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1页
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2页
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3页
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4页
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一、初读文,初步感受本文与之前所学的议论性文章有什么不同?类型:驳论文基本结构:先反驳对方错误的观点,再树立自己的观点。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可分为: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一般:摆观点——论证——重申观点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一般:摆敌观点——批驳——树自己观点——论证——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深化观点)

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敌论论点

驳敌论论证立观点

证明自己观点驳论文基本的论证方式:1、直接批驳2、间接批驳所谓间接批驳,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的不能成立。直接批驳: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杂文:二、再读文,把握文章论证方式和过程: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有自己主张的观点吗?是什么?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有自己主张的观点吗?是什么?

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主张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作者在直接批驳中采用了直接批驳的哪种形式?为什么?对方是如何得出自己观点的?

1.对方论据(三个“事实”):不久:两年前:现在:求神拜佛希望着国联自夸着“地大物博”得到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三、思辨分析3—5自然段,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掌握批驳方式:读文章第3—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进行反驳的?第3段发展着“自欺力”求神拜佛事实3:第4段事实2:论据

不支持信“地”事实1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非自信力)失掉的是“他信力”“他信力”信“物”信“国联”(非自信力)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直接批驳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关于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批判,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主义论调。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时代背景:持这种错误观点的是哪些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4.由此可见,文章开头连续列举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1)交代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2)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小结:由上可见,本文不仅结构清晰,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