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模拟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专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指水的本源,“流”指水的支流,“汇”指河流会合在一起。如果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那么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就是河水的源、流、汇。源,是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传承;汇,则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发展。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次作文是材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则联系背诵篇目《谏太宗十思疏》,强调了稳固根基和疏通源头的重要性;第二则解释了中华文明长河的源、流、汇的含义,并将其放到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做了具体的阐发:“源”是追本溯源,“流”是传承发展,“汇”是交流融合。中华民族的发展自始至终受到自身文化传承的浸润和滋养,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将在不断地守正创新、文明互鉴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源”“流”“汇”体现在各种具体事物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比如“书法”“武术”“国画”“围棋”“诗词”“建筑”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展开论述。写作有明确的任务——“结合材料”,“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因此考生宜确定议论文文体,运用常见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参考立意:①疏浚源头,传承发展,汇聚文化;②培根固本,浚源流长;③文明互鉴扬帆起,华夏文明薪火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湿地不断遭到破坏,保护湿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多国于1971年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2005年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2021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中国召开。此次大会标志以中国传统玉壁为造型,内嵌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四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动物形态和人脸轮廓,意在表达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中国青年该如何承担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主要讲述了在全球湿地不断遭到破坏的背景下,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并逐渐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出绿色发展的大国担当精神。以此指向中国青年,提出“中国青年该如何承担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的问题。从而引发我们思考。意在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担责,树立并践行绿色发展观念,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努力。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绿色发展的内涵,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的重要性,如何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展开分析。如担当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干在实处;需要我们不惧苦辛,淡泊名利;需要我们传承精神、以身作则等。参考立意:1.呵护自然生态,共盼和光同春。2.担当责任,绿色发展。3.燃青春之火,成复兴之梦。4.共筑生态长城,青年接力担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明确指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材料二:有少年人说:要我读《时间简史》,我很开心;要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就会看不入心。有成年人说:如果不懂科学,人类就无法生活;而不看《红楼梦》,对生活没影响。材料三:据说在英国人的家中常常会看到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莫言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现实生活,以高一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复兴中学“人文阅读节”的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一强调高中阶段“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的部分培养目标;材料二突出文学阅读的现实困境,即“看重科学之用,轻视文学之用”;材料三用现实生活里的中外事例(英国人重视信仰和英国本土文学著作;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公开演讲的观点)突出文学的“无用之用”。三段材料内容都指向“文学(人文)阅读”,综合反映了“文学(人文)阅读的有用和无用”,“科学之用和文学之用的区别”,材料核心概念属于关系型话题。特别注意:材料中提到的书名或人物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也突出具备所属国家(民族)的文化特征。任务分析:①情境设置为复兴中学“人文阅读节”的启动仪式,隐含了“号召高中生进行人文阅读(特别是本民族优秀作品)”“辨析文学阅读的功用”“解决文学阅读的现实困境”的目的指向和“复兴中学”校名内涵;又需要考生“以高一学生代表的身份(就是考生的真实身份)”演讲,即要以符合身份的口吻和措辞,探究完成高中阶段文学阅读学业任务的方法。②内容要求“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现实生活”,意味着既要考虑材料的多元关系,适当进行辩证思考,又要联系高中生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阅读困境。③文体要求是“演讲稿”,要注意文体格式、对象意识、口语化、鼓动性等文体特征。写作时应辩证思考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写成一味贬低科学(或:科学阅读、实用阅读),鼓吹人文(文学)阅读的文章。可以先肯定科学阅读的价值,再重点论述人文阅读的意义,可以通过例证法具体论述文学阅读对我们的精神滋养和人生意义的引领,注意所举事例应当是“整本书”,即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此外需要提醒,考生可以提及《圣经》的信仰作用、人文特性,但不宜过分宣扬其宗教教义。【参考立意】1、文学阅读有大用2、文学阅读与科学阅读同样重要3、人文阅读不可废4、阅读处处显人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遗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陷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述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因。当然,材料中也具体阐述了,这种交恶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政见之争。根据“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并没有明确的褒贬态度。审题时,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举荐人才也不遗余力;苏轼被贬后并没有颓废沮丧,而是仍以积极态度生活、创作,建树颇丰;王安石不顾非议勇于改革,力求找到一条强国之路。这些都具有“启示意义”。因而这三个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试题要求回答“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要注意选取其中一人来写,体现“最深”,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当然也可稍微带一下其他两人,体现“比较”思维,但不可对其他人物采取“贬”的态度。写作时,若从欧阳修的角度出发,可根据其善于发现苏轼、王安石的才华,并积极举荐他们为朝廷效力,赞扬其爱才荐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并结合当前中国急需人才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情境,体现最深的感触。若选择苏轼,则重点可从苏轼对待人生路上的痛苦、困境、失败、挫折、悲伤的积极乐观态度给予我们的启发下笔,鼓励青年勇敢迎接生命中的苦痛,懂得生活的正确态度。比如,面对挫折,有人咀嚼悲伤,而苏轼却坦然面对;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苏轼,我们应像苏轼那样,设法适应,坦然面对,以豁达的心态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而对于王安石,虽然可以适当批评其某些不恰当做法,但却不能否认其积极推动改革乃是出于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子丹心。因此,若写王安石,可从其爱国、敢于尝试变法、坚忍不拔等角度展开思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穷困潦倒依然不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如今,很多大学生自我调侃是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思想负担,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陷入困顿和苦闷中。材料二: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路遥)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请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一通过对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介绍,凸显“失意书生”尴尬的处境: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不愿意脱下长衫代表着他不愿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长衫”就像年轻人心里的枷锁,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又让自己放不下学历身段,就像孔乙己放不下长衫。材料二引用路遥的名言,意在说明人生之路漫长,有很多机遇,不要轻易被定义。人这一生能做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没有人从出生后就被定义长大后必须要从事什么工作,即使有,可能也不是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因此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定义和标签,给未来的自己多留一些机遇和可能。具体看来,当今大学毕业生一边是现实的“内卷”,一边是读书人的尊严。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愿脱下自己的长衫。但现实是,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很多,但并不是取得了较好的学历,毕业后就都能够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收入。因此联系社会现实,面对漫漫人生路,强调年轻人不要被“学历”定义了自己,而要善于另辟蹊径,脱下“长衫”,努力寻找发光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直陷入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这种思维中,就会让自己不断的内耗。与其故步自封,不如放下学历身段,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努力奋斗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实现价值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写作任务是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谈谈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行文构思时,要辩证看待这件“长衫”,思考要不要“脱”,何时“脱”,何时“不脱”,“脱”了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脱”又该如何。其实本次作文就是要青年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择业的问题,妥善处理学历与择业的矛盾。比如,首先当遇到求职问题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