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_第1页
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_第2页
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_第3页
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_第4页
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题立意逻辑思维训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审题、立意的含义;了解议论文立论和展开论证的各自功能;清楚作文考察背后的底层逻辑。(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写作实践的学情入手,用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劳动”为母题,确立正确的理念,形成个人较为清晰的观点。教学重点:探索议论文题目的底层逻辑,纠正个人写作实践的逻辑思维错误。教学难点:问题文段的升格。教学过程:一、导入:之前同学们反馈议论文写作的痛点,有说开头不会开,有说主体不会展,有说没例子,有说没想法。其实,面对作文题目,如果审题立意的逻辑思维较为充分,那以上问题绝大部分不在话下。那么审题立意究竟是什么?二、什么是审题立意?审题,其实就是审命题者的思维,大部分同学不在解读题目时花时间,只是匆匆浏览,大致接触,就下笔成文,这样的文章容易偏离命题意图,或写得肤浅无聊。立意,其实就是立观点、主题,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写文章就是写观点,而大部分同学最不善于的就是写好观点句。他可以大段引述材料,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可就是不愿把几句观点句琢磨清楚,所以直接导致整篇文章质量不高。二者的关系:从剖析题目到表达观点。三、寻找命题规律

命题者思维有什么规律性的体现吗?

请同学们读下面两则作文题目,认真观察思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张家口市高一期中考试)工匠精神是对劳动的热爱与专注,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对传统的发扬与创新。工匠精神并非只限于工匠,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因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

学校团委将开展“发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有志青年”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面材料,向校团委投稿,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八省联考)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机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考一:两道题目在命题意图上有什么共同规律?总结:内涵上: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说明命题者意图一定是在价值观、方法论上要对考生做出引导,而语文的学科特点又要求这种引导的策略是观彼思此,让同学们观题目中某一个事件、现象、人物、问题,思自己在新时代下某个特定的情境下该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四、精准审、立之法

掌握了命题者的重要意图,所有题目的底层逻辑;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准审题,得出题目里蕴藏的在某类问题上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呢?其实,思维借助语言来显现,所以我们想要审清命题者的思维,必须从命题中的文字入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张家口市高一期中考试)工匠精神是对劳动的热爱与专注,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对传统的发扬与创新。工匠精神并非只限于工匠,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因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

学校团委将开展“发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有志青年”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面材料,向校团委投稿,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讨论分析:工匠精神(关键概念)是对劳动的热爱与专注,是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对传统的发扬与创新(概念内涵1;逻辑关系)。∕工匠精神并非只限于工匠,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概念内涵2)

∕因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概念外延)。

校团委将开展“发扬工匠精神,做新时代有志青年(逻辑关系)”(主题)的主题征文活动(任务情境),请结合上面材料,向校团委投稿,表达自己的(身份,思考维度)思考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综合:身为…

…,应当…

…思考二:如何精准审题并得出基本立意?总结:结构分析法,抓概念,理内涵,看外延。五、贯彻思维成果

对以上一则考场作文的开头段和一篇完整的考场作文做讨论,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见附件)思考三:怎样在行文中保证审题立意的思维成果?总结:立论明确,符合本题命题意图;论证展开详略得当,围绕命题意图。六、运用课堂所得作业:读以下两则题目,精准审题,并拟出立意和提纲。1.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全国卷一)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全国卷一)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