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植物提供氮元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

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3.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4.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5.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6.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7.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8.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9.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0.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11.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2.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13.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14.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的植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冬小麦

15.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16.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7.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18.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19.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0.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

21.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2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3.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4.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5.生物的生态位是指()

A.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B.种群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C.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D.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位置

2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7.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8.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效率公式是()。

A.同化效率=固定的太阳能/吸收的太阳能(植物)

B.同化效率=摄取的食物能/同化的食物能(动物)

C.生长效率=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D.生长效率=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2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30.()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A.红光B.蓝光C.红外光D.紫外光

二、填空题(20题)31.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是随季节变化的______。

32.对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起主导因子作用的是______。

33.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34.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35.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Nt=N0λt,式中入是______。

36.______是生态学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7.森林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和______地带性两方面。

38.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______、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39.生物对某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忍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______。

40.种群的周期性波动包括季节性波动和_______。

41.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2.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

43.土壤质地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44.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4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_____。

46.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47.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______。

48.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______。

49.反馈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0.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三、判断题(10题)51.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52.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53.限制性作用决定着种群的增长趋势。()

A.正确B.错误

5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55.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56.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57.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B.错误

58.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

59.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间的循环属于生物循环。()

60.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62.简述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三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63.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6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65.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五、论述题(5题)66.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6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68.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69.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0.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1.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参考答案

1.B

2.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3.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4.D

5.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6.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7.D

8.B

9.D

10.A

11.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2.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13.C

14.A

15.C

16.C

17.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

18.D

19.A

20.C

21.B

22.A

23.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4.C

25.C

26.D

27.A

28.A

29.A

30.B

31.日照长度日照长度

32.水水

33.生理辐射

34.草甸黑土

35.周限增长率

36.地球地球

37.垂直垂直

38.植被植被

39.生态幅生态幅

40.规则的年波动规则的年波动

41.他感他感

42.季节变化

43.砂土;壤土;粘土

44.频度

45.形态适应、行为适应、适应组合

46.地上芽

47.储存库

48.群丛群丛

49.正反馈;负反馈

50.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51.A

52.B

53.B

54.Y

55.Y

56.N

57.A

58.A

59.Y

60.A

61.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62.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

63.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65.(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66.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

6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

68.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69.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70.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

71.A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下列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A.天敌被大量捕杀后,雷鸟种群因球虫病大量死亡

B.植物发展了有毒化合物的产生,食草动物体内形成特殊的酶进行解毒

C.真菌菌丝穿入到松树根部,为植物提供氮元素和矿物质,松树为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D.大豆被动物啃食后,能通过增加种子粒重来补偿豆荚的损失

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3.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4.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5.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6.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7.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8.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9.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10.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11.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2.地形是通过影响光、温、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因此属于()。A.间接因子B.生物因子C.直接因子D.限制因子

13.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14.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的植物是()。A.水稻B.油菜C.甘蔗D.冬小麦

15.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

16.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7.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A.内因性演替B.快速演替C.次生演替D.外因性演替

18.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19.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0.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是()。A.稀有种B.伴生种C.优势种D.亚优势种

21.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22.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23.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4.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25.生物的生态位是指()

A.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B.种群在地球上的分布位置C.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D.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位置

2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7.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8.生态系统中能流的效率公式是()。

A.同化效率=固定的太阳能/吸收的太阳能(植物)

B.同化效率=摄取的食物能/同化的食物能(动物)

C.生长效率=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D.生长效率=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29.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30.()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A.红光B.蓝光C.红外光D.紫外光

二、填空题(20题)31.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是随季节变化的______。

32.对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起主导因子作用的是______。

33.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34.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35.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Nt=N0λt,式中入是______。

36.______是生态学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7.森林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和______地带性两方面。

38.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______、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39.生物对某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忍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______。

40.种群的周期性波动包括季节性波动和_______。

41.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2.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

43.土壤质地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44.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4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包括______、______和生理生化适应。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多种方式协同作用,这一特性称为______。

46.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47.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______。

48.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______。

49.反馈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50.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三、判断题(10题)51.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52.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A.正确B.错误

53.限制性作用决定着种群的增长趋势。()

A.正确B.错误

54.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55.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56.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57.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B.错误

58.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A.正确B.错误

59.钾在植物—微生物—土壤—植物间的循环属于生物循环。()

60.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62.简述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三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63.按照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几类?

6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65.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五、论述题(5题)66.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6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68.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69.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0.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1.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热效应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D.引起皮肤癌

参考答案

1.B

2.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3.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4.D

5.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6.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7.D

8.B

9.D

10.A

11.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2.A间接因子如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纬度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土壤养分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

13.C

14.A

15.C

16.C

17.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

18.D

19.A

20.C

21.B

22.A

23.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4.C

25.C

26.D

27.A

28.A

29.A

30.B

31.日照长度日照长度

32.水水

33.生理辐射

34.草甸黑土

35.周限增长率

36.地球地球

37.垂直垂直

38.植被植被

39.生态幅生态幅

40.规则的年波动规则的年波动

41.他感他感

42.季节变化

43.砂土;壤土;粘土

44.频度

45.形态适应、行为适应、适应组合

46.地上芽

47.储存库

48.群丛群丛

49.正反馈;负反馈

50.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51.A

52.B

53.B

54.Y

55.Y

56.N

57.A

58.A

59.Y

60.A

61.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62.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①增长型种群: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稳定型种群的老、中、幼个体的比例差别不大,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③下降型种群:下降型种群中幼体比例在减少而老年个体比例在增大,种群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趋于萎缩。

63.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

65.(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66.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基本性质是:结构的层次(有序)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单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整体性;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生态系统除了具备一般系统的共性之外,还有不同于一般系统的个性;(1)从组成部分看,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根本标志;(2)生态系统通常与特定的空间联系;(3)生态系统的生物随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发育、繁殖和死

6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