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_第1页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_第2页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_第3页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_第4页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明的随笔(通用15篇)清明的随笔1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行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乐 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觉,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预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预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瞬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忙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相互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全部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愿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愿老人;同辈们见面后,互相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愿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愿,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预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尊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即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醉在快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盼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予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清明的随笔2

今日是乙未年的清明节,又到祭奠先祖的时候了。因为一些年来常常在外“打工〞,以及其它缘由,已有七、八年的清明节没有回老家祭奠先祖了。今年早已做好了清明节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的计划,但因这几天始终阴雨不断,再加上一些特别缘由,只得放弃清明节的回家祭祖计划。

之前的一些清明节,当没有回老家的时候,我往往会在驻地附近找个高昂之处,面对家乡的方向跪拜,再把几张冥钱,连同写的几句寄予哀思的文字一起点燃,了结思亲念祖的殷殷心事……如在福建、在陕北等地时,我都是这样办的。在渭南家中时,我多是上到渭南南塬之顶,站在塬边的最高、最正确处,面对家乡方向,跪拜在地,并点燃写着哀思的文字纸张。

放弃了回家祭祖的计划,那就按常规去渭南南塬吧。但天公不作美,雨不停地下了几天。你看,前天和昨天,一会儿小雨,一会儿中雨,断断续续地下着,昨晚雨也没有停留。

今日早晨,我五点钟就起床了,电脑上显示的天气预报是“小雨〞,我再拉开窗帘一看,天色阴沉沉的,楼下的地面湿漉漉的,窗口上方的遮雨篷不时地响着“嘀嗒—嘀嗒—〞的声音,空中似乎还零零星星地飘着细细的雨丝。这样的天气,上渭南南塬的准备恐怕又得“泡汤〞了。假如上不了南塬,那就站在我的北屋窗前,面对家乡所在的方向祭奠吧。

不到七点钟我开始预备早饭,边做着早饭,没有想到天色竟然渐渐地光明起来。吃了早饭,到了八点半的时候,阴云退去了不少,一时半会不会有雨来临了。由于天还阴着,为了以防万一,我就拿起了一把雨伞,向着南塬的方向走去,预备仍按原计划上渭南南塬祭奠先祖。

由于刚刚雨停,上塬路上有不少小的水坑,好在塬下的路面上铺有碎石,并不泥泞;塬坡的路面上虽然很湿,但因坡面较陡,且黄土层透水性较好、雨水下渗很快,所以路面并不滑脚。九点多钟,我就上到了塬顶。

雨后塬面上的树木、小麦、油菜和草叶上都挂满了水珠,我在附近走了一会儿,鞋子和裤腿也被水打湿了。

今日早晨听陕西广播电台预告说,今日九点半要在黄帝陵举行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盛大典礼,我一看手表,恰恰也到了九点半,于是也对着黄帝陵所在的西北方向,在心中祭拜祭拜我们的始祖黄帝……

我为了响应文明祭祖的建议,这次就免了点燃冥钱等的过往做法,只是虔诚地跪了下来,口中叨念着一个个的亲人。我先后叫着我最亲最爱和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亲、母亲、三舅、三妗子,说着对他们的思念之语,遥寄我的思念。我虽然尽力掌握,不让自己太过哀痛,但还是难以掌握发自内心的感情勃发,仍遮不住眼角的泪花……我想着我那和善、好学的祖父,我那和善、乐观的外祖父,我那和善、疼爱我的祖母,我那坎坷一生的父亲,我那和善、勤劳、任劳任怨、苦病的母亲,我那和善、勤劳、对我有无限恩情的三舅三妗子,我是多么的感谢你们、思念你们呀!我没有去擦拭这些饱含着亲情、悲情的泪水,任它肆意地在我的两颊流淌……我的亲人呐,你的孙子、外孙、儿子、外甥在向你们磕头了。我没有向你们尽多少孝心,你们却已分别离世六十年、五十年、二十二年、十六年、十四年和十三年了,我有愧呀!假如你们有人还在世的话,我肯定要让你们来共享我的欢乐,也让你们准时来解解我的烦心事……

太阳已经半遮半掩地露了出来,我站起身来,向着北北西方向的家乡瞭望。我的目光掠过塬边的树木,看着塬下渭南城区那一栋栋的高楼大厦,看着远处那一条条飘动着的灰色云朵,忆着我的乡情、乡愁,念着我的亲人、亲情,想着七旬过六的我的过往、现今和将来……

清明的随笔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这是一个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风俗外,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周日上午,我和妈妈走在外婆家那边的山路上,溪水缓缓的流,路边的小草又被春风吹绿了,不时可以看到有人挑着担子和纸钱,匆忙而走;也不时可以从林中传来一阵一阵的哭声和鞭炮声和哭声;也不时有从山上扫墓归来的难过人,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慢走在山路上,看到外公以及其他的叔叔阿姨,都在田地中干活。有的在田地上翻地,田间一片劳碌;有的在翻好的地上撒菜籽、种菜苗,绿油油的一垅一垅;有的在插豆棒,整整齐齐,互相交叉依靠;有的在山地上种植果树苗。田地间一片生机勃勃,真好看!正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我和妈妈继续往山上走,看着山脚下嫩绿的野草,半山坡上的桑树张开着嫩叶,毛竹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笋,清明到了,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我喜爱这春意浓浓的清明节。

清明的随笔4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的清明时节总会有春雨相伴,仿佛老天爷都通晓人意,春风带着一方乡土的气息,吹拂着每一个前来扫墓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这个日子里祭奠他们心里最亲的故人。

然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却远离家乡,身在海外的建设项目,心中的思念之情充满着全身每一个神经,认真想想!29年的蹉跎岁月里,太多挚爱的亲人离我而去,如今我又该思念谁呢?

这些天看着亲友圈发来的清明扫墓踏青的相片,看着那青山绿水,花枝绽放的自然风光,那人头涌动的人群,布满在烟雾缭绕的大山陵园之中,满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块块告示的牌子竖立在青松树下,人们弯着腰、鞠着躬,那虔诚的景象让我热泪盈眶。

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与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过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地下,彼此无法相见。那种情景,让每一个逝去亲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别后的凄凉。我们只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们,告知他们我们依旧记得他们!依旧思念他们!依旧爱着他们!就在今日,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们!缅怀他们!我们会送上一束鲜花,会点燃一对香烛,会燃烧一摞纸钱,会摆上一些瓜果,会用双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尘,会用金线笔重描墓碑上慢慢褪色的碑文,这些都是我们在寻求心灵的慰寄和寄予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刚刚离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岁,满头银发,和气可亲,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用勤劳的双手带大了我的母亲,也培育出五个优秀的儿女,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建人,他把这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电力事业。

茫茫红尘,阴阳相隔,哽咽的凄风中您可听到您最爱的外甥那深情的召唤!舅舅,您在那边还好吗?那个世界可有春风煦暖?那个世界可有阳光灿烂?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遮风挡寒?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嘘寒问暖?

安静的深夜,缅怀以故的亲人,内心的痛苦也瞬间袭来,霎时扩散全身……

离去便意味着永别,品尝到了分别的痛苦,又怎能忍心再让深爱自己的亲人牵挂,担忧?

只是,远去的记忆,逝去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之中渐渐的远去。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我的生活依旧会继续,与其沉醉在心酸的痛苦里,倒不如将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只蜡烛,一但点燃就不停的燃烧,始终到最终,火苗慢慢的熄灭,然后一缕青烟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这个世界上永久的消失了,能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亲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时,都会有亲人来到他的坟头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说上一些思念的话语。

友爱的舅舅;今年的清明节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向你述说我的思念,但我会把心中的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温馨话语,让它载着我这份崇敬的感情,随着互联网漂泊吧!愿您能感受到我心中这份深深的怀念之情!

我深爱的舅舅,期望您天堂的生活过的快乐!欢乐!

清明的随笔5

小时候,我是个十分淘气的小孩,经常缠着年满七旬的曾祖父玩耍。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很快乐的,因为可以去扫墓,但扫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扫墓后的宴席上的红包才是我的终极目标,嘻嘻!

往往扫墓是最无聊的,但有了曾祖父的陪伴,便不再枯燥无味。有的年份,细雨绵绵,曾祖父必考我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气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诗:“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到了墓园,他也会考我另一首诗:“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朗朗背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每当此时,曾祖父就会高兴地说:“孙儿真乖,真聪慧。〞他对着自己的晚辈我的长辈们夸奖我,让我总成了大家伙关注的焦点。曾祖父大大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我十岁时,曾祖父就患了严重的咳嗽,卧床不起。有一年清明节,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诗。他斜倚床前,眯缝着眼,头往后仰,静静等我开口。房间里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好多个,连平日极少在家的爸爸也来了。我隐隐觉得不妙,但还是有声有色地把诗吟诵了一番。曾祖父满意地点了点头,努力睁开眼睛,把我细细端详一番。爸爸把我领了出来。

不久,曾祖父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严重的一次生病。曾祖父最终听我吟诵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诗,带着满足离开了人世。我后来也明白,在曾祖父的眼里,清明既是一个充满哀愁的节日,也是踏青赏游的好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来到曾祖父的墓前,我高声朗诵着这三首古诗,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们正诗意地活着。

清明的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合!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预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观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倾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四周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快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立刻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观察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期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憧憬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憧憬清明节的光临。

清明的随笔7

20xx年4月4日星期四天气:雨

放假第一天早晨我起来,打开窗一阵凉风迎面扑来。唉!可真应了那句诗:请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这点小雨是一点也不会阻挡我们去踏青的行程,反倒给踏青增添了几分情趣。我正想得入神,妈妈却把我从想象中拉了回来,叫我赶快把杂事做好,然后再去给爷爷上坟……踏完青可把我给累坏了,弄得我是腰酸腿疼,回家倒头就睡,这放假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20xx年4月5日星期五天气:雨

唉!今日仍是雨天,太阳公公并没有赏脸让我们好好玩一下。“咚、咚、咚……〞有人敲门,我这才想起来昨天姐姐说会带她大学同学和我一起出去玩,我急忙站起来拿起伞就和她们出去了。虽说天天在长阳却从没认真去观看过“她〞雨后的模样。江边的山被雨水冲刷的更绿了,水也在河里静静的留着,江边的花被雨水冲落了,煞是好看……我们还去了观音阁,我也知道了一个新学问,就是在佛门圣地是不能拍照的。

20xx年4月6日星期六天气:晴

伸个懒腰,穿好衣服,叠好被子,观察外面射进一缕阳光。啊!天气最终变晴了。但今日不能再出去玩了,因为今日有一个很重的任务。那就是整理和复习功课,为明天的课做好充分的预备,还要补充一下前两天浪费的体力。

新的一周就要开始了,刘琪加油!

清明的随笔8

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市化生活越来越深厚,很多乡村风俗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能够流传的应当称得上精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除了祭祖还愿,少数地方还会把老祖宗遗留下的一些生活风俗保存下来。清明节吃清明粑在少数地方好像也能算是微缺乏道的精华之一吧。

小时候,我从父辈那里听说过清明粑,却始终没吃过这种东西,因此想品尝清明粑的这个夙愿就始终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特别贤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节日,婆婆都特殊重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次年清明节,婆婆说这个节气有清明粑可吃。我听得有些兴奋,惊异于我们这些地方一直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识,怎会知道得那么多?后来先生告知我说,婆婆以为吃了清明粑眼睛会清亮。我对婆婆的这种看法有些将信将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龄,但身体始终很健康,她执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认识。它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过三四寸。清明草长着长而椭圆的叶子,叶及杆子都密密地长着一层灰白的绒毛,看起来不怎么招人喜爱。等到成熟时期,草的顶端还会开出密匝匝黄色的小花蕊来。

虽然清明草看起来极不惹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边……漫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节气,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正确时期。

婆婆采来清明草,洗洁净后把水沥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麦面,再加上适量水、盐或糖等,揉捏匀称分成拳头大小的饼状,放入蒸锅里蒸熟,或直接用热锅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闻起来没什么特殊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软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来;细细品尝,你不得不赞美人类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殊好吃,我由衷的赞美。或许因我无意间流露的宠爱原因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时节,婆婆都会亲自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给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陆续离家在外工作,少有时间回来,只有作为儿媳的我与先生还呆在婆婆身边。

前段时间,我突然想起清明粑来,又恰逢快到清明节了,于是跟先生唠叨着,说想吃清明粑。先生说如今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没怎么学会做清明粑,况且婆婆年事已高,这事就闲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当我又提起清明粑时,先生说婆婆已悄悄背着他特意去市场买了清明草预备做清明粑。婆婆说她始终记得我喜爱吃清明粑。

没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记住了,我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爱的婆婆,虽然她身体不如十年前,但她记忆力照旧这么好,待人依旧宽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长命百岁呢!

清明的随笔9

四月,一个悠闲闲散的月份,最适合在阳光下倚着椅子什么也不做。四月四日,一个悼念逝去亲人的日子,可外面却是一片喧闹,就算今日是清明也很难让人感到哀痛。

家里只有奶奶一位老人,奶奶身体尚好,无病无痛,习惯了前前后后劳碌。因为家里的坟并不在广州,所以清明一般不去上坟。奶奶是个碎碎叨叨的女人,总因为小贩卖给她的东西缺斤少两而始终喋喋不休。但同大多数南方女人一样,本性和善。

死亡离她是近在咫尺的。岁月,人生,沧桑,这些本应当只有她这个岁数才能够体会的词,如今竟过早的出如今小毛孩的心中,神情庄重不苟言笑的审视着生命的漫长。

张爱玲曾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而我们又何必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呢?接受世事无常,无论好坏都热情接待,虽比不上鲁迅的谦和,却总归使自己好受些。一生就只有这么长,无论怎样生活最终是要归于黄土,又何必给自己作难,为自己增添苦恼呢?

想到春暖花开,老人又熬过了一个冬季,孩子又大了一岁,这是多么叫人欣慰的事啊!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只期望奶奶能过得悠然,安静,不要劳神于生活本质的苛刻,自由自由就好。

今日是清明,虽不信任神鬼之说,却也依旧真心祈祷:在纷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生活虔诚的信徒,把磨难都藏在岁月里,人人都宽容仁慈的生活下去!

清明的随笔10

我不用烧香磕头,也不用哭泣,去祭拜我的祖先。我用一朵花的芳香、一棵草的嫩绿、一棵树的果实,去祭拜我的祖先。

给祖先的墓碑、画像,擦一擦,使它更清楚;扫去祖先墓前的尘土,使它更洁净;放上一簇鲜花,让祖先的精神照射着我们现代的人,使它永存、常绿。

我不信那些牛鬼蛇神的传奇,很多年了,但令我不能明白的是身边的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迷信?还在做着傻事。

人活着的时候,没有过上好日子,人死了,一了百了,什么也带不走。平凡的人不易,平凡的人做着和善的事。是那些不平等、违法乱纪,给我们带来了不易、困难,死了的人反而安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那片生满了荒草,如今变绿的坡地上,掩埋了我的爷爷奶奶。每年清明的'时候,父亲就到坟前祭拜,烧一些纸币,磕一个头。他也经常唠叨我们要去给上代人“上坟〞。

偶尔我也会到坟前插上一棵柳,可是无论怎么做,也见不到他〔她〕们了,只是依稀还记得他〔她〕们苍老、佝偻的身影。

只有那坟前的草,还陪伴着他〔她〕们。春来了,就绿;秋来了,枯黄。我们活着的人何偿不是这样呢?谁也保证不了明天,或许明天就是阴阳两隔了,但我坚信只要努力,明天就会更好。

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假如人世少了一点强迫,多了一些自由,可能会更欢乐。短短的人生,转瞬即失。给活着的人多一点空间吧,或许等你不在了,长期留给你的可能只有那一方土了,什么也没有了。

剥削、压迫人的时代已经去远了,不再来了。莫非那些封建,腐朽的思想、余孽,还能让它留存吗?

走在清明的这条路上,我的感受许多,一条绿色、文明的路,正走在我们现代人的脚下。

清明的随笔11

今日,咱们全家和姨妈一家去看姥姥。到了姥姥家,我就和姐姐在院子里高兴地玩了起来。我先是用放大镜观看地图,再是用放大镜困住蚂蚁,还在放大镜上放上树叶,是可怕晒死蚂蚁。从姥姥家走的时候,我放掉了蚂蚁,又和姐姐、妈妈玩了一会儿老鹰捉小鸡,和姥姥告辞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去给太爷爷扫墓。

咱们来到一个坟墓前,里面埋着太爷爷和太奶奶。妈妈用打火机点燃了纸钱,又是烧钱又是烧纸,嘴里还念念有词,直到纸钱都烧成灰了。咱们又去看田地里种的麦子,绿油油的,就像野草一样。吃过午饭,咱们就去探望妈妈的姑父了。

妈妈的姑夫已经九十岁了,他给咱们讲了他年轻时的经受,他去_参与过开国大典,见到了毛某某。离休以后,还打门球得了个第一,我真是太羡慕他的生活了,不用做作业,一天还可以随便出去游玩儿。

好了,我的清明节就是这么欢乐,见到了姥姥和姥爷,学到了许多历史。

清明的随笔12

幼时的我对清明节的印象是模糊的,如今想来是因家庭条件还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父亲的去世而定格。清明节变得清楚起来,那时的我明显的感觉到生活的艰辛,还没到清明节,就数着指头盼,为了吃上两个平日吃不到的鸡蛋。等到了那天,母亲便早早的煮上为数不多的鸡蛋,我们姊妹四个便不分大小地抢那个大的鸡蛋,往往会争吵不休,最终母亲只好出面协调,我们这才高高兴兴地捧着两颗热鸡蛋跑到小树林里荡秋千,霎时树林上空便荡漾起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饭了—〞母亲那悠长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我们便随着这声音跑回家。午饭过后,母亲便领着我们姐弟四人去上坟,路上十岁的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弟弟妹妹们还小,打打闹闹的。到了那里,帮母亲把杂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摆上,倒酒和上香,过一会,烧纸钱,然后母亲盘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来,我们几个也都哇哇地哭,那时候不知道劝告母亲,直到喉咙哭哑了才做吧,整理好东西一步一回头地回家。如今想起来都感觉好凄惨,常常泪流不止。

弹指一挥间,我已进入中年,生活渐渐富足,清明节感觉就是为了怀念亲人而设,家人和孩子都不喜爱吃鸡蛋,煮鸡蛋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两年,国家对民族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放小假几天,清明节过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联系两个较远的妹妹,期望清明节那天团聚娘家。到了清明节,我们姐妹几个边聊家常边包水饺,四个孩子在四周跑跑跳跳,母亲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饭后我们一块去上坟,一路上,麦苗青青,果树发芽开花,鸟语花香,空气清爽,美不胜收。对亲人的悼念不再那么难过,好期望父亲九泉有知,能看到如今的好日子。回来的时候,顺便挖些地里的荠菜、苦菜、菊花芽之类的野菜,成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们更是像放飞的笼中鸟,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宽广和秀丽。

清明的随笔13

每逢清明倍思亲,祭扫坟墓忆亲人。今年清明我也去为爷爷扫墓,就有了些许的感受。

爷爷离开我快四十年了,由于在县城工作,我就给了自己很多理由,很少去为爷爷扫墓。爷爷去逝时我只有七岁,爷爷的音容笑貌早已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今年我和姐姐、大弟三人给爷爷扫墓,还有两个弟弟也重复我过去的理由没能去扫墓。我早晨六点从县城出发到老家只有八点多,行走半个小时山路,就到了爷爷的墓地。看来路远和没空都是借口而已,关键是心远离了祖先,远离了亲情。当然今年清明有假期也是个便利条件,这也是国家对人民的人性化关心,值得赞许和欣慰!

清明感怀(散文随笔〕扫墓的过程原始而简洁,扫墓的心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周遭的不同而不同,是那么的绵长而悠远。为前辈扫墓的多了些思念和感恩;为夫或妻扫墓的爱恨情仇,百感交集;为晚辈扫墓的再次揭快乐灵的伤疤,阴阳两隔,柔肠寸断。为自己扫墓的(有的人生前建墓)万事具备,只等入土,然而坟头那夺目的红纸,又期许着生活多彩多姿,健康长寿;为朋友扫墓松柏长青,友情长存;为烈士扫墓的多为军人、学生人,偶尔有些公职人员。军人是军纪和优良传统教育,学生是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公职人员是党风和廉政教育。我期望在宣誓过后,但愿多一些深思,少一些形式,多一份责任,少一份贪欲,想想先烈,自当勤勉有加,克己奉公,服务百姓,报效祖国!

清明扫墓还有环境引发的冗杂心情,野外扫墓,空气新奇,鲜花遍地,尽管踩着一脚泥泞,由于亲近自然,怀旧之后,心情很快晴朗起来,也多了几分放松,多了几分欢乐!扫公墓的往往因人群扎堆,交通堵塞而怨声载道。人们多么期望公墓周边的环境得到改善,交通更加便利!

死者长已矣,活者当自强!你的梦想,你的生活,都因你富有爱心,都因你的勤奋,都因你的奉献而变的更加美妙!

清明的随笔14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悲伤,潮湿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悲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