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_第1页
四川农业大学_第2页
四川农业大学_第3页
四川农业大学_第4页
四川农业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四川省境内公办高校01历史沿革学术科研办学条件文化传统目录03020405知名校友所获荣誉校园环境目录0706基本信息四川农业大学(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简称“川农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位列“双一流”、“211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双一流”农科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27年和1935年两次并入四川大学,1956年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往原西康省省会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579万册(件);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6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有教职工近3600人,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7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100余人。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清末年间,在全国兴学强国的潮流推动下,四川布政使许涵度上奏清廷,希望在四川设立中等农业学堂,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成都厚载门内宝川局右侧旧仓库内成立,这是四川成立的第一所农业学堂,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历史源头。学堂于1906年6月1日先行开学,9月12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四川总督锡良在典礼上颁示训词:”蜀中沃野千里,古称陆海。夙以蚕丝之利与世相竞,徒以墨守故法,利寖外溢,故不能不提倡农学,以为振兴农业之预备“。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初设农业、蚕业、林业的预科和本科。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时期1910年4月,学堂迁往成都东门外望江楼附近的农业试验场修建新校舍。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辛亥革命后,经四川省军政府批准改名为四川高等农业学校,设大专部和中专部。1914年,改名为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增设农本科、蚕本科。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国际合作12345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6个,学科专业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温家宝同志在《四川农业大学师生给温总理的一封信》上作出批示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74人、副教授603人;博士生导师328人、硕士生导师8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5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8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5人、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20人、天府青城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4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科建设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

截至2023年3月,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学9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2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教学建设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12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34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环境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园林、园艺、植物保护、工商管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茶学、风景园林、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城乡规划、法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发展、农业水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视觉传达设计、水产养殖学、药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类实验教学中心、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特色专业: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茶学、草业科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国际合作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4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学术科研科研平台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学术科研科研平台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省级科研站点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

科研成果校史馆相关奖状截至2023年3月,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

学术资源据2021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由雅安校区图书一馆、成都校区图书二馆和都江堰校区图书馆等组成,形成三地三馆的格局;图书总藏量1165.89万册,其中,纸质馆藏204.05万册,电子馆藏961.84万册;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44770种,其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9050种;有国内外数据库82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数据库内容涵盖所有学科专业,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构建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3年,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已正式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即CSCD-C刊2017-2018年),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2014年版(即第7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曾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评比中获一等奖。2018年1月起正式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学报主要反映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的研究论文。

文化传统学校校训学校校徽学校精神文化传统学校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学校校徽校徽四川农业大学校徽由中英文校名、中心花状主体图案、1906、现第一行政楼及书本环绕的穗状图案构成。徽志为圆形造型,中心花状主体图案由古象形字“羊”和叶片图形组成,其上方是数字1906,下方是学校雅安校区第一办公楼(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办公大楼旧址)图案,两侧是书本环绕的穗状图案,外环文字为学校中英文名称。徽章为印有徽志的圆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学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绿色,图案和字体均为金色。

四川农业大学校名由**同志亲笔题写;中心花状主体图案由花蕊和叶片构成,花蕊由古象形字“羊”变形而成,表示动物;围绕花蕊的叶片表示植物。“1906”表明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06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中心下方的现第一行政楼为原西康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学校1956年迁雅安独立建校后的代表性建筑。整个校徽图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协调美观,体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象征学校和谐、进取与勃勃生机。知名校友知名校友科教界工商界党政界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四川农业大学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校本部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的成都校区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6000人。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邮编:625014概况: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校本部)与雅安市区共生,占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个雅安市区。雅安校区由濆江分隔老校区和新校区,学校的所有机关职能部门均设置在雅安校区,是学校的“政治”中心。雅安校区环境优美,老校区有上百棵历史悠久的法国梧桐树,号称“百万大道”,新校区有一里长的“桂花大道”以及安静优雅的“老板山读书公园”和富有特色的“农牧场”。雅安校区拥有四川乃至全国先进的动物疾病检测仪器、动物疾病研究控制室、动物医院。所获荣誉所获荣誉1981年5月,四川农学院作为主研单位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987年,徐廷文等主研的“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时任水稻研究所所长周开达教授主持研究的“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990年,时任小麦研究所所长颜济教授主持研究的“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6’及其姊妹系”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此后,学校主持研究的成果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