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岗位导向、项目引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摘要:顺应广州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为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改革需求,联合企业共同分析企业行业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并据此分析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构建了“岗位导向、项目引领”的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校企平台建设、人才素质提升、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0引言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中的研究热点,包括课程建设、办学模式及专业标准等多方面。杨敏等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制定的“源”与“度”;赵永胜提出了学徒制课程及课程体系设置要坚持课程内容与培养标准相一致、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一致、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一致、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统一等原则;赵善庆对基于企业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研究和讨论;刘红星提出了校企互嵌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丁天明从政府、学校、企业及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视角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林晓敏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隐性课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与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禧公司”)经过多年合作,在2015年底联合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建设,2016年8月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经过近3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较完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校企沟通机制,形成了规范的现代学徒制运行制度,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成为技术骨干,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在此基础之上,为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研究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石。1现代学徒制建设情况1.1建设背景近几年,广东省教育厅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陆续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趋势下,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方向。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需要考虑以下3个情况:(1)广州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服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同时,企业及行业目前对计算机信息服务人才需求量增大、人才需求层次复杂,都促进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并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市场基础。(2)金禧公司是全国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在广东省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属于龙头企业,引领着行业发展,并为广州地区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与金禧公司的合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行业及专业基础。(3)现代学徒制所构建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为被培养者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实践技能,同时通过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其提供职业上升空间;这一优势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就读,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基于以上原因,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能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范本,为学院发展奠定基础。1.2课程体系问题解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已经具备多年的办学经验,所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获得了企业及行业好评。但随着广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用人需求的发展和改变,原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内容、组织及实施等环节与企业实际工作技能需求脱节;所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基础尚可,但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均不能完全符合企业需求;专业师资力量及水平不符合目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大部分专任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及实践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则缺乏教学能力和方法。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具体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开展了课程体系重建的研究和实践。2“岗位导向、项目引领”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金禧公司从2008年开始合作,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响应国家、广东省的政策号召,顺应广州区域经济大环境的要求,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公司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特点,积极探索与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岗位导向、项目引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服务方向)课程体系。2.1分析企业行业需求,确定主要职业岗位针对金禧公司的主要业务——计算机信息服务所面向的广州地区及珠三角市场,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及资料,确定了人才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桌面运维服务、网络运维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及视频运维服务4类岗位,并确定了每类岗位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需取得的职业岗位证书;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调研结果,对学徒工将来的职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及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预设。以桌面运维服务岗位为例,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ITSS服务工程师证书,成为桌面运维助理工程师后,其职业发展路径为桌面运维助理工程师—桌面运维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2.2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模块确定了职业岗位后,以广州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每个岗位所对应的标准及等级要求,确定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为必需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依次分析出这些职业能力所对应的课程,形成专业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与课程对应模型(桌面运维服务岗位),如图1所示。2.3引入企业实际项目,构建课程实施方案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的产业特征主要是:服务行业多样化。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均具备相关的信息服务需求,因此信息服务面向的是多样化的行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也千变万化,因此信息服务所面向的需求复杂多变;广州地区及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复杂,各种产业均比较发达,中小企业较多,信息服务所面向的正是这些中小企业,需要大量能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才。综上,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的情况是人才需求量大,涉及的技术领域复杂且多变。上述产业特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已确定的课程模块,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行业的要求,在具体课程体系设计中,按不同阶段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在学校主要采用“教中学”,在企业中主要采用“做中学”,工学交替完成人才培养。学生通过培养,既具备了企业、行业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理论基础,有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课程实施方案的构建中,主要体现了“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核心思想。学生/学徒工逐步在实际项目的引领下,既掌握了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也提升了实际工作技能,实现自身从学徒工到员工的转变。课程实施主要包括以下4个步骤。(1)认知阶段:从招生/招工开始,企业即介入,参与到招生各项工作中,共同完成招生工作,学生和企业签订《广州市金禧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学徒生协议书》,其中就学徒期限、学徒期部门及岗位、学徒期工作内容、学徒期公司及学徒的义务、工作时间、学徒福利待遇等进行规定;新生入学后,企业派遣企业导师作为班主任,参与到学生军训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1学期课程主要为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并在学期末开设“职业岗位认知”课程,主要采用企业导师宣讲、学生参观企业的方式,使其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运作模式、企业导师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该阶段主要是完成对企业的基本认知。(2)参与阶段:第2学期及暑假阶段。主要通过“岗位实训”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徒工的能力及兴趣,分配不同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学徒工模拟完成一些简单工作任务;在学期末及暑假,企业则根据学生/学徒工已经参与过的项目任务,提供更多项目,进行双向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学徒工会进入实际项目任务中,使学生/学徒工对各种项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该阶段主要完成参与实际项目,了解具体项目。(3)顶岗阶段:第3学期及寒假阶段。该阶段,学生/学徒工的主要教学场所在企业及企业的项目组中。根据项目组的具体需求及学生目前的能力,通过双向选择,将学生/学徒工分配到不同项目组中,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会根据学生所参与的项目周期,签订《三方协议》,规定学生的工作任务、责任、权利和酬劳等,在完成项目组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酬劳、提升职业能力,同时也获得学分,完成相应学业。该阶段主要是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具体任务。(4)在岗阶段:第4学期。经过前面的3个阶段,学生/学徒工参加了项目组,完成了相关任务,已经具备了“准员工”的技能,因此本阶段主要是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继续参与到实际项目组中,经过锻炼,使技能得到持续提升。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实际起到了在岗员工的作用。2.4制定课程考核细则,跟踪学生学习质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为每门专业课程配置了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所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主要负责根据所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对课程标准、内容,以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加以明确,并在课程考核标准、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记录学生的实习记录单、工单、考核表、学生顶岗实习报告等,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通过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3建设成效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带动整个现代学徒制项目在校企平台、课程体系、育人模式与人才素质等4个方面取得了成效。3.1校企平台针对广州区域经济需求和发展,结合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的特点,建立了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与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招生招工工作的实施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与实施、学徒工在岗学习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并制定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3.2课程体系构建了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所划分课程模块的特性,制定了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规定了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均得到了提升。3.3育人模式通过学生入学时签订的《现代学徒制学徒工协议》、生产性实习时期签订的《三方协议》,明确学生、学徒工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了学校教师、企业专家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成果。3.4人才素质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企业培训的方式获得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认证,并有优秀学生考取了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HCNP)证书;通过参与中国移动、广发银行、南粤银行等项目,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学生获得比较合理的职业规划路径;从人文修养、身心健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能力培养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在学校其他专业中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建设和发展。4未来建设及发展方向现代学徒制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有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开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计划从以下3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实践。(1)建立并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场所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进行,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体系来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这一体系是保障整个培养体系稳定、有效及持续发展的基础。(2)建立动态的适应行业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及实施流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紧跟社会发展,更新人才培养体系,适应行业产业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3)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