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古诗词积累与赏析_第1页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古诗词积累与赏析_第2页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古诗词积累与赏析_第3页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古诗词积累与赏析_第4页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古诗词积累与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思考教育古诗词积累与赏析

知道怎么考?考点精讲课堂瓦动师生共同来探究,攻克考点讲技法!

考点概览

(方法指津

知道练什么?夯实考点课后提升中考题型常联通,驰骋考场倍轻松!

常当堂演练

第中考IO

考点概览

•1.能熟练背诵、默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34首

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中的名句。2.积累与教材内容相

关的古今中外名言警句,能应对各种

类型的古文默写。

3.依据课文内容直接填写上句或下句。

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题义要求,写出/

5.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一组日

6.写出一些成语在古诗文中的原出句。

7.掌握诗歌的体裁特点。

8.理解诗意,体版八

9.品味诗词的遣词描/版会诗歌的表现手法O

10.掌握诗词的朗读]b

>/

,方法指津_________________

•1.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的形式有:识记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运用性默写、归类性默写等。学习诗词,诵读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既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又能“见义知句”,达鳏热垂和

灵活运用的目的。

复习古诗词,要善于抓住名句,这是中考复习的重点。能成为名句的诗句,一般有如下特,久川)工时修

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寓含哲理,令人深思。虹沟畴云

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ft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地静”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八”

2.古诗词鉴赏常考题型有以下几种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

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

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

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

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

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

新思考示例:

•1.(安徽)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r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厂4^2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七工厂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

阳楼记》)

⑥.二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丘西村》)

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⑧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丘坡

羊•潼关怀古》)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考

查点:古诗词默写。

解题思路:熟记诗词,默写难度不大。注意正确书写。

2.(黄冈)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ft寺后禅院》)(2)江ft代有

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3)李贺的《雁门

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

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愁有价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愁有滋味,“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愁有重量,

李清照说:“只恐双溪照源舟,载不动许多愁。”

(5)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这恰似王湾《次北固ft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6)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替代旧的事物,正像刘禹

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7)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戍边情怀的名句,请你任选一类写出连

续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十八大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收到了良好的社

会反响,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考查点:古诗句的理解与背诵。解题思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题义要求,写出诗文

原句。

•3.(2013•黄冈升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2)题。(4分)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A

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加T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

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o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情感态度不同,第n

一首:遗憾,惋惜;第二首:赞扬,肯定。(2分)(2)这

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ft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ft

河。

考查点:对诗意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抓住古诗词的意思,紧扣关键性

词语'O

4.(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词彩匕

炙,五十弦翻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

活图。蕴涵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国河、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考查点:对词的理解。解题思路:词语需要放在句子中理解,词不离句。并且透过

诗词的字词意象,领悟

蕴含的思想。

・法:1.古诗词默写。

当复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运用归纳积累和联想积累等方法归类整理以加深理解。

(1)归纳积累。即把相关的古诗名句按照不同的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

类、理想类、

、’、描写类(花、鸟、树、木、ft、水、雨、雪、春、夏、秋、冬等),并

可制成卡片,便于记忆。

(2)联想积累。即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运用这种方法,要形成“名句意识”:

看到某个作家、诗人,

就该想到不同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该想到

涉及的名句;看到一句名句,

就该想到与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如:由范仲淹想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到《游ft西村》就想起“ft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等。

不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应试,

都要养成严谨细心的良好习惯。要提高背诵、默写的准确度,做到不添

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2.古诗词鉴赏。解答古诗词鉴赏这一类题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手:(1)了解诗词写作背景(包括文化、人文背景),以及诗词的基本内容。

(2)借助联想与想象,把握诗词的意象及意境。

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

强当堂演练诗词34篇(一)关雎①

0《诗经》

关关雎鸠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③。参差存菜④,左右流⑤之。窈窕

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⑥。哉⑦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苻菜,左

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苻

菜,左右笔⑧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诗三百》,汉代尊为经典,称

《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朝庙乐章及民歌三百一十一首,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

际收诗三百零五篇。全书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国风、小雅、大雅、

颂四体。十五国风中大部分是民歌。

注释:①出自《诗经•周南》。②关关:雌雄二鸟和答的鸣叫声。雎鸠他jiu):鸟名。

③好逑(qiU):好配偶。④存(xlng)菜:水生植物,嫩叶可食。⑤流:用手捞取。⑥思服:思念。⑦

优哉:思念。⑧茎(m&o):用手拔取。

简评:《关雎》是《诗经》首篇,是一篇优美的爱情诗。开篇以雎鸠鸟在河洲上和鸣起

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属于比兴手法。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

国中考推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

又叫“国风”,

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关雎》和《一葭》就

出自“秦风”。《关雎》是全书的第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

的位置。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二)兼葭①

《诗经》兼葭苍

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溯涧③从

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

萋,白露未晞④。所谓伊

人,在水之湄⑤。溯涧从

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垠⑦。兼葭

采采⑧,白露未已。所谓

伊人,在水之7矣⑨。溯涧

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让⑪。

注释:①出自《诗经•秦风》。②兼葭(pnjia):芦苇。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③溯(SCJ):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涧:盘曲的水道。④晞(xT):干。⑤湄:水边,岸旁。⑥跻

(jT):登,升高。⑦诋(chi):水中高地。⑧采采:与上文“苍苍”义同。⑨禊(si):水边。⑩右:迂

回弯曲。⑪祖zhi):水市小洲。

简评: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全诗共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

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体现出《诗经》在重章叠句方面的特点。诗歌

以萧瑟的秋季为时间背景,以轻风中摇曳的芦苇、透着寒意的白露以及静默远去的流

国中考11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

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

即可)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

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

①,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②,ft岛竦峙③,树木丛

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④,洪波涌起。日月之

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

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⑥。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诗现存二十四首,都是乐府歌辞。有《曹操集》。

注释:①“东临”句: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当时曹操已经灭了袁

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支持东ft再起;曹操这次北征就是为了征讨袁

绍的残余势力。乌桓是汉末辽东半岛上的少数民族,碣石ft在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乐

亭,西南,曹操征乌桓途中经过此ft。②澹(d&n)澹:水波动荡。③竦(sbng):同"耸"。峙

(zhi):立。④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⑤汉:银河。⑥幸:庆幸。甚:很。至:极。

以:用以。咏:歌咏。末两句是合乐演奏时附加的,是乐府歌辞的一种形式,与正文内

容无关。

简评: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ft俯瞰大海,为见到的壮观景象所感染,挥

毫写下此诗。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怀,在气象万千的描述中,展现了一人伟大政治家包

容宇宙的宽广胸襟。诗歌前面八句写诗人登ft观海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中间四句极写大

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势。而以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收束全诗,好似一曲

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尽回味的余地。还应指出,本诗是中国

文学史上最早的完整的自然风景诗。

谿中考键推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

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

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1)诗人登临碣石ft的目的是: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ft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________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

是动景,“ft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

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

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

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

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四)饮酒①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③。问君何能尔④?心远地自偏⑤。采菊东篱

下,悠然⑥见南ft。ft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⑦还。此中有真意⑧,欲辨已忘言⑨。

注释:①《饮酒》共二十首,成一组。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总题为《饮

酒》,大约作于诗人刚过四十岁不久之时。②结庐:建造住宅。入境:人世间。③车马喧:

指世俗来往的喧闹。④君:作者自称。何能尔:怎么能做到这样。⑤“心远”句:心既远离

尘俗,虽居喧闹之境也会像在偏远之地一样清静。⑥悠然:形容自得的神态。⑦相与:结

伴。⑧此:眼前情景。真意:关于生活真正意趣的体会。⑨“欲辨”句:想要辨析自己的这

种体会,却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简评:此诗叙写诗人远离尘俗归隐田园后的愉悦心情,表现了安贫乐道的志趣。前四

句写诗人归隐之后平静脱俗的心情,寓情于理;后四句转入对外在世界的描写,高洁的

菊花、悠远的南ft、自由的飞鸟,构成恬静的意境,衬托出诗人高洁的品格,借景抒

情。苏轼曾评价说:“因采菊而见ft,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

ft),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还应指出,此诗前四句寓情于理,后六句

借景抒情,将写景、抒情、说理巧妙结合起来,也是其艺术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落中考谯授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ft”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

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ft”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ft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ft的形象

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王勃城阙辅三秦

②,风烟望五津③。与君离别

意,同是宦游④人。海内存知

己⑤,天涯若比邻⑥。无为在歧

路⑦,儿女共沾巾⑧。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ft西省河津县)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

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中他才气最高。有《王子安集》。

注释:①杜少府:名不详。少府:指县尉,主管缉捕盗贼。之任:赴任。蜀州:一

作“蜀川”,泛指今四川一带地方。②城阙:指京城长安。阙:皇宫门前的望楼。辅:夹辅,护

卫。三秦:指今天陕西一带。项羽灭秦后,把秦国的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给秦的

三个降将,所以称为“三秦”。③风烟:风尘烟雾。五津:指四川岷江中的五个著名渡口白

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④宦游:在外地做官。宦:官。⑤海内:四海

之内。知己:知心朋友。⑥比邻:近邻。⑦无为:不要。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的地

方。⑧沾巾:沾湿佩巾,指流泪。

简评: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朋友送别诗,不落一般应酬的俗套,将离情别绪写得昂扬

奋发,充满了积极进取精神。首联写送别之地和朋友将要走过的地方;颔联写客中送客的

特殊背景;颈联用简练的语言阐明知心朋友在于心灵的相通而不在于朝夕相守这一生活哲

理,其中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挚情谊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尾联表现旷达的情怀。

辑馆逑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望”字将送别

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

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

人的深情慰勉。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一不要、无须,诗

句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爽朗乐观)的思想感情。

(六)次北固ft下①

王湾客路②青ft

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

阔,风正③一帆悬。海日④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⑤。乡书⑥何

处达?归雁⑦洛阳边。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登进士第。他的诗在当时很负盛名,但

《全唐诗》中存诗只有十首。

注释:①次:长途中的短暂停留。此处指停泊。北固ft: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

临水,地势险要。②客路:指旅途。③风正:风顺。④海日:太阳从东方的海面上升起,

故称“海日”。一说,古时对于宽阔的江面也可以称海。⑤江春入旧年:意思是说,旧的一年

还没有过去,新年的春天已经开始。指春节前立春,虽未过年,但新春已开始。⑥乡书:

家书。⑦归雁:北归的鸿雁。传说鸿雁可以传达书信。

简评:此诗首联对起,工丽跳脱,色彩鲜明而有动感。“潮平”两句一远景一近

景,组合成一幅视野开阔的画面,非常精彩。“风正一帆悬”仿佛是特写镜头,将视线聚焦在

一片小帆之上。但仔细体味,其妙处不仅如此。王夫之曾指出此句诗的精妙在于“以小景传

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小船直行帆正的景象暗示给读者:江流宽阔而坦直,风向很

正而且适中。如果江流弯弯曲曲或水流湍急,均不会有此景象;如果风向不正或风大,也不会有

此景象。可见“一帆悬”的小景却传达出小舟行进在大江直流、平野开阔、风平浪静的大江上

的神韵。颈联最妙,在用精当的语言描绘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这一客观规律时,又给人以新的

希望。为强调“日”和“春”这象征新生事物而又充满希望和诱惑情味的字眼,诗

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

可)。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

说说妙在何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

里、。

(七)使至塞上①

王维单车欲问边

②,属国过居延③。征蓬④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直,长河⑤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⑥,都护在燕然⑦。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州(今ft西省祁县),后迁居蒲州(今ft西

省永济县)。王维精通诗歌、绘画、音乐,诗有参禅悟道气息,有“诗佛”之誉,是盛唐ft水田

园诗派代表作家。清赵殿成有《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

注释:①这是王维开元二十五年(737)任监察御史时,赴河西节度府凉州时途中

所作。使:出使。②问:慰问。边:边塞。③属国:附属国。居延:在凉州以北,今内蒙

古境内:东汉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唐河西都护府有羁縻州、居延州。这里是借用汉时

“属国”之称,写自己经过居延州。④征蓬:用远飞的蓬草比喻人,此指作者自己。⑤长河:指

黄河。⑥萧关:在今甘肃环县北。候骑(ji):骑马的侦察兵。⑦都护:各处边防所设的最高

武官。燕(y&n)然:即杭爱ft,在今蒙古国境内。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单于,登燕然

ft刻石记功而还。这里说从萧关候骑处得知都护还在更远的地方,也表示称誉河西节度使

崔希逸大捷的意思。开元二十五年春,崔希逸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

简评:此诗写作者出使凉州途中所见边塞辽阔、壮丽的景色及自身的感受。前六

句写单车出塞,经过居延,途中所见,蓬草飞飘,归雁遥没,大漠孤烟,落日长河等景色。

末两句述写萧关问答,通过侦察骑兵之口点出将军正在远征,想见战局之紧张。诗歌写苍凉

廓远的边塞风光,有雄浑壮阔之美,结尾在对时事的关注中也流露出自己的豪情。“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于平淡中见警策,于单纯中见丰富,画面生动,线条感很

强,构图很美,可以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被后人誉为诗句中之神品。

所中考键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

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

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

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

远。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

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

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

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

正在燕然前线。”

3.这首暮7乍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

(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出生于碎叶

(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城。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

特,豪放天纵,色彩奇瑰,飘逸奔放,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被称为“诗仙”。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注释:①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作者闻讯,写此诗寄给

他,以表同情。左迁:贬官。②“杨花”句:写春深景象。③五溪:雄溪、酉溪等五条溪流

的总称,在湖南省西部。④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指位于湖南省沅陵县的古夜郎县,不是

指位于今贵州省的古夜郎国。沅陵在龙标的南方而略偏西。

简评:李白非常重情义,当他得知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不胜同情,便写下此诗,表

现出对王昌龄的诚挚感情。后两句大胆的想象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愁思寄托在可感知的月

光中,要伴随明月到朋友的身旁,感情真挚,抒情效果极佳。诗歌以凄迷之景写感伤之

情,情景相生。

3中考就报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一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

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

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A.作者将

“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

远。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

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九)行路难①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停杯投箸④不能

食,拔剑四顾⑤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⑥雪满ft。闲来垂钓碧溪

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⑦。行路难!行路

难!多歧路⑧,今安在⑨?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⑩。

注释:①行路难: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内容多写道路的艰难险阻和离愁别绪。

②樽(ZM):酒杯。斗:量词,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十千:指价值万钱。③珍羞(xiii):珍贵

的菜肴。“羞”同“置。直:同“值”。④箸(zhCi):筷子。⑤顾:望。⑥太行:太行ft。

⑦“闲来”二句:垂钓碧溪:传说周代名相吕尚(姜太公)在遇见周文王以前,曾经在碧溪垂钓。

周文王出外打猎,遇见了他,对他非常敬重,请他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后来吕尚辅佐周武王

灭商纣王,建立周朝。梦日边:传说商代名相伊尹曾经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不久就被

商汤聘请,去做相国。以上两个故都是借古人的事迹来说明白己的远大抱负,表明自己还有

机会,并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往往出于偶然。⑧歧路:岔路。⑨今安在:现在要走的路在哪

里。⑩“长风”二句:自信总有一天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渡沧海,实现理想。会:

当。有时:有机会。云帆:指在天水相接的地方,船帆好像出没在云中。济:渡。长风破

浪:南朝刘宋人宗意(qu。在少年时代,叔叔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

浪。”

简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政治上失意后内心的苦闷和矛盾。诗歌先写美酒珍保的丰盛,

再写自己食难下咽、拔剑四顾的痛苦茫然之状,鲜明的对比和反差造成一种强烈的印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诗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

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抒发

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运用典

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渴望有

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十)望岳①

杜甫岱宗夫如何

②?齐鲁青未了③。造化钟神

秀④,阴阳割昏晓⑤。

荡胸生曾⑥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ft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是中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长期与下层人民生活在一起,其诗围绕所处的时代环境

及自身遭遇而写,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广阔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他

叙事、抒情、写景真实而细腻,语言丰富多彩,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被后人誉

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注释:①岳:指东岳泰fto②岱宗:泰ft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称岱

宗。夫:语气助词。③齐鲁:春秋时的两个国家名,都在今ft东省境内。齐地在泰ft

北,鲁地在泰ft南。未了:不断的样子。④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赋予。⑤

阴阳:ft北为阴,ft南为阳。割:分割,划分。⑥曾:通“层”。⑦决:裂开。眦⑵):眼

眶。⑧会当:应当,将要。凌:登上。

简评:此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佳作。从诗意来看,杜甫并未登上泰ft,所以诗歌

所写只是远观的景象。那无尽的青翠高耸的峰峦、迷蒙的云雾、自由的飞鸟,都深深地诱惑

着杜甫,使他渴望登上泰ft之巅!诗中洋溢着对祖国壮丽ft河的热爱,洋溢着积极进取的

乐观精神,与饱经沧桑之后杜甫诗风的深沉厚重不同。最后两句不仅表明早晚要登上泰ft

绝顶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一种人生境界,富有生活哲理,为后世喜欢和广泛应用。

备中考他接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这两

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ft中。D.层云围绕在

“我”的身旁,鸟儿从ft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D)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ft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ft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ft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

礴。

B.写出了泰ft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瞥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ft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

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春望①

杜甫国破ft河在

②,城③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④,恨别鸟惊心⑤。烽火连三月

⑥,家书抵万金⑦。白头搔更短

⑧,浑欲不胜簪⑨。

注释:①春望:春天远望。②国破:国家被战争破坏。ft河在:ft河依旧存

在。

③城:指长安城。④感时:感伤时事。花溅泪:看见花就落下眼泪。⑤恨别:怨恨与家人

离别。鸟惊心:听见鸟儿啼叫就觉得心惊。⑥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指战争。连

三月:连续三个月。⑦家书:家里寄来的信。抵:值得。⑧搔:用手抓。因为忧思,所以

搔头。短:少。⑨浑欲:简直要。不胜:不能胜任,受不了。簪(z&n):簪子,束头发的用

具。古代男子留长发,所以也要用簪子。

简评:安史之乱中,杜甫曾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但因他官职卑微,没有名

气,故未被囚禁,尚可以在城中到处闲逛,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开篇点题,写春望所见

之景,“破”字概括长安的满目疮痍,令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尽荒芜冷落,满目凄凉之感。

两句诗对仗工巧,自然圆熟。“国破”与“城春”对举,语义相反,对照强烈。“国破”本是衰残

之景,反继之的却是“ft河在";“城春”本是明丽之色,反继之的却是“草木深”,前后相悖,

又是一翻,极力表现ft河美好而遭到蹂蹒破坏的怅恨,情蕴极其丰富。“感时”两句后人理

解有所不同,但本质精神却是相通的,即都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外射到花鸟之上的结果,花

与鸟都带上诗人的主观色彩。“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说的便是这

一道理。颈联表达消息久绝渴盼亲人音信的迫切心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为后人传

诵。尾联进一步表现感时恨别的哀愁。“白发”为愁所致,"搔’本是人们愁苦时的下意识动

备中考链接

1.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在战火连绵不断的

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__________________

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

号②,卷我屋上三重③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④长林梢,下

者飘转沉塘坳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

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⑥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⑦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卧踏里裂⑧。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⑨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⑩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⑪!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ft。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⑫,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后。②号(帕0):叫,拖长声音大声叫唤。③

重(ch6ng):层。@K(juan):挂。⑤坳(&o):低洼处。⑥俄顷:一会儿。⑦衾(qln):被子。

⑧恶卧:睡相不好。踏里裂:蹬破被里。⑨雨脚:雨点。⑩丧乱:指安史之乱。⑪彻:完。

⑫突兀:高耸。见:同“现”。

简评:此诗属于七言歌行体的叙事诗。唐乾元三年(760)春天,杜甫在亲友帮助

下于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料大风揭去屋上的茅草,大雨接

踵而至,屋漏使诗人长夜难眠。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开头五句以一系

列的动态场面写秋风吹破茅屋的情景;接下五句写群童在大风里捡拾茅草,诗人发出无奈的

叹息,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诗人以及百姓的穷困程度;“俄顷风定云墨色”以下八句,写屋

漏偏遭连夜雨的悲苦之况;“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数句,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

理想,这种情感的升华使诗歌获得了不朽的品质。诗歌写的虽然是诗人自己的遭遇,抒发的

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

褊中考敢接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

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o

2.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3.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②

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③。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

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④。将军角弓不得

控⑤,都护铁衣冷难著⑥。瀚海阑干百

丈冰⑦,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

归客⑧,胡琴琵琶与羌笛⑨。纷纷暮雪

下辕门⑩,风掣红旗冻不翻⑪。轮台⑫

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ft⑬路。ft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三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