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1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2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3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4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河源市第二小学柯于莲Page

2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转变观念区分概念注重运用123456教给方法确定“语点”克服焦虑语文课堂的现状一篇课文,从头讲到尾;一本书,从第一篇讲到最后一篇;把“课文内容”当作“教学内容”,非常普遍。

上《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故事经过;上《鸟的天堂》就讨论小鸟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小鸟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语文课堂的现状语文教学的结果

学生天天上语文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了360多篇课文,语文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却没有根本性的提高,“高耗低效”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除却年龄的增长和课外知识的猎取,真正是在语文课堂我们教给学生的又有多少呢?一项令人吃惊的调查

一次调查,教师教课文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究竟有多少提高,结果三年级学生提高幅度是10%左右,五年级学生提高幅度仅1.5%。还有一次是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教课文”两种方式教学同一篇课文,测试结果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自学效果都略高于教师讲解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观念: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转变观念——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有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教学。

以分析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的,无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的教学。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崔峦:“向繁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台湾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上海师大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数学、思品、社会、历史等学科重在教课文的内容。语文重在教课文的语言形式。

王尚文先生说——

其他课程的教师是为了了解它“说什么”——呈现了什么事实、传播了什么知识、表述了什么观念等等,既文章的内容;而我们语文教师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语言形式。如果语文老师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就会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地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文成公主》上成历史课。“语文”学什么王尚文先生说:

语文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就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独当之任”。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果过于在课文内容上下功夫,那么这课就有可议之处了。”但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把课文当作“例子”,而是将学习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成了“教课文”。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常常异化为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历史课和科学常识课。语文课承担了太多额外的任务!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教课文”和“教语文”的区别教课文主要特征:1.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2.以理解文本内容组织教学过程3.语文本体性内容呈碎片状态或者没有教语文主要特征:1.以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2.围绕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四年级《太阳》课例

大陆老师: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台湾老师:学习说明文文体的阅读方法三年级《揠苗助长》课例教语文《揠苗助长》1.通过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语言表达清楚人物的的心情。3.能说出故事的道理。教课文《揠苗助长》1.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人物的心情。2.能悟出故事的道理。一、猜寓言导入二、解题三、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1.自由读,读通。2.指名合作读,读准。3.生字词检查读的效果。4.四人小组合作读,用填空的方式解决课文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年级《揠苗助长》课例四、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人物的心情1.导学第一个自然段,感知文本对人物心情的描写。(焦虑)总结方法2.引说第二自然段人物心情。图文结合,半扶半放。3.给学生自由表达第三自然段人物心情,用具体语言表达。(放手运用)五、看图片,以儿子的角度说出道理。六、小古文古今对比读一读,感知积累语言。七、拓展阅读。三年级《揠苗助长》课例二、区分概念本体性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文化

其他学科知识

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

语文习惯语文教学内容分类《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名言诗句创设氛围(二)切入文本感知母爱(三)抓住细节体会真情(四)升华情感,感悟人生(五)情动课题,书写片段初读

总结精读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多元文化、其他学科知识)

习惯

技能深入挖掘

方法“教课文”——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知识教学内容:一、引导学生了解分号的用法,并学会运用分号。二、结合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作用并迁移运用。三、初步感知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中的意义。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姥姥的剪纸

一、解词破题,导入新课

二、朗读文段,了解分号

三、品味细节,体会用法

四、了解景物,体会意义五、布置作业,巩固复习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理解认知本体性教学内容

(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实践

审美

价值观

情感

文化三、注重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主题下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以语用为宗旨,将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立足点。”——曹明海“义务教育段的语文课程,应把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作为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荣维东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就只有理解层面的目标,没有运用层面的目标。三、注重运用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例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②认识香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思想感情。③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15个四字词语。②学习运用课文中四至六个词语说话。③知道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教学目标定位凸显“理解”与“运用”并重三年级《揠苗助长》课例理解与运用《揠苗助长》1.通过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语言表达清楚人物的的心情。3.能说出故事的道理。理解《揠苗助长》1.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人物的心情。2.能悟出故事的道理。会走路的树

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终天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

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

“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小驯鹿抬起头来,“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

“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体会小动物之间愉快和谐的友谊。培养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能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续编故事。教学重点:1.体会小鸟与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会走路的树》重新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指导书写:送

陪2.学习对话提示语,指导朗读。3.学习童话拟人、想象的写作手法,续编故事。教学重点:学习童话拟人、想象的表达方法。学习提示语的练习课件出示:小驯鹿一到家门口,()地叫起来:“()!”驯鹿爸爸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老朋友小鸟,()地说:()。小鸟()地说:“()!”续编故事的练习故事还没有讲完呢?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接着又会发生什么呢?(老师提示:用拟人手法,充分发挥想象)四、教给方法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3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方法”比“教内容”更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和自能写作的能力。”

台湾学者赵镜中认为:“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他提出: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月光曲》——“教课文内容”的教学设计

⒈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理解)

2.从贝多芬言行中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感情)

3.体会《月光曲》的意境,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悟)

《月光曲》——“教阅读方法”的教学设计

1.认识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阅读时能辨识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3.作文时能适当加上自己的联想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

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实践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三、迁移写作1、修改短文《荷花》2、修改后交流。薛法根教《月光曲》以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教学为例

领会——指导——运用——内化①直接出示桑娜前后两段心理活动描写的语段,在读中指导学生认识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心理活动描写可以介绍情况,也可以表现品质。②侧重第二段心理活动描写的品读,想象并体会人物矛盾的心理及品质,结合文本感受心理活动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③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总结心理活动描写。④进行心理活动描写实践,探究、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渔夫的品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声。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他说:“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单元导语中的问题:一套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我们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些人中有科学家、艺术家,也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让我们阅读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其中只有“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语文相关,其他说的全是课文的内容。课后练习的问题:

以这个单元的其中一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

1、我们来讨论讨论: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

2、我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3、选做题: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练习的第一和第二项都是属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第三项“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固然属于语文的范围,但只能说是迈进了语文的门槛,尚未进入它的要义:由于用了这些反义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五、确定“语点”所谓“语点”是指语用训练点。“训”指的是指导、引导,所谓“练”指的是练习、演练,所以训练既包括指导与引导,又包括实际的操练。第一、从课程目标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五、确定“语点”第二:从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特征来确定训练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入手,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其中课堂语言训练点直接从文本出发,落实在“初步感知对偶句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用“他的变成了的”进行仿说、仿写。五、确定“语点”第三:从学生学习的年段特点出发。所有的训练最终的都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在确定训练点时,必须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与需要,选择恰当的点来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五、确定“语点”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语言文字

思想内容

语言文字

↓弄清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