗点明题旨3、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4、表现手法衬托(烘托)对比渲染照应、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等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其目的是什么?2.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颔联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借这一意象诗人想表达什么?

答: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答: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三、典故归纳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的典故是?典故: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有什么含义?答: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让他保家卫国,抵抗外敌。2、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运用典故,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生气、愤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谢谢大家!重在积累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