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生注意]: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要求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通称。造成这一改变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加强 B.宗法制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井田制推行2.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等级要求。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域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显著等级差异;在经济发达东方国地域,君王.卿大夫.士墓葬等级差异显著。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关键B.分封制中等级要求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分封制度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自主性逐步被减弱B.国家行政权逐步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步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逐步被打破4.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起源于()A.自然崇敬B.所在地方地名C.母亲族姓D.因功得到封地5.清朝赵翼有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皇袍便罢兵。”与诗中相对应宋太祖方法不包含()A.“杯酒释兵权”B.以枢密使分割宰相权力C.三分禁军D.设刺史预防地方势力过大6.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C.宣政院D.理藩院7.以下机构,属于监察体制有()①御史大夫②参知政事③御史台④都察院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以下关于内阁制说法不正确是()A.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助理机构B.起初以官位较低官员入午门文渊阁当值C.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内阁制D.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9.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1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正确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11.流失海外辗转多年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于2月25日在巴黎拍卖。历史上,造成铜像流失海外是()A.俄国军队B.八国联军C.日本军队D.英法联军12.英国与清政府订立条约要求:“英人与华民交涉诉讼一款……其英人怎样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怎样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上述要求最主要影响是()A.英国人在华犯罪能够逃避制裁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在当初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13.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相同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相同之处应该是()A.以武力为主要伎俩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C.威胁清朝统治中心地带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14.“瓜分豆剖燃眉之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应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15.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余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支持1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这首歌谣反应了当初()A.革命主要目标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7.以下关于抗战早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叙述,正确是()①组织了四次大规模会战,态度是主动②其主战场地位一直维系到抗战结束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狂妄计划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8.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一起惨绝人寰.震惊中外历史事件,被害人总数达30多万。南京大屠杀发生()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结果②是日本侵略者侵华政策长久发展结果③不是偶然④值得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以及其余各国兴趣和平人民深思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1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特点是()A.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B.真正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C.表现了当初农民阶级愿望D.具备鲜明资本主义色彩20.12月15日,伴随两岸包机直航等仪式开启,“三通”梦想最终成为现实。其中“三通”不包含()A.通商B.通航C.通邮D.通网络21.孙中山在《太平天国战史序》中说道:“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这句话点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要原因是()A.没有摆脱农民阶级不足B.没有制订纲领来领导革命C.没有发动农民主动参加革命D.没有取得英法等国家援助22.19成立中华民国南京暂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因为它()A.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B.实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23.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条件是()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输②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④中国资本主义深入发展⑤共产国际帮助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2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思念战友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中所指会议确定党今后中心工作是()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制订共产党最低纲领C.将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决定D.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25.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贵州遵义会议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遵义会议哪些人文知识()①确立以毛泽东为关键党中央正确领导②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左”倾错误③取消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④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顿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26.以下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评述有误一项是()A.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从此结束B.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胜利C.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它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胜利27.实际上成为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汇报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8.太平天国运动中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究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应出()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29.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历史根源是()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B.以美国为首国际反华势力干涉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对立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破坏30.“就在二十一世纪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终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根本确保是()A.“一国两制”提出B.“九二共识”确实定C.中国国际威望提升D.中国国力强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28题14分,共40分)31.观察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一图一图四军机处内景请回答:图一、图二反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共同特征是什么?(4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应政治制度有何改变?出现这一改变原因什么?(4分)图四中机构设置于哪一朝代?有何意义?(3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有些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么感叹:“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耻辱啊!”材料二……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以下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全部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以下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域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全部前列各城市邑皆包含在划界限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口,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二、台湾全岛及全部隶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材料三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丘逢甲《往事》(1)材料一中国被迫订立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发动哪一次侵华战争结果?(2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主要内容。(3分)材料三为何“夜夜梦台湾”?作者抒发了怎样情怀?(2分)抗战胜利以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结合抗战胜利主要原因猜中国古代一个历史人物,当初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你认为谜底对吗?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原因有哪些?(6分)33.长久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