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_第1页
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_第2页
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_第3页
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_第4页
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互联网极化效应下,选择流量领先的大平台预计整改接近尾声,监管压力边际缓和监管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政策变化驱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完善的监管体系是金融科技行业行稳致远的基础。这一轮监管政策变化,使金融科技公司回归金融属性的同时,加速了产业出清。对监管政策的理解和前瞻性判断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监管框架日渐明晰,头部公司的整改具有样板效应,有望更早实现合规经营,且更有余力寻求差异化竞争道路,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金融科技领域的整改自2020年11月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开始,2021年4月29日13家重点平台被约谈后全面展开:

1.2020年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第一次对蚂蚁集团进行了约谈。2.2020年12月26日,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5条重点业务领域整改要求。3.2021年4月12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要求,明确了蚂蚁集团的具体整改方向和内容。蚂蚁集团亦回应将全面对标监管要求,已完成整改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4.2021年4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包括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

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在监管指引下,头部平台整改工作有序落实。2021年9月7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针对13家平台约谈情况表示“目前,网络平台企业正积极对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深入自查并制定整改方案,有序落实整改。在完善公司治理、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业务、推动小贷和消费金融公司合规展业、规范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对照看:2021年12月31日,《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提供营销服务,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以默认开通、一键开通等方式销售贷款、资产管理等金融产品,是对“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的明确要求。2021年9月30日,央行正式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宣告中国金融数据治理领域的核心监管规则正式落地,给出了“断直连”的最后时间表。2021年6月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向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产品年利率降至24%以内,并给了1年用于清理超标的存量贷款,头部助贷平台均在切实压降产品利率。2021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保险出台一系列新规,蚂蚁集团相互宝已于2021年12月28日宣布关停,互联网保险行业合规性进一步提升。滴滴赴美上市后,2021年10月29日网信办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2年4月2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监管框架。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布,互联网平台在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受到更多约束,包括蚂蚁集团等头部平台均出台了自律公约。2021年蚂蚁集团升级了《恶意营销处罚细则》,引导平台商家规范经营;蚂蚁集团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持续完善“事前审查”机制;蚂蚁集团还发布了《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对财富、保险消费者建立适当性管理制度,推出理性消费工具,完善产品体验,加大金融投教等。中央文件定调,预计整改接近尾声,监管压力边际缓和。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整改工作”。2022年5月12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了监管”。对行业的监管态度正在从“规范”为重,转向“规范”与“鼓励”并重,行业所面临的监管压力大幅减轻。在疫情冲击之下,平台经济作为支持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的市场力量,其受重视程度正在提升。加速整改措施落地,符合经济发展大局。部分整改措施尚待监管审批。以蚂蚁集团为例,还有三件决定公司商业模型的监管事项需要落地:一是,消金注资。蚂蚁消金增资处于暂缓状态。二是,征信牌照。钱塘征信目前处于批筹状态,“断直连”和助贷模式重塑有待明确,由于过渡期还有一年左右,各平台均处于落实准备阶段。三是,金控牌照。两大头部平台作为金控的最大增量,其牌照申请尚未获得监管受理。目前三家申请设立金控集团中的两家已经获批,分别是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以蚂蚁集团为例,金控牌照将对资本金构成约束:蚂蚁集团未来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将根据最新监管规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本金的约束。根据监管2021年4月12日约谈时提出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须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健全风险隔离措施,规范关联交易。蚂蚁集团并表、注资尚待4号令的三个配套制度落地。根据2020年11月1日实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4号令”),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企业,实缴注册资本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且不低于直接所控股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总和的50%。根据最严口径,蚂蚁集团旗下控股或实际控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约399亿元,则蚂蚁集团当前最低资本不得低于200亿元(预计蚂蚁消金增资成功后为619亿元,则蚂蚁集团最低资本不得低于310亿元)。2021年9月30日,蚂蚁集团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已增至350亿元。另外需要考虑,蚂蚁消金承接小贷业务后,二者杠杆率差异带来的注册资本变动的可能影响。更重要的是,蚂蚁集团具体如何并表、所需注册资本规模到底如何,尚待4号令的三个配套制度——并表管理、资本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落地后进一步明确。数字支付:场景分流值得重视,国际业务是重要增量国内行业增速放缓,进入存量用户争夺阶段网络支付用户基数突破9亿,进入存量用户争夺阶段。根据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末,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9.04亿,同比仅增长5.8%,渗透率87.6%。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2年3月末,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中支付结算渗透率达到75.5%,同比增长5.5%,相较于其所依托的电商、即时通讯、短视频等场景可提升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国内支付行业用户已到天花板,进入存量争夺阶段。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增速放缓,仍主要由移动支付驱动。根据易观分析,2021Q4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7.19万亿元,环比增长7.6%,同比增长14.9%;2021年全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达到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量仍然主要由第三方移动支付驱动。2021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8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单季增量占第三方综合支付的87%;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