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

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

D.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譬如震悚熙熙然蹑手蹑脚

B.修葺惶恐湿漉漉雕梁画栋

C.赋予斑斓暖融融哗众取宠

D.沟壑浮躁马前卒味同嚼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自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以来,在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同比增长率有所上升,预计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80

后和90后生育两孩的占比较大,部分70后也将受益。

B.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艾山街道办事处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了街道文化站“一室一校一场一中心”的改造提

升。

C.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

电磁力来实现的。

D.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次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件和基

地组织有关系。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周(xie)便往往触(chii)他之怒。

B.我已号(jia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zhii)县的广大地区。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zha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si)绿色大理石桌面上要驶向远方。

D.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zhi),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yin)商时代传下来的。

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国破山河在,。(《春望》杜甫),寒

光照铁衣。(《木兰诗》)城阙辅三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采菊东篱下,

.(《饮酒》陶渊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的诗

句是:,。《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揭示出将士们思归故乡而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

盾心理的句子是:一,-O

6.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它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途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

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

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

道我们会干事。”

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是谁?他是因为什么被赶出学校的?

二、阅读

7.解释下列加点词。

(1)圆十余岁(《河中石兽》)

(2)欣然翔往(《桃花源记》)

(3)期耕于南阳(《出师表》)

(4)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目:“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狭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田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绳:合乎拉直的墨

线②糅(r6u):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理也()学不可以弓()

⑷政木受绳则直()

2.翻译句子。《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

用的论证方法是。

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9.文言文阅读。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夸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盾■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

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号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日: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郅,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

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①即墨:

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财物。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宫妇左右莫不和王()时时而同进()自子之用即墨也()封

之万家()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①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②想到齐威王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

说服力。

5.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

10.阅读《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

①现代人类,已经从“全新世”的气候期,跨入另一个气候期一“人类世”。但是,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2

候难民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族群。人类现在必须找到一条通往安全的道路。

②我们要知道,“全新世”是开始于1万多年前的地质时代,气候条件宜人,滋养了人类文明。“人类世”是一

个新的地质时代,其环境条件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不祥的是,“人类世”的地球气温现在高于“全新世”。这要归

因于人类通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而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人类不顾好歹地将世界上的森林和草原变成农场

和救场。

③在新的环境中,人们正在承受痛苦和死亡,而更糟糕的诸多事情还在后面。据估计,2017年9月份的“玛利亚”

飓风在波多黎各夺去了400多人的生命。海洋变暖造成的热转换加强,空气变暖,温度增大,海平面上升,导致高强

度飓风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大风暴带来了大量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吞噬着人类。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

④2018年7月,超过90人丧生于雅典郊区的一场毁灭性的森林大火,干旱和高温加大了火势。在其他炎热核心

的干燥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瑞典、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森林大火也在熊熊燃烧。2018年夏天,世界各地都出现了

创记录的高温。

⑤由于二氧化碳对海洋温度的影响相对滞后,二氧化碳增多所产生的变暖效应还没有全面显现出来.未来几十年,基于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408PPm),地球还将变暖0.5℃左右。而如果依旧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浓度将继续飙

升,变暖幅度也会大大增加。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所定的“大大低于2℃”的目标,世界需要先于10年左右坚

决的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从砍伐森林转向重新造林和恢复退化的土地。否则,人类的现

在和未来的危险会与日俱增,我们最终会有可能沦落到无路可逃困境之中。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使用化石燃料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

B.重新造林和恢复退化的土地。

C.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

D.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创记录的高温。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难民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族群。(下定义)

B.据估计,2017年9月份的“玛利亚”飓风在波多黎各夺去了4000多人的生命。(举例子、列数字)

C.大风暴带来了大量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吞噬着人类。(打比方)

D.2018年夏天,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创记录的高温。(列数字)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亚俄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全新世”气候干旱高温的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以及砍伐森林毁坏草场。

B.第③段“玛利亚”飓风在波多黎各夺去了4000多人的生命,这一悲剧,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第④段加点词“超过”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说明了人类如果仍然盲目的追求发展,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危险会与日俱增。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强调家国有机统一。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

圃,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把正家风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的重要

基础。

②良好家风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是一个家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慢慢沉淀积累下来,并且代代因袭延

续下去,体现整个家族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里的影

响往往大于学校里的培养,童年时的教化往往重于成年后的望造,生活中的感悟往往超过书本上的认知。而从出生的

那一刻起,家风就对我们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家风有关,家风成为我们从言谈

举止到为人处世、从价值选择到是非评判、从伦理道德到人格人性的遵循标准。因此说,良好家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

根本。

③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魂魄,无论是主动遵守还是被动服从,无论是立竿见影还是潜移默化,家风对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整个家族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风良好,则家道兴盛,美

誉流芳。北宋著名的散文大家苏洵,严格教育子女,良好家风的熏陶使苏轼、苏辙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父子三人均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留下了“一门父子三词客”的千古佳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教育子女“不管当

多大的官,都不栗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良好的家风教育出了优秀的儿女。家风黑坏,则祸及全家,贻害社会。

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走上歧途,甚至身陷囹圄,很大程度上是家风不正,家风不严导致的。

④良好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

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良好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族的发展,还以点滴汇聚之势影

响着社会的风气,国家的兴盛,家风正则社会稳。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有了良好家风,这个家庭就会团结和睦,崇

善尚德;千万个家庭有了良好家风,整个社会就和谐稳定、积极向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谐,国

家就充满活力;家风良好,民族就充满希望。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必然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

动力和无穷智慧。

⑤注重家风,既是为了个人的安身立命,家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

的重要基础。家庭是我们心灵最可靠的港湾,家风更应该是我们精神上最执着的坚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主动树立和

传承良好家风,让良好家风成为社会千顷澄碧的清风雨露。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3.良好家风的形成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请结合选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长辈对你的教育以及这种教育

对你产生的影响。

三、应用

12.班上准备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书”写主题)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请将“初心”的“心”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

面的横线上。

“心”的笔画顺序:

(活动二:“画”说人物)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马云、郎平等100人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学校准备将一部

分改革先锋人物的照片张贴在校园文化墙上,以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请你仿照“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这形

式,为郎平写一句简洁的介绍语。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马云一一郎平

郎平简介: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她和其他队员一起

实现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绩,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她两次

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担任主教练,传承“女排精神”,把中国女排重新带上巅峰,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

等多项世界大赛冠军。

(活动三:“数”说变化)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赞困人口规穰(亿人)国内生产总值(亿万元)

(活动四:“展”现成就)“波澜壮阔三秦华章——陕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于2018年12月12日至2019年1

月10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小秦在这期间前去参观,他现场感受了陕西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

覆地的变化。

请你替小秦在留言薄上写段话,以表达他参观后的感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有的孩子做完作业,能安排出时间打球、骑车、出游;有的孩子天天

以作业多为借口,不做家务不出家门,却对网络游戏难以割舍,投入大把时间……

请以“时间都去哪了”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

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B“非常”与“雪白”重复,去掉其中一个。C关联词使用错误,将“而且”改为“但是。"D词语顺序颠倒,改为“一

大批有科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2、D

【解析】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ABC三项正确。D项修改为:味同嚼蜡。

3、A

【解析】

B项,“形成了街道文化站'一室一校一场一中心'的改造提升”搭配不当,改成“完成街道文化站'一室一校一场

一中心’的改造提升”;C项,“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改成“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

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项,搭配不当,讲“关于”改成“对";所以选A。

4、D

【解析】

D项,造诣----yio

5、)城春草木深朔气传金柝风烟望五津雾淞沆扬停杯投箸不能食悠然见南山,纷纷暮雪下

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1)——(6)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柝”“沆扬”“箸”“悠”等字

的书写;(7)(8)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要注意“掣”“勒”等字的

书写。

6、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陆谦

2.保尔•柯察金,因为12岁时一时的淘气,往瓦西里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面团上撒了烟灰,使得他提前离开了学校。

(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1.选段出自经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个段落。故事讲述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

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

因格外恼怒,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是林冲和陆谦。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

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英雄的

事迹。

保尔被赶出学校的原因:保尔因为对《圣经》产生怀疑,受到瓦西里神父多次侮辱,被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

天天罚他站墙角.后来十二岁的保尔到瓦西里神父家里补考,把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被赶出学校.

二、阅读

7、(1)经过(2)规划打算(3)亲自(4)通“披”,穿着

【解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

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规:规划,打算。通假字词,“被”通“披”,穿着。

8、1.(1)味美

(2)勉励

(3)停止

(4)所以,因此

2.(1)《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3.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4.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

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

够自我勉励。强,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

困:所以,因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

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

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句中重点的词有:

曰:说;学:第一个为“教”,第二个为“学习”。其:大概,表示推测。句子翻译为:《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

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句中重点的词有:为:变成,凝成;于:比。句子翻译为:冰是水凝结而成的,

却比水还要冷。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以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类比;观点是教学相长;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

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

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

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

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

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凡事都要实践才能知道事情

的真相。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

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

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9、11.(11)偏爱(12)间或,偶然(13)任职(9)封赐

1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3.(11)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12)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来替你说好话啊!

9.生活琐事(家庭琐事)自己受蒙蔽

10.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解析】

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

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私:偏爱,动词。:居:任职。”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

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文意: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可

推断出正确答案: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

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重点词语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事:巴结。子:你。”

9.考查对人物说理方式的理解。甲文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

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自已受蒙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

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10.考查对人物说理方式的理解。甲文,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

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

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

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乙文齐国“强于天下”是因为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

盛,威震诸侯。

【点睛】

句子划分停顿:

11.主谓之间要停顿。

1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1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9.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10.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11.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12.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13.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译文

甲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

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

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

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

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

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乙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

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

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邺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

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

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10、1.C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开头“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和文章2~4段所叙写

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气候变暖等,使得我们成了因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族群一一气候难民。由此可知,

本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D.“2018年夏天”虽有数字,但是只是年号,并没有用来说明事物特点。所

以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答案为D。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全新世'是开始于1万多年前的地质时代,气候条件宜人,滋养了人

类文明”,显然“气候干旱高温的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以及砍伐森林毁坏草场”说明的是“人类世”,而不

是“全新世”。故答案为A.

11、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文章以苏洵的家风、习仲勋的家风为例,有力地证明了“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

的魂魄”这一观点;用习仲勋的家风和个别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正作对比,更强调了家风对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性。

2.文章开篇提出问题,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这个问题:良好家风是一个人安身

立命的根本,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魂魄,良好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主动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让良好家风成为社会千顷澄碧的清风雨露。

3.良好的家风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家族对国家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苏轼一门父子三词客、习近平身上承载

的优良家风无一不彰显着家风的重要性。我的父亲常常教育我要立志,要为人端正,要勤劳等,这样的家风促使我能

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对家族对社会有用的人。

【解析】

1.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

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

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

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北宋著名的散文大家苏洵。严格教育于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仲勋教育子女”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走上歧途,甚至身陷囹圄”与前面的两例形成对比论

证。这些论证方法都有力地论证了此段的分论点“良好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魂魄”。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

中的观点句(分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2.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

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文章开篇提出问题“良好家风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接

着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这个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主动树立和传承良好家风,让良好家

风成为社会千顷澄碧的清风雨露”。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链接材料,还要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

态度要正确、鲜明,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如可结合原文的“苏轼”的例子,再联系自己父母的教育来谈应如何树立

良好家风的问题。良好的家风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家族对国家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自己父母也曾这样教育

自己,做人要诚实守信,爱国爱家,爱岗敬业等等。

三、应用

12、【活动一】“心”的笔画顺序:点、斜钩、点、点

【活动二】示例:“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继承者)

【活动三】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

【活动四】示例:走进展馆,仿佛进人时光隧道,40年的峥嵯岁月扑面而来,这真正体现了城乡建设沧桑巨变,改革

开放成果丰硕啊!

【解析】

[活动一]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先撇后捺:“人”“八”“入”。先横后竖:“十”“王”“干”。从上到下:

“三”“竟”“音”。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先外后里:“问”“同”“司”。先外后里在

封口:“国”“圆”“园”“圈”。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心”字共四笔,注意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