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组》教学设计改编之后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优势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络更紧密,导语、课例、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索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经过调查发觉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原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索能力,在课堂上经常处于人云亦云状态,这对他们语文素养提升非常不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方法进行教学,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文放在专题大环境里领悟,以导语为依据,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内容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机会,也所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独立思索作业空间和时间。这么方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约了时间,这些时间又能够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详细操作通常分为四次不一样层次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依照学情适当调整。1、第一读(一课时):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本读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课内容。能够自由朗诵和默读训练交织进行。2、第二读(两课时):⑴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重点,抓住关键词汇,明确单元主题。教师依照主题确定阅读提要。⑵学生依照阅读提要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亲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统计。⑶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明列出,教师帮助做适当删减,提炼出有价值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要式统计。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3、第三读: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主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朗诵训练。4、第四读: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处理1-2个问题。5、回顾: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以及每课应把握重点问题。6、简明交流:经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7、穿插: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验、同时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时训练阅读内容。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不过小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读及有限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册加以巩固。现在我正在尝试深入完善这种方法。慌忙成文,恳请指教。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优美,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教课时间】6~8课时。【教学过程】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词语。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话题。3、聊一聊:经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二、提问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草原风景蒙古族生活丝绸之路匈奴族迁徙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部落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青藏铁路拉萨藏教寺庙……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内容及图片,主要在笔记本上做简明统计,同学之间做交流四、处理精读课文1、《草原》:⑴明确: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⑵体会:静态景物描写;动态迎客场面。2、《白杨》:⑴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⑵明确:白杨形象外型──高大挺秀,笔直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⑶明确: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青《帐篷》)明确借物喻人写法。3、学生处理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关于段落。五、处理略读课文1、《丝绸之路》: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年东西方交流一个场面。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照应。开头:好像看到了……好像听到了……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发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遐想。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⑴学生分析:地质条件复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天气情况恶劣确实不是一件简单事极度缺氧西方媒体预言……⑵讨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重复出现作用,注意标点改变,体会工人们高昂斗志,澎湃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勇气。六、自我回顾要求学生经过回顾在笔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内容和每课应掌握重点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依照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小试卷交换完成。(说明:作业及听写随堂布置,以基础知识巩固为主,借助《同时训练》进行延展性练习。)1.《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飞奔、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经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草原自然美和人文美。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友好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经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意思。2、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及表示上作用。【突破重难点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朗诵,取得身临其境感受和体会。2、利用音乐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示情感。【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漂亮草原我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是哪里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展现了怎样景象?出示课题:草原2、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漂亮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引导下走进那漂亮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搭档,去“游览”草原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印象深刻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感受?请把你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依照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热情好客及民族间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三、分层朗诵,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漂亮自然风光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诵,把你喜欢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感叹?“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小诗”。3、是怎样一个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感叹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天、地景色各有什么样特点?找出对应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句子有感情朗诵,说说天特点。在这么天空下你会有怎样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受,读出作者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描写羊群和小丘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么境界里你会有怎样感受,让学生依照自己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经过老舍先生优美语言描写,让草原漂亮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句子或小诗。也能够用你手中神奇画笔画出草原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草原之旅。二、朗诵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我们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么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了解体会: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中“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感情热烈、深厚。)⑵自由读思索:好客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把你体会最深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诵,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么情景,你有什么样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络课文内容体验。⑶学习第五段:齐读最终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感受。本文经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漂亮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往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景象,今天草原又是什么样呢?请你展开丰富想象,用精彩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信念。4、激励学生经过各种路径搜集关于丝绸之路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能力。5、利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主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价值。【教具准备】古丝绸之路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繁荣景象图画或影像。【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激励学生搜集关于丝绸之路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输了东方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友情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伴随一座古朴典雅巨型石雕,穿越时空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地理位置。二、检验预习情况1、同桌检验生字词。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师:古代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耸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漂亮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风景,重温那感人一幕幕。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价值:⑴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图画或影像。⑵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我们联络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路”这句话。(联络2~10自然段,或联络生活中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取得信息深入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贡献。)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作用: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诵,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候时“浩浩荡荡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欢呼”“奏乐”“欢跃”。中国使臣”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能够看出两国友好与融洽。)3、交流资料,深入了解:⑴交流小组内搜集到关于丝绸之路故事。⑵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⑶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①为何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③再读全文,谈感受。3.《白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远大志向和贡献精神。2、能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示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贡献精神。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背诵父亲介绍白杨那段话。【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白杨图文资料。2、搜集关于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图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西北,有一碧千里草原,有昔日辉煌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读:自由朗诵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了解词用“?”划出,联络上下文想一想,自己处理不了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2、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⑴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⑵课件出示三个问句。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何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父亲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三个问句当成思索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索边在文中做适当批注,把处理不了问题做个记号。⑴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了解,能从课文字面上大致知道意思就能够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对应笔画。“陷”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分。2、学生在写字本上誊录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学习父亲第一次沉思内容:⑴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父亲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⑵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些人烟。天和地界限并不那么清楚,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一番对话打断了他沉思。⑶学习文章5~11小节,分角色朗诵,以读代讲。①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对话读一读。男同学饰演哥哥,女同学饰演妹妹,老师就读父亲说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语气读出来。②学生分角色朗诵。⑷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父亲介绍白杨特点三句话:过渡:哥哥最终一个问话:为何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父亲一番意味深长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枝干。不论碰到风沙还是雨雪,不论碰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利用“抓关键词品读”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②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特点吗?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枝干。”一句后,老师更深入引导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特点读出来吗?③学生品读“不论碰到风沙还雨雪,不论碰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A、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什么特点?B、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品格吗?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愈加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有感情朗诵第13小节。⑸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父亲心:过渡:父亲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他也在表明着自己心。那父亲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了解。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父亲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父亲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未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①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父亲妈妈为何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父亲经历和白杨联络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看法。②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父亲为何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辛地方,父亲为何要把孩子带到艰辛地方去呢?④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父亲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2、学习父亲第二次沉思内容:出示课件:父亲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右面,在一棵高大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⑴激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⑵归纳学生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构想学生可能会提问题:①父亲望着窗外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父亲会想些什么?②为何父亲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⑶学生交流讨论。⑷了解父亲心:①出示“心”在字典里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②请学生为文中“父亲心”选择正确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③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父亲心”。④老师小结:父亲心首先指是一个心情,他是怀着崇敬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父亲心还指是一个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内含了;父亲心还指是一个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父亲心还有什么不明白地方吗?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父亲如今爷爷第三次沉思。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列车上,父亲那番意味深长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父亲,他已是白发苍苍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父亲如今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对话呢?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依照以上构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络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英勇气概。【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碰到困难,感受勇克难关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课前安排】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紧西部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足迹,献出自己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经过艰辛劳动才取得成绩。齐读课题。二、依照提醒,初读课文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要求:(三个方面。)⑴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铁路。⑵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⑶搜集关于西部大开发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2、依照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了解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小组交流:⑴检验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⑵把不了解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句子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2、提问:自读提醒中哪个问题对了解全文最为主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3、指导读课文,着重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络实际或搜集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碰到困难:⑴困难一:“正在修建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高原冻土铁路。”⑵困难二:“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⑴克服困难一:“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觉冰岩温度改变规律。经过重复观察、分析和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最好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冻土。”⑵克服困难二:“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试验、攻关,经过两百数次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6、还有哪些不了解词语、句子进行交流。7、在了解课文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朗诵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轻易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共同心愿!”四、拓展延伸青藏铁路工程概况: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战略决议,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对加紧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备主要意义。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行。正在修建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现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现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抵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全方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现在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方法,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方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主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问题还是要力争处理好”主要指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五、归纳总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气概,才有了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假如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么建设者!【板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冻土铁路重重困难天气恶劣一一克服极度缺氧《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手拉手”活动,商议、讨论活动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详细地说出自己活动方案。3、能经过书信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打算做详细清楚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提议。【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图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特色。说说自己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2、假如自己有一个在远方同龄朋友,你以为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么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络呢?能够经过远方一个朋友介绍认识。能够经过父亲妈妈来联络。可能经过媒体来认识。可能经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络。……二、合作讨论,聚集精华1、联络上以后,我们能够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加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⑴首先写信,建立联络。⑵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加活动。⑶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资助。⑷……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讨论刚才提出方案,你以为最可行,最好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2、假如你们真联络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络。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内容包含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情况(学习、生活,生活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提议。希望以后能怎样深入地相互了解。想了解对方哪些情况。……2、注意书信和信封格式:⑴书信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主体。能够依照对象和所述内容不一样,灵活地采取不一样文笔和格调;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示祝福、勉慰之情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最终,写上写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⑵信封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地址,中间写收信人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右下方写寄信人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邮政编码。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能够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写自己情况介绍,有写活动构想,有对对方请求等,最终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信;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2、开始写信。四、经典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⑴学生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系统架构师专业能力认证考试模拟题及实战经验
- 2025年软件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初级编程技能进阶指南与实战模拟题集解析
- 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课件(2025年2月修订)
- 林蛙养殖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工资
- 年金保险合同范本
- 仓库租赁厂房合同范本
- 加工生产合同范本
- 学员和学徒合同范本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JJF 1847-2020 电子天平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