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定量争论化学反响一、教学背景与定位在前面四个单元中,学生观看、描述、分析试验的力气得到充分的培育,动手操作力气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已经能够用分子、原子的学问,从定性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这为本节课学生运用试验探究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理解、解释化学变化中物质总质量不变打下了坚实根底。二、教学资源和设备学生试验仪器〔分组试验1〕:天平、锥形瓶〔装配好气球〕、镊子、酒精灯、滤纸、白磷、火柴学生试验仪器〔2〕:天平、小烧杯、小试管、镊子、小铁钉、硫酸铜溶液学生试验仪器〔分组试验3〕:天平饮料瓶、小试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教师演示试验仪器:锥形瓶〔装配好气球〕、小烧杯、小试管2、饮料瓶、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滤纸、白磷、小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三、教学目标确实定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①生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②生疏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定量试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②通过争论沟通,培育学生分析及推理力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生疏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四、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型和课时:授课,一课时教学方式:试验探究、沟通合作教学预设:引入课—演示试验—觉察问题、提出猜测—设计试验—试验探究—得出结论—品尝质量守恒定律—试验反思—稳固运用—课堂小结五、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第一环节:引入课通过介绍化学的起源〔1661年波义耳的《疑心派哲学家》出版〕,告知学生,从那个时候起,试验和观看始终都是我们争论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这一节课我们仍将用两种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其次环节:演示试验教师通过演示三个试验:①红磷在锥形瓶中燃烧、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③碳酸钠和稀盐酸在瘪软塑料瓶中反响。引导学生观看试验中的三个主要现象:气球先鼓起来,后来变得更瘪;铁钉变红、蓝色的溶液变成浅绿色;瘪软塑料瓶鼓起来。投影出三个变化的表达式,让学生比照三个变化的表达式,分析:为什么会消灭这些现象?〔学生答复:红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瘪;反响中生成了铜,附着在铜的外表,所以铁钉变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响生成了二氧化碳,使瓶中压强增大,所以瘪塑料瓶变鼓〕第三环节:觉察问题、提出猜测提出问题:这些变化中,物质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变了吗?引导学生争论,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试验,推想变化前后总质量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说明自己推想的理由。〔推想无所谓对与错,但任何推想不能是空穴来风,应当是建立在分析的根底上的。如:第一个试验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由于氧气被消耗了;其次个试验……;第三个试验中,物质总质量增大,由于生成了二氧化碳;……〕第四环节:设计试验设问:这些同学的观点到底对不对?〔不知道〕。怎么办?〔做试验!〕引导学生从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与策略几个方面完成试验的设计;试验目的:探究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转变;试验方法:反响前,称量物质的总质量、反响后,再称量物质的总质量,比较;试验策略:第一次称量后,不移动砝码和游码;反响后,再把反响容器放上去称量,看天平是否平衡;以节约试验时间。出示预备好的试验装置:①红磷燃烧装置;②装有几枚小铁钉的烧杯、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③底面积稍大的塑料瓶里放碳酸钠粉末,再把装有稀盐酸的试管放入塑料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引导学生预想试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争论,完善试验设计。学生争论:认真想想,在试验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能解决它吗?教师指导:试验一最难,白磷放在水中,取出来后要用滤纸吸干;玻璃管加热后,要快速塞紧橡皮塞,假设玻璃管没有接触白磷,渐渐转动橡皮塞就可以了。试验二最简洁犯错,第一次称量后,可以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试管放到烧杯里;或者把铁钉参与试管;试验三要特别留神,防止塑料瓶倾倒,试验时没有必要把塑料瓶弄瘪。233第五环节:试验探究学生试验:任选一个试验,完成试验报告。试验内容试验现象反响的表达式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

试验一 试验二 试验三〔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天平平衡,说明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通过争论、分析变化前后学生称量了哪些物质的质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找到“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第六环节:得出结论提出问题:三个试验中,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是不是全部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呢?我们可以做一千个、一万个试验,但第一千零一个、第一万零一个呢?有例外吗?发动学生争论“有没有例外?”,或许就有学生会从原子的角度证明,没有例外!出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PPT,引导学生争论: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元素、物质是否转变?从而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合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全部的化学变化莫不如此,没有例外!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第七环节:品尝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历尽辛苦才找到质量守恒定律,这弥足贵重,所以要细细品尝。学生齐读“参与反响的各……”学生争论: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水结成冰,总质量没有转变,这个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L1L3L试验证明:4323683240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需要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数的守恒。“参与”,没有参与反响〔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第八环节:试验反思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觉察、进展历程:从波义耳争论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到拉瓦锡得到质量守恒,到道尔顿用原子学说证明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确定不变,没有例外,到爱因斯坦把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统一为质能守恒定律;告知学生,人类的文明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的,我们今日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更应当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提出问题:波义耳的试验中,为什么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呢?引导学生利用刚刚的试验一和试验三完成探究活动。一组同学松开橡皮塞、三组同学拧松瓶盖,再把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吗?试验内容试验一试验三

称量结果 缘由分析 启发学生争论,得出波义耳试验失败的缘由,了解科学家的争论受当时的条件及对客观生疏的限制,并得到启发:用“有气体参与反响、或有气体生成的试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展试验。化学变化中,质量定守恒,不等找缘由!第九环节: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演示镁条的燃烧试验,引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介绍反响的表达式。〔镁条燃烧,发出刺眼的白光,产生深厚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追问:白烟是什么呢?〔白烟是镁燃烧生成的白色氧化镁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学生争论:称得变化前镁的质量为MM,则M>M1 2 1 2把白烟收集起来,称得质量为M,则M<M+M3 1 2 3假设称得参与反响的氧气质量为M,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什么等式?4课堂练习:王洪成与“水变油”骗局:19841995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响物的质量小。3.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 克。第十环节: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沟通,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对什么印象深刻?还有什么问题预备去连续探究?2.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后感悟:2023年秋浠水县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预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有些困难到目前为止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如:化学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学问,还要教会学生处世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在化学课堂里,在确保化学课堂思想性、人文化的根底上,如何更充分调动学生,把学生从“听众”的角色中完全解放出来,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形成这份文字,是期望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教育。这堂课分成两个大的版块。演示试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用原子论证明全部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品尝质量守恒定律,是第一个版块,都是为了证明“质量定守恒是其次个版块,是“不等找缘由听课者的印象。410在一个版块完毕,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上一个版块的时候,教师实行确定措施让学生的兴奋点准时转到下一个兴奋点,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思想预备。课标要求:通过书写文字表达式,尝试书写化学反响方程式,比较、反思方程式中所表达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并理解化学反响方程式内容和学情分析:以化学方程式为中心,组建了本单元。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过程争论,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正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从微观角度生疏化学反应的实质,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问题。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能说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代表的涵义。能正确书写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中消灭的全部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的根底上,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学习建议: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奇异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体验科学方法的奇异,初步领悟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响的简约之美。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反响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2、过程与方法学问与技能:通过具体化学反响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承受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对学生进展敬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学问点〔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归纳化学方程式所供给的信息。难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减轻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负担试验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情景创设:在一个HO思考、争论2个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碳、氧气、氢气、水你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响质举手抢答量守衡定律吗?导入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缘由抢答依据试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体会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学生的已有阅历制造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表达遵循质量守恒自学猜测:定律吗?小组争论沟通:化学反响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响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响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日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板书:其次节 化学反响的表示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小组内沟通、学生分析缘由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疏表达:什么是化学方程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结合关系进展争论抢答提问:碳+氧气—→二氧化碳C+O2 —→CO2 自主领悟,小组争论引导:既然此式可表达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响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C+O2===CO2 习表达: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响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响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响的文字表达式自主领悟,小组争论有什么不同?〔1〕化学式代替名称小组内合作完成〔2〕“→”变为“=”启发学生进展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分依据学生答复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利于学生把握旧知、稳固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乐观探究。板书:1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响的式子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生自学教材

生学会使用教材。提问:依据C+O2

点燃CO2

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响的反响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小结:

争论,举手抢答

通过动手培育学生的标准做题力气[投影]:化学反响:S+O2

SO21、反响物是 生成物是 ,反响条件是 。2、反响中,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响,能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习[投影][投影]课中检测1、确定横线上物质的化学式1)2NHNO=2N↑+O↑+44 3 2 22)IO+5CO=I+525 22、在化学方程式aCH+bO26)2=mCO+nHO中,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2 2的是(A.2m=aC.m=2aB.3n=2aD.a=n–m3、确定量的甲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引燃发生如下反响:8CHOH+xO =mCO+nCO+16HO3mn222。则化学计量数。4、化学反响:氢气和氧气点燃生层水中1、反响物是 生成物是 ,反响条件是 。2、反响中,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响,能生成 份质量的水。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学问娴熟化、概括化,从学问、力气、化学思想、化学观念等维度进展小结获布置作业:教材P课本“挑战自我”1、2108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进一步生疏化学反响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展简洁的计算。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3、初步生疏定量争论化学反响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计算原理的探究,培育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响中分子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响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2、通过争论及合作沟通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将来的抱负能源—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培育学生的能源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其教学化学的热忱。2、生疏化学方程式不仅反映了物质在化学反响中质的变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质在化学反响中量的关系,认识定量争论化学反响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意义。教学起点分析:在上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教学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响前后反响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响中具体物质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生疏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响中有关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建立化学反响中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是本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生疏化学反响中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建立数学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最终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教学预备:多媒体演示台、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课件呈现〕可以通过分解水制得。这一桶水〔18K跑多远呢?

观看,思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观看欲望。提出问题:哪些问题?〔课件呈现〕试一试:你能写出水分解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吗?你能说出这个方程式的涵义吗?引导探究:

猜测、争论、沟通,得出结论:18Kg18Kg18Kg的质量与氢气的质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③要想知道水的质量与氢气的质产生氢气这个化学反响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正确书写水分解生成氢气的化学涵义。争论、沟通:水分解反响中各物质之间在微观

使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的依据。课争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打下良好的根底。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一观粒子的角度存在固定的数目关系吗?它们在质量方面是否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这种粒子的数目关系推导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间的质量关系。〔课件呈现〕 归纳提高两个水分子分解产生两个氢分子生四个氢分子和两个氧分子……〔1*32〕,9:1:8

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响中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实质。提出问题: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化学反响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与什么有关?〔投影呈现〕试一试:知道了化学反响中物质之间的质这个质量关系来计算:18Kg解能产生多少氢气?

沟通:①这种质量关系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②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③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计的计算方案进展计算。

律。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