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3北方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_第1页
考点23北方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_第2页
考点23北方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_第3页
考点23北方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_第4页
考点23北方地区-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专项练习(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3北方地区一、单选题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河流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松花江 D.钱塘江2.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茶叶 D.甘蔗2021年10月份以来,山西省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最强的降水过程,降雨中心在吕梁、临汾、晋中三市交界处一带,降水量由中部向南北逐步递减。截至2021年10月11日,此次强降雨共致山西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下图为山西省区域地图和某地区地貌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有关山西省地理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土土层深厚,由流水沉积形成 B.地表较为破碎,为流水侵蚀造成C.从西北往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D.地处不同地形的过渡地带,地表物质具有不稳定性4.此次强降水给山西省带来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风沙危害③滑坡④泥石流⑤地面塌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黄土高原位于东亚夏季风降雨影响的西北边缘区。某科研小组在左图中和平镇发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黄土剖面(如右图),研究发现表土下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间发育。其中黄土以粉沙为主,主要来自风力沉积,而古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黄土高。科研人员借助黄土剖面能推测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借此重建当地古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黄土高原处于(

)A.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的交界 B.夏季风与冬季风影响的边界C.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边界 D.西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交界6.从东南向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

)A.有机质的含量增多 B.颗粒逐渐由细变粗C.古土壤的厚度增大 D.含水率逐渐增多7.据材料,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A.在古土壤的发育时期,蒙古高压持续强盛 B.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气候不断暖湿化C.植被覆盖率高,拦截沙尘更易形成黄土层 D.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该区域流水作用显著在治理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如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坡地改梯田后,减少的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径流 C.下渗量 D.地表径流9.“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模式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前埂利于排水防涝 B.后沟利于保水保肥C.植草利于加固梯壁 D.提高当地经济收入10.该模式最适宜(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个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呈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地坑院反映当地(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1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的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13.地坑院最可能位于(

)A.陕西省 B.吉林省 C.河北省 D.山东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2009-2017年辽宁省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信息显示(

)A.轻重工业发展不协调 B.重工业产值不断上升C.轻工业产值高于重工业 D.轻工业产值不断下降15.关于重振辽宁省工业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B.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加强“三废”治理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2019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13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200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与乙水文站相比,甲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C.纬度高,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17.4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最可能原因是周边地区(

)A.下渗增大 B.冰层厚度变大C.积雪面积变小 D.气温下降18.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A.3月16日 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采冰业是指在冰封的江面上大量采集冰块。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隆冬季节,江河之水冻结实了,天子命人凿冰窖藏,待到来年仲春,又命人开窖取冰。19世纪以来,传统采冰业逐渐衰落。现代采冰主要用于制作冰雕。下图示意黑龙江省现代主要采冰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推断古代采冰主要用于(

)A.建造冰窖 B.获取淡水 C.冷藏保鲜 D.室内溜冰20.导致传统采冰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块市场需求日益减少 B.污染导致河冰品质下降C.采冰人工成本迅速上升 D.人工制冰技术不断进步21.影响黑龙江现代采冰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结冰量 B.市场 C.劳动力 D.水质二、综合题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秋收后的玉米大多直接散堆在庭院至来年春季,俗称“地趴粮”(如图a),但是损失率较高。为落实节粮减损工作,黑龙江省大力推广钢网式储粮仓(如图b),收效甚好。研究表明,玉米储藏过程中仍在进行微弱的代谢作用,其含水率对储存效果影响较大,往往需要人工降湿。图c为哈尔滨11月至次年4月两种储存方式下玉米含水率变化图。(1)说明两种储存方式下玉米含水率的差异。(2)与钢网式储粮仓相比,分析“地趴粮”方式使玉米含水率下降较慢的原因。(3)简述推广钢网式储粮仓的意义。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北依起伏平缓的武周山南面断崖,南临十里河阶地,东西绵延1公里。云冈石窟矗立着254个窟龛,主要洞窟45个,有59000余尊精美的佛像。从最高的17米到最小的几厘米不等,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开凿的砂岩体断面最大高差约为30米,所在地区水平地层层级明显。(1)结合图文信息,简述云冈地区开凿石窟具备的有利的地质条件。(2)试从岩层特性的角度分析选择砂岩作为雕刻基础岩层的原因。(3)研究表明,地下水是云冈石窟雕像风化损毁严重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气候、地形、地质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石窟内雕像风化损毁的自然原因。(4)结合云冈石窟雕像风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提出可以采取保护的具体措施。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