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书愤(3)课件17张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书愤(3)课件17张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书愤(3)课件17张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书愤(3)课件17张_第4页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诗歌之部第一单元自主赏析书愤(3)课件1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游示儿/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告诉儿子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同:同一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之地王师:南宋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无:通勿,不要乃:你的无忘:不要忘记翁:父亲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一无所有,只是因为未能见到祖国一统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队收复国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告诉我在天之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本知人死了就万事皆空,但对未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痛。颔联直抒胸臆,“但”表达诗人对祖国大业的执着,“悲”一字更突显诗人未能见证大一统的不甘和悔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坚定宋军必有光复失地的一日,诗的颈联使情调由悲痛转为激昂,尾联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无法看到国家一统之日,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此诗乃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的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世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的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悔恨,也有对祖国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诗中有悲却含着激昂的基调。语言浑然天成,通篇真情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知人论世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再读——把握重读,读出情感度浮桥至南台①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②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③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释①诗歌作于绍兴29年(1159年),作者初到福州担任司理参军;度:又作“渡”;南台:南台山,在福州市南二十余里。②九轨:指可行车马的九轨大道,形容浮桥之宽。③墟落:村落。

合作探究:下面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小结:这首诗是陆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为、施展抱负的心情的写照。这与陆游后期诗作中常常表露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叹息和愤慨,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奋进之气,鎔铸着诗人激烈的壮怀,读来慷慨激昂。知人论世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北宋首都汴京,还在襁褓之中的陆游,便随着父母向南逃难,在九年“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陆游看到的是金人兵马的肆虐践踏,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陆游,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