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一节)(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小石潭记(第一节)(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小石潭记(第一节)(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小石潭记(第一节)(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小石潭记(第一节)(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侵权删除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小石潭记》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2.梳理文脉,背诵课文。重点结合注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难点理解文意,梳理文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学生准备:预习背景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此地,他也写了另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今天我们就跟随他一起,走近小石潭,感受小石潭。学生根据图片,背诵古诗,提出作者通过图片引出之前学过的古诗,从而引出作者,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一)预学展示,走近作者师: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柳宗元的生平简介和写《小石潭记》的背景,请同学们进行解答。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代表作有《小石潭记》《江雪》《黔之驴》《捕蛇者说》等。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师: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称感。同学们根据朗读示范,放声自由朗读,感受其韵味。(师播放朗读示范音频)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教师明确。(生自主学习并进行交流,师明确)2.字词知识归纳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三、划分结构,找出行踪1.本文的题目是“小石潭记”,这里的“记”是什么意思?2.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梳理作者的游踪。3.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其周边景物的。4.对“移步换景”进行解释补充:“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四、课堂检测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心乐之(快乐)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学生根据课下收集的资料,进行回答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听音频朗读,进行学习同桌互读,进行评价。学生小组间自主翻译,代表回答,最后总结疏通。归纳总结,做资料卡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是用来记游,说明本文是一篇游记。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上景物①表明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②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的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边景物的特点。学生回答,互相纠错。本环节意在检查学生课下预习的情况,通过预习了解背景资料的基本情况,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采用多种方式诵读,使学生读得顺畅,从而便于学生对后面句意的理解及对内容的把握。此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此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在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老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打下基础。本环节意在考查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小石潭记》的作者及作者的写作背景,梳通了《小石潭记》的文意,并且归纳了特殊字词和句式的用法,下课后请同学们进行预习,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请分析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2.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3.读完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举出其中一处,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板书设计课后作业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请分析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2.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3.读完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举出其中一处,说说自己的感受吗?课后反思亮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