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范曾自述内容真假存疑_第1页
王旭:范曾自述内容真假存疑_第2页
王旭:范曾自述内容真假存疑_第3页
王旭:范曾自述内容真假存疑_第4页
王旭:范曾自述内容真假存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旭:《范曾自述》与楠莉身份真假存疑?范曾先生还是惹人关注的。无论是在品节、经历,还是画画等诸多方面,范先生无疑是艺术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作为晚辈,对范先生这两年在慈善上的大手笔深感敬佩。有了敬佩,便怀着神秘感读了文化艺术出版社,在2007年给范先生出的《范曾自述》.文笔精湛,奇趣横生,内容实在精彩,让人打心眼里叫好。在读这本书的期间,我也遇到了些困惑处,借此机会一吐为快,真诚希望得到范先生赐教!首先声明,写以下文字,本人愿意承担相关责任!关于楠莉的身份范曾先生在其《自述》中交代其现任妻子楠莉的身份时,特别交代了三个问题:第一,楠莉是日本遗孤;第二,楠莉的父母是日本军官;第三,楠莉的父母战败自杀,被供奉在靖国神社.《自述》中是这样写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向中国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最惨酷的一场杀戮告终。这一天在东北沈阳有一栋日军长官们居住的楼房,在一阵轰天价响的火药爆炸声中坍塌,其中有几十名军官和太太们在烈焰中灰飞烟灭。他们是引决自裁,其死固轻如鸿毛,为中国人民所不齿,而在日本人看来,却不失悲壮。他门的名字在今天日本的靖国神社中被供奉,这其中有楠莉的父亲和母亲.从这一天起楠莉成了一个孤儿,倘不是她父亲早在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败局已定的情势下,托孤于本溪的商人,楠莉也许会在那一声轰鸣中消失。战后,本溪的商人又将楠莉送往沈阳的一户乡村的读书人家躲藏.她幸免于难、孑然一身,在异邦成长,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她成了村野的一个中国女孩,穿着东北大蓝花土布,在田埂上、在野地里、在场院中和孩子们捉蟋蟀、打陀螺、采酸葡萄、将蚂蚱用草棍串连烧烤、等待家中饲养的老鹰抓回野兔和山鸡。冬天则滚雪球、堆雪人、用木棍敲下屋檐的冰柱,捏一团新雪,塞进邻居小孩的被窝。总之所有顽皮男孩们所做的事,她都做过,那是一段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岁月.丧失父母的悲哀对幼儿来说这是健忘的,因为她聪明美丽、善解人意,成为合家的宠儿.然而,灵魂深处的孤独感,从孩提时起,深深笼罩着楠莉.那些依稀的回忆,像流云中隐现的山岫,像海洋中载浮载沉的岛屿。她觉得那失去的双亲的容貌永远不会从头脑中拂除,她曾保留着一张双亲的相片,父亲孔武雄健、母亲柔顺美貌,这张唯一的珍贵纪念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焚烧.这件事楠莉引为终身的遗憾。不论她的父亲对中国罪孽如何深重,但对于她却永远是钟爱的父亲。”关于楠莉的身世,还有一个人比范曾先生了解得更多,这个人就是楠莉的前夫须某.须先生是在范曾之前,楠莉的第二任丈夫。一次我邀须先生喝茶,在茶间提到了楠莉的事情,想请须先生确认下楠莉是不是日本人.结果令我没想到的是,须先生说,楠莉和他以前帮助过的朋友范曾,确实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在诸多方面很伤害他,让他抑郁得了癌症,并且是晚期。每月的药费差不多三四万,经济付出压力很大.之前有路透社、法新社都找他问过楠莉身份的事情,那时孩子都小,为了不伤害孩子,他一直没有说这事,就让他们问楠莉本人去。据须先生透露,楠莉23岁时候,那年他24岁,两人于1962年5月19日在东城区领的结婚证.领证的时候他才知道楠莉已经有过一次婚姻了,之前,楠莉一直对他隐瞒着这事。空口无凭,须先生事先应该也意识到,我邀他喝茶的另一个目的,可能是为了了解范曾和楠莉的事情。所以呢,有所准备。他从包里掏出了一个证件原件,我仔细看了看,这是个离婚证,上面是内容是这样的:“东华字39号须某(男)50周岁和张桂云(女)49周岁申请离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双方自愿离婚的决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在证件的另一面,有“东城区人民政府”的盖章,时间显示是“1988年8月29日",这是须某和张桂云(楠莉)的离婚时间.持证人是须某,“子女分配”栏里,“须某(男)25岁,须某(女)24岁,张某男20岁,由男方抚养”,张某随母姓.据须先生说,这些孩子都随了范曾,改了范姓。唯有女儿没改姓,是为了继承他的财产,但这女儿,叫范曾爹,不叫他。证件还显示了,须某与张桂云(楠莉)的结婚登记时间,即“证件字号东城字第2293号62年5月19日”。我问须先生,张桂云与楠莉有什么关系?他说,张桂云就是楠莉,楠莉就是张桂云!真是让我有点糊涂,楠莉不是范曾所写的日本遗孤吗,怎么可能是中国籍呢?并且还叫张桂云!须先生讲,楠莉以前叫张桂云,他和楠莉(张桂云)结婚后,觉得张桂云这个名字太土,就给她起了个小名叫南莉,“南"是东南西北的南,不是现在叫的木子旁的“楠”。木子旁的“楠”这个名字,是范曾后来给张桂云造身份的时候起的.其实呢,楠莉(张桂云)现在的身份都是假的,户口簿、身份证全是假的,纯粹没有身份。她文化程度小学没毕业,那时还抽烟,是和平里街道口车衣厂的工人,连个裁缝都不是.张桂云(楠莉)有一个姐姐叫张桂芝,一个哥哥叫张桂兴,当时在安徽话剧团工作,还有一个妹妹,已故了.我问须先生,“范曾在书里写的说,楠莉(张桂云)的父母是二战后日本战犯,战败自杀后被日本人供奉在靖国神社,是不是有这回事?"须先生说,他亲自问过楠莉的姐姐张桂芝,张桂芝说,“范曾书里写的都是胡说八道,楠莉根本不是什么日本遗孤,她一句日本话都听不懂,压根就是东北人”.关于范曾先生与楠莉相识的地点以及过程范曾在他的《自述》里说,他和楠莉(张桂云)的认识时间是1971年夏;地点在干校休假,朋友的聚会上;事件是他1977年得了癌症,楠莉一个人陪在他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先看看我这里摘引的几段原文:“1971年夏,干校假期半月,我回北京。当时我住在垂杨柳的一间小屋,家中炊具只有一个洋铁的水壶,有一次水开之后忘记关火,继续加温,最后将壶烧得七扭八歪,幸不漏水,一直使用下去,彼时之困窘可知。虽如此,然而在同代人中却颇具才名。我当时身无分文而晏然自足,无家室之累,似闲云野鹤,而狂言惊座,纵横恣肆的状貌,为艺坛某些大老所不容,可谓其来有之。直到与楠莉相识很久熟稔之后,她才告诉我,谁不知道你是“江东狂生”啊。这是后话,那时我还不知道天下有楠莉在。这一次的干校休假,改变了我的生命.有一位朋友邀集了一些同样落拓江湖的人,做一次穷愁中的小宴,谈不上琼宴坐花、羽觞醉月,只要薄酒一杯,以消烦闷而已。酒过三巡,我正即席吟诗,击节为乐,这时迟到的一位佳人,却使满座悄然。她身着一件雪白的连衣裙,两条辫子乌黑油亮,其素洁用得上“春梅绽雪,秋蕙披霜"八个字,而神态清逸、寂然凝虑。她入座之后,男土们都有些拘谨,这时一位朋友打开僵局,讲这是楠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然而爱上楠莉到向她倾吐,又隔了六年,那时我得了结肠息肉的沉疴,恶性贫血到血色素只剩五点六克,不到常人的一半。苍白、消瘦、终日蜷曲,不欲一动,生命在躯体里一天天消失.在垂危之中有名医妙手回春,开刀为我切除了病根,成了’断肠人’。我躺在医院里,渐渐有了生意。那时楠莉每次来医院,我真的会康复不少。生命和爱情是奇妙的孪生姐妹,春天到来使人年轻,而楠莉却在呼唤我内心的春天.我对楠莉说,你坐在床边,不是‘断肠人对断肠人’吗?她的确为我断肠,因为她听到已得肠癌、预后不佳时,在家中黯然泣下.当她知道那是误传,见到我时,才又高兴得流下了泪"以下真相,是根据须某讲述,整理而成的.范曾和须某是在七十年代初五期干校认识的。那时候须先生是文化部宣传队的演员,范曾在历史博物馆工作,和须先生的关系不错,对须以兄长相称.当时范的生活很艰苦,住在故宫旁的一个仓库里,里面堆满废旧家具,只挪出一个床的位置栖身,没饭吃,也没有衣服穿。须某的工资比范曾高,经常给范曾一些衣服,范曾也经常到须家吃饭改善伙食,是须家的桌上常客。须某说:“就这样,范曾在我家吃饭时认识了我的前妻张桂云(楠莉)。后来,他在著作里说,他和楠莉(张桂云)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认识的,并用了什么‘春梅绽雪、秋慧披霜’八个字来形容张桂云(楠莉)的纯洁与素雅.其实这时我前妻张桂云(楠莉)已经为我生了三个孩子,是中年人了,没他写的那么好”.须某说:“因为当时我和范曾关系确实很好,称兄道弟。由于范曾生活困难,所以只要我从外面演出回来,就叫他来我家改善伙食,我也会准备很多好吃的,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后来,由于我经常外出拍戏,范曾就到我家和张桂云(楠莉)不正常来往了起来,我一直不知道这事。时间长了,这事就被邻居发现了,传开了。到了2000年,小区里一位开电梯的老大爷还对我说起这事”。1977年,范曾39岁得了癌症住进了医院,《范曾自述》中也记载了这段故事。说当时楠莉(张桂云)总是去看他,陪在他身边,让他康复了不少。须先生是这样讲这段事的:“我和前妻张桂云(楠莉)每星期至少去探望范曾三次。我会做各种小吃,我们每次去都要给他带好多吃的,一直照顾到他康复出院.范曾后来在书上说,他在病重住院期间,楠莉(张桂云)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其实那时,楠莉还是我老婆呢"。关于范曾先生与楠莉的照片1988年8月29日,东城区人民政府根据东华字第2293号62年5月19日证件,批准了须遵德和张桂云(楠莉)离婚的请求.须先生讲:“我和张桂云离婚后,由于范曾和边某(前夫为马某,马某为范曾的央美同学,边某带一女儿嫁给范曾)是法定夫妻,还没离婚,所以就不能接张桂云(楠莉)回家,那么,他们二人也没地方住。我考虑到和范曾兄弟一场,和张桂云(楠莉)夫妻一场,就将自己住的一套房子的一小间腾出提供给他们两人住,我就离开北京去了上海.没想到后来我从上海回来,我家的简易房门改造成铁门,我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睡招待所.直到范曾1990年初出逃,我才进了自己的家门,已是家徒四壁。我家里的紫檀木家具、衣服、柜子里的美金、以及非常多的名人字画和古董,都被搬空了.我当时真是伤心极了”。2002年1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匠之路范曾画传》,书中的第142页,刊登了标题为《共沐爱河,永结同心》的图片,是范曾与楠莉《张桂云》相依坐在床边的合影。图片描述是“1990年,与楠莉(张桂云)摄于北京家中”。根据须某的谈话,我们断定,1990年,范曾还没有和原配边某离婚,所以,范曾和楠莉(张桂云)是住在须某家的。那么,范曾和楠莉(张桂云)的这张照片,就是在须家拍的,而不是范曾说的他自己的家。《大匠之路范曾画传》这本书的第143页与145页,也分别刊登了两张图片:一张标题为《1984年范曾和楠莉(张桂云)合影于天津水上公园》,有“过去的日子,无数往事被谷壳一样被风吹远,而一个又一个幸福的瞬间却堆在了心灵的谷仓,并在爱的微笑中定格”这样的描述;另一张以《1984年,范曾与楠莉(张桂云)在天津合影》,并注明“楠莉的出现,对范曾来说,有如理想世界的忽然呈现,照亮了他的凄迷;那万虑撄心的胴体,被诗性的阳光所穿透,清泉般,汩汩流淌”。这两张图片的时间都是在1984年,而须某与楠莉(张桂云)的离婚时间是1988年,范曾与合法妻子边某的离婚时间是1993年.可以肯定,范曾与楠莉(张桂云)的这两张照片,应该是背着楠莉的合法丈夫须某,在外拍的!关于范曾先生的“文革”经历范曾在《大匠之路范曾画传》第三章“梦魇神州”里,记述了他在“文革”期间,积极反抗,不合作的一面。特别提到了他在“批林批孔"中所遭受的迫害,与大气凛然般的反抗,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1974年,江青、王洪文等“四人帮”成员,为了篡夺权力,大肆宣扬“女皇”舆论,为反周“组阁"造声势,发动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这个时期,范曾画了许多关于黄巾军、李自成、义和团等农民起义的插图和画,来支持“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