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试题1_第1页
中专语文试题1_第2页
中专语文试题1_第3页
中专语文试题1_第4页
中专语文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焦作市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1、韩愈,字退之,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2、苏轼,字子瞻,号,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3、多情自古伤离别,。4、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5、别有幽愁暗恨生,。6、钟鼓馔玉不足贵,。7、《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指的就是。8、《》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9、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10、《合欢树》是一篇回忆母亲的。二、选择题(共12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谋(māo)求

惩(chéng)罚

挟(xiè)私报复B、发难(nàn)

商埠(fǔ)

运筹帷幄(wò)C、怯(qiè)弱

耀(yào)眼

联袂(què)演出D、干戈(gē)

证券(qüàn)

亘(gèn)古及今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奢侈

销毁

出类拨萃

语无伦次B、黯淡

震惊

卑恭屈膝

恰如其分C、谦恭

致意

鞠躬尽瘁

提纲携领D、束缚

妇孺

民生凋敝

罄竹难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C、这场戏演的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D、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这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B、即使它再被贬谪10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10个洛阳牡丹城。C、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作为富贵膜拜。D、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还木然呆立,无动于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古人的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东面西位置为尊。B、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C、《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的珍品。D、《将进酒》中读“qiāng”,不能读“jiàng”。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

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

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三、判断题(共计8分,每题1分)1、《琵琶行》中塑造了一位曾经红极一时、艳压群芳的琵琶女形象,她与作者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

)2、《荷花淀》叙述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居民的抗敌故事。()3、《项链》是一篇短篇小说,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写作手法,情节紧凑。()4、“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元杂剧《窦娥冤》。()5、茨威格是俄国著名作家,他拜谒托尔斯泰墓后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6、“唐诗宋词元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7、“婉约派”词人代表有宋朝的柳永、李清照。(

)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儒将风范,指挥作战从容淡定。()四、现代文阅读(共计20分)

(一)读语段,完成习题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一)填空(每空1分)1、这三段文字选自《

》(课文题目),都是描写(人物)的。2、①句属于描写,②句属于描写。(二)选择(每题2分)3、“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作了反语(三)判断(每题1分)5、③句对宝玉进行无情的抨击,就是实话实说。()6、①②③从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了贾宝玉形象。(

)(二)读语段,完成习题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一)填空(每空1分)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这是一篇文。(每空1分)2、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分)(二)判断(每题1分)3、这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4、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逻辑);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侧(空间)的顺序。()5、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三)选择(2分)6、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C.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五、文言文阅读(共计10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一)选择(每题2分)1、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二)判断(每题4分)3、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4、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5、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6、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