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高级职称题-伤寒论
1、下列病证,哪一项不可用桂枝汤
A.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B,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C.太阳病,头痛,发热,汗此恶风
D.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E.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2、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是
A.东汉
B.南北朝
C.西晋
D.唐
E.宋
3、太阳中风证的提纲是"太阳病,发热,(),恶风,脉缓者,名为
中风”
A.恶寒
B.汗出
C.头项强痛
D.无汗
E.呕逆
4、《伤寒论》全书主要是什么辨证方法
A.脏腑辨证
B.经络辨证
C.六经辨证
D.八纲辨证
E.卫气营血辨证
5、葛根苓连汤证下利的病机为
A.里寒挟表邪而下利
B.外邪不解,内迫肠道
C.表邪挟里热而下利
D.脾肾阳微,阴寒下趋
E.运化失职,水气内停
6、原文填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主之”
A.白虎加人参汤
B.桂枝汤
C.白虎汤
D.桂枝二麻黄一汤
E.以上均不对
7、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B.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C.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D.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久患淋病者
8、病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身痒,宜用
A.桂枝麻黄各半汤
B.桂枝二麻黄一汤
C.桂枝汤
D.桂枝二越婢一汤
E.以上均不能用
9、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
A.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B.桂枝加附子汤
C.附子汤
D.桂枝人参汤
E.四逆汤
10、桃核承气汤证可见
A.发狂
B.惊狂
C.如狂
D.惊痫
E.以上都不是
11、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日:”身热,汗自出”
A.脉洪大
B.不恶寒反恶热
C.溅然微汗出
D.舌上燥而渴
E.澹语
12、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大黄,芒硝,甘草,草苗子
B.大黄,枯萎实,半夏
C.大黄,芒硝,甘遂
D.大黄,枳实,甘遂,草茂子
E.大黄,芒硝,杏仁,草茄子,白蜜,甘遂末
13、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
A.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B.麻桂合方加葛根
C.麻黄汤加葛根
D.桂枝甘草汤加葛根,麻黄
E.桂枝去芍药加麻黄,葛根
14、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为
A.当归,人参,干姜,附子,甘草
B.当归,茯苓,干姜,附子,甘草
C.当归,干姜,附子,甘草
D.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甘草,细辛,通草
E.当归,芍药,甘草,吴茱萸,生姜,大枣,桂枝,细辛,通草
15、抵当汤证不应见
A.发狂
B.小便不利
C.少腹硬满
D.身黄
E.脉沉结
16、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干呕,心
烦不得安,治以
A.生姜泻心汤
B.四逆汤加厚朴
C.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D.甘草泻心汤
E.半夏泻心汤
17、附子汤证“身痛”的病机是
A.营气两伤,筋脉失养
B.阴液耗伤,筋脉失养
C.表阳受伤,筋脉失养
D.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E.气血两亏,筋脉失养
1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A.若脉暴微,手足反温者
B.若脉微涩,呕而汗出者
C.若脉微弱,此无阳也
D.若脉浮滑,里有热也
E.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
19、少阳病发热恶寒特点是
A.恶寒发热同现
B.恶寒发热交替
C.恶寒发热,发有定时
D.上午热,下午寒
E.恶寒兼发热如潮
20、下列方剂除哪方外,都有桂枝,甘草这一对配伍:
A.大青龙汤
B.葛根汤
C.小青龙汤
D.茯苓甘草汤
E.五苓散
21、搜集仲景旧论,整编成册而为《伤寒论》的医家是
A.成无己
B.朱肱
C.孙思邈
D.王叔和
E.林亿
22、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
俱紧者,名为
A.伤寒
B.温病
C.中风
D.风温
E.湿温
23、微热,脉浮,消渴,小便不利之证,宜选
A.五苓散
B.茯苓甘草汤
C.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D.苓桂术甘汤
E.真武汤
24、下列诸项中除哪项以外,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所共有
A.脉浮
B.头痛
C.恶寒
D.发热
E.喘
25、服小青龙汤后,出现口渴的特点是
A.口渴欲少饮
B.但欲漱水,不欲咽
C.大烦渴不解
D.消渴不已
E.渴欲冷饮
26、原文”太阳瘠。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A.恶风
B.脉浮
C.恶寒
D.项背强肌
E.呕逆
2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原因是
A.心阳虚,心神浮越
B.邪重药轻,正邪相争,邪郁不解
C.表证已罢,转属阳明
D.阴阳两虚
E.邪热内扰
28、大青龙汤的主治证候为
A.表实兼下利
B.表实兼内饮
C.表实兼项背强肌
D.表实兼内热烦躁
E.表实证
29、”将息”是指
A.将养调摄
B.斟酌之意
C.喘息
D.调理休息
E.将就
30、桂枝新加汤证"身痛”的病机是
A.气营两伤,筋脉失养
B.阴液耗伤,筋脉失养
C.表阳受伤,筋脉失养
D.水湿浸淫,筋脉失养
E.气血两亏,筋脉失养
31、”脉阴阳俱紧”中“阴阳”是指
A.尺,寸
B.寸浮,尺沉
C.寸口,趺阳
D.人迎,肤
E.迟,数
32、小建中汤证中心下悸的机理是
A.胃虚水停,水气凌心
B.心之阴阳两虚
C.心阳不足,空虚无主
D.脾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
E.以上均不是
33、”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
A.痉
B.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
C.便血
D.寒彳栗而振
E.吐蛔
34、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甘草的剂量比例是
A.1:2:1
B.3:2:1
C.1:1:1
D.2:2:1
E.3:3:2
35、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澹语遗尿,
若自汗出,治宜
A.自虎加人参汤
B.大承气汤
C.白虎汤
D.大柴胡汤
E.以上都不是
36、水逆证的主要症状是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消渴或烦渴,干呕
C.脉浮或浮数,微热消渴
D.小便不利,气上冲胸
E.心下痞,少腹满
37、太阳温病的提纲证是
A.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B.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C.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脉浮,汗出
D.太阳病,发热,身疼痛,无汗而喘
E.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38、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是
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B.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C.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D.茯苓,甘草
E.茯苓,桂枝,甘草,干姜
39、后世将“长沙”作为张仲景代称的起因是
A.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号长沙
B.传言张仲景在长沙地区行医
C.传言张仲景曾出生于长沙
D.传言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E.因陈修园等著了《长沙方歌括》
40、根据原文”伤寒干呕,发热而咳”,病机是
A.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B.风邪外束,胃气上逆
C.邪热壅肺
D.水热互结
E.邪在半表半里
41、太阳病发汗后,脉由浮变为沉迟,而仍身疼痛,当治以
A.桂枝汤
B.四逆汤
C.小建中汤
D.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E.桂枝附子汤
42、太阳病下后,微恶寒,胸满,脉促,此时治疗当选用
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B.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C.附子泻心汤
D.葛根黄苓黄连汤
E.麻杏石甘汤
43、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区别的关键是
A.汗出的多少
B.恶寒的有无
C.身发热的高低
D.津伤气耗的轻重
E.以上都不是
44、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采用何法
A.先治里,后治表
B.表里同治,偏重治表
C.先治表,后治里
D.表里同治,偏重于里
E.表里同治,相对均衡
45、太阳中风汗出的机理是
A.风邪外袭,卫阳不圃,营不内守
B.卫虚失固,媵理疏松
C.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E.卫气不共营气谐和
46、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A.生姜泻心汤
B.甘草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大柴胡汤
E.十枣汤
47、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的主证
A.身体痛,骨节痛
B.口中和
C.背恶寒,手足寒
D.脉沉
E.下利
48、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恶寒与否
B.恶风与否
C.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D.汗出与否
E.头痛与否
49、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感邪较轻
B.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C.卫阳不足,无力与邪抗争
D.邪热内郁,不能外发
E.以上都不是
5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
是病属
A.阳明
B.少阴
C.太阴
D.厥阴
E.少阳
51、以下哪一方要寐“顿服之”:
A.抵当丸
B.调胃承气汤
C.大陷胸汤
D.牡蛎泽泻散
E.十枣汤
52、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A.黄连,阿胶,地黄,麦冬,鸡子黄
B.黄连,阿胶,地黄,麻子,鸡子黄
C.黄连,阿胶,黄苓,麦冬,鸡子黄
D.黄连,阿胶,白芍,黄苓,鸡子黄
E.黄连,阿胶,白芍,麻子仁,鸡子黄
53、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
B.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
C.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
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
E.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54、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B.呕者加生姜二两
C.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
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E.利止脉不出者加猪胆汁半合
55、阳虚身痛证出现背恶寒的机理是
A.表气被遏,阳气不伸
B.津气受伤,表气不固
C.卫阳被遏,肌表失温
D.阳虚寒盛,凝于督脉
E.以上都不是
5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A.桂枝甘草汤
B.黄连阿胶汤
C.桅子豉汤
D.炙甘草汤
E.小建中汤
57、黄苓汤的药物组成是
A.黄苓,芍药,炙甘草,大枣,半夏
B.黄苓,炙甘草,芍药,大枣,茯苓
C.柴胡,芍药,黄苓,生甘草,大枣
D.黄苓,芍药,炙甘草,大枣
E.黄苓,芍药,炙甘草,人参
58、“脾家实”的含义是
A.庸浊壅滞
B.脾阳恢复
C.湿困脾阳
D.食积内停
E.以上都不是
59、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风寒,咳嗽气喘,微汗,
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
A.小青龙汤
B.桂枝麻黄各半汤
C.桂枝汤
D.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E.以上都不适宜
60、太阴病误下所致“胸下结硬”,其病机是
A.脾阳愈虚,表邪乘虚内陷,气机不通
B.寒邪结于胸膈,气机不通
C.脾阳愈虚,寒湿凝滞,气机不通
D.水饮结于胸膈,气机不通
E.以上都不是
61、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
A.甘澜水
B.清浆水
C.清水
D.潦水
E.白饮
62、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
A.阴虚热扰,心神不宁
B.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C.肾水不足,心火上亢
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E.以上都不是
63、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属下列何证
A.真寒假热证
B.表寒里热证
C.真热假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以上都不对
64、患者心下痞,按之濡软,复见恶寒汗出。可用下列哪方治疗
A.五苓散
B.半夏泻心汤
C.附子泻心汤
D.大黄黄连泻心汤
E.生姜泻心汤
65、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不利”的病机:
A.阳虚水停
B.水邪内蓄
C.三焦不利
D.阳虚津伤
E.寒湿内阻
66、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
A.桅子豉汤
B.白虎汤
C.竹叶石膏汤
D.桂枝汤
E.白虎加人参汤
67、服小柴胡汤后出现口渴属于
A.转属阳明
B.水热互结,津不上承
C.少阳病或然证
D.水停三焦
E.寒去欲解
68、”脉浮紧者,宜以汗解之,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
血少故也。”
A.假令尺中迟者
B.若尺中脉微者
C.若下之身重心悸者
D.脉沉迟者
E.脉微弱者
69、三承气汤的组方,哪项是正确的
A.三方均有大黄,芒硝
B.大承气汤方中的大黄量最大
C.小承气汤方中的厚朴,枳实最多
D.调胃承气汤方中的芒硝量最多
E.以上都不是
70、第六条”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瘤疯()”的发黄类型是
A.火逆发黄
B.蓄血重证发黄
C.湿热发黄
D.寒湿发黄
E.以上均不是
7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下列哪
种解释最全面
A.少阳主证中的一部分证侯
B.小柴胡汤或然证中的-证
C.口苦,咽干,目眩中的一证
D.往来寒热一证
E.必见往来寒热一证
72、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胃虚水停
B.胃虚气滞
C.脾虚水停
D.脾虚气滞
E.肾虚水停
73、”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新加汤主之。”
A.生姜人参各一两芍药三两
B.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
C.芍药人参各一两生姜三两
D.人参一两芍药生姜各三两
E.桂枝芍药各一两人参三两
74、伤寒的涵义是
A.寒就是邪,伤寒就是伤邪
B,是传染病的一种
C.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D.肠伤寒
E.以上都不是
75、“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也。”
A.脉洪大
B.不恶寒反恶热
C.溅然微汗出
D.舌上燥而渴
E.澹语
76、太阳病篇中,蓄水证和蓄血证的主要区别点是
A.小便利否
B.脉浮否
C.少腹满否
D.消渴否
E.发热否
77、太阳病头痛部位在
A.头部巅顶
B.头部两侧
C.头部前额
D.头部后项
E.以上都不是
78、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
A.大青龙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麻杏甘石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79、辨别疾病传经与否的依据是
A.感邪的轻重
B.体质的强弱
C.病程的长短
D.治疗的当否
E.脉证的变化
80、小承气汤的适应证是
A.潮热,手足祭然汗出,大便难,澹语
B.发热,不恶寒,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苔白
C.发热,汗多,腹满,澹语
D.潮热,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大便硬
邑澹语,发潮热,脉滑而疾
81、根据原文下列诸项,哪一项在桅子豉汤证中可能出现
A.噫气不除
B.手足自温
C.心下痞硬
D.气上冲胸
E.以上都不出现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围
动,振振欲僻地者”主之以
A.苓桂术甘汤
B.附子汤
C.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D.茯苓甘草汤
E.真武汤
83、牡蛎泽泻散证的病机是
A.病后肾阳虚衰,寒水泛滥
B.病后心阳不足,水湿内聚
C.病后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水气内停
D.病后气化不利,湿热壅滞,水气不行
E.病后余邪未尽,邪与水结于胸隔月完腹
84、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可用
A.甘草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旋覆代赭汤
E.大柴胡汤
85、”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
误也。”
A.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B.脉浮紧,发热,汗不出
C.不汗出而烦躁
D.恶寒,汗出而喘
E.发烦,目暝
86、”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
里急也。”其中“里急”是指
A.时时欲泄肛门欲坠,便出不爽
B.少腹部有急迫不舒之感
C.腹部拘急疼痛
D.心下阻塞不适感
E.以上都不是
87、由芍药,麻黄,石膏,桂枝,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的方剂,
其方名为
A.桂枝麻黄各半汤
B.桂枝二麻黄一汤
C.大青龙汤
D.桂枝二越婢一汤
E.以上都不是
88、白头翁汤中没有哪味药物
A.白头翁
B.黄柏
C.黄连
D.芍药
E.秦皮
89、《伤寒论》除重复和佚方外,计有
A.111方
B.112方
C.110方
D.113方
E.114方
90、”风寒外束,经气不舒”是以下何证的病机
A.麻黄汤证
B.大青龙汤证
C.桂枝汤证
D.小青龙汤证
E.葛根汤证
9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
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应取下列
何种治法为好:
A.滋养阴液
B.先复阳,后复阴
C.温复阳气
D.先救阴,后扶阳
E.阴阳兼顾
92、五苓散中不应见
A.小便不利
B.微热消渴
C.心下痞
D.心下悸
E.脉浮数
93、小青龙汤证的或然证原文中未出现
A.或利
B.或烦
C.或渴
D.或噎
E.或喘
94、”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病机是
A.胃热上炎
B.肝胆火旺
C.阳虚浮越于上
D.阴虚津液不足
E.以上都不是
95、半夏半升(洗),黄苓,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生
姜三两是下列哪一个方剂
A.甘草泻心汤
B.黄连汤
C.半夏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
E.以上都不是
96、五苓散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A.通阳化气行水
B.通经活血
C.调和营卫
D.温通心阳
E.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97、伤寒论共有113方,下列哪方为有方无药:
A.麻黄升麻汤
B.禹余粮丸
C.牡蛎泽泻散
D.苦酒汤
E.赤石脂禹余粮汤
98、先煮大黄的方剂是
A.抵当汤
B.大陷胸汤
C.桃核承气汤
D.附子泻心汤
E.大黄黄连泻心汤
99、生姜泻心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
A.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B.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C.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100、下列诸项,哪一项与炙甘草汤的组成无关
A.生姜
B.麻子仁
C.附子
D.大枣
E.清酒
101、湿热发黄证服茵陈蒿汤后,从腹满情况,判断病情减轻的依
据是
A.腹满顿时减轻
B.腹满如故
C.腹满顿时消失
D.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
E.腹满时减
102、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牒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A.19寸
B.20寸
C.18寸
D.21寸
E.22寸
10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宜用
A.桅子豉汤
B.小陷胸汤
C.大陷胸汤
D.十枣汤
E.桅子于姜汤
104、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
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
A.大柴胡汤主之
B.调胃承气汤主之
C.大承气汤主之
D.小承气汤主之
E.大陷胸汤主之
105、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治疗的先后缓急是
A.先温中补虚,后养血通络
B.先和解少阳,后温中补虚
C.先活血止痛,后温化寒湿
D.先温中补虚,后和解少阳
E.以上都不是
106、下列诸证中,除哪项外,均可见于白虎加人参汤证
A.背微恶寒
B.时时恶风
C.心烦
D.口燥渴
E.下利
107、下列哪条可用攻下法
A.阳明病,面合色赤
B.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C.伤寒呕多,有阳明证
D.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
E.阳明病,心下硬满
108、一般情况下,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约是
A.三四天
B.六七天
C.一二天
D.H-一二天
E.以上皆不是
109、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
A.烦躁昼重夜轻
B.烦躁昼夜并重
C.烦躁昼轻夜重
D.烦躁遇热加重
E.烦躁兼有口渴呕吐
110、以下除哪项以外,均可以见身重:
A.白虎汤证
B.真武汤证
C.大青龙汤证
D.桃花汤证
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11、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最有可能出现
在
A.结胸证
B.痞证
C.蓄水证
D.蓄血证
E.发黄证
112、《伤寒论》中未论及的发黄证有
A.寒湿发黄证
B.蓄血发黄证
C.火毒发黄证
D.血虚发黄证
E.湿热发黄证
113、根据原文下列哪一项不出现烦躁症状:
A.干姜附子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吴茱萸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114、十枣汤在服法上要求:
A.日再夜一服
B.昼三夜二服
C.顿服
D.日二服
E.平旦服
115、桃核承气汤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
A.通阳化气行水
B.通经活血
C.调和营卫
D.温通心阳
E.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116、旋复代赭汤适于下列哪一项病证
A.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
B.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C.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D.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粳,噫气不除者
E.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117、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汤的基础上加上()而组成
A.半夏,杏仁,甘草
B.拿房子,芫花,甘草
C.枳实,麻子仁,白蜜
D.拿茄子,杏仁,白蜜
E.芫花,大枣,白蜜
118、大青龙汤中石膏的用量是
A.半斤
B.六铢
C.一斤
D.如鸡子大
E.二十四铢
119、据原文,阳明病的外证是
A.潮热,手足激然汗出,不恶寒
B.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C.潮热,自汗,心烦,口渴
D.壮热,口渴,大汗出,背微恶寒
E.高热,大汗出,不恶寒
120、麻黄桂枝各半汤中“身痒”的机制是
A.风寒闭郁,经气不舒
B.邪气日久不解,不得小汗出
C.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D.外寒内热,表气郁闭
E.以上均不是
121、太阳中风证,其发热的特点是
A.蒸蒸发热
B.身大热
C.翕翕发热
D.烦热
E.潮热
122、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宜用
A.桂枝汤
B.桂枝加附子汤
C.小承气汤
D.小柴胡汤
E.大柴胡汤
123、五苓散方哪味药用量错了
A.白术十八铢
B.茯苓十八铢
C.猪苓十八铢(去皮)
D.桂枝一两(去皮)
E.泽泻一两六铢
124、用大枣最多的方剂是
A.十枣汤
B.当归四逆汤
C.苓桂枣甘汤
D.桂枝汤
E.炙甘草汤
125、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其治疗宜用
A.桂枝加芍药汤
B.桂枝去芍药汤
C.桂枝加桂汤
D.桂枝加附子汤
E.桂枝汤
126、“虚烦”一词是指
A.血虚心烦
B.阴虚心烦
C.阳虚心烦
D.阴阳两虚心烦
E.无形邪热扰于胸隔心烦
127、桅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脾胃不和,寒热格拒
B.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气塞不通
C.邪热内陷,痰热互阻,结于心下
D.上焦有热,脾胃虚寒
E.以上均不是
128、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中无何组药:
A.枳实,厚朴
B,麻子仁,芍药,杏仁
C.大黄
D.升麻
E.蜜
129、猪苓汤证中不应有
A.渴欲饮水
B.咳而呕
C.小便不利
D.汗出多而渴
E.心烦不得眠
130、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主之
A.桅子柏皮汤
B.抵当汤
C.茵陈蒿汤
D.麻黄连轮赤小豆汤
E.以上均不是
131、大结胸证的病机是
A.水热互结
B.湿热内郁
C.痰热互结
D.寒湿壅聚
E.宿食结聚
132、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
之”,其原因是
A.阴津亏损
B.阴阳两虚
C.阳气损伤
D.内传少阴
E.以上都不是
133、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A.桂枝汤主之
B.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C.桂枝甘草汤主之
D.附子汤主之
E.柴胡桂枝汤主之
134、用葛根汤治疗何种下利
A.太阳与少阳合病下利
B.三阳合病下利
C.表证兼里虚寒下利
D.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
E.表证兼里实热下利
135、太阳病,十日已去,设胸满胁痛者,宜选何方:
A.大陷胸汤
B.大陷胸丸
C.小陷胸汤
D.大柴胡汤
E.小柴胡汤
136、下列病证中,哪一项不出现心下痞硬或心下痞
A.十枣汤证
B.半夏泻心汤证
C.黄连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E.大柴胡汤证
137、不属于附子汤和真武汤的共有药物是
A.人参
B.茯苓
C.炮附子
D.白术
E.芍药
138、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病机是
A.阴阳俱虚,阳无所附
B.阴盛格阳,虚阳外越
C.阳气受伤,虚阳被盛阴所逼
D.阴盛阳脱,正不胜邪
E.以上都不是
139、脾约证的脉象是
A.脉沉迟
B.趺阳脉浮而涩
C.脉滑而疾
D.脉浮大
E.脉微涩
140、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
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A.桅子豉汤主之
B.黄连阿胶汤主之
C.竹叶石膏汤主之
D.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E.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141、下列各方,不需去滓再煎的是
A.旋复代赭汤
B.黄苓汤
C.半夏泻心汤
D.大柴胡汤
E.柴胡桂枝干姜汤
142、小承气汤证的脉象特点是
A.脉沉迟
B.脉沉涩
C.脉细数
D.脉滑而疾
E.脉沉结
143、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阻明蓄血证
A.发狂
B.澹语
C.如狂
D.喜忘
E.独语如见鬼状
144、不属于寒热并用的方剂是
A.干姜黄苓黄连人参汤
B.黄连汤
C.半夏泻心汤
D.黄苓汤
E.乌梅丸
145、坏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可概括为
A.先里后表
B.表里同治
C.先表后里
D.阴阳自和必自愈
E.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46、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A.小青龙汤
B.大青龙汤
C.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D.葛根苓连汤
E.麻杏石甘汤
147、服茵陈蒿汤后,病退征象,哪条是错的
A.腹满减轻
B.小便当利
C.身黄渐退
D.尿如皂角汁状
E.身溅然汗出而解
148、”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
痞硬,表里不解者,”。应填入
A.葛根苓连汤主
B.半夏泻心汤主之
C.桂枝人参汤主之
D.葛根汤主之
E.四逆汤主之
149、太阳病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主治
方是
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B.桂枝加桂汤
C.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D.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E.桂枝甘草汤
150、葛根苓连汤证中的下利一证,最确当的病机是
A.湿热下注,大肠气滞
B.脾胃阳虚,水气内停
C.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
D.表证误下,邪热内结肠胃
E.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151、桃花汤证不应见到的症状是
A.腹痛
B.下利便脓血
C.小便不利
D.里急后重
E.以上都不是
152、通脉四逆汤和四逆汤的药物组成相同,其药量不同的地方是
A.前者干姜用量比后者小
B.前者用生附子,后者用炮附子
C.前者甘草,附子用量比后者大
D.前者附子用量大,后者干姜用量大
E.前者干姜,生附子比后者用量大
153、本为太阳病,几经发汗,又经攻下,今见不大便五,六日,从心
下至少腹硬满痛,拒按,口干舌燥,日晡稍有潮热,当用
A.大柴胡汤
B.大承气汤
C.大陷胸汤
D.小承气汤
E.调胃承气汤
154、”太阳病,十日巳去,脉浮细而嗜卧者”说明
A.病仍在太阳
B.病人少阳
C.病人阳明
D.病人少阴
E.表证已解
155、桂枝加桂汤中加大桂枝的用量是为了
A.温振阳气
B.调和气血
C.温通心阳
D.解表散寒
E.平冲降逆
156、”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自愈的指
征
A.得汗自止
B.得小便利
C.得汗自出
D.得下利止
E.得燥屎下
157、阳明病,发潮热,大便酒,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宜用
A.调胃承气汤
B.桅子豉汤
C.黄苓汤
D.小柴胡汤
E.大柴胡汤
158、柴胡桂枝汤方组成是
A.桂枝汤加柴胡
B.大柴胡汤加桂枝
C.小柴胡汤加桂枝
D.小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用变压器简介教学设计中职专业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装备制造大类
- 盘锦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中国广电伊春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综合管理类
-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说课稿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统编版(部编版)
- 4 繁星(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海南大学植物学课件资源
- 教学设计语文
- 3.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教学设计-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暑假安全教育要点提醒》主题班会 说课稿
- 委托司法鉴定申请书
-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
- 当幸福来敲门全剧中英文台词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曲臂车操作规程含曲臂式高空作业车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 DBJ-T 13-210-2023 福建省房屋市政工程基桩检测试验文件管理标准
- Unit+2+短语背诵版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质量月报范本
- FZ/T 52051-2018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 【精品】2020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题
- 派车单(标准样本)
-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2021年版(原文格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