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1页
综合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2页
综合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3页
综合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4页
综合模拟题: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本文精选内容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墓志铭与文考辨

王珂

世人常把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和墓志

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

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

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

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

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

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

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

索下葬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

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作用显然不同。

东汉立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

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

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

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

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

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蚌志等。西汉中后期,世

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

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

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

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

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

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而制,直立在墓内,不

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

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

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

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

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

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

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

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

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

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

再说文与墓志铭。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

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

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

"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

的文字虽由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

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

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

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

序,墓志则多选其铭。〃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2日第391期)

L下列各项中,对“墓志〃与"〃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

立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

B.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

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

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

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葬志、旷志等。

D.墓志由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

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

测量日影记时、拴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

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

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

C.墓志铭和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文中的

“序〃,墓志上的"铭〃也源于上的铭文。

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

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

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

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

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

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

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

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爸),建州崇安人。夏人攻震武,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

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

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密疏以闻,诏许

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请会兵乘之。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

会再请者至,戒曰:"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

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衍至六倍,租重而督

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请而蠲②之。方腊陷衢、

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寇至城下,击败之。河北盗起,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

夺,杀巡尉。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饮之酒,请以官,纵其

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金兵抵城下,

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攻击,发强弩射

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

用君矣。〃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日:"军中议立

异姓,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大

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

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②蠲(ju舒):免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使愆期不至愆:拖延

B.涸以为田,衍至六倍衍:扩展

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具:准备

D.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徒:服劳役

5.对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A.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

认为敌人有诈,刘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

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

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

百姓们的赋税。

C.刘义勇兼具,守一方安宁。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

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

使河北形势安定。

D.刘尽心国事,为国赴义。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率兵发强弩射杀

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面前,他宁死不从,最

终自缢而死。

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3分)

⑵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

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戊辰即事①

(宋)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绿。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胄当政,为

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

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8.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9."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曾子曰:,。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⑶故垒西边,人道是,。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

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16分)

倒插门赵新

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

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

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

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

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

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

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

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

立春问道:爹,好吃?

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

又粘……

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

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

选上谁都好,自己

保证听从使唤。

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

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

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

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

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

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

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

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

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

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

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

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

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填上坐下,挨

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

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

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

伴儿的人。

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

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

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

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

'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

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

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

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

的人儿。

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

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

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

臭!

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

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

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

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

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

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

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

子!

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

你说了一些什么呀,

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

立春很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

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

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

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

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深层含义。这个名字暗示了老汉不善料

理自己生活的特

点,同时反衬了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

B.小说题目是“倒插门〃,但全文主要情节与“倒插门〃没有关系,这并

非失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

C.”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这一细节表明立秋说

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

D.小说写立秋出场,是"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忽然〃说明

他的出现令凑合老汉感到意外,"闪"字则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

E.小说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凑合老汉说的“记住啦,记好啦,记

牢靠啦!〃一连三个"记”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

⑵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⑶凑合老汉在听了两个儿子的游说之后,反应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

作用?(4分)

⑷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16分)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方孝坤

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学术界称他为

"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

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

部分。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

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

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他

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现在其潮洲故

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

年人之作。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

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

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他的书法能够神追

古人又极具个性。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

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

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他写金冬心漆书,参

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

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

健,又生动有趣。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篆书

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

龙笔,且扩展其功能。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

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

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

就章。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

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至深。

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

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

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饶

宗颐的“学书十要〃对书法技法、学书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人

深省。

饶宗颐之所以能够在学术和书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

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

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似轻松幽默的

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的

探索精神,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的独特的书画艺术。另外一点是他

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就是生活之闲暇可以以书画以寄情,生

活之沧桑可以以书画以移情,生活之劳碌可以以书画以悦情。

2003年8月底,饶公患上了轻度中风,他的右手偏瘫,不能提笔。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任郑炜民博士去看望他,饶宗颐跟郑炜民说:

“炜民,我将用左手写字画画,学高凤翰一样。〃当时饶公已经用左手

执笔,练习写字。到2003年12月24日,饶公来学术馆,走进他的

画室内,开始画画;他已经用右手执笔绘画的,很快就画成一幅《灵

鹫山图》,这幅画的题字则是大约半年后才加写上去的。饶公先左手,

后右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左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

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他的书画情怀和书写实践验证了书画延

年益寿的功能。

饶宗颐就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摘编自《传记文学》2013年10月第281期)

⑴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孤独的海岛,一方面肯定他的巨大成就让人

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的一些思想还不能被世人理解。

B.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

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幼年即从唐人欧阳修及颜真

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早年学书经历大异常人。

C.饶宗颐的隶书,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行草方面博精约取;篆书广

泛吸收古文字修养。从中可以看出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的观

察力和转化能力。

D.饶宗颐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可

见,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只有轻松和乐趣,从来都不会感到疲劳。

E.正是有学养和人格作为支撑,饶宗颐才成为了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

的书法大师。他的才情和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变得越来越丰厚。

(2)饶宗颐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是怎样成就这一点的

呢?请概括回答。(3分)

⑶文章开篇引用了学术界和一些名人对饶宗颐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分)

⑷有人评价饶宗颐“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

的国学宗匠〃,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博''的认识。(5分)

第n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每到春运,许多人因急于回家或

到达目的地,明知车辆超员却仍然选择乘坐,结果使得车厢里的所有

乘客几乎都重足而立,东倒西歪。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在怨天尤人

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防

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C.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是一个鼎,其

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D.沈从文以他的独特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

格独具的“湘西世界"。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纯朴

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作为一项重

大战略,是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

B.据气象资料显示,从18日下午开始,关中的西北部和陕北出现了

小到中雪和雨夹雪,降水量最大的是米脂县,达5.1毫米;关部和陕

南出现了小雨,最大降水量在蓝田,为2.9毫米。

C.面对上涨的物价,广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头的钱不禁花,家里的

开支与消费的底气难成正比。财富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D.从"棱镜门”以来美方的言行看,美国政府正急于"灭火〃以及考虑如

何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不要再次发生,并没有对"棱镜''计划反映出

的本质问题进行反思的打算。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①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等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

呼吸道健康,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②并且在城市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③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滑

④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

⑤给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⑥雾霾天气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交通

A.①④⑥②⑤③B.①⑥②④③⑤

C.③⑤②①⑥④D,③⑤⑥①②④

16.请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句子。(3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

绝壁上的松树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

船头,目光坚定、搏击巨浪的艄公;。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

灵,让我们寻找着伟岸、洒脱、勇敢、坚定的涵义,让生命播放出永

不低沉的绝唱。

17.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苹果》,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

趣。(5分)

要求:①配合画面情景;②运用一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

不超过40字。

六、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一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守心一处,而处

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

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

在。也许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但是不要忘记自己

心内的风景。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错,应是继承了先前“承载棺椁下

葬的木碑〃的特点。)

2.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更显文采华丽〃,文中无依据。)

3.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

4.D(徒:白白的。)

5.C

6.B(对"请而蠲之〃中的“之〃指代意义误解。此处是指邻居为逃跑的人

补偿租税的不合理规定。)

7.(1)刘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

个河北就平定了。

[5分。饮:使……饮酒,1分。官:封官,1分。纵:放回,1分。遂:

就,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

⑵何况君主忧劳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把顺从作为正

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

[5分。前一句意思对2分。后一句3分,正:正道,1分。所以:……

的原因,1分。大意翻译正确,1分。]

【参考译文】

刘是建州崇安人。西夏人攻打震武,刘派出奇兵攻打西夏人,解除了

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欺骗的

话。刘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

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

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

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请求会合兵力突

袭他们。刘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

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西夏,我为你们

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

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

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

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请示后免除了这

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

准备了船只请求刘一块走。刘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敌

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河北盗贼兴起,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

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了巡尉。刘一个人骑马前往该

镇,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

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

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刘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

暗中整顿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

旁边留下,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

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发射强弩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

胁他们,就退兵了。

京城失守,朝廷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把他安顿在僧舍。说:

"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刘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

这样做。"说:"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并

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仰天大

呼道:“有这事吗?〃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

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就是臣

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

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

8.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作者从青衫

这类具体的事物着笔,却与"和戎〃这件大事相联,表达的主题当然也

是非常深刻的,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既委婉又具有讽刺意味。

答案: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

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

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

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

(3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作者在行文中

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入诗,却极具合理的成分,这当然来源于作者

的表达意图讽刺。答题时、要注意深入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

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

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

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

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

10.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平时背诵名句名篇

时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

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答案: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⑵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道之所存(3)三国周郎赤壁卷起千堆雪

11⑴选A给3分,选C给2分,选B给1分。(B项不准确,作者以“倒

插门”为题,确有引起读者注意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倒插

门〃显示了凑合老汉宁可背上“倒插门〃的名声也不选儿子当村长,从

而表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凑合的特点。D项错在“写出了立秋动作

的敏捷〃,这不是写他的敏捷,而是在表现他的鬼鬼祟祟。E项,"突

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情态〃不对。老汉连用三个“记〃,

实际是不耐烦的表现,是急让儿子停止劝说。)

1M2)

①耿直(或:坚持原则)(或:不徇私情)。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

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

②不善打理生活。连做饭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好,只好跟着儿子过。

③隐忍,委曲求全。虽然遭儿媳冷嘲热讽,他并有声张,只是默默

地忍受。

④讲究策略。对两个儿子的请求不明确表态,投票时缺席。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1⑶

①听了立春的游说后,凑合老汉很吃惊,委婉地表示不同意。因为

他心里认为立春太自私、名声差。(2分)

②听了立秋的游说后,凑合老汉也不同意,但有所犹豫。不同意是

因为立秋爱撒酒疯,而且看出立秋人品不好;犹豫是因为立秋说媒的

事让他动了心。(2分)

作用:③写出反应的不同,可以避免小说情节重复,使人物形象更

真实、生动。(2分)

(意思对即可,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