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6张PPT)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6张PPT)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6张PPT)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6张PPT)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2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辛亥革命的纪念。除了1951年、1971年特殊的原因外,每逢辛亥革命十年纪念,党和国家都要以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下面为每次纪念活动人民日报社论标题:1961年《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1981年《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91年《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2001年《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2011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21年

《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摘编自《张海鹏: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等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能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史实;2、能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3、能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朝代国家与民族国家之比较区别朝代国家民族国家国家权力来源国家存在的目的国家的权力形式天意独裁维护君主个人权力民主保障社会全体权利契约朝代之国的困境——天命不行列强瓜分中国,亡国迫在眉睫清政府困局洋务中体西用,甲午一役破产(1861-1895)维新变法失败,改良曲终人散(1898)朝代之国的困境——天命不行清末新政弄巧,自掘坟墓成愚(1901-1911)清政府困局清末新政新式人才成为王朝掘墓人

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军事:编练新军经济:奖励实业新军成了“叛军”,成为革命党发展势力的机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清王朝的冲突。教育: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朝代之国的困境——天命不行预备立宪骗局,失却最后人心(1906-1911)清政府困局预备立宪“责任内阁”成员名单(13人)内阁13名成员中,满蒙贵族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司法大臣绍昌(宗室)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理藩大臣寿耆(宗室)陆军大臣荫昌(满)大学士那桐(满)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邮传大臣盛宣怀(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1列强瓜分,亡国当头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3地主阶级:洋务运动4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朝代之国的困境——天命不行5地主阶级: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列强瓜分中国,亡国迫在眉睫洋务中体西用,甲午一役破产维新变法失败,改良曲终人散清末新政弄巧,自掘坟墓成愚预备立宪骗局,失却最后人心革命必然爆发革命发生的可能性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

---邹容:《革命军》思想武器:西方的

等学说天赋人权自由平等重要阵地:

和日本上海东京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概况:①时间:1905年;②地点:日本东京;③领导人:孙中山、黄兴④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⑤机关刊物:《民报》◆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1911黄花岗起义1907浙皖起义1906萍浏醴起义1907防城起义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节选)你有何感想?

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方声洞《禀父书》(节选)两封“绝笔书”家国情怀作业时机: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汉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革命发生的偶然性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革命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背景必要性(为什么一定要革命)时代背景:可能性(革命具备的基础和准备)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偶然性有利时机:改革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武装起义,新军宣传。四川保路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1905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人民主权1894兴中会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三权分立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君权神授专制集权封建等级个人独裁法治人治体现了?否定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丰碑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1)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族国家的建立——绝处逢生性质:目的:意义:(2)(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进步意义,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①帝国主义扶持③革命派的妥协②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对革命派武力威胁对清王朝逼宫退位袁世凯何以取得政权?过程:清帝退位-孙文辞职-南北议和—袁世凯就任—临时约法颁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1912年3月5日《时报》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必修二阅读以上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性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移风易俗,推动人们的精神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风俗平民化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根据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材料一: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革命纲领不科学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

材料二: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并发动了群众,这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可是,依靠并发动群众的严重不足,尤其是同广大下层劳动民众的脱离,又是导致它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在中国社会土壤中盘根错节的强大敌人,要推倒他们在中国的统治,离开广大民众的充分发动是办不到的。然而,恰恰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几乎完全在当时革命党人的视野以外。在革命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一场农村的社会大变动,自然也不可能吸引广大农民对革命的积极参与......——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十分松散的组织,它的成员十分复杂。当革命开始取得胜利时,革命阵营内部便呈现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武昌起义的成功和民国的迅速成立,使他们喜出望外。原来的穷措大和流亡客转眼间成为国会议员或“民国伟人”,使许多人心满意足,并开始争权夺利。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核心,也难以使革命进行到底。——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没有发动广大民众革命政党组织不严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标准(一):根据《政治学辞典》的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的革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就标志着革命的成功。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二):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也就是说,要以推翻封建统治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来衡量资产阶级革命是否成功。

标准(三):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特殊环境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历史赋予它的使命是反帝反封建,完成了这一任务,革命就算成功。

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标准(四):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阐述当初发动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使半殖民地的中国变为独立的中国,以屹然于世界。”从朝代之国到民族之国的余思——后世评说

“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