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咀嚼诗歌语言;2、把握意象,体悟作者感情。【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赏析诗歌意象,并尝试写作诗歌2、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爱国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听。有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没错,就是《七子之歌》。这首歌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曲。闻一多先生把澳门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孩子,让他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先生的吟唱如杜鹃涕泣,声声泪,声声血,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学习间一多先生的诗歌《红烛》,看看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标出他读错的和你有疑惑的字词。正音:吐出烧沸捣破脂膏慰藉耕耘2、听范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思考:(1)本文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对红烛的描述?三、再读文本,把握诗歌大意。听范读,后自由朗读。思考:全诗一共9节,分别概括每节写了什么内容?又用了哪些手法?【明确】(1)对话形式。每节诗歌的第一句都是“红烛啊!”这种手法叫呼告。【补充呼告的知识】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说话,直接呼唤他(它)或者称呼他(它),这就是呼告的修辞手法。呼告的作用: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营造一种面对面的语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2)第一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红烛的颜色。运用了呼告、拟人的手法。“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作者认为,诗人的心应该与蜡烛一样红,不然就不配做诗人。【追问】哪个字用得比较传神?【明确】吐,真实地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追问】蜡烛有多种颜色,作者为什么非得一定要赞美红烛?【明确】“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第二节,抒写“烧”的困顿: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所以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手法:呼告,比喻,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第三节,回答第二节的困惑,红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放出光来。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正一反,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强烈的敬仰之情。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勤寄语,也是诗人的自我勉励,自我振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整句。【追问】在这节中,作者认为光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以“梦”之虚幻缥缈描绘世人对社会的非理性认知,以“烧沸”的期盼呈现世人普遍性的冷血。“监狱”更多指向囚禁进步思想和现代文明的精神牢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光的意义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第五、六节,写了红烛心火发光之时就是泪流开始之日,第六节写了红烛流泪的原因。【追问】“红烛”为何而“伤心流泪”?“残风”的存在。“残风”是邪恶的势力的象征。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七节,劝勉红烛流泪,滋养人间。运用呼告,拟人,反问的修辞方法。第八节,指出红烛流泪、灰心是为了创造光明。运用了整句。第九节,再次劝勉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点明红烛的精神本质。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小结: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四、合作探究诗人在第9小节闻一多笔下的“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否矛盾?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明确】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这也回扣了第8节“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正如司马迁对待生死的态度——“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那人那时诗人对待红烛的情感不断起伏,究竟什么样的现实让闻一多如此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人那时",请看屏幕。课件展示:1923年前后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正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时产生了一批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时代弄潮儿。1923年前后的闻一多在五四运动中,面对“国势衰颓,国人视若无睹”的局势,闻一多甘愿“取冒不韪,起而抗之”。赴美留学时,深受自由开放风气影响,但主张文化国家主义,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重与热爱。独在异乡时,遭受歧视和屈辱,他以诗歌奋起还击。总之,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各种苦痛;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诗人托物言志,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表达了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抒发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六、拓展提高不只是闻一多,其实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责任和担当。请大家思考新时代的红烛精神体现在哪里?并尝试创作一小节《红烛颂》,赞颂当今传承和发扬“红烛精神”的人(请两位学生展示)师:从同学们的诗作中,我看到了对大家生活细节的捕捉,也感受到了大家对各行各业秉承“红烛精神”的人致上的深深敬意。其实,红烛精神之于今天:是人民教师的自我燃烧,辛勤耕耘,栽成大木柱长天;是共产党员的固守初心,不负韶华,高擎党旗迎风展;是公安干警的一腔热血,只争朝夕,铸成警徽光闪闪;是医护人员的铮铮誓言,救死扶伤,直面疫情永向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铁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奖惩制度考核试卷
- 2025年传媒行业自媒体监管水平考试-直播电商虚假宣传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试卷
- 2025年特殊教育融合教育高中阶段生涯规划融合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结果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建筑垃圾分类处理跨部门协作机制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育物联网应用实践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消费者协议书三倍赔偿
- 三方协议书只有两张
- 项目贷款协议书
- 中国美食徒步活动方案策划
- 简单离婚协议书模板
- 生猪定点屠宰场申请书
- 康复医学概论课件
- 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库(附答案)
- 高二《复活》课文解读
- 大圆满前行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证书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领导力测试题及答案
- 普通话发音训练素材及练习方案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破解“五性”困境以优化国企外部董事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