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北京通州初三一模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a-23Cl-35.5一、选择题(共25分,本部分共题,每题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纸张双面打印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C.使用一次性餐具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3.下列不属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大量白烟D.生成黑色固体C.火星四射4.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气焊B.食品防腐C.供给呼吸D.医疗急救5.能鉴别氮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B.闻气味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6.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A.K2SO4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2O28.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B.CO(NH)C.NH4ClC.23C.能燃烧D.Ca(H2PO)2242)D.H2OD.熔点低9.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A.酸性B.腐蚀性C.吸水性D.挥发性10.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A.柠檬汁(2~3)B.酱油(45)第1页/共21页C.西瓜汁(5~6)D.肥皂水(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干净的海水是纯净物C.水是常用的溶剂B.水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D.可用水区分氯化钠和碳酸钙12.在压强为101kPa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我国冶炼金属的历史悠久。回答下列小题。13.冶炼铜的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OH)COCu(OH)CO的元素种类为223223A.3种B.4种C.5种D.6种14.下列物质可以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O)反应生成铁的是23A.NaOHB.COC.CO2D.O2D.+315.电解法治炼铝的原料为AlO,AlO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2323A.-3B.-2C.16.青铜是一种常见合金,主要成分是铜、镍。下图为铜元素和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镍的元素符号为NiB.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D.铜元素和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C.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下列物质与水共同作用可使铁生锈的是A.O218.智能燃气灶在发生干烧时会自动关闭燃气阀门,其灭火原理为A.隔离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完成下面小题。B.CO2C.N2D.H2D.降低燃气的着火点第2页/共21页19.CO与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A.物质用途不同B.气体密度不同D.分子构成不同C.分子质量不同20.下列有关CO2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灭火C.CO2可用于区分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B.CO2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做气体肥料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21.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③纸花变红,②纸花不变红B.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在实验③中,若对比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②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③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完成下面小题。22.配制上述溶液,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A.1.5gB.15gC.7.5gD.50g23.实验过程中的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C.称量固体B.量取水溶解固体D.装瓶贴签24.取出瓶中溶液10g进行实验,则瓶中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1.5%B.C.12%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15%第3页/共21页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C.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溶液质量不变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二、非选择题(共45分)【生活现象解释】26.我国近代生活燃料使用的发展史如下。(1)煤、石油、煤气、天然气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2)管道煤气成分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27.我国科研团队率先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单原子Cu催化作用下合成甲醇(CH3OH)。(1)在方框中补全另一种反应物的微粒图示_____。(2)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3)回收旧织物中的涤纶时,需要用到氯化镁的甲醇溶液,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28.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1)月壤中含有丰富的铁、钙等,这里的“铁、钙”指的是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或“元素”)。(2)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氦—3和氦—4都属于氦元素,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氦—3氦—422122234第4页/共21页A.氦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氦—3—4都属于氦元素,是因为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为2C.氦—3—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科普阅读理解】2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吸湿发热纤维是一种能产生热量且保暖的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将其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天然棉纤维可吸湿发热,但无法做到快速排出湿气,使人体皮肤产生湿热和不适感。可采用混纺工艺通过改变混纺组分(所含物质种类)与混纺比(各物质的含量)改善吸湿发热纤维的发热性与透气性。下表中列举了两种吸湿发热纤维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性能透气率/(mm·s-1)透湿量/(g·m-2·h-1)保温率/%混纺组分与混纺比100%棉纤维1.05×103150.56270.5630.541.540%棉,40%腈纶,20%EKS1.03×103我国科研人员制备了三种混纺发热纤维,为比较三种材料的吸湿发热效果,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时测定了上述样品的芯吸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芯吸高度越高,表明混纺材料吸湿发热效果越好。目前,生态环保、功能多样的吸湿发热纤维的研发已成为纺织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吸湿发热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表中列出的混纺纤维与棉纤维相比,其优异性能为填序号)。A.透气性好B.透湿性好C.保温率高(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棉纤维属于天然吸湿发热纤维。_______②由图可知,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时间相同时,40%棉、40%腈纶、20%EKS混纺成的纤维吸湿发热效果最好。_______第5页/共21页(4)由图可知,混纺发热纤维的混纺组分相同时,影响其吸湿发热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生产实际分析】30.氯化钙常用作干燥剂,以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含少量MgCO及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杂质)制备氯化33钙的主要过程如下:(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a+MgClMgCaCl,该反2()()(2)溶液A与石灰水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为222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3)实验室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31.硅(Si)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原料。利用稻壳制备纳米硅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上述流程所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2)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酸浸槽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32.请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AB(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2)用装置①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2)用装置②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用装置③收集氧气的原因为_____。(3)用装置④收集氧气的原因为_____。第6页/共21页33.利用下列实验研究物质组成。(1)实验A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试管2产生气体体积约为10mL,则试管1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mL。(2)实验B探究某可燃性气体的组成,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则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3)实验C探究空气的组成,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34.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用等体积的稀盐酸和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1)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图1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3)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35.用下图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第7页/共21页(1)有气泡产生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2)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中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升温后可燃物在铜板上燃烧,说明铜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2)对比①②的实验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37.用下图实验研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1)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2)实验B能证明金属活动性铁强于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3)结合A、C实验现象,可得到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则实验C中X、Y分别是_______。(填序号)①Fe,硫酸铜溶液②Cu,硫酸亚铁溶液③Cu,硫酸锌溶液第8页/共21页【科学探究】38.青团是一种传统美食,家庭制作时常出现蒸制后变黄的现象。兴趣小组探究了影响青团颜色的因素。【查阅资料】①艾䓍含大量叶绿素,汁水可使青团着色。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氧化、酸化变色。②NaHCO3可以与植物细胞中酸性物质反应,阻碍叶绿素分解,使青团保持鲜亮的绿色。【进行实验】取等体积鲜榨艾草汁,分别加入等质量糯米粉中,搅拌,揉制成大小相同的糯米团,蒸制后观察青团颜色。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NaHCO3添加量/g蒸制火候蒸制时间/min是否蒸熟青团颜色①②③④⑤⑥⑦⑧0大火小火中火大火中火中火中火中火1515151515182115是否是是是是是是深黄色绿色0.50.50.51.01.01.01.5黄绿色黄绿色绿色黄色深黄色黄色【解释与结论】(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2)④中青团比①中颜色偏绿的原因是_______。(3)依据⑤~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4)探究蒸制火候对青团颜色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反思与评价】(5)探究NaHCO最佳用量的实验中,在中火,蒸制15min的条件下,没有再进行NaHCO添加量为332.0g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6)青团蒸制前后常会在其表面刷一层食用油,刷油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第9页/共21页【实际应用定量分析】39.二氧化氯(ClO)是一种安全消毒剂,可由NaClO与Cl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l,若生成,计算参加反应的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222第10页/21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分,本部分共题,每题1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答案】B【解析】【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B。2.【答案】C【解析】【详解】A、纸张双面打印,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了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低碳生活要求,故C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B【解析】【详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选:B。4.【答案】B【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不符合题意;B、食品中的物质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腐败,氧气不能防腐,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C【解析】【详解】A、氮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A错误;B、氮气和氧气都是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闻气味无法鉴别,故B错误;C、氮气没有助燃性,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现象,氧气有助燃性,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以观察到木条复燃,故C正确;D、氮气和氧气都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该方法无法鉴别,故D错误。第页/共页故选C。6.【答案】A【解析】【详解】A、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B、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C、氯化铵含氮元素,属于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D、磷酸二氢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根据化肥的所含元素进行分类,主要是辨识化肥的元素组成中氮、磷、钾元素解题。7.【答案】A【解析】【详解】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HO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22C、HCO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23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8.【答案】C【解析】【详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物质的酸碱性与质量无关,A错误;B学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图中未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溶剂的质量增加,电子秤示数增大,C正确;D、浓硫酸不易挥发,D错误。故选C。10.【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的pH与其酸碱性的关系为:pH<,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第12页/21页【详解】A、柠檬汁的pH<7,呈酸性,A错误;B、酱油的<7,呈酸性,B错误;C、西瓜汁的pH<7,呈酸性,C错误;D、肥皂水的pH>7,呈碱性,D正确。故选D。【答案】A【解析】【详解】A、海水是由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表述错误;B、水由水分子构成,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这种物质,B表述正确;C、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常用的溶剂,C表述正确;D、取样,将两种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固体溶解的是氯化钠,固体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根据是否溶解可将两者区分出来,D表述正确。故选A。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详解】A、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降温的过程中,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降温的过程中,氧气的分子数目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降低温度,分子间间隔变小,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温度和压强会影响分子间间隔,温度降低,间隔变小,压强增加,间隔变小。【答案】13.B14.B15.D【解析】【13题详解】孔雀石是由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B。【14题详解】A、氢氧化钠不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说法错误;B、CO可以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单质,说法错误;D、氧气不能和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单质,说法错误。故选B。【15题详解】Al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23D。第13页/21页16.【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名称右上方的字母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如图,镍的元素符号为Ni,A表述正确;B、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如图,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B表述错误;C、元素名称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如图,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C表述正确;D、铜元素、镍元素的名称中都含有“钅”,属于金属元素,D表述正确。故选B。17.【答案】A【解析】【详解】铁生锈是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导致,故选A。18.【答案】A【解析】【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可以达到灭火的效果。【详解】A、关闭燃气阀门,阻断燃气(可燃物)供给,没有可燃物,就无法燃烧,A正确;B、关闭燃气阀门,空气依然存在,没有被隔绝,B错误;C、关闭燃气阀门,没有改变周围的温度,C错误;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通常情况下是固定的,D错误。故选A。【答案】19.D20.A21.B【解析】【19题详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与用途、密度、分子质量无关,故选D。【20题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其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A表述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因此二氧化碳可用做气体肥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述正确;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水,根据是否有沉淀生成,可将两者区分开,C表述正确;D、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可用于人工降雨,D表述正确。故选A【21题详解】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①中的稀醋酸呈酸性,②中的水成中性,③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第14页/21页的碳酸呈酸性,因此①③纸花变红,②纸花不变红,A表述正确;B、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故B不正确;C、在实验③中,若对比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②,放入集气瓶钱不变色,说明了水不能使纸花变红色,故C说法正确D、③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使纸花变红,D表述正确。故选B。【答案】22.C23.AD【解析】【22题详解】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代入数据,50g×15%=7.5g,故选C。【23题详解】A、使用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图中显示的是“左码右物”,A错误;B、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正确;C、溶解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速率,C正确;D、配制好的溶液应装瓶贴签,以方便使用,D正确。故选A。【24题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点,取出10g溶液后,不改变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5%,故选D。25.【答案】D【解析】【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说法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C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C、将20°C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正确;D、40°C时,甲的溶解度是50g,乙的溶解度是40g,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所得溶液乙为饱和溶液,甲为不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5分)【生活现象解释】26.1)煤气(2)甲烷##CH4【解析】【小问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煤、石油、天然气,所以煤、石油、煤气、天然气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煤气。【小问2第15页/21页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所以管道煤气成分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甲烷,因为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7.1)()3:1(3)氯化镁##MgCl2【解析】【分析】图中所示的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单原子Cu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单原子CuCO+2H2CH3。【小问1由分析可知方框中的物质是氢气,氢气由氢分子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根据化学方程式,参与反应的氢分子的个数是2,因此方框中应画出2个氢分子,如图所示:;【小问2甲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2:4=3:1;【小问3将氯化镁溶解到甲醇中,得到氯化镁的甲醇溶液,溶质是氯化镁。28.1)元素(2)AB【解析】【小问1钙、铁是指这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钙、铁是指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小问2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氦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氦-3和氦-4都属于氦元素,是因为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为,故B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氦-3和氦-4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故选:AB。【科普阅读理解】29.1)物理(2)BC(3)①.对②.错(4)混纺比【解析】第16页/21页【小问1材料中提到“吸湿发热纤维是一种能产生热量且保暖的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将其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其中涉及到的变化是: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小问2通过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在透湿量、保温率两方面,混纺纤维的数值高于棉纤维,说明混纺纤维比棉纤维的透湿效果好,保温率高,故选BC;【小问3①材料中提到“天然棉纤维可吸湿发热”,因此棉纤维属于天然吸湿发热纤维,①说法正确;②材料中提到“芯吸高度越高,表明混纺材料吸湿发热效果越好”,并结合折线图可知,40%黏胶、40%腈纶、20%混纺成的纤维的芯吸高度最大,说明其吸湿发热效果最好,因此②说法错误;【小问4材料中提到“改变混纺组分(所含物质种类)与混纺比(各物质的含量)改善吸湿发热纤维的发热性与透气性”,同时结合折线图中的“●”,“▲”两条线可知,混纺组分相同时,混纺比不同,吸湿发热效果不同。【生产实际分析】30.1)CaCO+CaClO+CO3222(2)复分解反应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解析】【小问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CaClO+CO。3222【小问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小问3进行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1.1)SiO2MgO℃(2)SiO2+2Mg2MgO+Si(3)去除氧化镁【解析】【小问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图中所涉及的物质中,SiO2、MgO2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两种物质是氧化物;【小问2还原炉中,纳米二氧化硅与镁在6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纳米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17页/21页℃SiO2+2Mg2MgO+Si;【小问3酸浸槽中的物质有氧化镁、纳米硅,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纳米硅,需要去除氧化镁,加入盐酸的目的就是去除氧化镁。【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2KMnO4KMnO+MnO+O32.【答案】①.酒精灯②.2422MnO2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组分反应④.⑤.2H222HO+O⑥.氧气不易22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解析】【详解】A1)仪器a的名称为酒精灯;(2)装置①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为高锰酸钾制氧气,原理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KMnO4KMnO+MnO+O;2242(3)装置③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组分反应的气体,故用装置③收集氧气的原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组分反应;B1b的名称为集气瓶;(2)用装置②制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故反应原理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MnO2成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H2O22H;22(3)装置④为排水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故用装置④收集氧气的原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通电2H2O2H+O2233.1)①.②.(2)氢##H(3)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解析】【小问1通电2H2O2H+O,在该反应中,电源22通电时,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试管2与电源正极连接,产生氧气,则试管1为氢气,若试管2产生气体体积约为10mL,则试管1产生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小问2第18页/21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B探究某可燃性气体的组成,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证明有水生成,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小问3实验C探究空气的组成,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降低,所以若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则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为五分之一。HCl+NaOH=NaCl+H2O34.1)(2)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无色(3)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解析】【小问1HCl+NaOH=NaCl+H2O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生成物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若盐酸足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氢氧化钠被完全消耗,溶液变为无色,溶液变为无色说明能使酚酞变红的氢氧化钠消失,说明发生化学反应;【小问3由图2可知,若加入的是水,溶液的温度无变化,若加入的是稀盐酸,溶液温度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35.1)BC##CBCaCO=2NaOH+CaCO()(2)2332【解析】【分析】A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水;B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氢气;C中发生的反应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二氧化碳;D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钙沉淀。【小问1由分析可知,有气泡(气体)产生的是BC;【小问2由分析可知,D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