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读悟写读写相生——阅读《秦始皇本纪》【学习目标】1.从阅读中探寻写作灵感、借用写作素材、学习如何表达。2.阅读与写作互通互融。【学习过程】【活动一】佳作呈现品读欣赏(一)◆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二)◆“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沏上一杯菊花茶,来听一曲巴山夜雨的倾诉。”◆“那飘逸的李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床前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那探出墙头大道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正浓。”“夕阳映红的古道上,斜长的一抹,是被西风吹瘦的马的影子。”“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顾首的期盼……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没有比秦淮河更悠闲的姿态,泛动着远处的桨声灯影;没有比承天寺夜游更旷达的心境,摇曳着月下的竹叶松柏。当提笔一来,便是满纸才思,千古风情的日子逐渐远去,当“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附庸风雅侵入人心,有谁还会记得,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泪水和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安慰呢?文学情怀终是藏在了哪个不知名的角落,它是在等待某个被发现当契机吗?(《归来吧,最美的文学情怀》)(三)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点。于是,我的爸妈便将我视作上帝赐予他们的天使。在母亲的肚子宫殿里,我开始了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听轻音乐,做有氧体操,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亲切的环境下,我快乐地成长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爱女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在教导我的时候,总有母亲和声细语的安慰。这便是成功所在。童年,我学的东西扎实牢回,这是父亲的功劳,我的心灵善良而不娇气,这便是妈妈的疼爱有加了。绝不作温室花朵,也绝不堕落消极。“间关莺语花底滑”。上学后,爸妈便对我松了一点,不再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日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美好,因为不再重演。记得,花儿总是开着的,草儿总是绿油油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快活的,像我的心情。“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叛逆之神降临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总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喜欢上奇装异服,喜欢上顶嘴,家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回想起来,我似乎要走上一条错咱了。要多谢我的父亲。那副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一步步地引导我,以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黑色的日子就在无声中过去了。“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上的白丝;爸妈笑了,当我发现他们满足的欣慰的目光。我突然哭了,爸妈的爱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最后,爸爸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了,自己好好把握啊!”“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简评】有关音乐的描写的诗句编织行文结构,引用为行为转换语言标志。【活动二】自主研习合作探究讨论,总结方法规律【活动三】实战演练沙场点兵(一)文本审美寻找《秦始皇本纪》中的文化因子(人物、语言、地点、典故、事件等。)(二)写作迁移(可以围绕“文化”、“腐败”、“学古”、“师今”、“言论自由”等)【示例一】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恒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并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谓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摩下?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始皇不听李斯的建议而吞灭六国,又何以能一统天下?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示例二】秦始皇历时十载统一六国;司马迁受宫刑却着出绝世名篇;贝多芬双耳失聪但谱出生命华章。他们都在“熬”。(《熬》)【示例三】◆世人观兵马俑,往往感叹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兵马俑并不总是这样“灰头土脸”的——在刚出土的时候,它们色泽光鲜,一如山洞中那些美得使人屏息的彩蝶。然而,人们的惊叹和羡艳的目光惊扰了那华美的色彩。一夜之间,彩色尽数褪去,留给世人的只有灰色的惋惜和遗憾。一连挖了几个坑洞,一边收获了几万声叹息。终于,科学家们放弃了发掘,像失落的旅者们一样,默默地退出。何必发掘呢?与其一次次被美攫住呼吸再一次次顿足于美的消逝,不如还美一个宁静而适宜的栖身之所——我们知道,在那里,在厚厚的黄土下,有一群美的精灵。这就够了。(《熄灭蜡烛,莫惊扰美》)◆纵观秦国发展历史,尽管在继承王位问题上出现过多次的逆袭,但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强者。历代秦王为秦帝国成就基业创立了不朽的功勋。但幸运不总是属于秦帝国。当二世胡亥通过阴险手段获得皇位时,却一返常态地打破了秦朝的运势。胡亥致命的缺点是年青,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完全听命于宦官赵高,几乎达到依赖的地步。赵高控制朝政,为秦国灭亡埋下了祸根。【示例四】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秦始皇死后“辒辌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示例五】这是一个政治英雄,又是一个专制暴君。秦始皇是以“暴”闻名于世的,自古以来,许多政治、史评偏爱用“暴虐”二字一口将秦始皇骂倒,然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早就看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暴”,必须做具体分析,否则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段历史和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忽略了由西周王制到秦朝帝制的社会变迁在若干重要指标方面相对弱化了社会性暴虐这个基本事实,如果不将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和个体性暴虐有所区别,就很难正确认识秦始皇这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活动四】拓展迁移巩固提升读了这篇高考佳作,是不是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呢?试着自己找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或文言文进行创造性改造。【现代文阅读】(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四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旧燕(张中行)①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如果只许选一种,以期情能专注,我必选“燕”。②我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这一间前部有门,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顸,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③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④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20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不见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余韵,是70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50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竞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余,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①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⑥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②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漫与寒衾梦绣帏,天街细雨湿春衣。年年驿路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选自张中行散文集《旧燕》,有删改)【高考佳作】绿色生活(2010届高考江苏考生)又到夏季。那片故乡山野中青葱如玉的水稻苗温润蓬勃的碧绿香气便在午夜梦回之际,伴着蛙声蝉鸣如潮水般而至。蓦然惊醒的我,看着窗外大片灰黑色建筑投下的巨大阴影,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鸟儿啼叫,终究是只能怅然吟道:“旧时春燕何时归?”我自小在乡村中长大。那片广阔的绿色原野,让我觉得童年实在是幸会的际遇。春有连天碧草,夏有秧苗如玉。小小孩童的灵魂,便在这天地间最自然、纯净,最蓬勃、野性的色泽中抽穗拔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绿,是自然与生命本初的颜色,所以只有放养于天地之间,与万物休戚相关的生活,才是绿色生活,才是古书中“羲皇上”的境界吧?所以那时,几对燕子是我家的“房客”。每逢春至,它们必然准时到访,在老屋的屋檐上筑巢。久之,渐渐相熟,它们仿佛是我们的亲人。每日听到屋梁上清脆婉转的啼鸣,仿佛也带着野生植物般蓬勃湛然的绿意,便教人心情欣悦可喜。有时吃饭,燕子会把粪便弄在桌上,一家人并不恼怒,反倒哈哈大笑。现在想来,我的童年实在是生活在自然绿意中的翡翠梦境。后来我便被父母接入了城市。高高的灰色写字楼,我仰起小脸也数不清楼层数。钢筋水泥的森林,叫我的心莫名堵塞黯淡。公园里倒也有修剪得精致的大片绿树,可那绿意总让我觉得虚假,又如何能比得上那故乡契合于自然的“羲皇上”境界的绿意?今年的春天,我正端坐在书房写作业,加厚的窗玻璃上突然传来沉闷的敲击声。两只燕子用力把翅膀撞击在窗户上。莫非是当年旧识?我一阵难过。纵然有心,我已无法再让它们进来筑巢安息。现代人的公寓式建筑,哪有房梁,哪考虑到这些动物也需要一个家?燕子们努力了半天,仿佛明白了什么,忽地振翼,齐齐朝着家乡的方向飞去。它们要回到那片绿色中筑巢么?可我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绊住了脚。纵然心理上仍是那生活在绿色中的少年,但我却无法如它们般自由归去。“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绿色生活终究只能化为清寂长夜中的幻梦么?这是我的悲哀,抑或是人类的悲哀?旧时春燕何时归?我也只能吟这两句无力的诗了:“年年驿站生春草,旧燕归时人未归。”【简评】此文叙事抒情,细腻纯真,忆写翡翠梦境般的童年生活,对比进城后的森林般的钢筋水泥高楼,感叹天地万物与我“共生”、“为一”之难。一对春燕,勾联起文章的情思,前后呼应,引发出我何以归、人类何以归的深切呼唤,意旨高远。(张中原,高考作文阅卷组副组长)【资料链接】(一)《秦始皇本纪》译文1.十三年(前234),桓齮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hù,护)辄,斩首十万人。秦王到河南去。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齮攻打赵国。十四年(前233),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2.十五年(前232),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十六年(前231)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暂时代理南阳太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老百姓遭遇到大饥荒。3.十八年(前229),秦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统率上郡地区的军队,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羌瘣(huì,会)攻打赵国,杨端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前228),王翦、羌瘣全部平定打下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他们又想)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秦王生在赵国时的母家有仇的那些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都城。秦始皇的母太后去世。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这年发生大饥荒。4.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5.二十一年(前226),王贲(bēn,奔)去攻打楚国。秦王于是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并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被迁谪到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6.二十二年(前225),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7.二十三年(前224),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前223),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自杀了。8.二十五年(前222),秦国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姬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赵嘉。王翦于是平定了楚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五国,下令特许天下聚饮。
9.二十六年(前221),齐王田建和他的相国后胜派军队防守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国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田建。第一部分(1-9)用简要精练的文笔叙写了秦统一六国的过程。10.秦国刚统一天下,命令丞相、御史说:“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因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丞相王绾(wǎn,碗)、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统一了法令,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帝王的命令称为‘制书’,文告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的就按你们议论的办。”(于是)下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采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11.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使那里安定。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设置诸侯没有好处。”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自引战乱,却想要求得安宁太平,难道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12.(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百姓叫做“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距离。书写使用统一的文字(隶书)。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往北据守黄河作为要寒,沿着阴山往东一直到达辽东郡。迁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诸如祖庙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第二部分(10-12)秦统一后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其统治。13.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仆射(yè,夜)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说:“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忧患,功业可以流传万代。自古及今无人能比得上您的威德,。”始皇十分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给自己当作辅助。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扰乱现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信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府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讽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守边筑城的刑罚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第三部分(13)议”学古”与“师今”,秦始皇定焚书政策。
14.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从直道回到咸阳,发布治丧的公告。皇太子胡亥继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始皇当初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到统一天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灌注铜水,(填塞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设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的。命令工匠制造由机关操纵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递相灌注输送,顶壁装有天文图象,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人鱼的油脂做成火炬,估计很久不会熄灭。二世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女的,放她们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众多就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完毕,宝物都已藏好,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工匠和奴隶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15.二世皇帝元年(前209),二世二十一岁,赵高担任郎中令,执掌朝廷大权。二世下诏,增加始皇祠庙里用来祭祀的牲畜数量和对山川等祭祀的礼仪。命令大臣们讨论推尊始皇庙号的事。大臣们都叩头说:“古时候天子的祖庙为七庙,(祭祀七代祖宗,)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即使是万世以后也不能毁除。如今始皇庙是至高无上的,天下人都要进献贡品赋税,增加祭祀用的牲畜,礼仪完全具备,不能有比这个再高的。先王庙有的在西雍,有的在咸阳。天子按礼仪应当单独捧着酒祭祀始皇庙。从襄公以下的庙都毁除。所建共七庙。大臣们都依礼进献祭祀,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皇帝仍自称为‘朕’。”第四部分(14-15)写始皇帝生前大兴土木修建骊山陵墓及死后的殉葬情况,最后写秦二世即位。(二)秦始皇的政绩一、政治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二、军事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三、经济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四、交通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五、文化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六、对外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三)秦始皇暴政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结论: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吧!论秦始皇给后人留下的错误印象说到秦始皇,人们习惯性的把他认做暴君;而秦皇所统治的秦朝,也几乎被人众口一致的指责为暴政。但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吗?——题记“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战争击败敌国之后,千篇一律的做法都是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消防泡沫比例混合装置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水污染监测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真空控制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手套触觉反馈游戏控制器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智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环保动物胶国际贸易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住建部 勘察合同范例
- 业务 居间合同范例
- 光纤租赁 采购合同范例
- 举报卖房阴阳合同范例
- 2023年东部战区总医院社会人才招聘笔试真题
- 工程咨询费用支付协议
-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试卷7及答案
- 《化学药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和对策:以云南白药公司为例(8800字论文)》
- 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交流 课件
- 2024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卷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3-02-10 调饮师 人社厅发202338号
- 机器的征途:空天科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田忌赛马-教学课件多篇
- 钢结构工程加工合同范本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