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01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班级姓名学号选做作业类型实际完成时间完成日期□基础作业□提升作业□拓展作业【课前夯基】1.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点燃前(变化前)①色、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容易用小刀切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放在水中,浮于水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燃蜡烛(变化中)①现象:蜡烛燃烧,放出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火焰,有少量黑烟生成,烛芯周围的石蜡熔化为液态。②火焰:分_________层,分别为__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产物检验干而冷的烧杯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熄灭蜡烛(变化后)刚熄灭时,烛芯上方有一缕白烟产生,点燃白烟,蜡烛可以被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①白色(或其他颜色)、圆柱形(或其他形状)、固体、有气味;②质软;③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①热量;黄色;②三;外焰;内焰;焰心;③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3)重新点燃【分层作业】基础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分钟)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答案】C【解析】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C选项正确。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点燃过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石蜡硬度较小。3.每年的7月下旬至9月是吃西瓜的最佳时间。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会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在科学探究中属于()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获取事实与依据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是进行实际操作获取信息进行判断,类似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C说法错误。5.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答案】B【解析】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做法正确,不合题意;

D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做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6.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答案】D7.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内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2)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外焰a外焰(2)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二、提升作业(预计完成时间:7分钟;实际完成:分钟)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后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答案】C【解析】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可验证石蜡燃烧有水生成;实验Ⅲ的现象说明焰心处气体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实验Ⅳ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2.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碳化

D.实验4将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答案】B【解析】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所以A说法正确;

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所以B说法错误;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所以C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说法正确。3.蜡烛(足量)在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答案】B【详解】A、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装置内不是只含有氧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不变,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气体,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但石蜡熔化过程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图中实验设计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答案】A【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B。5.实验室盛放酸的柜子里有-瓶标签残缺的试剂,有同学提出可能是盐酸。该同学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有同学提出可能是盐酸”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猜想。6.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发现厨房中放有两袋糖,一袋标有黄砂糖,另一袋标有白砂糖,这两种糖哪一种更甜呢?于是他开始了探究。(1)小明认为可以将两种糖配成糖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甜了。小明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_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得出结论(2)按照小明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糖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A.取用糖的质量B.取用糖的颗粒大小C.取用水的质量D.糖是否完全溶解【答案】(1)C(2)B【解析】(1)“小明认为可以将两种糖配成糖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甜了”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方案。(2)为了比较哪种糖更甜,要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完全溶解相同质量的两种糖,这样得到的结论才可靠。取用糖的颗粒大小对实验结论没有影响。7.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察到____点炭化变黑最严重;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烧杯内壁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8.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答案】(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2)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3)C(4)高【解析】(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为白烟能燃烧,故选B,理由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三、拓展作业(预计完成时间:6分钟;实际完成:分钟)1.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答案】C2.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答案】C【解析】A.根据生活经验温度高食物易腐败,温度低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在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保存食品,食品在空气中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氧气含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D.在生活中我们知道一些食物易腐败,有些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食物种类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曲线a和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此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答案】B【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曲线c对应的气体浓度逐渐降低,故应该对应氧气,B不正确;数字化实验能更加方便直接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物质量的变化,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C正确;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D正确。4.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答案】C【解析】蜡烛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火焰轻轻摇曳,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罩在火焰上方的小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说法错误。5.《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